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预习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2C/wKhkGWagUvyAeoGkAAL86V5k9zA791.jpg)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预习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2C/wKhkGWagUvyAeoGkAAL86V5k9zA7912.jpg)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预习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2C/wKhkGWagUvyAeoGkAAL86V5k9zA7913.jpg)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预习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2C/wKhkGWagUvyAeoGkAAL86V5k9zA7914.jpg)
![浙江省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预习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2C/wKhkGWagUvyAeoGkAAL86V5k9zA7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对环境的察觉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诗词俗语话科学——对下列现象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B.“山头开花山脚香,桥下流水桥上凉”——分子扩散运动)C.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孤掌难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如图所示,小闻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且胶片应正立放置C.若要使像变得更大,可以把凸透镜适当靠近胶片D.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4.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觉器官和痛觉形成的部位(A.均在手指受伤处)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D.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5.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6.如图所示为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17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7.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明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明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墙壁上的黑点)()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8.下列对各实验的相应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B.C.D.绕ON向后转动板F,反射光线OB的传播方向将会随之改变移动蜡烛a,发现其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从S点发出的一束光斜射到水面,其传播方向正确的是①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人眼球的成像特点相同9.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一段距离至如图动2/17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10.小刚是近视眼,爷爷是远视眼,如图所示为小刚家书桌上的两副眼镜,则()A.甲眼镜是小刚的,乙眼镜是爷爷的B.乙眼镜是小刚的,甲眼镜是爷爷的C.两副眼镜都是小刚的D.两副眼镜都是爷爷的11.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A.B.C..1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能看到镜内他自己的全身像和周围景物的像,当他逐渐向后退时(A.在平面镜中的视野变小,他的像也变小)B.在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增多,视野范围变大,他的像也变大C.在平面镜中的视野变大,像的大小保持不变D.在平面镜中的视野变小,观察到的景物减少,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保持不变13.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3/17A.abdB.abcdC.abD.cd14.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时,、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A.在ae点时,=1,n=0C.在c点时,=2,=2B.在bd点时,=1,n=1.在f点时,=0,=0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光屏在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正立的像16法。但下列推理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蝙蝠是哺乳动物,蝙蝠也是胎生的B.固体有重力而对底面产生压强,液体有重力,液体对底面也有压强C.声音以声波传播需要依赖物质,光以光波传播,光的传播也需要物质了D.地球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产生四季,火星也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火星也有四季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镜中花.镜中人C.水中月.月全食18.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A.B.C.D.19.下图是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一部分光折射,一部分光反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4/17A.B.C..20当一束激光AO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21感觉味道的感受器是质溶于中,刺激我们感知到食物的味道。22,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传到脑部,经过脑部分析,(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3)此实验说明了;;。23.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树叶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24选填倒立或“正立”)的(选填“改变”或不变”)。实”或“虚”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25.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这个现象说明:。。(2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3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26.完成下面的小题:(1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2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的音调高.(3A点与光屏PQ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B点处形成一个B或“下降”)(“上升”27亮点,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P1。(1)欲使亮点P下移至P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O沿选填“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12动;(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亮点A左移至B点,应使水面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角度数为(选填“MM′的左边”、“MM′的右边、“NN′的上边”“NN′的下边”填(选填“上升”或“”),玻璃在29.声和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的二维码,用手机等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部置于扫描框内,则应将手机(选填“吸收”或反射”(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以解决问题。(2)医生利用病情。(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4)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体的产生的,在15℃时,有一艘汽艇发出的汽笛声,秒后听到经岸边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米。30.“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很大。声音是由物6/17(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物体时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上,看清近处(2(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三、实验探究题3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时所成的是倒立(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3跑到了光屏上方,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的实像。厘米刻度处。。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A戴上“眼镜(凸透镜B眼镜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3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2“A”或“B”A经玻璃板所成的(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关系。实或“虚”。。33.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7/17(1)如图甲,当E、F在同平面上,小科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AON=45°“”的结论,你是否赞成并说出理由:。(2)小科利用装置甲探究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过程中,当EF在同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F上看到反射光线OB作是。(3“三线共面”将平面镜放在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打开固定在柱上的红色激光笔,使红色激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方向缓慢转动圆台。水平转动圆台的目的是。四、解答题34.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8/17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近视患者34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解答】A、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A错误;B、“山头开花山脚香,桥下流水桥上凉”——反映的是分子的热运动,即分子扩散运动,B正确;C、“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静影沉壁是球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正确;、“孤掌难鸣”——说明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和光的反射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关知识。3【答案】B【解析】)光线射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2)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分析;(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4)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解答】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当f<u<2f10cm小于20cm置,故B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像变得更大,必须减小物距,可以把凸透镜适当靠近胶片,故C正确不合题意;D.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解答】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觉器官是手指受伤处的皮肤感受器,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其感觉器官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叫做光的反射。【解答】、“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9/17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进入眼中形成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D【解析】【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解答】、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内耳的耳蜗;故A错误;B、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故B错误;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有多种,如神经损伤,视网膜损伤等等;故C错误;、感觉均是在神经中枢形成的,而神经中枢主要集中在大脑;故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解答】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点上移,则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也向上移动,故A错误;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则入射点不变,那么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不变,故B错误;C.上的照射点会向下移动,故C正确;D.照射点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判断。【解答】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的方向只与入射光线的方向有关,与纸板是否存在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只与蜡烛a相等,与距离大小无关,故B正确不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不合题意;D.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眼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9【答案】D【解析】【分析】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将这两点置肯定不变。【解答】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虽然平面镜在竖直方向上改变了位置,但是它所在的那条直线没有改变,即对称轴没有改变,所以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B、C错误。