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春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
热爱大自然。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
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单元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本单元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
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
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
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
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
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
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
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
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
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
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
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
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
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
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
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
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
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
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
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
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
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
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
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
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
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
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
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
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
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
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
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
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
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
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
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
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
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
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口为四
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
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
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
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
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
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
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
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
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放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
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
其演奏姿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
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镣
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
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
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
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
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
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
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
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
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
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
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
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
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
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
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
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
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
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
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
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
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
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
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
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
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
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
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
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
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
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
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
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
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
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
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
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
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
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镣伴奏。4.编创动
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
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镖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镣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
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手拉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
《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
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
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钺的独奏来模
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
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
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
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份份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
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
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
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
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
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
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
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
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
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
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
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
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
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
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
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
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长鼻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
动物。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
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
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
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
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
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
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
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
貌的好孩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
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
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象》
2、学唱歌曲《小象》
3、表演歌曲《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
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
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
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
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
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象》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3、表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
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
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
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
区别等)
3)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
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
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游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1、司机大盖帽
2、节奏图片、多媒体光盘
3、三角铁、双响筒、碰铃、报纸等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
(教师用手风琴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及火车开动的声音)
生:(回答)
师: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
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
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
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
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
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
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师:好,我们刚才模仿了火车的三种声音,现在我们按照这些声音出现的先后顺
序来读一读。(学生看老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汽笛声、大车轮声)
〈大车轮声、小车轮声〉,再三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
生:(读节奏)
二、欣赏《火车波尔卡》
三、师: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的感觉是怎样的?火车一晃一晃的,我们的身
体是怎样的?
四、师:想不想坐上火车出去游玩,那好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围成一个圆圈,像坐
火车一样。列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做好上车的准备。(座位摆圆圈)师:
好!开车!列车现在为您播放的乐曲是《火车波尔卡》。请小朋友认真听,一会
儿回答老师两个问题:①乐曲总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坐在火车上仿佛看见了什
么?
初听《火车波尔卡》
师: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音乐声,列车行使在铁路线上,说一说你在听音乐时想
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火车的曲子,请展
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在这一遍中,我们的小火车爬了山、下了坡、还
钻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势)
复听《火车波尔卡》
师:小朋友都知道火车上有司机,有乘客,那你们说一说,乘客们在火车上都
会干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乘客会做这么多的事呀!那我们的小朋友可以
自由地组合一下,四个人一组,编一编,作为乘客的你会做些什么,呆会请你们
上来表演一下,给你们2分钟时间准备。
生:(准备)老师随意抽查。
师:音乐一响就请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地看,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
表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励。
欣赏《火车波尔卡》
三、歌词创编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
(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
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开一开火车。(听录
音)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
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
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辆小火车。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点评)《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
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
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
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XX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义义平原,XX隧道,义义大桥,
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第六课美好的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摇篮曲优美抒隋、轻柔安宁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能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
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模仿,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小宝宝睡着了》,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图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律动《闪烁的小星》(课件展示星星闪烁的夜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静静的夜
二、“八音盒”(听辩声音)
导语:“天黑了,星星闭上了眼睛,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美妙的八音盒里
发出了声音,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婴儿的哭声,请学生听辩。
设问:孩子为什么哭了?”
[设计意图]将妈妈引进课堂
三、“喊妈妈”(体会声音的强弱)
导语:同学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离不开妈妈,妈妈总在我
们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呼喊我们最亲爱的“妈妈”!
1.喊妈妈
情景一:妈妈出差好多天了,今天妈妈终于回来了,还没走进家门,远远的
我就看见了妈妈,我高兴地喊了声“妈一一妈一一!”(引导学生一起呼喊)
情景二:清晨,我睁开双眼,第一眼就看见了妈妈慈祥的笑脸,我忍不住甜
甜地喊了声“妈一一妈一一!”(引导学生一起呼喊)
2.对比两个声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引导设问:第一声“妈妈”和第二声“妈妈”在声音上一样吗?
3.师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都体会到了两种声音的不同。声音是有强弱之分的,有时它强,
是高昂的;有时它弱,是轻柔的。
[设计意图]选入情景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强弱,激发学习兴趣。
四、模仿声音强弱
导语: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声音是有强弱之分的,你们看!
1.出示图片:①''大雨和小雨"②“老虎和小花猫”③“大鼓和小鼓”
设问:哪个声音强,哪个声音弱?
