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员可以享受更Dcrrickcran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 45技术要求 66试验方法 217检验规则 238信息标识 2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缆绳的计算 26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地锚型式及计算 28附录C(规范性附录)起重机检验项月及合格判据 33 注册会员可以享受更多服务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1_本标准适用于主结构为金属结构、临时或长久固定安装的桅杆起重机,也适用于任何一种类型变异、但有相同基本原理特征的桅杆式起重机(以下简本标准不适用于浮式桅杆起重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木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83起重机械最大起重量系列(GB/T783—GB/T985.1日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1-2008,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985.2—2008,ISO9692-2:1998,GB/T1147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蝶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2000,idtISO898-1GB/T3098.2紫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3098.2—2000,idtISO898-2:1992)GB5226.2-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idtIEC60204-GB/T6974.1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2008,AWSA5.18M:2005,MOD;AWSA5.28M:2008,MOD)GB&A8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ISO3154:1988,MOD)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eqvISO2409:1992)GB/T10051.1~10051.15起重吊钩GB/T12470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GB12602—2009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GB15052-2010,1SO13200:1995,IDT)GB/T20118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2006,ISO/DIS2408;2002,MOD)GB/T20303.1起重机司机室第1部分:总则<GB/T20303.1—2006,ISO8566-1:1992,DT)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25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JB/T5000.6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JB/T5000.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8部分:锻件JB/T9007(所有部分)_起重滑车JB/T10559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TW5082.1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通用技术条件CB/T6974.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以两端通过绳索或支撑固定的桅杆(或相同功能构件)为基本构件,配备或者不配备臂架及回转机与竖直桅杆底部相连接的构件,且能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该安装于基础上、承受起重机全部载荷的部件,有轴承和环形轨道两种形23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牵引绳与水平面的夹角。5在起重机中,臂架根部铰接于桅杆下端,臂架上端用绳索连接在桅杆上端控制臂架的俯仰;桅杆根部铰接于基座,桅杆顶部用绳索从几个方向上牵引连接于地锚使之保持竖直,桅杆底部在回转机构的驱动下使臂架能在一定角度或360°范围内转动;臂架上端的绳索缠绕系统用来升降负载(见图5)。4.1.6斜撑式桅杆起重机rigid-bracedderrickcrane类似于缆绳式桅杆起重机,但桅杆是通过两个以上斜撑对桅杆上端进行支撑使桅杆保持竖直;地梁和系梁一般用来连接桅杆的基座和斜撑底端,当桅杆、斜撑的基座自身能满足施加的载荷时也可不配置地梁和系梁(见图6)。4.2,1工作级别起重机整机、机构的工作级别按照GB/T3811的规定进行确定。推荐的起重机工作级别见表1。工作级别回转1很少使用2很少使用3较少使用4不频繁较轻载使用5较频繁中等载荷使用4.2.2额定起重量4.2.2.1最大起重量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应符合GB/T783的规定。推荐采用的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见表2。125注:最大起重量大于1000t时,可按R20优先数系延4.2.2.2各种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起重机各种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主要由起重机结构及锚固装置的承载能力、支撑或缆绳布置型式、吊具所处的幅度、变速器工作档位、起重机工作级别等因素决定。起重机的工作幅度、起升高度、回转角度及起升、变幅和回转速度等基本性能参数由用户和制造商商定。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应符合GB/T3811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5.1.2未作特殊申明时,起重机应能在以下条件下安全正常使用:a)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b)起重机在内陆地区的工作风压不大于150Pa,非工作状态最大风压为600Pa;在沿海地区的工作风压不大于250Pa,非工作状态最大风压为800Pa;c)无易燃和/或易爆气体、粉尘等非危险场所;d)海拔1000m以下;e)电力驱动的起重机的工作电源应符合GB5226.2—2002中4.3规定;f)起重机工作级别不高于产品说明书的规定。5.2计算载荷5.2.1起重机的计算载荷及载荷组合按照GB/T3811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5.2.2当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其起升绳偏角β不应大于[β],[β]值由起重机设计文件确定。