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C.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积极性D.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刻和互助合作是走向共和国必需的道路2.如图是一幅关于二战后初期反映“冷战”的漫画《来吧,小鱼!》。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A.凯南“八千字电报” B.富尔顿演说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3.某同学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它是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作品之一。该书应该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 D.《摩诃婆罗多》4.以下三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弋射收获”“春米”“庖厨”。这些画像砖A.形象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 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作为艺术品夸大了历史事实 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5.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A.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否定了“一边倒”方针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6.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7.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8.下表可以用来说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9.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10.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的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这一现象表明A.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B.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C.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D.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弱化11.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A.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B.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C.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D.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12.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13.历史上某一时代农民的处境为:“必须负担力役和实物租税,不能任意迁徙或从事其他行业。耕种时由地主提供农具、种子、牲畜,农民无法自行决定作物种类,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鱼,森林中打猎。”这里的农民是生活在A.二世纪初的雅典 B.十一世纪的法国C.十六世纪的中国 D.十八世纪的英国14.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15.1937年初,罗斯福政府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致使失业率人数骤然回升,从1937年8月到1939年6月,美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工业产值下降33%,失去了1932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该材料反映罗斯福政府A.已放弃既定的经济策略 B.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C.并未成功实践新政思想 D.将干预视为应急的措施16.1953年,艾森豪威儿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 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17.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A.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C.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18.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普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权力更替冠以“光荣”名义最早始于A.威廉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华盛顿20.如表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表产品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值(B/A)电力(百万度)5318911.68铁(千吨)1276004.72棉纱(千包)16176560.41棉布(千包)9040144251.60卷烟(千箱)5186851.32火柴(千箱)666690.10如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A.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 B.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命脉C.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D.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变化21.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D.“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22.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A.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B.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C.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D.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23.古代帝王将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称为“配享”。汉代以来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汉裴秀、宋代司马光、清代张廷玉等皆“配享”太庙。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宗法制度 B.彰显皇权权威 C.宣扬忠义理念 D.体现尊卑有序24.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其中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25.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欧洲审美情趣的影响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27.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说:1400年到1800年,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出口顺差。这一认识表明此时的中国A.农耕经济发展繁荣 B.生产方式世界领先C.对外贸易高度发达 D.政治制度优势明显28.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A.新文化运动启蒙 B.一战的理性反思C.马克思主义传播 D.西学东渐的深入29.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洛美协定》,消除以往双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欧共体与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了正式关系;2003年77个非加太集团成员国与欧盟15国签订《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这系列活动表明西欧A.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 B.拉拢发展中国家以扩大影响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放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30.在古代雅典人的意识中,自由这一术语越出了共同体这一主体范围,将共同体中的个人也看作自由的主体。自由不仅指集体的自由,而且也指个人自由。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城邦政治以个人自由为前提 B.直接民主制度落到了实处C.城邦居民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D.公民个人与城邦紧密相连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材料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32.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商业流通体制改革逐渐在全国铺开。首先,放开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个体、集体商业,使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局面;其次,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子,1986年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放开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了“改、转、租、卖”,大中型商业企业多数地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少数地方已大面积推广;第三,促进商品市场的发育,增加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全国性市场;第四,冲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鼓励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已出现全新的变化。——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3.观察下列有关英国宪章运动的图片:(1)图1和图2绘制于I9世纪初期。观察图片,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与宪章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2)观察图3和图4,英国工人阶级在宪章运动中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结合英国的政治体制分析他们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宣传画“1953年参加农业合作社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在农村进行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故选C;A与宣传画内容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从1958年开始,与宣传画时间不符合,B错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2、D【解析】
二战后初期,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因此,美国为了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材料中的“山姆大叔”指的是美国,“小鱼”指的是西欧国家,故选D;八千字电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家关于对苏政策的一份重要外交文献,与“召唤小鱼过来”不符,排除A;富尔顿演说指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应邀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铁幕演说”,呼吁美、英合作,建立军事联盟,以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排除B;杜鲁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无法体现“召唤小鱼过来”,排除C。3、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是《荷马史诗》,选项B正确;选项A是西亚古籍,选项C、D是印度古籍,排除;4、A【解析】
材料中三幅画像砖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农产品收获、加工、食用等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即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经济生活,没有涉及汉代建筑材料艺术,B项错误;汉代画像砖虽然经过了一些艺术加工,但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一些历史事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C项错误;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D项错误。5、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认识认为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一边倒”方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盲目地、无原则地倾向苏联,这一认识并未否定“一边倒”方针;C选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不是材料中认识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C【解析】
