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肥城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2.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据此,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要求C.部分突破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3.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有政策“设计厅”之功能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4.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OO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秋普芳上午11:OO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3:OO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6.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动C.受制于北方气候的恶劣D.得力于航海技术的进步7.1993年,浙江温岭的乡镇集体企业开始“量化改革",资产通过“土法”评估后,将集体资产全数或部分退出,经营者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企业的主要股权。到1996年前后,浙江省80%的中小集体企业都完成了量化改造。这一改革旨在A.转移集体共有财产 B.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C.提升当地城市化水平 D.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 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C.激发了救亡意识 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9.明清时期,山东柳子戏传到苏州,旅居北京的文人吴长元留下“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的诗句;产生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曾因魏长生的到来,在扬州出现“到处笙箫,尽唱魏三之句”的热潮。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B.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C.北方士大夫文化品味更高D.儒家思想借戏曲艺术传播10.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11.《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12.古代雅典,指挥军事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C.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1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4.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它们研究视角主要是A.社会变迁角度 B.社会群体角度C.近现代化角度 D.社会思潮角度15.下图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户农民的农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从其得名的原因看,该青铜器属于()A.礼器 B.兵器 C.酒器 D.炊器16.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B.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 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17.在近代思潮演进过程中,曾出现过报刊或者杂志。按创办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时务报》、《新青年》、《申报》、《民报》B.《时务报》、《民报》、《申报》、《新青年》C.《申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D.《时务报》、《申报》、《民报》、《新青年》18.“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近代科学的兴起C.启蒙运动D.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20.下表是中同1977年到1986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A.该时期的大学完成了教育转型 B.改革开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 D.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1.为确保公民自由,罗马通过民众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之间的权力分立和相互牵制的安排形成权力制衡格局。其中,保民官的宪政意义非常独特:保民官既无立法权又无行政权,但拥有的否决权,不仅可以否定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可以取消元老院决议的法律效力,为保护人民而对抗政府。据此分析,保民官的设置A.推动了罗马法的进步和完善 B.缓解了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C.有助于罗马公民的政治平等 D.加快了罗马宪政实施的步伐22.在学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某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资料:“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从这段资料中历史人物的名字来看,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最正确的是A.我国自古就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出现牛耕 D.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出身23.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一般包括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在实际运行中,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明代政治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大或小,或强或弱。这主要是由于A.内阁是传统相权的翻版 B.阁臣与皇帝关系的亲疏C.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 D.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24.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右图是“五祀卫鼎”中的铭文,它记述了贵族裘卫和邦君厉在王朝官员们的监督下互换等值土地的史实。这表明A.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 B.井田制已出现松动迹象C.诸侯已脱离周王室控制 D.贵族官僚可以买卖土地25.《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26.中国的宗法血缘制历史悠久,其精神长久地保存在中华文化中。下列成语可作为这一历史现象的佐证的是A.空前绝后 B.跋前疐后 C.光前裕后 D.瞻前顾后27.1953年我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模式制度化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提及运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两年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上述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C.优先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D.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28.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维护了分封制,有利于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了宗法制度C.避免分封制崩溃,维护统治秩序 D.加速了礼崩乐坏30.周灭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表明周武王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善于接纳大臣意见C.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严格防范商代后裔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路易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用疫苗战胜了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疾病,被誉为“微生物之父”。法国里尔市是著名的啤酒之乡,当时适值啤酒“生病”变酸,国家损失惨重,巴斯德受命研究,找出来乳酸杆菌使啤酒变质的“病因”,之后研究出对策,发明了加热杀菌法。后来又发现食物腐烂的原因和防止腐败的方法——这就是现代食品包装和罐头制作采用的“巴氏杀菌法”,从此开创了工业微生物学。英国医生利斯特应用巴斯德的杀菌理论治病,两年内使开刀死亡率从90%降低到15%。此外,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饮水清洁供应系统,免疫接种防治病毒疾病都要归功于巴斯德。仅巴氏杀菌牛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是十分巨大的……在1881年的“万国医学大会”上,巴斯德说“科学要有益于同胞,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全人类。”——摘编韩笑、王芳等《路易.巴斯德——无菌包装之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斯德成就突出的原因。32.材料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也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从思想渊源和理论形式看,虽然与古代儒家的传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说有关,但是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重大的区别……王艮认为,“日用”就是“本体”。他所说的“百姓”,不仅是指受压迫的下层群众,而且包括广大士、农、工、商;“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主张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的意义。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针对北齐以来“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的情况,隋文帝进行了户籍整理,以扩大租调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闾制度,畿内以五家为保,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正;四闾为族,设族正。畿外保上为里,设里正;里上为党,设党长。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户籍。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即“大索貌阅”。在检查中,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这次检查的结果,得到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户口隐漏,高颍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为编甿,奉公上蒙轻减之征”,自此“奸无所容”。这样就使隋廷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户口也迅速地增加起来。——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户籍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2、B【解析】