设计计算时应考虑牵引绳对起重机产生的载荷。图7)。5.2.3当采用牵引绳牵引使臂架摆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牵引绳对起重机产生的载荷。5.3起重机构造要求5.3.1一般要求5.3.1.1在满足规定的环境、正确安装、不超过额定载荷、钢丝绳按推荐方式布置等要求且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起重机各零部件、基础和地锚能可靠承受GB/T3811和本标准规定的各种载荷组合的作用。5.3.1.2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起重机在超出设计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运行。5.3.1.3起重机安装后,竖直工作的桅杆对水平面的垂直度应小于桅杆全长的1/500,最大不超过100mm;起重机工作载荷产生的桅杆顶部最大水平位移不应大于设计值。5.3.2缆绳式桅杆起重机5.3.2.1缆绳数目最少为6根。缆绳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宜相同。当场地条件不能满足时,应根据情况重新计算,保证起重机内力不大于各零部件和地锚的设计承载能力。5.3.2.2当缆绳布置区域与臂架回转区域不相容时,缆绳布置区域不宜小于225°。5.3.2.3制造商应对起重机设计的不同安装状态提供如下数据:缆绳数目;b)环绕桅杆的缆绳间距;c)缆绳最大斜度;d)每根缆绳的规格、型号和长度;e)缆绳初始张力;f)作用在地锚上的最大缆绳张力;g)起重机在该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h)起重机回转范围。5.3.2.4起重机的缆绳顶盖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当保证桅杆的自由旋转;b)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到缆绳的周向不均匀载荷及因斜拉对其产生局部附加弯矩的影响;c)不应发生脱开现象;d)缆绳的连接方式应受力合理,在各种安装状态下不产生或较少产生对连接件或缆绳顶盖的局部附加弯矩,5.3.2.5起重机桅杆的基座应满足以下要求:a)在缆绳松弛引起的桅杆微量倾斜(在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仍可使桅杆自由旋转;b)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曼5.3.3斜撑式桅杆起重机5.3.3.1起重机至少应有两根斜撑,斜撑的一端连接在桅杆顶部,另一端应可靠连接于锚固的地梁或基座上。斜撑应能承受在额定起重量图表范围内任何操作位置上起升载荷时产生的内力。5.3.3.2斜撑与桅杆顶部之间的连接件应满足以下要求: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能承受斜撑施加的载荷;c)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不产生连接松动或连接件断裂。5.3.3.3桅杆的基座应满足以下要求: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b)允许桅杆微量倾斜;c)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5.3.3.4斜撑的基座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或拔出。5.3.4悬臂式桅杆起重机5.3.4.1经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在建筑物主结构的竖向构件上为起重机提供臂架根部基座和臂架变幅绳索端的锚固装置。5.3.4.2臂架根部基座和变幅绳索端的位置和构造形式应满足起重机在所有设定的操作半径内和作业高度上摆动和仰俯。5.3.4.3臂架根部基座、变幅绳索端和与之连接的锚固装置的强度应保证起重机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5.3.4.4臂架根部基座、变幅绳索端与锚固装置的连接应采用防止松动、脱落的构造。5.3.5单桅杆起重机5.3.5.1起重机的缆绳应当有确定的尺寸和间隔距离,以确保起重桅杆功能和空间位置的稳定性。5.3.5.2桅杆的基座应当满足: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移动;b)需要时,提供为防止受力后,滑移、倾翻的固定方法;c)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d)需要时,允许桅杆的倾斜。5.3.5.3桅杆倾斜工作时,应有防止桅杆后倾的措施。5.3.5.4起重机桅杆为单杆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需要时可附加悬臂,但应考虑附加悬臂对桅杆本身和起重机整体的影响;b)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的缆绳应满足5.3.2.1的要求;c)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的缆绳顶盖应满足5.3.2.4的要求。5.3.5.5起重机桅杆为人字型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构成人字型桅杆的两侧斜杆的顶部连接应牢固可靠;b)桅杆基座的侧向支撑能力不足时,构成人字型桅杆的两侧斜杆底部应采用绳索或地梁进行横向连接。5.3.5.6起重机桅杆为门式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构成门式桅杆的两侧桅杆的顶部与上部横梁连接应半固可靠;b)需要时,构成门式桅杆的两侧桅杆底部采用地梁横向连接。5.3.5.7起重机桅杆为三脚架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起重机的3根桅杆位置应相对固定;b)起重机的吊具应挂在靠近3根桅杆顶部交点部位下方;c)起重机移动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5.3.6.1桅杆不应后倾安装,以免臂架摆动不稳定。5.3.6.2起重机桅杆为人宁式桅杆时,应满足5.3.5.5的要求。5.3.6,3桅杆的基座部分应当满足以下要求:b)要求。需要时,允许桅杆的移动;露要时,允许人字型桅杆的俯仰;需要时,允许单杆桅杆的俯仰或转动;需要时,提供为抵抗桅杆施加的水平力、倾翻力矩的固定方法。起重机应有防止桅杆后倾的措施。人字架桅杆起重机臂架、桅杆、驱动机构的基座应在作用的水平力、垂直力方向进行可靠锚固。应防止桅杆后方缆绳(或拉杆)从基座或基础上被拔出。应有防止臂架(或桅杆)后倾的装置。安装于环型轨道的人字式桅杆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应满足GB/T3811—2008中8.1.4的5.4金属结构5.4.1.1起重机金属结构件的材料,在满足强度、刚性、稳定性、疲劳强度、抗脆性破坏的条件下按5.4.1.2起重机主要受力结构件钢材质量组别应根据对起重机结构脆性破坏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进行选择。评价与选择方法见GB/T3811—2008附录I。5.4.1.4用于焊接的主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可按表3评定钢材的可焊性,不符钢材类别C (1)结构焊接时应根据焊接方法、构件复杂程度、母材强度、厚度等确定焊接环境。