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海岸线(海岸带)
【点拨高考】
海岸带的面积在地球上虽然不大,但却非常重要,是世界上人口、城市、各类产
业最集中的地带,同时也是海洋和陆地两大自然环境交汇的地带。海岸带的自然
环境和人文环境受到了陆地和海洋的共同影响,但两者影响的强度是有差异的,
具体地点就要具体分析。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更加密集,
而且海陆的交互作用更加显著和强大。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
具体表现在即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
个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
【知识梳理】
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定义: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岸线,称古海岸线。
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一条线。受潮汐作用、洋流、
波浪作用等因素,海平面在不断变化,因此海岸线也在变化着。
联合国2001年6月《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将海岸带定义为“海洋与陆地的
界面,具体边界为位于平均海深50m与潮流线以上50m之间的区域,或者自海岸
向大陆延伸100km范围内的低地。
我国定义:海岸线是海陆分界线,在我国系指多年大潮高潮位时的海陆界限。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
线。随潮水涨落而变动。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
海面时高时低
2.分类
海岸带的地形地貌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物质响应。按其成因可以将海岸分为侵蚀型
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三类。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砾
质海岸和泥质海岸。按照陆地地貌,可以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
岸。所谓生物海岸,是指主要由生物体构成的海岸。最常见的是红树林海岸和珊
瑚礁海岸。一般来说,基岩海岸都是上升型海岸和侵蚀型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
海岸则视具体情况,分别属于堆积型海岸或平衡型海岸。
3.导致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1)地壳运动一一地壳抬升或下沉
(2)冰川增消一一影响海平面升降
(3)泥沙堆积一一三角洲向海推进
(4)海洋动力一一波浪洋流的冲蚀
(5)人类活动一一围海造地和建堤
4.影响海岸线形态的原因:
(1)第四纪冰川作用
(2)海岸性质一一平原海岸、山地海岸、生物海岸
(3)河流和洋流作用
(4)地壳运动
(5)人类活动
5.海岸线的意义: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
lift9tI
mTFs-------娘H用丁nw掂小叫u以稚i媛H.I
:
^
—i
1Ew
Ml
4i
I中家的软I.和近海湖虢和蝌的”;喇结构渭刖阳
I以A安融I从靠港基专■8•!勃P晒里暗区期2情星.专整那区期礴里为加
6.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海岸带
(1)西欧大陆海岸带
西欧大陆海岸带从荷兰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这条海岸带可以说是近代欧洲文明的
摇篮。
代表性的城市有里斯本、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
(2)美国东海岸带
美国东海岸带与西欧海岸带隔大西洋遥相呼应。20世纪以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
的一个热点地区。代表性的城市有纽约、波士顿等。
(3)美国西海岸带
美国西海岸带的长度与美国东海岸带的长度相当,它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
“阳光地带”。
代表性的城市有旧金山、洛杉矶等。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与其东、西两岸都有黄
金海岸带的地理格局是分不开的。
二、海岸地貌: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
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1、海岸侵蚀地貌:
①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海蚀柱
②海蚀崖
海岸受海浪侵蚀,壁。海蚀洞不断地扩大,使顶部悬突的岩体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坠,在崩坠的部位经常形成陡峭的岩壁。海蚀崖主要分布在
基岩海岸。
③海蚀平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
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
2、海岸堆积地貌:
①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线以上,
并向陆地方向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海滩按照沉积物大小可
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砾滩:砾滩一般只分布在有砾石供应的海蚀崖和小河河口附近。砾滩渗透性大,
一般滩面窄而陡,滩顶较平缓,常可高出平均高潮线以上数米,其内侧向陆倾斜。
沙滩:沙滩是由于沙子淤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沙质海
滩较砾滩宽阔平缓。
泥滩:又称“海滨泥地”。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口及海湾顶部等
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又称“淤泥质海滩”。
②沙坝:位于海面以下或部分露出的脊,由波浪从海滩向海运移的沙或粗粒沉积
物构成。沙坝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露出水面。
【提升试题】
一、选择题组(共6分)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