模仿:请学生回答,并带上表演来模仿声音。
2.声音变化游戏(歌声强弱声音练习)
①声音变化游戏,请同学们跟老师用“U”来模唱旋律,老师用强的声音唱,
同学们用弱的声音模唱老师的声音。
(师生用强和弱的声音,“U”模唱《小宝宝唾着了》歌曲的旋律。)
②增加难度,老师的声音强,同学们的声音弱;反之,老师的声音弱,同学
们的声音强。
[设计意图]1、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掌握了声音的强弱对比;2、采用游
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熟悉歌曲旋律做准备,表现歌曲声音的轻柔(弱)
来做铺垫练习。
3.师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啊!才一会的时间,我们就把声音的强弱掌握得很好
了!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地利用它到演唱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
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五、聆听体验,熟悉歌曲旋律
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深情地呼喊妈妈,深深地打动了老师,让我也想起了
我的妈妈,想起了妈妈唱给我的一首动听歌谣,同学们想听听吗?让老师唱给大
家听听吧!
1.听老师范唱,展开音乐联想,感受音乐特点。(课件播放音乐)
听赏要求: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听的过程想象情景,感受音乐。
设问:听完老师的歌声,想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妈妈,想睡觉,觉得很感动。我觉得很优美……
2.简介摇篮曲
①引导设问
师:“刚才老师唱得歌曲名字叫《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妈妈唱的摇篮曲。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是摇篮曲的特点。”
设问:什么是摇篮曲呢?老师想先听听大家的回答。
②老师简介摇篮曲
师总结:摇篮曲就是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得歌曲,又叫催眠曲,旋律轻柔甜
美,带有摇篮的动荡感,使人听了有入睡的感觉。
3.感受摇篮曲的摇荡感
①设问:小宝宝的摇篮见过吗?怎样可以摆成一个摇篮呢?
(让我们同桌两人相对坐好,双手搭成一个摇篮,摇一摇。)
②试一试:摇篮是怎么摇动的?怎样摇可以让宝宝感到舒服哪?
③生感受:随着音乐一起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睡觉。
4.画旋律线
①设问:摇篮摇来摇去,像什么?(生答)小船。
②选择:课件出示两条旋律线,哪条线可以作为小船的航行路线,使小船载
着小
宝宝驶进甜蜜的梦想呢?请学生先来听听歌声,再来选。
③生活动:用小手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吗”哼唱歌曲旋律,帮小船划进
梦乡,注意声音的起伏要连贯,保持小船平稳。
5.用弱声演唱旋律
①设问:师:“刚才我们分别用了强和弱的声音哼唱了旋律,哪种声音更适
合我们这首歌曲呢?”
②声音体验:用强声“U”模唱旋律,如果妈妈这样演唱摇篮曲,你愿意做
这个妈妈的宝宝吗?为什么?
③选择:怎样唱才会使宝宝听了感到想睡觉呢?应该用弱声演唱歌曲旋律。
④请同学们用“吗”轻轻地哼唱旋律,画着旋律线唱。
二、寓教于乐
1.熟悉音乐内容,按节奏读歌词
导语:妈妈可真了不起!用歌声哄睡了可
爱的小宝宝,妈妈到底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
2.听范唱歌曲,同学们随乐律动(课件出示歌曲动画)
导语:“歌词真美,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宝宝睡
觉呢?”生:"想!''
①模仿:我们小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哄我们入睡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娃
娃,请你上来模仿一下好吗?
生:妈妈抱着我,摇着我睡觉。
师:怎样摇的呢?
生:妈妈抱着我,拍着我睡觉。
师:怎样拍的呢?
②生活动:把音乐书卷成一个小宝宝抱在怀里,随着音乐轻声哼唱歌词,模
仿妈妈的样子哄宝宝入睡。
③师评价:同学们都是合格的好爸爸、好妈妈呀!做你们的宝宝可真幸福啊!
3.轻声学唱歌曲
①歌词真美,跟着老师唱一唱。(注意歌声要轻轻的,不要吵醒可爱的小宝
宝!)
②师: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上台演唱
③纠正学生演唱上的问题
XX同学的旋律唱得很准确,谁能给她一个好的建议,使她的歌声更好听了
呢?
XX同学唱得真好听,她的表情很美,微笑着,就像妈妈的笑脸一样,非常
有感情地唱出了妈妈对宝宝深深的爱,我们要向她学习,一起跟她来演唱。
4.歌曲处理
启发引导表现:
①“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宝宝睡的怎么样啊?用一个表情来表现。
②“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摇篮怎么表现呢?妈妈是怎样摇的啊?妈
妈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宝,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③“摇呀摇呀摇,一摇一摇睡着了",小宝宝是一下子就睡着了吗?