对材料强度b)焊接区域局部环境温度不低于-20℃;c)焊接处被焊件表面温度不低于0℃;5.4.2.4质量a)主要受力结构件的螺栓连接部位宜采用符合GB/T1231规定的高强度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满足JGJ82的规定;b)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在相应图纸或安装说明书中应有所需的预紧力或预紧力矩及允许偏差内容要求;c)普通螺栓连接应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d)普通螺栓副应符合GB/T3098.1、GB/T3098.2的规定,并应有性能等级符号标识及合格证书。5.4.5.2销轴联接销轴联接应有可靠的轴向定位。5.4.6结构件设计5.4.6.1起重机桅杆、臂架、斜撑杆、地梁、基座等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强度、刚性、稳定性设计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5.4:6.2结构件的整体长度或截面轮廓超出正常运输限界时,宜采用多段、多片拼接结构。5.4.6.3多段、多片拼接结构件应保证段间、片间的连接构造满足拼接结构件整体功能所要求的强度,并应便于拆装。5.4.7主要结构件形位允差5.4.7.1组装后的桅杆、臂架和斜撑杆几何中心的直线度不大于1/1000H小于40mm;5.4.7.2组装后的桅杆,臂架的几何中心线对各自的根饺中心线的垂直度不应大于1/500。起重机的梯子、平台、栏杆等结构件组成的检修作业通道,其设置应符合GB/T3811和GB6067.1的相关规定。5.5主要零部件5.5.1司机室司机率应满足GB/T20303.1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需要时,司机室能与回转部分同步回转;b)司机室位置不应在臂架正下方;c)起重机的活动部件或起吊物品不应撞击到司机室;d)可机室内操纵装置的布置应能避免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e)司机室应设有门锁、电铃或警报器;f)司机室内应装设防滑的绝缘地板和灭火器。5.5.2.1起重机吊钩应符合GB/T10051.1~10051.15的相关规定。5.5.2.2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5.5.2.3吊钩应设有防止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5.5.3钢丝绳5.5.3.1基本要求5.5.3.1.1起重机所用钢丝绳应符合GB/T20118,GB8918的相关规定。5.5.3.1.2钢丝绳应当选用合适的尺寸、结构形式和等级。5.5.3.1.3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n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值。5.5.3.1.4钢丝绳应依据GB/T5972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安装、检验和报废。表4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n整机工作级别机构工作级别344收放调整的缆绳的最小安全系数应按运动绳考虑。缆绳应满足以下要求:a)承受工作载荷的缆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关系到起重机的稳定性、缆绳长度和其受载大小以及b)缆绳应有适当的初拉力(预紧力),当对工作状态下的桅杆(或臂架)顶部水平位移有限定值时,应根据该限定值对缆绳的初拉力做出计算;c)缆绳的工作拉力计算应考虑到同桅杆(或臂架)上周边相邻缆绳对其的影响;d)缆纯应配备调整其拉力的张紧装置,以防使用过程中缆绳松弛;当对拉力有较为准确的要求e)缆绳不应与臂架、被起吊物品发生干涉,应避免触及作业场地的建筑物、设备及管线;f)缆绳越过公路时,架空高度不应小于7m;g)宜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钢丝绳作缆绳。运动绳应满足以下要求:a)运动绳的布置不应影响臂架(或桅杆)在工作范围的摆动、仰俯,不应与起重机其他零件干涉。b)臂架变幅绕绳系统的绳长应满足在臂架仰角达到设计的最小角度状态时,除固定绳端的长度外,保证至少还有2圈的钢丝绳完整地缠绕在卷筒上。c)抗扭转钢丝绳不应用于臂架变幅绕绳系统。d)起升绕绳系统的绳长应满足在吊具到达起重机正常作业区域的任何地方时,除固定绳端的长度外,保证至少还有2圈的钢丝绳完整的缠绕在卷简上。e)多层缠绕的卷简宜选用金属芯钢丝绳。f)卷简的人绳角应满足GB/T3811的规定;对于卷简和人绳滑轮之间没有通过金属结构的刚性联接关系时,起重机的人绳滑轮应对正卷筒,其相对于卷简的距离应满足:——对光卷简不应小于卷简长的20倍;——对有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简长的15倍。g)滑轮的人绳角不应大于5°。h)无地脚螺栓固定的驱动机构,钢丝绳宜从卷筒下方卷入。i)运动绳与桅杆(或臂架)之间应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应与机架或地面摩擦。j)运动绳通过道路时,应设置保护装置。5.5.4钢丝绳固定5.5.4.1钢丝绳端部固定连接应牢固可靠,应正确使用套环、楔块、楔形套、金属套压制接头、绳卡、卸扣等钢丝绳用附件:5.5.4.2卷简上钢丝绳绳端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联接应牢固可靠。压板困定时,压板不应少于2个。5.5.4.3采用金属套压制接头连接时,接头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钢丝绳的破断拉力。5.5.4.4采用楔块、楔套连接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5.5.4.5采用编结连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应小于300mm,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5.5.4.6采用绳卡固定时,每个绳端需用的绳卡最少数量不应少于表5的规定值,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并按要求的力矩均匀地扭紧。表5钢丝绳直径与使用绳卡最少数量个345675.5.4.7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承载绳头一边;绳卡间距A(见图8)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5.5.4.8与楔型套一起使用的钢丝绳夹应当连接在钢丝绳无载荷一端(见图9)。5.5.4.9钢丝绳固定接头处转弯内径不应小于GB/T5974.1规定的套环槽底半径。AA服务5.5.5卷筒5.5.5.1卷筒上钢丝绳中心的缠绕直径与钢丝组直径之比值h,不应小于表6的规定。5.5.5.2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其高出值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5.5.5.3卷筒依据GB6067.1对其进行定期检验和报废。表6选取卷筒,滑轮直径Domm(Domh=h;·d)的系数h₁卷简hi平衡滑轮h₃M与滑车配用的钢丝绳直径选取参照JB/T9007(所有注1:h₄—-系数;d——钢丝绳直径。5.5.6.1滑轮应设置防止钢丝绳脱槽的装置或结构,其与滑轮本体的间隙应符合GB6067,1的要求。