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中医院儿科
主要内容定义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常用推拿手法操作顺序手法操作注意事项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定义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医生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2.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肺、脾、肾常不足,心、肝有余,脏器清灵,易趋康复3.小儿推拿常见适应症近视、斜视、遗尿、脑瘫、儿童多动症、肌性斜颈、佝偻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咳嗽、厌食、腹痛等4.小儿常用推拿手法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要求手法轻柔深透,适达病所而止,不可竭力攻伐。需进行手法练习。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很多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相似。小儿常用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因手法不同而有差异。如推法、揉法次数多,而摩法时间长,掐法则要求重、快、少,掐后继用揉法。手法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应用。小儿推拿手法需和具体穴位结合使用,如清肺经(直推肺经穴)。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续操作治疗。直推法以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两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揉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部分、拇指或中指罗纹面部分,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回旋揉动。鱼际揉法、掌根揉法、指揉法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掌按法通常用于胸腹部。临床常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摩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擦。掐法用拇指指甲按刺穴位。中病即止捏法拇、食、中三手指捏拿肌肤,称捏法。捏脊法是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运法用拇指螺纹面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做弧形或环形推动。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指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做对称的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松一紧的拿捏。5.操作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1.根据病情缓急,取穴的主次或患儿的体位而定,可以灵活掌握。2.考虑轻柔手法在先,重刺激手法在最后。3.遇到急救时,可先用强刺激手法。6.手法操作注意事项指甲修剪清洁,冬天保持双手温暖。操作时以患儿左手为宜,必要时可考虑右手,手法轻重适宜,熟练运用。操作时一般取润滑剂为介质,如冬天用姜汁类温热药物,夏秋取酒精、滑石粉之类,一则可以保护皮肤,二则增强疗效。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手法一日一次,也可一日两次、三次,慢性疾病可隔日一次。手法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7.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多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腹、腰背及下肢则较少天门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的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次数:200次。应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坎宫位置: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阴阳。次数:200次。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操作:揉太阳。次数:200次。应用:推揉太阳穴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处。操作:用拇指揉耳后高骨下凹陷中。次数:200次。应用:运、揉耳后高骨主要能疏风解表。百会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七寸。操作:揉百会。次数:200次。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百会能安神镇静,升阳举陷。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次数:300次。主治:项强、发热、惊风、呕吐。应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呕,祛风清热。腹位置:腹部。操作:1.分推腹阴阳:沿肋弓角边缘向两边分推)。次数:200次。2.摩腹(掌或者四指摩)时间:5分钟。主治:腹痛、消化不良。应用: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脐位置:肚脐正中。操作:1.揉脐:用中指端揉,或食、无名指揉天枢穴同时操作。次数:100-300次。2.摩脐:指摩或掌摩。时间: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呕吐、便秘。应用: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膻中位置: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点。操作:1.揉膻中:中指端揉,200次。2.分推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200次。3.推膻中: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200次。主治:胸闷、吐逆、咳喘、痰鸣等。应用:推揉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喘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利常与揉天突、按揉丰隆等合用)乳根、乳旁位置:1.乳根:乳下二分。2.乳旁:乳外旁开二分。操作:揉乳根(旁):中指端揉乳根(旁),200次。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应用:揉乳根与揉乳旁均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临床上多两穴配用,以食、中指同时操作)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1.推脊: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做直推,100次。2.捏脊:用捏法自下而上,一般捏三遍,第四遍时每捏三下,再将脊背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主治:发热、惊风、疳积、泄泻、瘫痪等。应用:推脊柱自上而下,能清热;捏脊法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七节骨位置:命门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做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推下七节。200次。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200次。主治:便秘、泄泻、脱肛、遗尿。应用: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1.揉肺俞:用两拇指揉或食、中两指揉,100次。2.分推肺俞: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而下推动,100次,又称分推肩胛骨。3.擦肺俞: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擦肺俞部,擦至局部发热。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治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寒喘、风寒咳嗽用揉法或擦法;热喘、风热咳嗽用分推法。脾经位置:拇指螺纹面。操作:旋推或将拇指屈曲、寻拇指桡侧缘向指根直推,称补脾经。次数:200次。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次数:200次。