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正定县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9年底,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随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者肺部内环境中会大量增殖B.依据核酸分子的特异性,可对疑似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来确诊C.采集康复者的血浆并处理后输给重症病人,目的是利用血浆中抗原进行免疫接种D.康复者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2.下列有关生物学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模型制作”活动中,需将多个脱氧核苷酸反向排列组成单链B.“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中,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必须相同C.探究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以不使用比浊法计数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不同部位的外表皮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相同3.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①膜面积增大C.②在突触间隙中运送到④处需消耗能量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4.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定向运输至腺垂体B.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C.③是腺垂体,只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D.④是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5.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变形虫的细胞膜流动性较强与其摄取营养物质相适应B.肾小管、集合管上分布水通道蛋白与其重吸收水相适应C.神经细胞膜上分布ATP水解酶与其吸收钠离子相适应D.红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与其摄取葡萄糖相适应6.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A.需要水的参与,有ATP产生B.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速率受CO2浓度影响D.全程发生在双层膜结构中7.间充质干细胞(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SC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MSC是一类不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D.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8.(10分)下列有关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产青霉素菌株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杂交水稻和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D.对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约24h。已知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羽化时间24h、19h和29h,但无法确定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现用一只羽化时间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19h∶29h=2∶1∶1。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有A1、A2和A3三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性,这些基因遵循__________定律。(2)根据以上数据,无法确定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若统计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它们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亲本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10.(14分)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下图。(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比较操作①与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①支持“锁钥”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现有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疟原虫感染引起疟疾。疟原虫进入红细胞后,消耗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通常这种受损的红细胞被运送到脾脏,红细胞被裂解,同时破坏疟原虫。可是,疟原虫却通过分泌把手形的蛋白,穿透红细胞表面并固定在血管内壁上来逃脱这一命运。几天后,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渐渐控制住了感染,可是一段时间内,一部分疟原虫改变了它们的把手形蛋白,与那些引发免疫反应的疟原虫不同了。感染这些疟原虫的细胞逃脱了免疫消灭,接着引发感染。科学家发现,疟原虫是通过抗原变异逃避被消灭的。疟原虫每进行一次分裂大约有2%的可变基因表达,这种不可思议的抗原变异速度,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正处于研究中的一种以DNA为基础的新型疫苗可能对这种疾病有效。DNA疫苗包括一个质粒、来自病原体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对病原体的功能很重要且不会改变。当质粒侵入细胞时,它们携带的基因表达出蛋白质,但不会进入细胞核本身的DNA。病原体基因表达的蛋白突出在细胞表面,使它有标记,然后被T细胞消灭。在以后的真正感染时,免疫系统可以立刻反应。(1)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被脾脏中的__________细胞裂解。(2)根据文中信息解释,免疫系统为什么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疟原虫?______________。(3)短文告诉我们,新型疫苗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注射该疫苗后,最终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型疫苗与现行疫苗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机体感染疟原虫后,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1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实验处理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A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成熟红细胞_________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组成RNA的单体有4种,该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A错误;B、依据核酸分子的特异性,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可对疑似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来确诊,B正确;C、采集康复者的血浆并处理后输给重症病人,目的是利用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治疗,C错误;D、康复者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刺激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故选B。2、C【解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3、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用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看到的现象是:液泡体积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加深。【详解】A、DNA是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的双螺旋结构,DNA每条单链上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方向相同,因此在DNA分子模型制作实验中,将多个脱氧核苷酸同方向排列组成单链,A错误;B、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每个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相同,但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C、探究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C。3、B【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详解】A、①和③分别表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而突触后膜不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如肌肉细胞膜也可以作为突触后膜,A错误;B、突触小泡与①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因此该过程中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B正确;C、②是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送到突触后膜上的④受体,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错误;D、若②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其与④受体结合后,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故选B。4、B【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②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③表示腺垂体、④表示神经垂体。【详解】A、据图分析,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可以定向的作用于腺垂体,A错误;B、据图分析,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B正确;C、③是腺垂体,可以接受下丘脑、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等的调节,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是由③腺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知道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还需明确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C【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其细胞膜流动性较强与其摄取营养物质相适应,A正确;B、肾小管和集合管上密布水通道蛋白有利于其快速重吸收水,B正确;C、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D正确。故选C。6、D【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葡萄糖)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

+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详解】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参加,光反应有光解水;光反应产生ATP,呼吸作用也会产生ATP,A正确;B、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B正确;C、高浓度CO2会抑制有氧呼吸,有利于暗反应的进行,故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速率受CO2浓度影响,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7、C【解析】

题意分析:MSC为多能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在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了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MSC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在增殖时核膜与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正确;B、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MSC能完成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C、MSC细胞是具有凋亡基因的多能干细胞,C错误;D、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MSC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其变成癌细胞,D正确。故选C。8、A【解析】

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依据原理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详解】A、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养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原理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C、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去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C正确;D、愈伤组织分裂旺盛,较易发生基因突变,故进行人工诱变后经筛选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属于高频考点,平时学习需可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将易混知识区分清楚。二、非选择题9、不定向性基因的分离F1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9h的果蝇的性别比例都是雄性或(F1中羽化时间为24h的果蝇的性别比例都是雌性)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A1A3【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只羽化时间为19h的雌果蝇(基因型为A2_)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h的雄果蝇(基因型为A1_)杂交,F1的羽化时间为24h(基因型为A1_)∶19h(基因型为A2_)∶29h(基因型为A3_)=2∶1∶1,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1A3,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2A3。【详解】(1)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的基因有A1、A2和A3三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这些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性状的遗传是否是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子代的性别比例来判断,如果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则子代中的性状与性别有关,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中雌雄表现型是一样的,所以通过统计F1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9h的果蝇的性别比例来确定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统计结果为都是雄性,则说明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它们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由此可以判断,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1A3,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2A3。【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题干信息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亲本的基因型,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详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①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与CU结合,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操作①中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结果说明,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虽然与CU结合不好,但仍然可以与CTH很好的结合,进一步证明以上推测。(3)根据题干对两种假说的解释可以看出,“锁钥”假说认为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底物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关键不同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4)①支持“锁钥”假说:由操作①可以看出,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只能与CTH结合,与CU结合不好。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由操作②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③不支持现有假说:由操作①的结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即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实验思路及所学酶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解题。11、效应T疟原虫通过分泌把手形的蛋白,穿透红细胞表面并固定在血管内壁上来逃脱被运送到脾脏裂解而不被破坏重组DNA病原体内部蛋白不具有“病毒”疫苗的危险性;生成成本低;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会被当做靶细胞,被脾脏中的效应T细胞裂解。(2)根据文中信息:疟原虫通过分泌把手形的蛋白,穿透红细胞表面并固定在血管内壁上来逃脱被运送到脾脏裂解,则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