5.5.6.2吊其上的滑轮宜配备具有防止钢丝绳脱槽功能的滑轮护罩。5.5.6.3滑轮上钢丝绳中心的缠绕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hz、h₃不应小于表6的规定。5.5.6.4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应有引起钢丝绳损坏或加速锅丝绳磨损的缺陷。5.5.6.5臂架末端的滑轮应设有导向装置,依此限制钢丝绳从两边进入滑轮槽的偏斜角。5.5.6.6所有工作状态下的滑轮,应提供方便的润滑方法,或者提供长久润滑的密封防尘轴承。5.5.6.7滑轮应按GB6067.1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更换。5.5.6.8滑车应符合JB/T9007(所有部分)的规定5.5.7.2减速器、分动器不应有渗油现象。5.5.8变速器5.5.8.1起重机工作时,变速器应换档、倒档轻便灵活,不应有乱档或自行脱档现象,运行时应无异常声响。5.5.8.2变速杆及其传动杆件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变速杆上应设有容易识别变速器挡位位置的标识。若变速杆上难以设置,则应设置在变速杆附近的易见部位。5.5,8.3变速器不应有渗油现象。5.5.9制动器5.5.9.1起重机的各工作机构均应装设制动器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制动装置。变幅机构和以电动机为驱动力的起升机构,制动器应是常闭式。5.5.9.2对以人力或发动机为驱动力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其制动器可采用人力控制的制动器,但应在卷简上装设停止器,停止器应满足5.5.11的规定。5.5.9.3制动器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表7的规定。表7制动器的安全系数吊运重要货物或危险品的起升机构对于2套彼此有刚性联系的驱动装置,每套装驱1套制动器回转机构见5.6.2.3.15.5.9.4宜选择对制动村垫的磨损有自动补偿功能的制动器,制动器工作时制动轮和制动衬垫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理论接触面积的70%。5.5.9.5对安装有2套支持制动器时,应采取措施以自动控制主、副制动器的动作时序,防止产生不当的运动冲击载荷。5.5.9.6制动器应加防护罩,以避免油、雨水及其他污物进人制动摩擦面。5.5.9.7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应有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沾染油污。5.5.9.8人力控制的制动器施加在操作部位的力和操作行程应满足表8的规定。5.5.9.9控制制动器的操纵部位,如踏板、操纵手柄件,应有防滑性能。5.5.9.10制动器、制动轮及其零件按GB6067.1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更换或报废。5.5.10.1离合器应接合平稳,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允许有异响、抖动和不正常打滑现象。5.5.10.2离合器彻底分离时,操作力和操作行程应满足表8的规定。表8操作力和操作行程操作力N即踏5.5.11停止器5.5.11.1起升卷筒正常转动时,停止器不应影响其工作。5.5.11.2停止器宜设有与起升、变幅运行相关的联锁装置,当卷简失去动力,联锁装置应使停止器立即进入工作状态。5.5.11.3停止器应能承受110%额定起重量作用下使卷筒反转所产生的冲击载荷。5.5.12联轴器5.5.12.1联轴器应按使用要求和性能要求进行选择与制造,旋转速度较高时应做动平衡,使其能;a)避免振动及松旷现象;b)可靠传递扭矩并抑制有告的扭矩峰值;c)能补偿可能的不同轴。5.5.12.2回转机构、运行机构采用液力联轴器或等效装置以降低启动冲击时,制动器或制动系统应安装在液力联轴器的输出端。5.5.13操作装置5.5.13.1操作装置中各操作机构功能正确,符合设计要求。5.5.13.3各操纵机构动作应互不下扰和不会引起误操作。5.5.13.4各操纵手概应布置合理,手柄位置应保证操作者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时,可同时操作所有手柄。5.5.13.5对用于起升机构的机械换挡、有级变速的操作装置,对负载升降过程中的换挡操作方法,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5.5.13.6采用手动或脚踏来操作的操作装置,操作力和行程应满足表8的规定。5.5.14发动机5.5.14.1发动机应符合GB/T1147的规定。5.5.14.2发动机在全程调速范围内应能稳定运转,并能通过熄火装置使发动机停止运转。5.5.14.3发动机安装时应有良好的减震装置,并固定可靠。5.6工作机构5.6.1一般要求动器、减速器、卷筒与机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各部件传动轴之间应采用形式适当的联轴器连接。5.6.1.2工作机构应保证启动、制动平稳。5.6.1.3工作机构底座应可靠锚固。5.6.1.4工作机构底座未采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卷简出绳不应向上斜拉。动力驱动的起升机构应使载荷以可控制的速度上升或下降。不应有单独常重力下降的运动。5.6.2.2.1动力驱动的变幅机构应使臂架(或桅杆)和载荷以可控制的速度变幅。不应有单独靠重力5.6.2.2.2变幅机构的最小极限位置应设置带缓冲器的安全止档。5.6.2.3.1静态制动力矩应使起重机回5.6.2.3.2可360”回转时若采用常闭式制动器,非工作状态时起重机应可通过手动方式确保制动分5.6.2.3.5在非全回转机构的回转极限位置应设置带缓冲器的安全b)用于轨行式回转机构的运行机构,其工作级别选取参照4.2.1表1中相应回转机构的工作注)用于轨行式回转机构的运行机构应满足5.8.2.5相关要求。S:?6.2.4.3牵引机构不应在起升绳偏角β、牵引绳对水平面的夹角γ的允许范围以外进行载荷牵引5.6.2.5.1至少应在起重机底架的两个支脚上为运行机构提供驱动力,车轮直径和数量应满足各支脚a)用于工作状态锚定的锚定装置,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抵抗力应按GB/T3811和本标准中有关规定对全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进行计算;b)用于非工作状态锚定的锚定装置(非全回转的轨行式回转机构),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抵抗力5.6.2.5.3运行机构应设有即使在某一支承轮失效时也能防止起重机倾翻的装置。5.6.2.5.5轨道设在工作面或地面上时,起重机车轮运行前方应设扫轨板。扫轨板距轨道面不应大于5.6.2.5.6起重机应在轨道运行端头设置带缓冲器的安全止档。5.6.2.5.7轨道接头的高低差d≤2mm,侧向错位f≤2mm,接头间隙e≤4mm。5.7液压系统5.7.1液压系统及相关元件应满足GB/T3766、GB6067.1的相关要求。5.7.2液压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应满足使用和预期循环次数的要求。5.7.3液压油的黏度确定应考虑起重机工作地点的温度范围及温升,保证系统准确工作。5.7.4液压系统应设有防止过载和液压冲击的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系统的试验压力不应小于额定工作压力的125%。