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中①和③分别代表隋朝重大的事件是(

A.隋朝建立

隋朝灭亡B.隋朝建立开通大运河C.开通大运河隋朝灭亡D.隋朝建立

隋朝灭陈

2、我国现行的一年一度的人才选拔考试——高考今日开始举行。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隋文帝分科考试B.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D.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3、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几代人”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A.武则天一唐太宗一唐玄宗B.唐玄宗一唐太宗一武则天C.唐太宗一唐玄宗一武则天D.唐太宗一武则天一唐玄宗

4、某学习小组制作了某王朝兴衰史示(如下图),图中“?”处该时期的皇帝是

A.唐玄宗B.武则天C.唐太宗D.隋炀帝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钿头银篦(头上装饰)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其中“击节”的实物史料是A.B.C.D.

6、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五代”先后出现在黄河流域B.“五代”指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C.“十国”指唐朝灭亡后在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外加北方的北汉政权D.“五代十国”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7、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一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宰相权力B.增加财政收入C.加强军事实力D.促进农业生产

8、宋代经济取得卓越的发展,当时农业应用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当时的占城稻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占城稻原产于(

)A.欧洲B.朝鲜C.越南D.波斯

9、下列一组图片,最合适的主题应为(

A.民族政权并立B.宋代海外贸易C.元代交通发达D.宋代商业繁荣

10、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1279年元统一全国

③铁木真是成吉思汗

④成吉思汗建立元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比较表中北魏孝文帝与忽必烈的治国措施。其相同点是(

)孝文帝忽必烈禁胡服,改穿汉服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行仁政,不嗜杀迁都洛阳1272年迁都于大都

①穿汉服②行汉法③行仁政④迁都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下表为西汉、唐朝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该表反映出

A.江南经济开发B.中外交流频繁C.君主专制强化D.经济重心南移

14、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词风豪迈飘逸,改进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这个文学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苏轼D.苏洵

15、下表所示著作的作者是(

)书名含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体裁编年体通史记载年代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A.司马迁B.司马光C.苏轼D.辛弃疾

16、小明同学去山东东部的某个历史人物的纪念馆内参观,发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线波平”诗句,还听到导游介绍该历史人物平定我国东南沿海倭患,可以判断该纪念馆纪念的是A.岳飞B.戚继光C.文天祥D.郑成功

17、受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影响。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长城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要考考他“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它的起止点是哪里?你知道吗?”A.秦朝;东起辽东,西到临兆B.汉朝;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C.明朝;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D.清朝;东起雁门关,西到平型关

18、与下图息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元昊建西夏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

19、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经历276年。其灭亡的标志是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清军入山海关

20、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一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B.突厥族C.回回民族D.满族

21、清朝,乾隆帝规定外商来华“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同时限制人民出海贸易和货物出口乡这一政策导致A.国家逐渐闭塞B.对外贸易禁绝C.贫富分化加剧D.财政收入骤增

22、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清朝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是A.汉调B.徽调C.京剧D.昆曲

23、以下史实中,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康熙帝设置台湾府

②元世祖设置宣政院

③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④元世祖设置澎湖巡检司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清朝政治思想“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侯一门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送,经蒽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摘编自百度百科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役的胜利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清廷设立哪一机构综合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

2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某校七年级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资料准备】

(1)如果你是该班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写出两条即可)

任务二【材料研读——解析民族交往】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从政治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该朝代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任务三【观察地图一探究边疆巩固】

(4)清朝前期,我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以上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项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

任务四【学史明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6、学校组织了历史专题学习探究活动,小齐同学的任务是完成《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材料编写,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古代科技发展历程

示例

第一章先秦至秦汉﹣奠基发展

第1节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2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至宋元﹣繁荣外传

……

第三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