心经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为推心经。次数:200次。主治: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本穴宜用清法)肺经位置:无名指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推肺经。次数:200次。肾经位置:小指螺纹面;小指尺侧至掌横纹。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为推肾经。次数:200次。肾顶位置:小指顶端。操作: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次数:200次。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大肠经位置: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操作:自食指端推至虎口为补;自虎口推向虎口为清。次数:200次。应用:补大肠止泻;清大肠治疗便秘。四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1.掐四横纹:5次。2.推四横纹:四指并拢,自食指中节横纹处推向小指中节横纹。次数:200次。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应用: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板门位置:大鱼际部。操作:揉板门,200次。应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二扇门掌背食指与中指,及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操作:拇指甲掐,5次;拇指偏峰按揉,200次。应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是发汗要穴。揉时要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上马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拇指端揉200次;拇指端掐3-5次。应用:用揉法较多,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为补肾滋阴要穴。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色淋沥等症。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次数:200次。应用: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证,对非虚寒病证慎用。六腑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咽痛、便秘等。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次数:200次。应用:清天河水性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谢谢大家!小儿推拿
复式手法1黄蜂入洞2双凤展翅三、揉耳摇头四、开璇玑五、按弦搓摩六、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七、龙入虎口八、二龙戏珠九、双龙摆尾十、乌龙摆尾十一、苍龙摆尾十二、丹凤摇尾十三、凤凰单展翅十四、凤凰展翅十六、赤凤摇头十七、猿猴摘果十八、孤雁游飞十九、水底捞月二十、打马过天河二十一、引水上天河二十二、大推天河水二十三、飞金走气二十四、飞经走气二十五、阧肘走气二十六、黄蜂出洞二十七、天门入虎口
二十八、老汉扳缯二十九、运土入水三十、运水入土三十一、老虎吞食
三十二、总收法黄蜂入洞【操作】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儿两鼻孔下缘处,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揉动50~100次。【作用】发汗解表,宣肺通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无汗,急慢性鼻炎,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病症。按:从各家文献摘要中可知,黄蜂入洞的操作法计有7种,它们的经穴位置与操作方法相去甚远,但作用相同。本书所选用的经穴位置与操作方法源自《幼科推拿秘书》。本法操作要均匀、持续、用力要轻柔和缓。
二、双凤展翅【操作】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数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人中、承浆、颊车诸穴,每穴按、掐各3~5次,提3~5次。
【作用】祛风寒,温肺经,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咳嗽多痰等上呼吸道疾患。按:本法操作有提、掐、捏、按诸法,穴位又多,故要求有序进行。
三、揉耳摇头【操作】以双手拇指、食指罗纹面着力,分别相对捻揉患儿两耳垂后,再用双手捧患儿头部,将患儿头颈左右轻摇。揉耳垂20~30次,摇儿头10~20次1。
【作用】开关镇惊,调和气血。用于治疗惊风。按:本法又称捧耳摇头。操作时,医者两手用力要对称,捻、揉、摇三法结合运用,力量要均匀。
四、开璇玑【操作】医者先用两手拇指自患儿璇玑穴处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部,再从胸骨下端鸠尾穴处向下直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摩患儿腹部,并从脐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最后再作推上七节骨。上述各法各操作50~100次。
【作用】宣通气机,消食化痰。用于治疗痰闭胸闷,咳喘气促,食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外感发热,神昏惊搐等病症。按:本法包括分推璇玑、腹中,直推中脘,摩脐、腹、直推小腹,推上七节骨等5种操作法的联合有序运用。操作时,要避风寒,室内要暖和;医者在操作前要搓热双手,尤其是在天冷时,更要注意。
五、按弦搓摩【操作】患儿坐位或由家长抱坐怀中,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对侧肩上,医者面对患儿坐其身前。用两手掌面着力,轻贴在患儿两侧胁肋部,呈对称性地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处50~500次。
【作用】理气化痰,健脾消食,用于治疗痰积,咳嗽气喘,胸胁不畅,腹痛、腹胀、饮食积滞、肝脾肿大等病症。按:本法的操作方法,历代医家意见不一,计有三种操作法。《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同《按摩经》,《小儿推拿直录》、《厘正按摩要术》、《推拿指南》同《小儿推拿广意》。六、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操作】患儿仰卧位,医者坐其身旁。用一手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罗纹面着力揉脐;患儿俯卧位,医者再用中指或拇指罗纹面揉龟尾穴。最后用拇指罗纹面自龟尾穴向上推至命门穴为补,或自命门穴向下推至龟尾穴为泻。操作100~300次。
【作用】通调任督,调理肠腑,止泻导滞。用于治疗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按:本法的补泻主要取决于推擦七节骨的方向,推上七节骨为补,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为泻,能泻热通便。
七、龙入虎口【操作】患儿仰卧位或由家长抱坐怀中,医者坐其身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达州市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第二次段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数理统计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声乐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9.3.6 智能家居的技术特点
- 交通标志闯关课件
- 2025年一月安置区智慧快递柜基础预埋施工技术条款
- 五人联合智慧酒店25年客户隐私泄露追责协议
- 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培训
- 江西省卫生类事业单位竞聘-医学检验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行为规范
- 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营模式
- 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
- 医院灾害性脆弱性分析报告
- 照明灯具技术规格书
- 2024年修订版私营学校收购协议
- 基于arduino交通灯课程设计
- 2024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3年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资质考试真题(附带答案)
- 记叙文、议论文答题模板(简化版)
- 英语KET词汇中译英列表
- 智慧工地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