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熟识“行”这个文体。2.梳理《短歌行》的诗意,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3.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4.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二、教学重难点1.梳理《短歌行》的诗意,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2.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大家想必并不陌生,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杜甫“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除了这些人物,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总是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二)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者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解题“短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其区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受。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衿,掇,契,讌,哺)2.学生边朗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所在。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明确:忧3.那么作者到底“忧”什么?明确:一忧:人生的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据注释疏通诗意,分析课文。(1)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文言常识:1.当,也是“对”的意思,对和当时同义词,对就是当,当就是对。现在的用法“门当户对”2.几何:多少3.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4.慨当以慷:即“慨慷”。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当以,没有实意。“慨”和“慷”在古代是单音节词。5.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明确:(一忧:人生的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忧的是人生的短暂。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面对人生短暂的忧,曹操不禁也对酒当歌了。注:当时曹操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是在对事业和理想执着的追求中产生的,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它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一小节:前四句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提高生命价值,有所作为。(及时勉励自己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大业。)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青青子衿(jin),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苹,艾蒿。《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前两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是一首男女相思之词,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只用了前两句,后两句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大意为:只是为了你(贤才)的缘故,我沉思吟咏至今。这一改动,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这用比兴的手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不直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而是引用诗经的句子,符合诗歌含蓄和抒情性的特征。后两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鹿喜欢群居,每当找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唤同伴相聚而食。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前面诗人向贤才发出了深情呼唤,那么这里诗人应该是向人才开出了待遇条件,要以礼待才,敲锣打鼓来欢迎人才,这种态度何等诚恳,贤才能不心动吗?这里曹操用来再次表达自己对贤才的礼遇。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文言常识:1.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2.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如《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4.契阔谈讌(yan)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讌,同“宴”。明确:(二忧:贤才难得)用明月比喻人才,意为: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比兴,从广阔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贤之情。贤士不可招致,正是作者“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诗人求贤若渴而贤士不至的苦闷。同时“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前面曹操是在呼唤人才,在跟人才谈条件,现在,诗人似乎要付诸行动了,他想自己去收揽人才,说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又加了一层。但是,天上的月亮是那么容易就能采摘得到的吗?显然不是,因而这里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暗喻贤才难得。这也是作者二忧所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在这里是诗人说人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屈驾来访我。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但其中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这一节前面写贤才不来的惆怅,后写畅饮的欢快,正反对!织,极写出了诗人求贤的心情,以及诗人对贤才的礼待。第三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厌,满足。2.周公吐哺(bu):《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明确:(三忧:功业未就)面对“月明星稀”之夜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依托(贤才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笼络人才。士不北走则南驰,各事其主。曹操针对这种情况,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他们:你们不要三心二意了,要善于择枝而栖啊,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好说明曹操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前面曹操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那么这里曹操则是从贤才的处境和切身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我曹操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不会嫌人才多的,你们放心来吧。从这里我们又可看出曹操会做思想工作的一面。俗话说文如其人,在这里,我们可看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的精明之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作者真正的忧是功业未就。4.“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五)小结全诗着眼点:忧(人生、人才、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