故选。10【答案】B【解析】【解答】近视眼需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而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乙是近视是爷爷的;故选B。【分析】理解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1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P、Q两点成像的远近和大小,然后进行选择即可。【解答】P比Q离凸透镜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P成的像比Q成的像小,且离凸透镜近,故B正确,10/17而、C、D错误。故选B。12【答案】D【解析】)人看到物体的大小由视角大小决定,视角越大,看到的物体越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解答】小明站在平面镜前,能看到镜内他自己的全身像和周围景物的像,当他逐渐向后退时,由于镜子的边中的像与它的大小相同,即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B、C错误。故选。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小孔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和大小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这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大小,故b正确;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此时物距不变,像距增大,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大,因此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d.像变小,而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那么正确的是abcd。故选B。14【答案】C【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只有像和物的连线经过镜面时,人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解答】Aae点时,通过平面镜各成一个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人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A符合实际;B、人在b点或d点时,通过平面镜各成一个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人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B符合实际;C、人在c点时,通过两个平面镜成两个虚像,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人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虚像,故C不符合实际;、人在f点时,即人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故D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15【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3)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50cm15cm50cm-15cm=35cmu>2fCD2f>>f座的65cm——80cm之间可以找到清晰的像,符合图中“Ⅰ”区域所表示位置,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故选:A16【答案】C【解析】【分析】类比是通过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根据类比的定义分析解答。【解答】大熊猫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蝙蝠是哺乳动物,蝙蝠也是胎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固体有重力而对底面产生压强,液体有重力,液体对底面也有压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的传播不需要物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11/17D.地球倾斜着绕日公转产生四季,火星倾斜着绕日公转,火星也有四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7【答案】D【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插原理。CD月全食是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中,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8【答案】B【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等大,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左右相反,像和物2)凸透镜成缩小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解答】、图中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一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不对称,A错误;B、图中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B正确;C、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选项中像正立了,所以C错误;而图中是放大的,D错误。故答案为:B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错误;B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正确,D错误;C.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应该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C错误。故选B。20【答案】A【解析】【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解答。【解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射向法线偏折;射光线平行,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1【答案】味蕾;舌;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解析】【分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感受器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背觉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味觉。液中,刺激味觉细胞,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脑部,经过脑部分析,我们感知到食物的味道。故答案为:味蕾;舌;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22【答案】(1)声音越来越小(2)声音越来越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2)如果(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分析】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2/1723【答案】振动;音色;漫反射【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色叫音色;(3)光线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沙沙们的音色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漫反射。24【答案】倒立;实;不变【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由实际光线形成,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实像;(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1到烛焰倒立实像。(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25【答案】(1)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3)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解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和本质解答;(2)根据现象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3)根据现象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1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或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3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26【答案】(1)介质;温度(2)A(3)下降【解析】)根据课本上的描述分析声速的影响因素;(2)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越多,则振动频率越多,音调越高;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越大,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根据时空气中的是340m/s”可知,其中限制了温度和介质的种类,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2)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A有3个波峰,而B只有1个波峰,那么A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3)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O,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无论水面上升还是下降,水面总是沿水平方向,因为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变,所以入射角不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不变。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13/17示:可见,水面下降了。27【答案】(1)逆时针(2)上升;不变【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亮点P下移至P处,则反射角增大了。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入12射角也增大,即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2A左移至B射角不变。28【答案】40°;MM′的右边【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NOA=90°-20°=70°,则∠NOA=∠NOB。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二者肯定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为法线,MM'为分界面,而OC为折射光线,即折射角∠CON'=90°-50°=40°。由于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即MM'的左边为空气,右边为玻璃。29【答案】(1)吸收;远离14/17(2)超声波(3)鼓膜(4)响度;振动;714【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解答。(2)超声波的频率较高,能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强;次声波的频率较低,能量较弱,但是传播距离远。(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流速度较快,因此鼓膜外面的气压减小,而内部的气压较大,于是鼓膜会向外鼓,非常难受。张口后,内外气压一致,鼓膜的形状基本不变,可以避免受损。(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特点叫音色,与发声体的特12点有关。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汽艇到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ꢂ1“物远像近小决问题。(2)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4)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1212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ꢂ=×340ꢃ/ꢀ×4.2ꢀ=714ꢃ30【答案】(1)视网膜;小于(2)凹透镜【解析】1网膜上,所以能看到清晰的像;2、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而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变模糊。一般可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处物体时晶状体要变凸,焦距要变小,所以填小于;(2)根据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知,手术也是为了达到这种配戴凹透镜的效果,所以通过削去一部分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1)视网膜;小于()凹透镜31【答案】(1)放大(2)45(3)①③(4)远离【解析】)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像距和物距交换数值时,光盘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只是大小相反。(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4)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判断拿走B后像距的变化,然后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u=20cm-15cm=15cmv=60cm-30cm=30cm清晰的实像,即此时物距应该为u=30cm,那么透镜的位置应该为:15cm+30cm=45cm;(3)①光屏向上移动时,相当于光屏不动,像向下移动,可以回到光屏中央;②蜡烛向下移动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即像向上移动,不能回到光屏中央;③当透镜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房交易保障资金协议
- 2025年双方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书范例
- 2025年信用卡还款授权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物流服务提供商战略合作协议
- 海运客运合同法律体系2025年分析
- 2025年企业债评级担保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创新知识产权合资企业协议
- 2025年房产遗产继承人与遗嘱执行人策划协议
- 2025年伙伴间的房产共有合同规范
- 2025年企业股权交易合同样本(官方版)
- 短视频拍摄时间计划表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处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英语经典口语1000句
- PDCA案例降低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
- 完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
-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给料机和干灰散装机检修工艺规程
- 中国慢性胆结石胆囊炎诊疗共识
- 蓝色创意学校开学工作会议PPT模板
-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