5.7.5液压系统应有良好的过滤器或其他防止油污染的装置,其规格和过滤精度应符合系统中选用的液压元件的要求。5.7.6油箱应有足够的容量。5.7.7液压系统的油温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最高油温不超过80℃。5.7.8液压执行机构应运动平稳,不应出现爬行、震动等现象,不应出现不正常噪声。5.7.9液压执行机构应安全可靠,需要时应配置平衡阀或液压锁,平衡阀或液压锁与液压执行机构之间不应用软管连接。5.7.10油管的尺寸应符合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要求。油管应排列整齐,并便于装拆、保养和检查。5.8润滑5.8.1起重机所有的运动副(包括运动的钢丝绳及链条)都应采用合适的润滑方式、合适的润滑剂、合适的润滑周期进行润滑。5.8.2润滑点应设在不去掉防护装置或其他零部件的条件下方便润滑的位置。5.9地锚、基座和基础5.9.1臂架、桅杆、斜撑、地梁、动力驱动系统的基座和缆绳应可靠锚固。对起重机的全部锚固点,设计和安装时,应保证5.2规定的计算载荷在使各相应锚固点的水平力、垂直力产生最不利的组合情况下,5.9.2对于安装型式固定的起重机,生产商应提供全部锚固点的锚固载荷数据。对于安装型式不固定的起重机,锚固载荷数据应由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5.9.3地锚与基座的形式应与起重机安装位置的场地情况、基础情况相适应。5.9,4设置地锚的基础以及与臂架、桅杆、斜撑、地梁、动力驱动系统的基座底面接触的基础应平整坚5.9起重机安装位置的基础承载力按GB50007的规定进行计算,当原有基础状态不能满足所需的基础承载力要求时,应按照JGJ79中有关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制作混凝土基础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5.9.6埋置式地锚应制作完整的有关地锚构造、尺寸、用材等内容的隐蔽工程记录,并经相关专业人员检查确认后方可回填。5.9.7回填土宜每填高300mm要夯实一遍,并高出地面基础400mm以上。5.9.8埋置式地锚应设置牢固的标牌标明地锚的编号和承载力。5.9.9确定埋置式地锚位置时,在其2.5倍坑深范围内不应有地沟、电缆、地下管网等。5.9.10需要时,地锚的地下理件和引出线(杆)的地下部分及露出地面以上不应小于1000mm的范围做防腐处理。5.9.11对于埋置式地锚,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沿锚固载荷方向作1.1倍缆绳最大计算载荷的预拉,保持一段时间并确认地锚不会产生松动后,将缆绳恢复至初拉力的状态。5.9.12所有的锚固点应由专业人员核准后方可使用。需要时,地锚装置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沿铺固载荷方向作1.1倍缆绳最大计算载荷的拉力试验,试验过程不少于10min,试验过程中地锚不应有松5.9.13选择建筑物的角柱作地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具有角柱许用拉力计算合格的核算书;b)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c)对作地锚使用的建筑物的角柱做适当的保护。5.9.14各种地锚应有足够的抗拉安全裕度,常用地锚的结构型式及计算参见附录B。5.10电气起重机电气系统应满足GB/T3811、GB5226.2、GB6067.1、GB50256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5.10.2电源与供电5.10.2.1采用380V、50Hz或440V、60Hz的三相交流电源供电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供电系统在起重机馈电线接入处的电压波动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5.10.2.2起重机应装设切断起重机总电源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的型式应符合GB6067.1的规定,开关应尽量靠近总电源进线集电器。5.10.2.3总电源回路应设置总断路器。总断路器应具有电磁脱扣功能,其额定电流应大于起重机额定工作电流,电磁脱扣电流整定值应大于起重机最大工作电流并符合整定要求。总断路器的断弧能力应能断开在起重机上发生的短路电流。恢复供电时,不经手动操作,起重机电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5.10.2.4宜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供电。供电线路的零线应与起重机的接地线严格分开,当采用TT供电系统时,应加装漏电保护器。5.10.2.5回转处采用集电器供电的起重机,集电滑环应满足相应的电压等级和电流容量的要求,每个滑环至少有一对电刷,电刷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集电器的设计应方便维护与检查。5.10.2.6起重机的电路与裸露导电部件(或基础)之间的绝缘电阻在采用500V的兆欧表常温下测量时不应小于1MQ。5.10.3电气保护5.10.3.1电机的保护电机应具有如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保护措施,具体选用应按电机及其控制方式确定:a)瞬时或反时限动作的过电流保护;b)在电机内设置热传感元件;c)热过载保护。5.10.3.2线路保护所有外部线路都应具有短路或接地引起的过电流保护功能,在线路发生短路或接地时,瞬时保护装置应能分断线路。5.10.3.3错相与缺相保护当错相与缺相会引起危险时,应设有错相与缺相保护。5.10.3.4零位保护起重机各机构控制回路应设有零位保护。运行中因故障或失压停止运行后,重新恢复供电时,机构不应自行动作,应人为将控制器置回零位后,机构才能重新启动。5.10.3.5失压保护当起重机供电电源中断后,各用电设备均应处于断电状态,避免恢复供电时用电设备自动启动。5.10.3.6失电保护应设置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保护功能,当调速装置或正反向接触器故障导致电动机失控时,制动器应立即制动。5.10.3.7超速开关对于负载超速会引起危险的变幅机构和起升机构,应设置超速开关,超速开关的整定值取决于控制系统性能和额定下降速度,通常为额定下降速度的1.25倍~1.4倍。5.10.3.8避雷和接地当起重机工作地点有雷击可能并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时应设置避雷针。起重机金属结构、电机机座和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线的金属保护管、安全照明的变压器低压侧等均应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采用多处重复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5.10.4电力驱动的起重机的控制系统及操纵装置5.10.4.1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控制回路电源应取自隔离变压器。在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到额定值的90%时,无论载荷处于什么位置,系统应保证机构正常工作且不出现溜钩。5.10.4.2电器元件的选择应符合起重机工作环境及机构工作级别的要求。