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消化管: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消化腺:肝、胰、口腔腺、胃肠小腺体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并有内分泌和免疫作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消化: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包括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粘膜粘膜分为三层:上皮、固有膜、粘膜肌层1)上皮①口腔、食管和肛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②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③有的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形成腺上皮,分泌粘液和各种消化酶。④另外,在消化管壁上皮内还有散在的多种内分泌细胞。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固有膜
结构:胃、肠的固有膜含有类似网状结缔组织的成分,并有小消化腺、血管、淋巴组织、神经和少量分散的平滑肌。淋巴组织散分布或集合成淋巴小结。功能:淋巴细胞常穿入上皮组织内参加机体的免疫作用。3)粘膜肌层为一薄层的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收缩时,可改变粘膜的形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腺体的分泌和血液的运行。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粘膜下层
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肌层
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骨骼肌;其余均为平滑肌。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又称奥氏神经丛。③功能:肌层收缩与消化液、食糜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和吸收。4、外膜管壁的最外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称纤维膜。若外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则称浆膜。浆膜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消化管蠕动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消化管的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为骨骼肌的1/4—1/20;;收缩过程都由钙离子激活。2、伸展性:伸展性大。3、紧张性《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4、自律性: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消化液,成分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消化液功能:《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一、消化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一)、口腔
1、唇和颊2、腭《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牙形态:牙冠、牙颈、牙根构造: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式:《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可分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4、舌舌尖:舌体:(舌系带)舌根:舌乳头(舌扁桃体)《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舌乳头
①丝状乳头:多,个体小,遍布舌体。②菌状乳头:较少,稍大,散于丝状乳头间,含有少量味蕾,布于舌尖与舌侧缘;③叶状乳头:位于舌后两侧,含有味蕾。④轮廓乳头:约7-9个,排列在舌根处,形成倒“V”字形。《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味蕾
结构与功能:卵圆形小体,是上皮细胞特化的一种味觉感受器,感受酸、甜、苦、咸等味。味蕾细胞组成:①味细胞,柱状,位于味蕾中央,细胞长轴与上皮表面呈垂直排列,细胞顶部有味毛,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与味细胞相突触。②支持细胞,梭形,位于味蕾周围或与味细胞相间排列。味蕾顶端有味孔,通于口腔。《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位于脊柱前方,上方附于颅底,下方在第6颈椎下缘移行为食管。咽属肌性管道。《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分部形态结构交通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咽鼓管圆枕、咽隐窝经鼻后孔鼻腔口咽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经咽峡口腔喉咽梨状隐窝经喉口喉腔、向下通食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食管食管的位置和形态上自第6颈椎下缘,下至第11胸椎。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在食管起始部;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四)、胃
1、胃的位置和形态
胃3/4在左季肋部,1/4位于腹上部。胃壁:前壁与腹前壁和肝左叶的下面相邻;后壁邻接胰、左肾、左肾上腺和横结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胃底:邻接膈和脾。上缘称胃小弯,凹向右上方。下缘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胃口:入口为贲门,出口称幽门。幽门表面有一条缩窄的环行沟,有幽门括约肌分布。《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胃的组织结构
胃壁: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细胞排列整齐,顶部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中,顶部细胞质透明,核靠近细胞基部。功能:粘原颗粒排出后形成粘液,覆盖在粘膜表面,能防止胃液内高浓度的盐酸与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2)固有层为结缔组织,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血管与多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散在的平滑肌等。固有膜中充满由上皮下陷形成的许多腺体,根据不同部位,可分三种: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贲门腺分布于贲门附近,为分支管状腺,分泌物主要是粘液。
(2)胃底腺
单管腺和分支管状腺。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四种类型: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壁细胞
分泌盐酸。胞体较大,呈三角形或圆形,细胞质嗜酸性,在H-E染色切片中显红色。《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主细胞位于腺的体部和底部。胞体呈圆柱状,核圆形。细胞质内有许多酶原颗粒,细胞质嗜碱性。《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颈粘液细胞
数量较少,主要位于腺体的颈部,夹在壁细胞之间。细胞呈柱状,核扁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顶部充满粘液。《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幽门腺
主要分布于胃的幽门部,为分支管状腺,主要是分泌粘液。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成内环行,外纵行,收缩时有助于胃腺分泌物排出。《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
肌层
由内斜行(前、后壁)、中环行(胃全部)和外纵行(胃小弯和胃大弯)三层平滑肌。《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五)、小肠全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小肠的分部
1、十二指肠
长约25-30厘米。上部(球部)好发溃疡。降部其后侧壁的粘膜有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导管末端共同开口处。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的左侧向前下方连接空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空肠和回肠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长度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空、通常空肠位于腰部和脐部;回肠位于脐部和右髂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小肠的组织结构肠壁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粘膜1)上皮柱状细胞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杯状细胞杯形。细胞顶端充满粘液颗粒,分泌粘液。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固有层结构: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弥散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神经、分散的平滑肌及多种细胞成分,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小肠绒毛:组成:上皮、固有膜(中央乳糜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粘膜下层结构特点:为含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淋巴结。3、肌层、外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外膜浆膜(十二指肠为纤维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空、回肠比较项目
空肠
