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下表所示信息折射出,隋朝(

)事项概况出处修通通济渠公元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6个月,修成。《隋书·炀帝纪》修通永济渠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1个月,修成。《隋书·炀帝纪》改造邗沟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数十万,数月,修成。《资治通鉴·炀帝纪》A.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百姓赋税沉重C.中央集权受到严峻挑战D.国家体制优势

2、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下图所示为位于陕西的著名的“无字碑”,它是一座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的女皇墓碑。这位女皇是(

A.嫘祖B.武则天C.吕雉D.慈禧

4、一提到隋唐,人们自然想到科举制、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假如你给这些词汇确定一个主题,下面最合适的是(

)A.统一与巩固B.辉煌与强大C.繁荣与开放D.盛极与速败

5、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A.王维B.杜甫C.李白D.白居易

6、唐朝末年的皇帝奢侈无度,统治时期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咸通年间关东水早连年,人们食蓬实槐叶,但官府依旧催逼粮税,起义便爆发了。起义军在黄巢带领下转战南北。这反映的是黄巢起义的(

)A.过程B.背景C.影响D.局限与不足

7、秦汉时代,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时期,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议的变化说明了(

)A.丞相权力变大B.统治内部矛盾尖锐C.封建制度衰落D.专制皇权的加强

8、我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A.杂交水稻B.汉城稻C.占城稻D.羊城稻

9、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据此概括“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手工业繁荣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下列哪一地方在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

11、蒙古族的史学巨著《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天空在旋转,都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B.忽必烈建立元朝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D.蒙古灭西夏和金

12、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D.都结束了分裂并完成统一

1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快速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经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重新开通大运河B.城市日益兴盛C.农业技术的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14、历史上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各具特色。其中北宋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词B.诗C.小说D.戏剧

15、《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纵贯16个朝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在其中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B.唐太宗勤于政事C.岳飞抗击金兵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土尔扈特回归祖国B.文天祥抗元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抗倭

17、长城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图为明长城,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起陇西,东至东海B.是为了防御契丹贵族南扰C.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D.是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18、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海岸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对此事件,评论正确的是A.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B.加强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C.开创了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线D.增加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19、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164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

)A.北宋建立B.元昊建立西夏C.明朝灭亡D.金灭北宋

20、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期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藏族B.满族C.回族D.蒙古族

21、有关闭关锁国政策,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B.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C.绝对禁止对外贸易D.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品有A.《牡丹亭》和《长生殿》B.《长生殿》和《桃花扇》C.《牡丹亭》和《桃花扇》D.《唐明皇游月宫》和《牡丹亭》

23、郑氏投降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越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意见,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以上材料中康熙帝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B.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C.消除了台湾的分裂势力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二、综合题

2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末五代武人专横。宋太祖对那一时期武人专权乱政的种种弊端有切身体会,因此在立国后大力整顿,以扭转这种局面。宋太祖提拔了一大批文臣官僚,将他们安排到重要岗位,并一再提倡宰相需用读书人,培养好学风气。但同时也给宋朝的统治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危机,造成宋朝武功不振,而最终亡于外族。——江小涛《五代十国两宋文化》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明史·职官志》材料三

乾隆皇帝一再强调:“我朝自定鼎以来,综理政务,乾纲独断”。乾纲独断也好,乾纲独揽也罢,表达的同一个意思是:皇权至上。既然皇权至上,军机处也就只能成为皇帝意旨的传达机构了。——林存阳《清王朝的稳固——文治与文字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为扭转武将专权之风气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对宋代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材料二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实行什么民族政策。

(2)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西藏什么时候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当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4)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度?

(5)材料三为有效管理西藏事务,清政府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6)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得出有关西藏的什么结论。

26、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在传统科学领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仍有其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常年跋涉在外采集药物,搜集民间药方,常常是…………他查阅了800多种书籍,花了近30年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药物学巨著。材料二

“该书共3卷18篇,全书文学简洁,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书中还配有123幅生动插图,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部书17世纪末传到日本,20世纪时作为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被介绍到很多国家。材料三: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水利……等12类,基本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