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福贡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2.1952-195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表据此可知A.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B.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C.农村储蓄在总量上均高于城镇储蓄 D.城乡居民储蓄总量有不同程度增加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4.下图是各种器物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过程,对照历史发展,图中(丁)最可能出现在A.夏代 B.商朝 C.西周 D.东周5.《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D.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6.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7.1861年咸丰帝批准了奕䜣等人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奏请,颁布“关防”(由临时派遣的官员使用,用长方形的官印),并规定其职责只限于通商。这反映了清政府A.已认识到外交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仍固守“天朝上国”传统外交观念 D.重视处理庞杂的洋务事宜8.1950年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比上年增长了73.4%,但1952年却比上年下降了45.3%。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A.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B.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C.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 D.内地改变了经济制度9.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10.贾广兴在《龙门石窟群中的商业窟》一文中说:“在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群中,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盛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唐朝前期洛阳开始出现商帮 B.洛阳城的社会分工十分发达C.洛阳龙门石窟普遍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 D.洛阳城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石窟艺术11.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梁启超B.陈独秀C.章太炎D.严复12.对于被迫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帝的态度是,不必严格遵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主张办理中外事宜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发生这种变化说明A.清朝的军事力量增强 B.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卖国立场越来越严重 D.外交政策逐步接轨国际规则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李广(?——前119年),陇西人。文帝时,匈奴进扰萧关,李广“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显功名昌邑下”。李广驻守上郡时,曾率近百轻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他布疑兵,进到离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见广,以为诱骑,皆惊”,双方对峙至夜半,“胡皆引兵而去”。后李广转为边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呼他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李广待人宽厚和气不苛刻,治军及其简单省事,“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士卒自主快乐,“咸乐为之死”。武帝时,随卫青出击匈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责,自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摘编自《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李广的英雄形象。14.(2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朝鲜半岛的形势起源于二战结束和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材料可知,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选项正确;俗语不是思想解放重要依托,材料并未体现,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故C选项错误。2、D【解析】

根据“1952—195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表”可以看出1952年时城镇存款为8.6亿,农户储蓄为零;到1956年城镇储蓄为22.4亿,农户储蓄为4.3亿,说明城乡居民储蓄总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故选D;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AB错误;C明显不符合图表信息,排除。3、A【解析】“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铁器开始使用,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详解】6、A【解析】

材料反映了作者认为史料分为文字史料何实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种即指实物史料,第二种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说明了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故A正确。7、C【解析】

材料反映了总理衙门是由临时官员管辖的,而且职责范围狭窄,表明其对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并不重视,“天朝上国”的观念仍未改变。C正确;通过材料中总理衙门的官员职责来看,清政府并不重视国际化的外交,A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是一致的,八国联军侵华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B错误;外国侵略者不满清政府原有外交体制,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不是清政府的重视,D错误。故选C。8、C【解析】

抗美援朝时期,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C项正确;苏联对华援助、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内地改变经济制度都不是香港对内地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ABD三项错误。9、D【解析】根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D正确;近代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传入我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D【解析】

根据“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盛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石窟艺术,所以才会出现“商业窟”,故D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排除B项;“普遍出现”这种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涉及到个别现象,不能说普遍,排除C项。11、B【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孙中山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答案为B项。梁启超、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D项;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详解】12、D【解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认为不必遵守条约,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䜣主张“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对条约履行的态度反映了近代中国外交政策逐渐与国际接轨,D正确;A不符合史实,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战败,说明其军事力量相对西方列强而言并无根本变化,排除;奕䜣是受咸丰帝委托办理谈判事宜,其态度本身反映了清政府中枢对待条约的态度,而非统治阶级的矛盾,排除B;与列强谈判并守约不等于卖国,排除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贡献:抗击匈奴侵扰,缓解汉朝北部边患;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长期驻守边疆,保卫人民生产生活。(2)形象:精于骑射;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宽厚仁义;治军有方;勇于担当;为官清廉。【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李广转为边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呼他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可知,李广抗击匈奴侵扰,缓解汉朝北部边患;根据材料“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可知,李广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可知,李广长期驻守边疆,“匈奴称呼他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保卫人民生产生活。(2)形象:根据材料“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可得,精于骑射;根据材料“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得敌军战旗”可知,李广作战勇猛;根据材料“布疑兵,进到离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见广,以为诱骑,皆惊’”可知,李广足智多谋;根据材料“李广待人宽厚和气不苛刻,治军及其简单省事”可知,李广宽厚仁义;根据材料“士卒自主快乐,‘咸乐为之死’”可知,李广治军有方;根据材料“武帝时,随卫青出击匈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责,自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可知,李广勇于担当;根据材料“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可知,李广为官清廉。14、(1)变化1:战后初期,美国主张朝鲜由国际托管转变为美国单独控制朝鲜南部。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冷战逐渐展开。变化2:由战后初期控制南朝鲜到1950年美国暂时放松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原因:美国确立“先欧后亚”的战略政策,把略重心放在欧洲。变化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由暂时放松控制到介入朝鲜内战、强化与韩国结盟、敌视朝鲜。原因:美苏矛盾加剧和冷战进一步展开。(2)影响:①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严重影响半岛的统一和稳定;②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和局部热战地区,造成东亚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③中美陷入了直接军事对抗,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大业。【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发生的变化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