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察邻国A之政B无如寡人C之用心者D邻国之E民不加F少G寡人之H民不加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进于是矣”与“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进”意思不同。B.“罔民而可为也”与“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两句中的“罔”意思相同。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无”意思不同。D.“数罟不入洿池”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数”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无恒产”则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从反面论证了制民之产必要性。B.材料二提出使百姓有恒产、足以养身保家的做法,为当政者实施仁政提供了具体的方法。C.梁惠王只对河内尽心尽力,把河内百姓迁到河东,把河东粮食迁到河内,受到孟子的批评。D.材料二从衣、食、教育等方面描绘了实行仁政的美景,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4.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选项()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B营C安国方与金D将酣饮E即众中缚之F以归G金将H追之不及A.ACE B.CEG C.CEH D.ACF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同。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雅,即平素、向来,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雅”词义相同。D.始,意思是“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始”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C.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陕西省西安市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文本二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的句式参差不齐,但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词也称为曲子词、诗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D.苏轼知政有方,文章写得好,虽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14.苏轼被称为“天下奇才”,表现他才学之高的事迹有哪些?请简要概述。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崩,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有删改)7.请根据《鸿门宴》判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⑥/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①②④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王。B.“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C.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就是指的是降官。D.“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对自己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因为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2)即上一日崩,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选自《左传·定公十年》,有删改)材料二: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於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今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挥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感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于A神B为不祥C于D德为愆E义F于G人H为失I礼J君K必不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是诸侯祭祀、盟会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公西华就想做一名“小相”。B.辟,避开,文中的“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苟无恒心,放辟邪侈”的“辟”含义相同。C.四方,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推恩足以保四海”的“四海”一样,代指天下各地。D.“知义不若”中的“若”与“若不阙秦”(《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景公君臣表面上与鲁国交好会盟,实则包藏祸心,想借献礼之名以武力威慑鲁国。B.鲁定公赴约准备坐车出行,孔子建议带齐必要的官员随行,鲁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C.夹谷建筑盟坛,修起土台阶三级,两国国君依照诸侯平等相会的礼节,拱手揖让登坛。D.齐国官员在两国国君会盟后奏乐表演,但遭致孔子严辞斥退,并因得罪鲁定公受到惩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2)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14.孔子强调“为国以礼”,夹谷会盟中,他在哪三个方面践行了这种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G11.B12.C13.(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开始),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百步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2)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与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14.①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类比论证: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看看邻国的君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察邻国之政”是动宾结构,后面B处断开;“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结构一致,中间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进一步理解;超过。句意: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已经超过技艺了。B.错误。同“网”,比喻陷害;迷惑。句意: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C.正确。通“毋”,不要;没有。句意: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因为它对晋国没有应有的礼节。D.正确。密;多次。句意: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C.“梁惠王只对河内尽心尽力”错,根据“河东凶亦然”可知,他对河内和河东都很尽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鼓”,敲鼓;“走”,跑;“或”,有的。(2)“衣”,名作动,穿;“王”,名作动,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注意是“材料二最后一段”。①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可知采用了对比论证,把猪狗吃人的食物和路上有饿死的人对比,揭露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说明君王应该施行王道,关爱百姓。②由“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可知,运用类比论证,批评了梁惠王推卸责任,表明君王应该承担起治国养民的责任,应该施行王道。参考译文:材料一: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地指教。虽然我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而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材料二: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了。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办。看看邻国的君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开始),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百步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与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11.C12.C13.(1)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与海州统制王世隆以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人约定,直奔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兵将领畅饮,辛弃疾等人就从众人中将他捆绑了回来,金兵将领没能追上。“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中“王世隆”与“忠义人马全福”是由“及”连接的并列短语,作“径趋金营”的主语,“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句意完整,应独立成句,故应在C处断开;“安国方与金将酣饮”中,“安国”是人名,作“方与金将酣饮”的主语,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应在E处断开;“即众中缚之以归”作省略的主语“辛弃疾等”的整体谓语;且“金将”作下文的主语,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词义相同”错。“雅”,平素、向来。/正确的。句意: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采纳正确的言论。D.正确。“始”,都是“才”的意思。句意: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错。从文中第二段“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可知,只抓住了一个叛徒,即张安国。