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1,C2.B3.D
【1题详解】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
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选C。
【2题详解】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
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选B。
【3题详解】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
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选D。
二、综合题(共2分)
4.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该题考查海岸变化和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详解】
(1)本题考查海岸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海岸变化特点从面积、方向、海岸线曲
折来描述。根据图示: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海
岸扩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自然:河流泥沙堆积,人为:填海造陆、港口
建设等。
(2)本题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主要从合理开发
和利用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来回答。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合理开
发和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
态环境。
三、单选题(共2分)
5.图中的海岸类型为()
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
C.生物海岸D.砂质海岸
【答案】D
【详解】
海岸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砂质海岸等。
砂质海岸通常为堆积性海岸,在这类海岸的沿岸往往能见到沙堤、沙坝、沙丘等
地貌。图中所示沙滩属于典型的砂质海岸的地貌类型。
四、选择题组(共6分)
台湾岛(如图)海岸类型复杂,有砾石滩和岩岸广布的断层海岸,有较为平
坦的沙岸和沙丘海岸,有珊瑚与贝壳碎片堆积而成的沙滩海岸,也有河川泥沙堆
积形成的滩地海岸。滩地海岸处,常见潟湖或海埔新生地(指海岸地带新淤积土
地,经筑堤、抽砂、洗盐、填海等措施,可造出新陆地加以开发利用)。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6.形成台湾岛复杂多样海岸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A.风力作用B.海浪作用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
7.下列地区开发利用海埔新生地最为迫切的是()
A.台东B.高雄C.台北D.基隆
8.推测台湾岛东海岸的主要海岸类型为()
A.砾石滩和岩岸B.珊瑚碎片沙滩C.沙丘海岸D.滩地海岸
【答案】6,C7.B8.A
【6题详解】
有较为平坦的沙岸和沙丘海岸,风力作用形成;有珊瑚与贝壳碎片堆积而成的沙
滩海岸,海浪作用形成;也有河川泥沙堆积形成的滩地海岸,流水作用形成;没
有冰川作用,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雄和台北的人口密度最大,急需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城市人
口,但台北没有沿海,无法利用海埔新生地,故高雄开发利用海埔新生地最为迫
切。故选B。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岛东海岸城市较少,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台湾岛东海岸
平原面积小,故堆积形成的海岸少,珊瑚碎片沙滩、沙丘海岸、滩地海岸少;多
砾石滩和岩岸广布的断层海岸,A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五、单选题(共4分)
9.下列海岸类型中多优良港址的是()
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
C.生物海岸D.砂质海岸
【答案】A
【详解】
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砂质海岸主要以堆积作用形成,地形平坦、海岸线平直,
并不适合港口选址。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曲折,适合港口选址,
A正确。
10.人们利用海岸的同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开发海滨浴场,会使海岸岩石受到破坏
B.大面积采石挖沙,会使海岸退缩,陆地面积增大
C.修筑海堤,会使大量砂石在近岸堆积,影响海轮的停靠
D.海岸围垦,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
【答案】D
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海岸湿地的影响。
【详解】
开发海滨浴场,会使海岸的泥沙迁移与沉积受到影响。A错;大面积采石挖沙,
会使海岸退缩,陆地面积减小。B错。修筑海堤,会使污染水体汇集,水质变差,
使得海岸线变短,有利于海轮的停靠。C错海岸围垦会破坏会对海岸生物产生破
坏,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选D。
六、选择题组(共38分)
万宁市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太阳河自西南向东北在万宁市东部注入海洋,该
河流域占整个市域面积的一半略多。自然状态下,万宁东部海岸带长期处于冲刷
与淤积的动态平衡状态,陆地来沙补给量少。近年来,由于前滨采砂等人类活动
破坏了海岸平衡系统,大部分海岸遭受侵蚀,而台风等极端天气加速了海岸侵蚀
的进程,部分海岸处于崩塌的危险状态。下图为万宁东部海岸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自然状态下,万宁东部海岸长期处于季节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侵蚀作用主
要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图示后滨陡坎是海岸平衡系统遭受破坏的重要体现,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最可