回肠位置左上腹(上2/5)右下腹(下3/5)管径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淡红环状皱襞高而密低而疏淋巴滤泡孤立孤立、集合血管弓1—2级3—4级《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肠腺(李氏隐窝)属单管腺:组成: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亲银细胞《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吸收细胞特点:矮柱状细胞,顶端具较短的纹状缘。腺上皮和肠柱状上皮细胞在腺体开口处移行。《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帕内特细胞
特点:位于肠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核圆形,细胞顶部有嗜酸性颗粒。功能:分泌颗粒中含有溶菌酶,能消化某些细菌。《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亲银细胞
特点:是内分泌细胞。其基底部有分泌颗粒,可被硝酸银或铬盐着色。功能:分泌消化管激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及消化管的活动外、促激素分泌和促生长作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六)、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盲肠、结肠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盲肠和阑尾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长6-8厘米。接回肠处有结肠瓣。阑尾一般长7-9厘米,个别长达28厘米。《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结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直肠
全长12-15cm
直肠骶曲:上部弯曲凸向后,距肛门7-9cm。直肠会阴曲:下部弯曲凸向前,距肛门3-5cm。《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4、肛管:为直肠穿过盆隔以下的部分,止于肛门,长4cm,为肛门括约肌所包绕。《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大肠的组织结构
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大肠腺肌层浆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名称位置形态导管开口腮腺耳前下方咬肌后,下颌后窝内三角形上颌第2磨牙平对的颊黏膜处下颌下腺下颌下腺窝椭圆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长条形舌下阜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胰胰位于胃的后方,相当第一、二腰椎的高度,横位于腹后壁。胰重约65-75克,分头、体、尾三部。胰头膨大,被十二指肠所包绕。《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外分泌部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导管闰管为单层扁平上皮小叶内导管(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主导管总胆管十二指肠乳头。《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内分泌部位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由大小不等的腺细胞团组成,称胰岛。《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肝
1、肝的位置和形态
肝2/3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1/3在左季肋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肝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的上面为膈面,膈面前方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的下方凹陷,有“H”形的沟。横沟处。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前方有胆囊窝,肝的下方分成四叶: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肝的组织结构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称肝小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肝小叶每肝小叶中央都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肝细胞排列成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肝板之间有互相沟通的窦状隙称肝血窦。相邻的两个肝细胞之间有微细的网状间隙,称胆小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肝细胞
特点:核1-2个,线粒体丰富,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线粒体为肝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糖原的合成、解毒作用等。《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胆小管
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当胆道阻塞时,发生阻塞性黄疸。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门管区《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肝的血液循环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成为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门静脉带来富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入肝内,供肝细胞加工和贮存,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脉带来富有氧的血液,供肝组织的营养,是肝的营养血管。两者的血液由小叶边缘流入肝血窦汇膈,再由肝血窦流入中央静脉,然后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肝板、中央静脉《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4、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成年人每日由肝输出胆汁约500-1000毫升。2)、代谢功能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分解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细胞内。3)、防御和解毒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氏细胞有强大的吞噬能力。4)、造血功能《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5、胆囊和输胆管道
胆囊
位于胆囊窝内。胆囊可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上皮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输胆管道左、右肝管出肝门合成一条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第三节消化
概念:
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
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推向远端。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一、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唾液的分泌量为1000-1500毫升,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分泌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唾液的作用1清洁、湿润口腔,
润滑食物便于吞咽;2保护和清洁口腔,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4排泄作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咀嚼与吞咽
咀嚼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实现的,是随意运动,是反射活动。其作用:
1
切碎食物;
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
3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消化作用;
4刺激口腔内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胰、肝、胆囊等活动加强。《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吞咽是反射活动,是随意运动。分为三期:口腔→咽,可随意控制咽→食管上端食管→胃《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蠕动
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由神经介导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动。其由两部分组成:食物团块后面→收缩食物团块前面→舒张《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胃运动的三大功能:容纳大量的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向十二指肠排出食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胃的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的引起胃喷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即容受性舒张。其部位主要发生在胃体和胃底。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紧张性收缩:胃充满食物及消化过程中,紧张性收缩逐渐加强,胃窦紧缩,胃体缩小,使胃腔内具一定压力,有助于食物与胃液的混合,并协助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行。《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蠕动:胃的蠕动波出现在胃的基本电节律之后,是尾区运动的唯一形式。其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有可搅拌和粉碎食物,推动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胃排空①概念:胃排空是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混合食物为4~6小时。②影响胃排空的因素:食糜的理化性状和化学组成: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胃内压