5.10.4.3各限位开关应安全可靠。在脱离接触并返回正常工作状态后,限位开关应能自动复位,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中IP44。5.10.4.4操纵台应具有防止因无意刮碰而引起机构误动作的功能。5.10.4.5操纵台手柄操纵力不应超过100N,推荐采用如下值: 对于左右方向的操作,控制在5N~40N之间;——对于前后方向的操作,控制在8N~60N之间。5.10.4.6在操作台或携带式控制装置上,应在方便操作的地方设置非自动复位的红色紧急停止开关,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够停止所有运动的驱动机构。5.10.4.7可以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分别操纵的控制系统,应设有可靠的电气联锁。5.10.4.8联动操作台操纵手柄及操纵按扭应设有零位保护功能,联动操作台操作者的手离开操纵手柄时,手柄应白动回停零位。5.10.4.9携带式控制装置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44;控制回路电压不应高于48V。5.10.4.10各机构控制电路中,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措施。5.10.5电力驱动的起重机的配电箱5.10.5.1配电箱应满足工作环境的要求,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44。5.10.5.2配电箱应有门锁,门外应设置有电危险的警示标志。5.10.5.3控制系统配线(含外接线、缆)固定应整齐可靠、便于检修。所有导线端部及接线端子应有正确的标记、编号,并与电气原理图和布线图一致。多芯铜线不允许直接压人端子。5.10.5.4配电箱应易于安装和维修。5.10.6电动机5.10.6.1电动机应符合GB5226.2的规定。5.10.6.2电动机的容量、工作制应满足相应机构的要求。5.10.6.3电动机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942.1中IP23。对防护等级低于IP44的电动机应另外设置防护罩,且不能影响电动机散热。5.10.7电线电缆5.10.7.1电线电缆的选用应符合GB/T3811—2008中7.8.1的规定。5.10.7.2电缆需接长时,应设置中间接线盒,接线盒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028中IP44。5.10.8.1起重机的司机室、通道、电气室、机房应有照明设施,照度不应低于30lx。照明电路电压不应大于250V,其供电不应受停机影响。5.10.8.2在起重机上设置对作业面的照明时,照度不应低于301x,并应当考虑防震措施。5.10.8.3严禁用金属结构作照明线路的回路。5.10.8.4可移动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交流供电应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禁止使用自耦变压器直接供电。5.10.8.5顶部或运动臂端高于30m的起重机,其最高点及臂端应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指示灯的供电不应受停机影响。5.10.8.6司机室(或操纵装置上)应装设总电源开合状态信号和超起重量、超起重力矩和机构运行极限位置的报警或信号指示。室外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措施。5.11安全与卫生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应符合GB6067.1相关规定。5.11.1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5.11.1.1当最大起重量大于1t时,应装设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或额定起重力矩限制器(当额定起重量5.11.1.2起重机的超载保护装置应符合GB12602的规定。5.11.1.3超载保护装置在超载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对于电力驱动的起重机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停止起升和向外变幅的操作。具有多档变速的起升机构,限制器应对各档位具有防止超载的作用。5.11.1.4限制器及其动作点(报警和自动切断电源)的标定,应符合GB12602的规定。5.11.2.2发动机驱动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到达极限位置前,应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使操作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有效控制。5.11.3起升高度限位器5.11.3.2发动机直接驱动的起重机在吊具起升到臂架端下方设定的极限距离前,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使操作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对相关机构进行有效控制。5.11.4起升绳偏角限制器5.11.4.1电动机、然动机驱动的牵引机构牵引吊重,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投影点进行作业的起重机,当操作不当有使起升绳偏角β超出设计值[β]的可能时,应装设起升绳偏角限制器,偏角限制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5.11.4.2起升绳偏角限制器应满足:——采用电动机为动力的起重机,当起升绳偏角β大于[]时,应自动切断起升机构电源并及时发作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对相关机构进行有效控制。5.11.5声光信号起重机所有外露且有可能伤人的运动件应设防护罩,防护罩应在合适的位置固定牢固。对有可能被睬踏的防护罩至少应能承受900N的集中载荷仍然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不产生永久性变形。5.11.7.1运动绳在地面部分或靠近行人公共通道的位置、在起重机上或起重机周围可能影响工作人5.11.7.2起重机的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应符合GB15052的规定。5.11.8起重机与输电线的最小空间距离5.11.8.1n起重机、辅具和起吊物品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最小空间距离(见图10)应符合表9的5.11.8.2有风时,考虑到输电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摆动,应根据情况对所列最小空间距离适当表9起重机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输电线路电压(相间的)需要的最小空间距离L0.01(V-50)+3m50以下36注,V为输电线路电压。注册会员可以享受更图10非发动机驱动的起重机,在无其他外声源于扰的情况下,起重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在司机耳旁测最不应大于85dB(A),测量时闭式司机室应打开司机室可开的窗户。