且由“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可知,他不是单枪匹马捉住叛徒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谋”,谋划;“缘”,因为;“期”,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何复命”。(2)“乐”,喜欢;“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辛弃疾二十三岁。干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干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不迎合君王,所持的观点强劲而直接。(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夷獠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哪里只是因为民风剽悍,还有武备空虚的因素导致。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折说:“普通百姓,深受州郡课重税来搜刮(民财)的伤害,县里定额征购物资的伤害,官吏巧取豪夺的伤害,豪强的兼并土地的伤害,盗贼的劫掠的伤害,不反抗起来成为强盗,又能如何呢?士卒则以优闲自得,坐卧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也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此外还应当再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下诏嘉奖他还委派他筹划。当时,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赠为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陕西省西安市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A11.C12.C13.(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14.①20岁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②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对义”一文名列第一;③被举荐深得欧阳修赏识;④宋仁宗夸赞其知政方略;⑤宋神宗夸赞他的文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轼庐于其上”中“轼”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BD。“过家”指路过家门口,“家”作“过”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应在宾语“家”后断开,排除C。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城。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法有误,“京口”指的是现在江苏镇江。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由原文苏“轼戏(开玩笑)曰”“安石笑而不言”可知“不欢而别”说法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害”,毁坏;“事”,情势;“虽”,即使;“且”,暂且。(2)“所以”,用来……;“非常”,非同寻常;“可以”,可以用;“岂……乎”,反问句式,难道……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比冠,博通经史”可知苏轼20岁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由“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可知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对义”一文名列第一;由“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可知苏轼被举荐深得欧阳修赏识;由“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可知宋仁宗夸赞其知政方略;由“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可知宋神宗夸赞他的文章。参考译文文本一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被淹,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城。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字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皇上不按一般礼节对待您,您对待皇上,怎么也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呢?”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人一定要明白每一个不正确的行为,处死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直到天下人都不做(错误的事),才可以。”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当官的,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初次读到苏轼、苏辙的治政方略,下来后非常高兴,说:“我今天得到了两位可做宰相的谋士。”宋神宗更是喜欢他们的文章,在宫中不断品读他们的文章,常常专研得忘了进食,称他们为天下奇才。然而他们(苏轼、苏辙)最后却没有得到重用。文本二长短句虽然一直到本朝才兴盛起来,但是自从前朝的人所创立,就一直没有达到用真情去创作的阶段。东坡先生并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偶尔作一首歌,却能指引出一条奋发向上的道路,让所有人都有新的认识,文人才开始知道振奋自身。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7.B8.D9.C10.B11.(1)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2)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将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军”,驻军,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刘邦驻军霸上。②“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③“目”,使眼色,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④“籍”,登记,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⑤“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⑥“活”,使……活下来,使动用法。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①③④名词活用作动词/②⑤名词活用作状语/⑥使动用法。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丰沛”是“起”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沛”后面断开,所以排除AC;“顾”为副词,表示反问的语气,应用在句首,所以应在“顾”前面断开,且“绝乎”的“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所以排除B。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就是指的是降官”错误。“迁为左丞相”,在文中结合樊哙的军功及作为应是指的升官。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面对项羽对自己的威胁”属于无中生有,由原文“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可知,文中项羽并未威胁樊哙,而是赞赏樊哙的勇猛。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微”,(如果)没有;“谯让”,责备;“殆”,危险。(2)“即”,假如;“兵”,军队;“属”,指同一类人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人。以宰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担任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饮酒半酣时,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拿着铁盾闯入营帐中。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餐风宿露,来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分裂,人们心里会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也因此最终作罢,不再有诛杀沛公的想法。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和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达陈地,战胜韩信,平定了楚地,又赏赐列侯爵位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后来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平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后又趁机攻打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子,所以和其他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令给守门人不许让群臣进宫。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众多大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流着泪说:“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凭借相国的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让陈平带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担任将领,到军中就斩杀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他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FJ11.B12.D13.(1)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

(2)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14.①治国以礼:建议鲁定公出行依礼,配备随从官员。

②自身守礼:快步上前,一步一级而登,离坛上还有一级时站住。

③外交护礼:斥责齐国使用夷狄舞乐,让有司撤走;怒斥齐国使用艺人侏儒调笑,让有司惩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句子结构一致,单独成句,所以CFJ处断句。故选CFJ。【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