材料中只体现了广州一地的贸易缩减,不能看出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故A项错误。广东人民抵制洋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以前的广州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为商埠。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国大革命中民众直接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这一理论理论来源是卢梭倡导的“社会契约论”,即当君主统治严重违背人民利益时人民有权解除社会契约推翻君主统治,因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非君主,所以答案选B,A虽然反对君权神授,但主张君主专制,C项主张开明专制,D主张三权分立。考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因此“社会契约”思想不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8、D【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而美国、德国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A项错误;俄国于1861年已经进行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项错误;英国在这时期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虽然减少,但依然占主导地位,没有丧失贸易优势地位,C项错误。9、A【解析】
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10、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产品日益增多,广告有利于拓展商品销路,打开商品市场,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反映大众传媒受到资产阶级的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项,材料反映以报纸、杂志的传播为基础的广告业发展迅速,体现了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的加强,故排除。1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农村推行合作化运动,在1955年合作化运动取得较大成绩。材料中“单干户的孩子说”“人家都是圆的”中的“人家”指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被称赞。而这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将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显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故答案为C项。A项,“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农业的急躁冒进是指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点睛】漫画题中的“看图”,是指对图文结合的理解。大多数高中历史试题中的漫画都是图文结合类的,图是主体,文字起补充和说明作用。但很多时候漫画中的文字(含漫画的标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漫画中的文字来“看图”,其要领如下:a.分解标题中的文字信息,对应漫画中的图片信息,确定漫画的主题;b.看图中有无明显表现出夸张、讽刺等意味的信息,结合漫画创作的时间点(或其他提示时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2、B【解析】
由材料“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可知,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共同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生,这说明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故选B;英国在16世纪就已开始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天主教不可能是英国革命的旗帜,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可调和,那么英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强调宗教的作用,排除D。13、B【解析】
十一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制庄园制下,农民比奴隶自由,但是依然受到一些政治经济限制。故B正确;二世纪初的雅典处于奴隶制时代,收获的劳动果实完全归主人所有,不存在须负担力役和实物租税,排除A;十六世纪的中国农民享有比这多的自由,农具、种子、牲畜一般是自己的,农民能自行决定作物种类,排除C;十八世纪的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农民具有自由,排除D。故选B。14、D【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张有利于对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15、D【解析】
罗斯福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说明他并没有把国家干预当成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而是视为应急的措施,故D正确;A项放弃说法错误,排除;干预是有效了,并没有失灵,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合,新政已经实践,排除C项。16、C【解析】
艾森豪威尔的做法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C正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强调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此时尚未发生“滞胀”危机,排除B;这一时期主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艾森豪威尔的做法不能导致私人垄断资本膨胀,排除D。17、C【解析】
据材料“孔子对待“工匠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信息可知,孔子从对“工匠精神”的不认可,到提出“道器不离”的道器关系,甚至提出了做事、做学问只要有益于国家、社会,就应该被社会承认,孔子思想的变化体现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C正确;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只是“道器不离”的关系解读,而没有涉及孔子精神态度的变化,A片面;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精神的积极意义,B、D说法错误。【点睛】“君子不器”意思是指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玩物丧志”是指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道器不离”即指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经世致用”可以理解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1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仅凭材料反映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汉到东汉铁犁铧数量大增,说明当时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故C正确;铁犁铧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并不能体现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的发展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9、A【解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接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就任英国国王的非暴力政变,因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故A符合题意;拿破仑对内镇压、对外战争,是依靠武力取得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是通过宫廷政变而上位,故C不符合题意;华盛顿是按照法定程序而充任美国总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A【解析】
1933年重要工矿业品中,尤其是重工业领域,外国资本占比明显高于民族资本,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A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出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排除B;经济危机更多的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题干中未提供生产和消费相关信息,排除C;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未体现出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排除D。21、C【解析】
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讲的主要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与所有制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上急躁冒进“左”倾思想,排除D。22、D【解析】
一般认为近代医学兴起于文艺复兴以后,且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明显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基督教和上帝是欧洲的基本信仰,虽然人们开始反思上帝及人生问题,但并没有抛弃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在信仰上帝的同时开始重视人自身的幸福,故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48年”是本题的关键信息。23、B【解析】
通过配享显示了少数大臣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来源于皇权,从而彰显了皇权的权威,故选B;少数大臣与帝王并不是统一宗族,无法体现强化宗法制度,排除A;CD是表面现象,无法体现本质,排除。故选B。24、B【解析】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故B正确;达.伽马是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排除A;麦哲伦船队是实现环球航行,排除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排除D。故选B。25、C【解析】
唐宋时期瓷器的不同,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正确;唐宋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变革,A错误;唐宋瓷器的变化与欧洲审美情趣无关,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唐宋瓷器风格不同,未体现技术的变化,D错误。故选C。26、C【解析】
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知道,“现代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故选C;现代资本主义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由于无论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内阶级矛盾始终难以化解,排除B;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规模经济危机必然周期爆发,排除D。27、A【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出口顺差”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达,对外来事物需求小,因此造成材料所述现象。A正确;此时西方国家逐渐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B排除;这一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并不发达,C排除;此时西方国家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度,D排除。故选A。28、B【解析】
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梁漱溟主张国人发展本身的长处,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使二梁重新认识中西文明,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梁主张理性对待中西文化,故A错误;材料信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C;根据“到东方去!”可知,二梁主张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D错误。29、A【解析】
据题意可知,欧共体与世界多个国家和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协议,消除了双方间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关系,由此体现了欧共体的自主意识,故选A;欧共体是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建立平等关系,不是为了扩大影响,排除B;CD与题意主旨不符,且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30、D【解析】
根据材料“将共同体中的个人也看作自由的主体”“不仅指集体的自由,而且也指个人自由”可知,自由是城邦集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合称,反映出古代雅典公民个人与城邦紧密相连,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邦自由和个人自由的结合,没有强调城邦政治以个人自由为前提,A项错误;直接民主的落实应强调公民行使权力方面,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落实,B项错误;城邦居民不是人人平等,广大奴隶没有平等权利,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推广合作协议
- 杭州事业单位合同聘用
- 五年级数学:加减乘除运算技巧训练教案
- 2025年聚酯树脂自流平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粘尼毛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产品功能与使用说明
- 数字版权采购与转让合同
- 股票投资策略研究知识考点
- 农学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考点
- 环保科技公司污染治理技术服务合同
- 西藏林芝嘉园小区项目可研(可研发)
- 丧假证明模板
- summary-writing-概要写作-优质课件
- 按期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承诺书
- T∕CIC 049-2021 水泥窑用固体替代燃料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 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 大会—冠脉微循环障碍
- 《办公自动化》教学教案
- 动物检疫学讲义课件
- 高杆照明灯检修维护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