能是
A.人类前滨采砂B.海浪侵蚀
C.大风天气塑造D.河流堆积
13.为保证万宁东部海岸冲淤动态平衡,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A.扩大太阳河流域植被覆盖B.在侵蚀严重海岸填海造陆
C.在侵蚀严重海岸修建堤坝D.将采砂点移往太阳河河道
【答案】11.B12.B13.C
【11题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判断万宁东部海岸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一个季节。自然状态下,
万宁东部海岸应该是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的。但在不同的季节却是不平衡的,即在
不同的季节存在冲刷大于淤积或冲刷小于淤积的情况。这道试题其实就是要考生
判断侵蚀大于淤积的季节主要出现在哪一季节。做这道题时要特别注意文字材料
中给的“陆地来沙补给量少”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加速了海岸侵蚀的进程”等
信息。这两个信息事实上告诉考生从陆地(主要是从河流)来的泥沙对万宁海岸
冲淤的变化影响不大,但由于风向、风力的变化导致的海水运动(主要是海浪)
却会明显影响万宁海岸的冲刷与淤积。夏季,夏季风、台风等带来的大风天气会
明显多于其它季节,大风大浪更多,所以万宁海岸地带冲刷远大于淤积。此题应
选B。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则关注人类活动对万宁东部海岸的影响,但又没有直接考查人类活动的影
响。文字材料里面说:“近年来,由于前滨采砂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平衡系统,
大部分海岸遭受侵蚀,而台风等极端天气加速了海岸侵蚀的进程……”人们在前
滨采砂,导致后滨出现陡坎。说具体一点,是由于人类在前滨采砂,导致海浪更
容易越过滩面和滩肩,掏蚀陡坎下部,导致上部崩塌,形成后滨陡坎。做这道题
要注意审题,特别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二字,否则易误选选项A或者C。另外
需要注意图像当中对后滨陡坎有一个说明,称其为“大潮所影响到的范围”,这
其实是在提示考生陡坎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这道试题应该是选择B选项。河
流堆积应该是出现在河谷当中或河口地区,而从此题题目所给材料来看,后滨陡
坎应该是在万宁东部海岸广泛存在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则关注由于人类不合理行为导致万宁东部海岸冲淤平衡被打破,出现海岸后
退现象后,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文字材料中提到了“陆地来沙补给
量少”,所以太阳河来沙量的变化对万宁海岸的进退影响很小,所以此题A、D
选项可以排除。并且事实上A、D选项提及的人类行为都会减少太阳河输入海洋
的泥沙量,会导致海岸地带冲刷量大于淤积量。填海造陆并不一定减少海洋对海
岸的冲刷,也不会改变入海泥沙总量。所以B选项也不能选。这道试题应该选C
选项。在侵蚀严重的海岸修建堤坝可以阻挡或削弱海浪,从而减弱海浪对海岸的
侵蚀,有助于保证万宁东部海岸的冲淤动态平衡。故选C。
江苏省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的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
供开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江苏沿岸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C.红树林海岸D.砂质海岸
15.形成该种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搬动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
16.这种资源的未来开发重点是
A.开发滨海旅游业B.开辟为港口C.建海滨浴场D.发展滩涂养殖
【答案】14.B15.C16.D
【14题详解】
基岩海岸又称山地,丘陵,海岸,这些海岸与濒海的山地丘陵相连,海岸线曲折
多弯,水深湾大;淤泥质海岸是指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等动力下,由颗粒细小的
淤泥质冲击物组成,与滨海平原紧密相连,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海滩宽广;
砂质海岸是由粗颗粒物质组成,在发育过程中以海浪动力占优势;结合图中,江
苏沿岸的海岸平坦与滨海平原相连,可判断为淤泥质海岸。故选B。
[15题详解】
淤泥质海岸一般是由颗粒细小的淤泥质冲积物组成,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的作用
下沉积形成。故选C。
【16题详解】
淤泥质海岸多为滩涂,地势平坦,水浅,不利于港口建设;淤泥质海岸不利于基
础设施建设,因此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和海滨浴场,对滩涂海水养殖的发展极为有
利。排除A、B、C,选D。
海岸线是标识沿海地区的水陆分界线,下图示意中国部分省区海岸线纵深度
变化(单位:m。正纵深度表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即岸进,负纵深度表明海岸
线向陆地后退,即岸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辽宅9、…瓜西
河北:
天滓0^
上海上WQI一^
江苏j-
林江一
!•■东
r西
=12007^2012年平均纵深度
^―2000^2007年平均纵深度
澳门0H1990浊00年平均纵深度
-400-20002004006008001000
17.下列省(区)海岸线,岸进与岸退之比最大的是
A.上海B.河北C.广东D.澳门
18.1990~2000年辽宁海岸线岸进与岸退距离相差不大,影响因素主要是
A.泥沙淤积与海水侵蚀B.贝壳堆积与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与海平面上升D.珊瑚遗体堆积与海岸侵蚀
19.2007〜2012年天津海岸线年均向海推进距离最大,原因主要是
A.渤海海底抬升B.填海造陆C.海水泥沙堆积D.海水侵蚀减弱
【答案】17.D18.A19.B
[17题详解】
读中国部分省区海岸线纵深度变化图可知,图中澳门岸进纵深度虽然不大,但是
岸退深度约为0,岸进与岸退之比最大;而其他地区如上海、河北、广东地区岸
进与岸退都是有数据的,之比明显比澳门小。故本题选择D。
【18题详解】
海岸线进退主要受河流携带泥沙沉积与海水侵蚀两个作用的差异有关,A对。贝
壳堆积对整个海岸线的影响力较小,流水侵蚀一般体现在陆地上的河流等,排除