《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抑制胃排空的因素盐酸:高浓度产生抑制脂肪:进入十二指肠而产生抑制高渗溶液:《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呕吐呕吐是将胃及肠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射。《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无色的液体。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1、盐酸
也称胃酸。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约为0-5mmol/h。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mmol/h。男性的酸分泌多于女性;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但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杀灭细菌;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吸收。盐酸过多侵蚀粘膜作用,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2、胃蛋白酶原
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⑵作用:胃蛋白酶原水解蛋白
⑶特点:①始无活性;②最适pH=2.0,pH>5.0则失活;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④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胃酸《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粘液和碳酸氢盐作用:a.润滑作用、保护
b.降低胃液酸度形成黏液屏障《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4.内因子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内因子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其吸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①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紧张性降低
肠腔易扩张
食糜混合和转运减慢;反之,则加快。②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其生理意义: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增加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成分吸收;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3、蠕动:一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的运动4、摆动:以小肠纵行肌舒张和收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作用是使肠内溶物与绒毛相接触,并使之与消化液相结合。《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性质和成分: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每日分泌量1~2L。含HCO3-、H2O、无机盐和各种消化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水和电解质:阳离子有纳、钾和钙;阴离子有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盐:由腺泡细胞分泌,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酸,使肠黏膜免受侵蚀,并提供了消化酶活动的适宜环境。《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胰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双糖、麦芽糖及其他产物。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由胰腺泡细胞所分泌,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存在于胰液中。作用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三)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作用
成人每天分泌胆汁约为800~1000ml。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桔棕色,胆囊胆汁色更深,味苦。成分除无机盐外其有机成分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无消化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胆汁的作用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①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少脂肪的表面张力,易形成脂肪微滴,增加了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的分解。②胆盐聚合形成的微胶粒可溶解脂肪酸、甘油一酯而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把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粘膜表面,促进它们的吸收;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四)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分泌硷性液体,含粘蛋白;小肠腺,在全部的小肠粘膜,分泌小肠液,是主要部分。《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是硷性液体,与血浆等渗。分泌量变化很大,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L。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主要成分是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还有肠肽酶、肠淀粉酶、肠蔗糖酶、肠麦芽糖酶《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四、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主要由分节收缩完成,这种收缩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集团运动:为强的推进性运动,可把内容物完全排空至下一段。排粪:动作部分是随意的,部分是不随意的《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二)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其中的粘液蛋白起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作用。《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大肠内细菌的活动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在大肠内大量繁殖。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产生乳酸、醋酸、CO2、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有的成分吸收到肝进行解毒。能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第四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口腔和食道内,实际上不吸收;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进入体内80%的水,90%Na+、CI-。《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
在小肠,肠壁自内到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小肠黏膜固有层及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许多皱壁,使小肠面积增大近三倍,全部小肠表面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伸向肠腔而形成的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大10倍左右,每个绒毛表面和单层拄状上皮游离面伸出许多微绒毛,使其面积增大20倍。总吸收面积大概为200平方米。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_第八章_消化系统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糖类的吸收,分解为单糖被吸收,其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吸收为耗能的主动过程,在膜上形成Na-载体-葡萄糖复合物而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协议合同范本
- 关于管道疏通合同范本
- 别墅弱电智能合同范本
- 产品合同范本模板写
- 农资代理合同范本
- 上海婚宴延期合同范本
- 上海小时工外包合同范本
- 个人续签合同范本
- 农村开发项目合同范本
- 写电子产品合同范本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MOOC】影视鉴赏-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 高压输电线路质量、检查、验收培训课件
-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思维每日一练小纸条
- 混合型颈椎病课件
- 国家安全教育教案分享
- 2024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
- 5A护理模式在老年手术患者VTE防控中的应用课件
- 电动车维护与保养操作手册
- 2024年广西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