据材料“解除种种封建束缚”“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可知,太平天国革命从政治、经济上解除了封建束缚,推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A项是对“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的曲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局限性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动,而太平天国运动直到1851年才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3、A【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具有“设计厅”之功能,故A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BC;行中书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设计厅”,联系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在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项所有内容的时间恰好与材料的时间限定对应一致,故选D。4个经济特区在1980年就已设立,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设定不一致,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B;浦东开放是在1990年,与材料“1992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C。5、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周恩来的活动涉及到的会议参加国来看,有苏英法和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越南,说明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答案为C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苏关系早已破裂,中国不会与苏联会谈争取支持,排除B项;D项只涉及缅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点睛: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6、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两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态势,这一转变说明古代社会经济以及经济依靠的转移。B选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处于强势状态,A选项排除。北方气候的恶劣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航海技术的进步不属于转变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条件,D选项排除。7、D【解析】

对乡镇集体企业进行“量化改革”,让经营者对企业经营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故答案为D项;经营者是以赎买的方式获得股权,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产权制度改革与材料无关,排除;乡镇企业改革与当地城市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8、C【解析】

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州、扬州人民可以熟知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民谣,结合所学,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大运河地位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故选择B选项;明清时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达到顶峰,文化政策日益严格,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是运河发达促进文化交流,不能说明北方士大夫的品味更高,故排除C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传播,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需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等等。10、A【解析】

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选A。11、B【解析】

材料设铁官,“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说明冶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没有汉代生产工具之间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说明“封国更以冶铁为利”、“鼓铸盐铁”等,没有体现冶铁技术水平高低,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材料说明了汉代铁官的设置、原因及作用,排除D项。故选B。12、A【解析】

“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说明雅典实行共同执政,以避免专制的出现,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A项;“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并不利于军事行动的统一,排除B项;轮番而治指公民轮流担任城邦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多人共同执政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不利于政府运作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联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13、B【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新中国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为此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且毛泽东访问苏联,故B项符合题意;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的外交原则,不是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外交活动,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但也不是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外交活动,排除C项;参加万隆会议在中苏建交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14、B【解析】

题干中涉及知识分子、绅商、学生、军人集团,可见其研究视角是社会群体,选项B正确;《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不符合社会变迁、近现代化,排除A、C;题干研究著作并未涉及到社会思潮,排除D。15、A【解析】

据所学可知“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由此可知,这是一件祭祀用品,属于礼器,A正确。B、C、D错误。16、B【解析】

据材料“……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的马车夫”,在世界贸易居于垄断地位,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并给荷兰带来的巨额财富,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是当时现实的反映,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明显体现印象派风格,即注意“光”和“色”,C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D错误。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时务报》是在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民报》创刊与1905年;《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因此C选项是正确排序,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排序错误,排除。18、C【解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经历人从神灵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人从基督教神权控制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解放出来,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19、D【解析】

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20、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录取考生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当时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正确;当时的大学仍然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主,无法得出转型的结论,A排除;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普及,B排除;受文革十年的影响,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21、C【解析】

材料信息是,保民官的设置实现了对行政机关和元老院的制衡,其目的是保护人民而对抗政府。由此可知,保民官的设置有助于罗马公民的政治平等,故C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罗马法,排除A项;保民官的设置有利于保护人民对抗政府,社会矛盾缓和的结论并不准确,B项错误;罗马没有成为宪政意义上的国家,D项错误。2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生的名、字中带有“耕”、“牛”等,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牛耕,C选项正确;人名中带“牛”、“耕”与抑商政策无关,并且战国时期方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错误;“牛”、“耕”等在名字中出现,不能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普遍确立,B选项错误;孔子两名学生名字中有“牛”、“耕”,不能说明他们是农民,更不能说明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D选项错误。23、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权力的来源是皇帝,受到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的影响,故B项正确;内阁与丞相不一样,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4、B【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互换等值土地”的现象,这体现出井田制已出现松动迹象,已经有了土地私自交换,故B正确;ABC三项都与材料无关,不能反映,故排除。25、A【解析】

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的餐饮业非常注重宣传,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餐饮业通过宣传吸引食客,因此丰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突破时空限制,故D错误。26、C【解析】

“光前裕后”是指为祖先争光,为后代造福,可知此成语与“宗法血缘制”有关,C正确;“空前绝后”是指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A与材料不符;“跋前疐后”意思是进退两难,故B与材料不符;“瞻前顾后”指做事之前考虑周密细致,D与材料无关。2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到“多予、少取、放活”,乃至废除农业税的转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故B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不是主要目的,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28、B【解析】

据材料“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洋务运动创办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自强求富,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大中外贸易交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及筹建轮船招商局的意图,并未提出这一企业的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排除其它选项。2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会盟专门强调嫡长子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制度,B项正确;诸侯会盟和“国际公法”对家庭小事的关注,与维护周王共主的分封制不符,A项错误;诸侯会盟体现了分封制的崩溃,C项错误;强化嫡长子的家庭地位,不会加速礼崩乐坏,D项错误。30、C【解析】

材料表明周天子派遣商朝贵族后裔管理殷商的百姓,这体现了以殷治殷的策略。C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强,A错误;接纳周公此次建议不代表经常接纳大臣意见,B错误;材料表明周武王重用了商代后裔,D错误。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促进了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发明了巴氏消毒法;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医学和健康事业的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热爱、报效国家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