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08/wKhkGWagUJCAC_-UAAJldX9sHQ8515.jpg)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08/wKhkGWagUJCAC_-UAAJldX9sHQ85152.jpg)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08/wKhkGWagUJCAC_-UAAJldX9sHQ85153.jpg)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08/wKhkGWagUJCAC_-UAAJldX9sHQ85154.jpg)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7/08/wKhkGWagUJCAC_-UAAJldX9sHQ851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被称作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一号文件提到: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古代同样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耒耜是先秦时期主要的农耕工具,它的发明对中国古代农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原始瓷自商代出现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海禁政策,清又称海禁政策,清又称“闭关锁国”: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重点)2.掌握中国古代水利灌溉技术发展。(重点)3.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精耕细作的突出成就。(重点)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5.理解和掌握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时间: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南稻北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原始农业(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3)刀耕火种的弊端: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图文探究】观察右图,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思考:这反映了当时农业发展的什么情况?提示:当时山东地区已出现原始农业。3.商周时期的农业(1)表现:①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②耕作方法:a.表现: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b.影响: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利用率提高。③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领悟整合】知识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改进(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议一议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牛耕开始出现,耕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3)隋唐时期:①表现:江东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犁评。②影响: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图文探究:仔细观察图三、图四中两架犁的构造。思考:图四中的耕犁是什么牛耕方式?它比图三中的犁有什么进步之处?提示:(1)曲辕犁。(2)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时期的垄作法(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2)西汉时赵过总结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图文探究】下图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示意图。思考:上图展示了哪种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这种耕作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提示:代田法,最早出现在西汉。代田法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3.耕作制度的发展(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①战国的都江堰;②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翻车。②唐朝时的筒车。③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④明清时的风力水车。(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状元微博: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采用新技术,改进农具,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领悟整合】知识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议一议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提示:(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2)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3.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破产(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图文探究】耳熟能详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以及令人羡慕的人仙爱情。思考:“戏中”主人翁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是什么?提示:(1)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2)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评价(1)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局限性: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状元微博: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是错误的。“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领悟整合】知识深化应用1.推动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的要素(1)改造自然环境和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需要。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一要适应自然条件,二要能动地改造自然条件。当然,这种改造不能脱离原来的基础,不能超越自然条件所许可的限度,精耕细作农业技术首先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适应”自然条件而产生的。(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农业文化的交流。各地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构成博大恢弘的多元交汇体系。在这样一个农业体系中,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及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3)生产关系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独立性较强的自耕农,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和较高的生产主动性的劳动者有必要、有可能,而且也愿意用多投入劳动、精耕细作的方法,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4)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多,全国性人多地少的格局形成以后,多熟种植及与其相关的农业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农业的精耕细作更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示例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解析:促使精耕细作形成的原因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经验、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等。答案:D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示例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答案:B典例分类剖析类型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命题揭秘从各地命题来看,本考点多以新的情境方式进行考查,考查角度主要考查精耕细作的条件、含义等,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从能力角度看,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典例1(2013·江苏卷,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答案:B方法技巧:材料类选择题的解法。①通过看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②通读材料,搞清楚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③搞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变式训练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使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汉代”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答案:B类型二农业灌溉工程命题揭秘本考点多以新材料、图片等为依托,全面考查古代水利工程的状况,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考查的角度从微观到宏观。典例2(2011·福建卷,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图4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答案:C方法技巧: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历史事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题。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说明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史实的有效链接。变式训练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芍陂解析:材料中的“蜀”指的是四川,由此可判断为都江堰。答案:A类型三古代农业的特点命题揭秘:本考点考查方式多以新情境的方式为依托,题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呈现,考查的角度主要是特征、影响等方面。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典例3(2011·安徽卷,3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探寻规律: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要能根据事物表象看清并把握其本质。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探寻经济活动的本质要从生产力角度去理解把握。变式训练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解析:解答时应结合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答案:B锐读天下感悟历史科技史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背景材料】2013年4月【名师点评】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可以说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尤其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我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重视农业生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农业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曾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的进步,农作物的种植推广等方面。【试题设计】1.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B.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首先出现曲辕犁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扛的耦犁D.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解析:隋唐时期首先出现曲辕犁的不是中原地区,而是江东地区,所以B项表述错误。答案:B2.商代人们大规模劳动时使用的是骨质和石质的耒耜,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家庭劳动使用的是铁制农具,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B.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C.农业实现了精耕细作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从骨质、石质耒耜到铁制农具,体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而生产工具改进则是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B课时跟踪训练A组(基础题)1.(2013·太原模拟)如右图,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1.C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产生。2.(2013·武汉质检)《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今江南地区2.D材料描述的是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错误;由“江东”可知它最早出现在今江南地区。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B解析:由材料信息,“铁制工具促进兴修排水工程”得到答案,铁农具在战国和秦汉时期逐渐普及。4.《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4.A材料强调的是“人善治之”方可连年丰收,所以要重视精耕细作。选A项。5.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D从材料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选D项。6.(2013·洛阳调研)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6.D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民个体生产的积极性,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7.《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7.C从材料反映出的男不耕作则天下人会挨饿,女不纺织则天下人会受冻,说明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是古代人们生存的必要基础。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B组(能力题)8.《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普及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8.D本题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用祭祀的牛来耕地,人们指责这种行为不符合常规。说明这种现象还不能被人普遍接受,还不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牛耕技术在社会上还不普遍。9.(2013·台州模拟)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时,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9.C本题考查对历史结论的认识能力。诗歌是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但是可以作为历史的佐证,从诗歌内容等方面看,并未指出稻、麦出自同一块土地,因而C项说法较为合理。10.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小农经济的完善性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10.B题干以新的情境反映了封建小农经济的状况。从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以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和保守性。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有其合理性,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有利于稳固刚刚建立起的封建统治,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阻碍,故小农经济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B项表述不确切。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无有流离饿莩耳。——董煟《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根据材料,分析古代社会中自耕农经济生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11.(1)主要特点: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地位和作用: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有利因素:封建王朝实行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农民负担沉重;自耕农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和土地兼并。(4)内在矛盾: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破坏自耕农经济,由此形成封建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高考真题演练1.(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图2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工程合同(2篇)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关系》听评课记录1
-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第1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1 《我们的情感世界》 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数轴》听评课记录2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2《统计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2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一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双GP)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HAHXCA砂(石料)委托检验协议书范本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2 盾构构造认知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