④妈妈的歌声会有什么变化呢,用歌声怎么来表现宝宝慢慢睡着了?
⑤生完整演唱:带上动作和表情,为宝宝唱首动听的摇篮曲。
5.综合表演
导语:“妈妈甜甜的摇篮曲伴随着我们幸福的童年,今天也让我们为辛劳一
天的妈妈唱首摇篮曲,表达我们对妈妈最真的爱!”
生活动:将同学分组,老师做妈妈,综合表演。
三、创造表现:
导语:“世界上有无数的妈妈,也就有了无数深情的歌声,让我们来听一听
来自各个国家的摇篮曲,感受所有妈妈们对孩子同样深深的爱。”
1.欣赏各国摇篮曲
舒伯特所作《摇篮曲》及东北民歌《摇篮曲》(老师范唱)
2.情感升华
师:“每一首摇篮曲都向我们展现了静静的夜空,明亮的星星,以及妈妈动
听的歌声;妈妈的摇篮曲是那么轻柔,那么甜美,伴随我们快乐的童年。让我们
在夜空对星星许下心愿,让星星帮我们实现对妈妈的祝愿。同学们开始行动吧,
默默许下对妈妈的祝愿……”
(课件展示星空,以《摇篮曲》为背景音乐,创设温馨的情境。)
活动:老师带头,Y引导学生把星星贴在装扮好的夜空黑板上,贴好后请学
生留在星空板前面,老师现场采访学生给妈妈许下的祝福……
生:“妈妈谢谢你:我爱你妈妈:妈妈祝你健康;祝愿妈妈天天快乐……”
四、完美表现
师:“看,我们的星愿星空多么美丽,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天下的妈妈(师生
齐声呼喊):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敲响了,最后让我们集合在一起,站在星空下再
次唱响《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永远铭记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下课,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
曲,而要学习的《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
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我试着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宋实现。
我把整节课以“妈妈的爱”来贯穿课堂,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升华对妈妈爱
的感悟,从而自然地唱出妈妈摇篮曲的情景,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一环节,我安排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把学生带进了静静的夜,从婴儿
的哭声把妈妈引进课堂,体会妈妈的爱。
第二个环节通过情景模仿“喊妈妈”的教学环节,轻松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声
音的强弱,接着联系生活请学生探索模仿了各种不同声音的强弱对比,利用游戏
“声音的变化”对学生歌声进行了弱声的辅导,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学生从情
感上和音乐技能上都得到了发展。
第三环节,多种方式聆听歌曲,启发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深层体验。1.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聆听,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自己对摇篮曲认知;2.在聆听音
乐中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选择画旋律线模唱旋律;为歌曲选择合适的声音,自己
用歌声体验声音的强弱;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中模
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一层一层的深入聆听感受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
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意地演唱歌
曲。
第四环节,拓展欣赏各国的摇篮曲,以聆听为钥匙,引导学生打开世界音乐
之门。
最后环节,以审美为核心品味人文情感,拓展延伸时渗透人文主题、许下心
愿祝福妈妈,让孩子们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在潜移默化中把爱留在每一个孩
子的心里。
《小宝宝睡着了》这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憾。通过这堂课
的实践,我进一步感受到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以及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挑战。
只有不断地反思、质疑,才能让我们在新课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略更多精彩!
第七课《巧巧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
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巧动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制作品、手风琴、打击乐、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
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
就是我们的这双手。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
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
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
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
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1)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
来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
么事?(放音乐,出示课件2)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歌曲中
的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生答:会洗衣、补袜子、缝纽扣、还会修桌子、
补图书、栽花种树等)说得真棒!同学们再想想,歌曲中小朋友的手做了这么多
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现出来:比如洗衣服、洗手娟……(学生根
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
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
表演)
(2)思想教育: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
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
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
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
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
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
3.学唱《粉刷匠》
(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
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
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
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这首歌,那太好了。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
《粉刷匠》)(对)(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作外包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合同范本
- 儿童套装采购合同范本
- 修缮祖坟合同范本
- 制作标语购销合同范本
- 聘请设计师合同范本
- 保证合同范本模板
- 代理饮料合同范本
- 划拨土地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加工柜体合同范本
- 2.1 坚持依宪治国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语文试卷+答案】2024-2025学年泉州高二上期末质检
- 2018-2022年北京市中考真题数学试题汇编:填空压轴(第16题)
- 《修缮定额讲解》课件
- 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员工作培训
- 浙江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初中新课标培训课件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入伍高校毕业生5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银行贷款申请书范文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
- 钢结构地下停车场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