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素质教育评估试卷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改正:①②③5.名句默写。(10分)①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③,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④,万物生光辉。(《长歌行》)⑤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⑥迷津欲有问,。(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⑦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⑧古诗词中,有许多表明远大志向和胜利信心的佳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6.名著阅读。(5分)(1)《骆驼祥子》是(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7.语文综合运用。(8分)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4分)【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人们爱竹,爱它那。(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入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答:得分评卷人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8—21题。(一)(20分)耳朵看世界孙道荣⑴一位通讯员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⑵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认真取景,似乎是随手拍下的。⑶老通讯员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不是他的,而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地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凭着听力捕捉瞬间,拍摄身边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组照片。⑷凭借听力拍照?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我再次端详着手中的照片——⑸这是一张背景很乱的照片,人头攒动,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学生小丽拍的。当时,她拿着照相机,站在热闹的街头,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她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她听见人群中有个孩子在惊喜地喊奶奶,紧接着,她听见祖孙俩人快乐的笑声。她将照相机对着笑声的方向,摁了下去。小丽为她的这张照片取名为《街头的快乐女生》。听着通讯员的解说,再看照片,乱糟糟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我从那些奔走在街头的脸谱中,找到了隐约可见的两张笑脸。因为没有取景,这两张笑脸一点也不突出,被淹没在了众多漠然的表情中。但那确实是两张笑脸,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仿佛还能听见她们的笑声。⑹他翻出另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叫海涛的学生拍的。照片的主景,是灰色的地面,和一溜快速走动的双腿。他告诉我,与别的盲童不同,海涛不是先天性失明,而是五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双眼。站在街头,海涛将他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路面和那些疾走的脚步。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急促的脚步声,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忙碌的街头,谁还会在意你匆匆的脚步呢?谁又会停留下来听听自己的足音?盲童海涛却为我们听见了。有意思的是,他让老师为他在照片背面题名《慢》,他是希望我们成人的脚步,能从容些吗?⑺通过通讯员的解说,那些拍摄质量很差的照片,忽然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照片,都是盲童们通过他们的耳朵听来的,我们在用眼睛看的时候,如果也能竖起耳朵听一听,也许感觉就会迥然不同。⑻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堆杂乱的树枝,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显得光秃秃的,画面看起来一点也没美感。可是,当我竖起耳朵的时候,我听见了树枝上一只燕雀的歌唱。我已经多久没有听见城市上空小鸟的鸣叫和它振翅的声音?⑼有一张照片,是一堵墙脚,一只小狗,跟在另一只小狗的身后,前面的小狗,头和半个身子已经跑出了画面。看着这幅照片,我哑然失笑,后面那只小狗屁颠颠的样子,也许急得哇哇叫吧。⑽还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模模糊糊,分辨不出是拍什么的,估计是哪个孩子摁错了快门吧。通讯员却解释说,这是学生小勇拍的天空。天空?那么,他听见了什么?是小鸟的鸣叫,还是飞机的声音?是风筝的哨声,还是呼啸的北风?⑾……我一张张翻看着,我被孩子们凭借声音拍出来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清晰地听着这个世界,听见了它发出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丽,让人迷恋。(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4日)8.联系全文,说说第⑵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答:9.第⑷段中加点的“端祥”能否换成“欣赏”?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5分)答:10.老通讯员介绍了《街头的快乐女生》《慢》两张照片的相关情况,另外三张照片的情况,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介绍,请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答:11.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的含义。(4分)答:(二)(18分)上林湖之绿俞强①上林湖,狭长而多汊的湖岸,携裹着丰富的变幻着的光,几乎要穿透时间的质地,像一棵高大乔木的根系向土地深处伸展开去。舷的两侧、周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绿。