5.11.10其他5.11.10.1非工作风状态下,非360°回转的起重机的臂架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如:臂架端部落地时的合理支撑或将臂架端部可靠的固定于桅杆、斜撑的上部。5.11.10.2添加燃料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不应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补充燃料;——燃料补给区内禁止吸烟和明火。5,12涂装及表面防护5.12.1涂漆前应进行表面除锈处理,主要受力结构件表面除锈质量应达到GB/T8923中规定的等缺陷。5.12.3油漆漆膜厚度,每层为25μm~35μm,总厚度为75μm~105μm。5.12.4漆膜的附着力应符合GB/T9286中规定的一级质量要求。5.12.5外露并需拆卸的销轴、螺栓等连接件及弹簧、油缸活塞杆等应采取非涂装的防锈措施。6试验方法6.1总则4起重机的试验应遵循GB/T5905和本标准的规定。6.2目测检查目测检验应包括所有重要部分的规格和(或)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如:各机构、电气设备、安全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起重机金属结构及其连接件、梯子、通道、司机室和走台;所有的防护装置;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及其连接件;钢丝绳及其固定件;滑轮组及其轴向的紧固件。检查时,不必拆开任何部件,但应打开在正常维护和检查时应打开的盖子,如限位开关盖。目测检验还应包括检查必备的证书是否已提供并经过审核。6.3空载试验空载试验应按照本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至少包括以下项目的试验:a)在吊具的全程范围内起升和下降吊具;b)在臂架的全部变幅范围内,抬起和落下臂架;c)操作回转机构在全部回转范围内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直至极限位置的转动;d)操作起升机构的离合器与制动器;e)分别操作牵引机构和起升机构,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的起升绳偏角达到允许值[S],牵引绳偏角达到允许值[Y]后再返回自由悬挂位置;f)检查行程限位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起升绳偏角限制器、指示装置和联锁保护。限位装置的执行机构应使该驱动机构在其超出工作范围时就被立即停止到所指定的无条件停止的位置上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g)在各驱动机构对应的运行范围内做该产品允许的机构联动试验。各项日的试除重复进行3次。试验过程中观察相关技术参数的符合程度。检查有无任何卡阻、干涉现象,检查各驱动机构运转是否平稳正常,操作装置、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并准确可靠,观察各机构极限位置状态。6.4额定载荷试验额定载荷试验的日的是检验起重机在额定载荷状态下工作时的操作及运转状况、主要技术参数、超载保护装置的精度和起重机噪声等是否符合要求。6.4.1不变幅的起重机按额定起重量G,,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分别做各驱动机构全程范围内的往返动作试验,验证相关项日是否符合设计或本标准的要求。6.4.2对允许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在起升绳偏角β不超过设计允许值[β]、牵引绳与水平面夹角γ不超过设计允许值[]的全程范围内,按额定起重量G,,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分别做起升机构和牵引机构的往返动作试验,验证相关项目是否符合设计或本标准的要求。6.4.3变幅的起重机在下列起重量,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在相应的额定起重量G,(或相应的最大额定起重最G;…)允许的幅度和回转角度范围内,分别做各驱动机构所对应的运行范围全程的往返动作试验,验证相关项目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及本标准的要求:a)在最大幅度时起吊相应的额定起重量G,;b)在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处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G;c)由用户和制造商商定的幅度上起吊相应的额定起重量Gn。在相同幅度上,当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与回转角度有关时,应适当按回转角度分档进行以上a)、b)、c)条的加载试验。6.4.4在6.4.1~6.4.3规定的试验过程中还应满足如下要求:a)每一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各参数的测定值取为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b)起升机构在每一次起升、下降过程中,进行不少于3次的正常制动;c)具有多档变速的起升机构,应对每档速度进行相应额定载荷试验。6.5动载试验动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起重机各机构及制动器的功能。6.5.1不变幅起重机,起吊1.1G。,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分别做各机构全程范围内的往返动作试验。6.5.2允许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在起升绳偏角β不超过设计允许值[β]、牵引绳与水平面夹角γ不超过设计允许值[x]的全程范围内,起吊1.1G,,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分别做起升机构和牵引机构的往返动作试验。6.5.3变幅起重机在下列幅度和起重量,发动机或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在相应的额定起重量G(或相应的敢大额定起重量Gomx)允许的幅度和回转角度范围内,分别做各驱动机构所对应的运行范围全程的往返动作试验:a)在最大幅度时起吊1.1倍相应额定起重量Ga;b)在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处起吊1.1Gmxc)由用户和制造商商定的幅度上起吊1.1倍相应癫定起重量G,在相同幅度上,当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与回转角度有关时,应适当按回转角度分档进行以上a)、b)、c)的加载试验。6.5.4在6.5.1~6.5.3规定的试验中,每一次的动作停稳后再进行下一次启动,每种往返动作试验不应少于3次。最后做该起重机设计允许的联合动作试验,对应6.5.1~6.5.3的规定试验,开动两个机构(但主、副钩不应同时开动)在各机构对应的运行范围内运行。每种联合动作试验中应做反复起动和制动,每一次的动作停稳后再进行下一次启动。每种联合动作试验往返次数不应少于3次。6.5.5在6.5.1~6.5.4规定的试验过程中,具有多档变速的起升机构,应对每档速度进行相应动载试验。6.6静载试验静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制动器、连接件、地锚的可靠性、重机及其部件的结构承载能力。