B;风力沉积一般体现在干旱、风力作用大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幅度也不会影响
如此之大,排除c;珊瑚遗体堆积一般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可能发生在
辽宁沿海,排除D。故本题选择A。
【19题详解】
2007〜2012年天津海岸线年均向海推进距离最大,是因为天津城市发展,通过
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岸进现象最明显,B对。渤海海底抬升、海水泥沙堆积
和海水侵蚀减弱等自然原因的影响都是较为缓慢的过程,推进距离幅度如此之
大,主要是人为原因的干预,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伶仃洋水域位于我国珠江口,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下表为伶仃洋海岸线类型
及长度统计表(km)o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人工海岸
1978年94.38152.8180.7584.88278.21
1984年92.82128.8779.3963.98328.83
2003年88.3487.5419.0515.15571.12
2006年80.61102.858.9418.40578.34
2014年77.43102.855.9427.26586.13
20.1978年至今,伶仃洋水域
A.总岸线增长,水域面积缩小B.人工岸线增长,自然岸线增长
C.总岸线缩短,水域面积扩大D.工岸线缩短,自然岸线缩短
21.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填海造地B.泥沙堆积C.滩涂养殖D.海水侵蚀
【答案】20.A21.A
【20题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78年至今,伶仃洋自然岸线1978年为412.82,2014
年为213.48,自然岸线缩短;人工岸线,1978年为278.21,2014年为586.13,
人工岸线增长;总岸线,1978年为691.03,2014年为799.61,总线增长,水域
面积缩小,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伶仃洋水域位于我国珠江口,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大面积
填海造地,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大幅度缩短,人工海岸增长,A正确。海水侵蚀、
泥沙堆积、滩涂养殖不会导致海岸线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缩短,B、C、D错误。
故选Ao
【点睛】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自然岸线除了指海洋的岸线,也包括江河湖泊
的岸线。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5〜0.01毫
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本题难度适中,
主要考查了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变动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
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B.流水C.风D.冰川
23.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堤
【答案】22.B23.C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15世纪至20世纪,海岸向海洋推进,海岸附近河流密集,应是河
水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大量海洋变为陆地,因此引起图中海岸变迁
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B符合题意。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海浪、风、冰
川是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题详解】
图中海岸地带,河流密集,河流入海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容易形成三角洲,A
不符合题意。河水沉积和海水沉积作用容易在该海岸带形成海滩,B不符合题意。
图中海岸带,河流密集,地表湿润,地表泥沙很难被风力搬运、沉积形成沙丘,
因此图中海岸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沙丘,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15世纪、17
世纪、20世纪均为明显的沙堤地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岸线的进退,温暖的时期极地冰川融化海平
面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前进,冷的时期却相反。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
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迂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
征是()
A.逐步变暖
B.先冷后暖
C.逐步变冷
D.先暖后冷
25.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答案】24.D25.B
【24题详解】
根据图例,从三个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位置变化可以看出,海平面变化是先上升,
后下降。而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引起极地冰川融冻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当
气候变暖时,冰川融化量较大,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当气候变冷时,冰川
融化速度较慢,融化量较小,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因此推断该地气
候变化特征是先变暖后变冷,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候变化引起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降,最