6.6.1不变幅起重机,提升G。离地至200mm高度,之后逐次缓慢加载至1.25Gn,逐次缓慢加载期间应测量并调整使物品离地保持在100mm~200mm高度处,停留不少于10min。6.6.2允许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其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白由状态的垂直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在起升绳偏角β为],牵引绳与水平面夹角不超过设计允许值的[γ],提升G₄离地至200mm高度,之后逐次缓慢加载至1.25G。,逐次缓慢加载期间应测量并调整使物品离地保持在100mm~200mm高度处,停留不少于10min。6.6.3变幅起重机在下列幅度做相应静载试验:a)在最大幅度处起吊1.25倍相应G;b)在最大额定起重量允许的最大幅度处起吊1.25Gomx1c)由用户和制造商商定的幅度上起吊1.25倍相应G。。a)、b)、c)应逐次缓慢加载,加载期间应测量并调整使物品离地保持在100mm~200mm高度处,停留不少于10min。在相同幅度上,当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与回转角度有关时,应适当按回转角度分档进行以上a)、b)、c)的加载试验。6.7竖直桅杆垂直度及桅杆顶部最大位移6.7.1起重机兴装后,竖直工作的桅杆垂直度检查方法为;采用倾角仪或全站仪测出桅杆顶端在水平方向偏离理论位置的最大值(可在已知角度的两个方向进行测量后换算出桅杆顶端在水平方向偏离理论位置的最大值)。6.7.2由起重机工作载荷产生的桅杆顶部最大水平位移检查方法:采用倾角仪或全站仪测出桅杆顶端在加载前后水平方向位移的最大值(可在已知角度的两个方向进行测量后换算出桅杆顶端在加载前后水平方向位移的最大值)。6.8起升高度限位器操作起重机以空载、额定转速、并且吊具上升运动随时可控的状态下将吊具运行至臂架端下方设定的极限位置处,观察起升高度限位器对相关机构的运行控制情况。检验重复进行3次。6.9起升绳偏角限制器操作起重机以空载、额定转速状态运行,在起升绳偏角限制器自动切断起升机构电源或在起升绳偏角限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立即停机,直接测量起升绳偏角。当直接测量起升绳偏角较困难时,以桅杆(或臂架)根铰作基准点,采用卷尺或全站仪测出起升钢丝绳上与基准点水平高度相同的部位与基准点间的距离后,通过起重机已知几何尺寸,换算出此时起升绳偏角β后与设计值[β]进行对照。试验重复进行3次。当空载状态使得起升钢丝绳挠度较大而影响实际角度测量时,应适当吊载进行。6.10电路对地绝缘电阻起重机的电路与裸露导电部件(或基础)之间的绝缘电阻应采用500V的兆欧表在常温下测量。6.11超载保护装置超载保护装置的动作点(报警和自动切断电源)试验应在相关载荷试验过程中按GB中5.3相关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起重机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试验)及型式试验。7.2.1每台起重机都应进行出厂检验(包括用户特殊要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通常在生产厂内进行,特殊情况可在供需双方协议地点进行。出厂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明书。7.2.2起重机在制造厂内进行预装时,应进行空运转试验,试验时间不应少于30min。7.2.3出厂检验项目及合格判据见附录C,出厂检验应提供检验报告。7.3型式试验7.3.1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产达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7.3.2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及合格判据见附录C。8信息标识8.1制造信息每台起重机应在司机室或起重机明显的位置上装设有关制造信息的标牌,标牌应耐用且清晰并符合GB/T1330@的规定。标牌上至少应标明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和型号;b)制造商名称;c)产品制造编号和出厂日期。8.2额定能力信息8.2.1起重机应有耐用且清晰的标牌(或图表),该标牌(或图表)固定在(或放在)司机处于操作位时易见的位置。在各种安装状态下的标牌(或图表)内容至少应包括:a)最大起重量(或8.2.2~8.2.4所述额定起重量图表);b)工作速度;c)最大允许工作风速;d)附加吊具作为起升载荷组成部分的提示;c)起升绳最大允许偏角(有使用牵引机构幅度方向拽引物品的功能时)。位置的易见位置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有一个耐用,清断,易懂的在不同臂架转动角度和作业半径下允许的相应额定起重量图表。8.2.3非永久性安装的起重机,专业人员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资料、场地情况及具体安装布置型式制定额定起重量图表并放在操作位置处。8.2.4机械换档、有级变速的起升机构,应在操作位置的易见位置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明不同档位所能起吊的额定起重量。8.3操作及安全信息起重机应具有以下操作及安全信息:a)所有操纵装置应标有文字或易于识别的符号以指示其功能,并在适当的位置指示操作的动作b)有关司机在操作起重机之前、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成后的各项任务信息,应以标牌形式永久c)与限制器有关的警告提示信息及制造商认为必要的一些紧急情况说明和警告提示信息应做成标牌,并因定在司机可看到位置;d)5.11.7所述的安全警告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发电机租赁协议
- 三轮车车子转让简单协议书范本2024年
- 商业房产居间合同样本范本
- 健身房装修预订金合同范例
- 厂房门窗改造合同样本
- 乳制品配送运输合同范本
- 户外拓展基地装修合同样本
- 橡胶原料收购居间合同范本
- 4S店装修增补合同
- 2024年建筑工人劳动协议标准文本
- 中医急救车定置图
-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标准详
-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岗位职责
- 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保健品)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导读
- 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重庆大学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文学类文本散文《水银花开的夜晚》多角度命题)练习版
- 创新高质量发展理念 打造“一院多区”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
- (5.3.1)-5.3奥斯本检核表法
- GB/T 11638-2020乙炔气瓶
- KCE系统手机软件(Kone Android Mini Console 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