终造成海岸变迁,B正确。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海
岸地貌形态的变化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
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辽河河口海岸线()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27.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可能()
A.导致海水倒灌B.利于港口建设
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使渤海面积缩小
【答案】26.C27.D
【26题详解】
考查辽河河口海岸线。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1909年一2003年整体向海洋
推进,但中间有反复,D不对。1909-1945年、1945年到1979年,有的地方向海
洋推进,有的向陆地后退,AB不对;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考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的影响: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
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
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会导致海洋面积的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第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第二题在第一题
的基础上考查海岸线变化的影响。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
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世纪----------现代
28.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T
29.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28.C29.C
该题考查海岸线的进退与外力作用。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沙沉
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所以根据图中岸线的
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甲、乙、丁都不是岸线凸向海洋
最大的位置,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故选C。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4-12世纪海岸线向海里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
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ABD错,C正确。故选C。
七、综合题(共16分)
读“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影响黄河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和
。请叙述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线的形成过程。
31.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的类型是,其物质来源是o
3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变化,简述海岸演变过程。
33.影响海岸线变迁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30.(1).泥沙淤积(2).海浪侵蚀(3).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入
海口附近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加上海水的托顶和咸淡水的混合作用,泥沙迅速沉
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平原。
31.(1).淤泥质海岸(2).黄土高原
32.侵蚀海岸因失去泥沙而向内陆移动,陆地部分变为海洋部分;淤积海岸因获
得泥沙而向海洋推进,新的陆地不断生成;在平衡海岸,泥沙收支平衡,海岸线
基本保持不变。
33.地壳活动等内力作用;气候、河流、海浪等外力作用;建造拦河大坝、大量
开采海滩沙石和珊瑚、滥伐红树林、不合理地建设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
本题以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变迁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线变迁、海岸类型、
河口泥沙来源、三角洲变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
力。
【30题详解】
海岸线变迁主要与海洋及陆地河流两种力量的作用,即与陆地河流泥沙淤积及海
浪侵蚀等有关,故影响黄河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海浪
侵蚀。黄河在入海口附近地势变得平坦,加上海水的托顶和咸淡水的混合作用,
河水流速降低,泥沙迅速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平原。
【31题详解】
结合图示及所学可知,黄河入海口处海岸的类型是淤泥质海岸,结合其流域特征
可知其物质来源是黄土高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前流经内蒙古高原,流速较慢,
含沙量较少,流经黄土高原时,流速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
入黄河,黄河含沙量大增。黄河到达下游及入海口,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
故可推断物质来源是黄土高原。
[32题详解】
黄河海岸演变过程也就是海岸线的进退演变过程。主要考虑陆地河流堆积与海洋
侵蚀的平衡关系。侵蚀海岸即海洋水位较高,海洋侵蚀作用增强,因失去泥沙而
向内陆移动,陆地部分变为海洋部分;淤积海岸即河流水位变高,河流堆积作用
变强,因获得泥沙而向海洋推进,新的陆地不断生成;在平衡海岸,陆地径流和
海水作用平衡,泥沙收支平衡,海岸线基本保持不变。
【33题详解】
影响海岸线变迁的因素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还有人类活动。内力作用
比如地壳活动等,地壳的抬升或下降会影响海岸线相对下降或抬升。外力作用比
如气候、河流、海浪等,气候变得湿润,造成河水增多,引起海岸线后退;海浪
作用增强,造成海进。人类活动比如建造拦河大坝、不合理地建设海岸工程等,
建造大坝造成河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破坏沿海生态,造成海进等。
【点睛】
海岸线变迁与泥沙淤积及海浪侵蚀等有关,故影响黄河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变迁的
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海浪侵蚀。影响海岸线变迁的因素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
力作用,还有人类作用。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岸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外力作用影响会发生变化,
导致海岸线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杭州湾海岸线位置的变动
(1)指出与北岸相比,南岸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
(2)说明杭州湾(钱塘江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1)南岸海岸线一直向海推移,且推移速度慢。
(2)钱塘江含沙量小,输沙量少;杭州湾呈喇叭口状,入海口宽阔;潮汐作用
强海水侵蚀能力强,河口处泥沙堆积少。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的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岸与4一5世纪相比,现代有部分海岸线后退,南岸海
岸线一直向海推移,但推移速度慢。
(2)钱塘江位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含沙量小,输沙
量少;杭州湾呈喇叭口状,入海口宽阔,海水受到海岸的束缚到河口处变窄,潮
水加大,潮汐作用强海水侵蚀能力强,河口处泥沙堆积少。
35.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北部,由1128〜1855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所
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左图为该三角洲2006年海岸线位置及1980—2006年海水
10m等深线位置变动情况,右图为“江苏省海岸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0'E12O°OOrE120°20'E
980E10m
1006年10m
A盐田区
e港口
(1)按照物质组成,江苏省海岸类型多为_____海岸,该类型海岸适合发展_
(产业)。
(2)1980〜2006年间,该地海岸线变动状况是,并分析其原因。
(3)稳定该地海岸线可采取的措施有。
(4)江苏沿海盐场主要分布在,盐场晒盐多在春季的主要原因
是o
(5)当前,江苏省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o
(6)简述建设大丰港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o
【答案】(1)淤泥质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观光业、盐田开发(2)海
岸线受侵蚀(向陆地方向退缩)陆地无新泥沙来源;沉积物松散,易遭受侵蚀;
沿海风浪、潮流作用强(3)建防护林修建护岸工程(4)江苏北部沿海地区北
部沿海春季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5)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化学
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6)陆路交通便利;可与连云港、上海
港实现港口联运;距离日本和韩国的港口较近,有利于发展国际航运
【详解】
(1)江苏海岸类型主要是淤泥质海岸,这里土质较肥沃;水深较浅;海底坡度
较小,适合发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业、旅游观光业、盐田开发等。
(2)由图可知,1980~2006年间,该地海岸线变动状况是海岸线受侵蚀,向
陆地方向退缩,这反映沙源减少海岸地带受侵蚀严重、同时沿海风浪、潮流作用
强。
(3)稳定该地海岸线可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4)由图可知,江苏沿海盐场主要分布在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盐场晒盐多在春
季因为晒盐需要气温高、降水少;风力大、蒸发强等条件,而北部沿海春季晴天
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
(5)当前,江苏省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
(6)建设大丰港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从交通、海陆联运、优越的临近国际航道
的位置方面分析。读图可知,有铁路相连,大丰港陆路交通便利,可与连云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际美育合作协议
- 会议决策纪要与执行方案
-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改造合同
- 水电供应服务协议书
- 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物流运输合同协议书参考
- 周年庆典盛大策划方案
- 工程维修承包合同
- 汽车维修租赁合同协议书
- 装饰装修居间合同
- GB/T 1096-2003普通型平键
- GA/T 1163-2014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 2023年语言学概论打印题库含答案
- 《专门档案管理(第三版)》课件 第1章
- CAD培训教学讲解课件
- 包茎包皮过长精选课件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技术参数
- 三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
- 《交通工程CAD》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