爬上山坡的绿变得深沉与凝练,突兀的绿在白云的阴影里滑翔,在峰峦的侧影与连绵起伏的坡面之间移动,展开;涌入湖中的绿,仿佛因发过酵而变得透明,绿在一阵风与另一阵风之间,在舷边,随着波纹的曲线不断扩散,以消失的方式强调整个湖面的恬静与澄澈。②满眼涌动或扩散的绿,耳畔丁咚作响与沉静着的绿,向远处绵延起伏的绿,在深谷的石头与草茎之间潺潺流淌的绿,在一只凌空的鸟鸣里上升的绿,将整个沉寂的上林湖变成了绿的汇合绿的演出。从铜管乐轰鸣的交响到小提琴轻曼的独奏,绿以自己的主旋律里跳荡五彩缤纷的音符,时而平坦,时而跌宕,抖动轻盈的羽翎,在空中、陆地或者水中,留下了一条抑扬顿挫的轨迹。在上林湖,所有长根的、长鳍的、长翅的,所有离不开上林湖哺育的,都皈依了绿,融入了绿。绿,成了上林湖家族共同的姓氏。③雨后,山坡上的野花次第开了。一朵,三朵,五朵或更多。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在绿的布景里好看极了。空气仿佛把氧离子的密度又加强了几万倍,这是冲上船头的被绿色渗透的上林湖的空气,它直接与我的肺腑对话。④我坐在舷边,以手触浪,溅起了一串串水花与阳光,哗哗作响的绿扑上我的面门,我的衣裳,我感觉自已也变成一种绿,在山与水的默契之间升腾或者沉潜,成为整个上林湖的每一个部分。⑤沿岸水位退落后的痕迹,山泥与石块的黄色,一目了然的黄色。像一条拷边,反而强化了无处不在的绿!⑥在绿的簇拥中,一条若隐若现的泥泞小道穿过杨梅树与其他灌木丛,与我在湖的另一个侧面相遇。⑦不时地会遇见零星出现的石砌小屋,门洞留着简陋的黑,空缺着,无人居住。船经过时,我未能免俗地想起两个人物:某朝有一个青年在这里结庐读书,在他成为状元之前,一定也像我一样迷恋过这上林湖。还有一个是写出《凡尔登湖》的梭罗,虽远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但在我的感觉中,他的精神倒比较适合上林湖的绿。但很快,这些想法像浮云一样从脑海里掠过,被其他的更加直观与明确的事物替代:一阵沾着草香的风,一声云雀的鸣叫,一缕正在消失的波纹的反光,把岸上的念头留在岸上了。来自尘世的心被绿的润泽与晴朗占据、过滤,或者淹没,然后化成面对自己心跳的一枚松针落地的静。⑧一种超越语言的气氛与境界正在绿的巨大肺叶里展开或者生成。⑨这一个上林湖,不是装在锦盒里作为文物存在的的上林湖,也不是化成虚无与苍白的文明碎片的上林湖,更不是作为炫耀与交易资本的上林湖,而是另一个。在绿的氤氲里,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气氛,一种摸不到的境界。周边山峦的拱卫,阳光与雨雪的交替,植被与湖光的滋润,成全了它的独特的形体与灵魂;无人问津的小道,在空气中耸峙的峰顶与岩石,心态平衡的云朵,随意的风,大面积抛荒的时间,以及沾在鞋帮上的每一粒沙砾、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造就了它的偏僻与宁静,造就了另一种绿。这酽酽的绿呀,才是我心中的上林湖。这是另一个上林湖。⑩这是我一个人的上林湖。(选自《散文百家》)12.第①段描写的上林湖之绿有哪些特点?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答:13.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14.第⑦段作者列举的某朝青年和梭罗,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答:15.在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相照应的语句。(2分)答:16.作者借景抒情,除了表达对上林湖自然之绿的热爱之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答:(三)(17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女有归()④是谓大同()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4分)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译文: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19.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答:2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观念?(3分)答:2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3分)答:得分评卷人三、写作(55分)22.阳光,带给人们温暖,带给人们光明。有了阳光,便有了憧憬;有了阳光,便有了幸福。有阳光的日子生活是温馨的,有阳光的日子心情是愉悦的……请以“有阳光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55分)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100200300400500600700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注意:下列主观题答案意思吻合即可。一、(35分)1.(2分)①hài ②piē2.(2分)①熙曦 ②绩迹3.(2分)①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②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4.(6分)①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②“司空见惯”改为“蔚然成风”。③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5.(10分)①豁然开朗②无案牍之劳形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阳春布德泽⑤山山唯落晖⑥平海夕漫漫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⑧示例: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者不得分)。6.(5分)(1)老舍(舒庆春)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或:后被乱兵抓走,失去新车)。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安葬虎妞(或:虎妞的死,又使他人财两空)(3分,每空1分,后两空意对即可)(2)保尔·柯察金(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2分,每空1分)7.(8分)(1)(4分)示例:脱俗的神韵坚忍的品性正直的品格高尚的气节挺拔的气势高雅的气质……(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各2分)(2)(2分)D(3)(2分)示例:两岸竹缘闽台竹友闽台竹缘闽台竹心海峡竹缘……(答题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用语规范。)8.(5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照片质量很差,为下文通讯员给我讲这些照片的作者和由来作铺垫,与后文“我”转变对这些照片的看法和态度形成对比,突出盲童们拍的照片给“我”的震撼之大。9.(5分)不能。“端详”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文中指“我”得知这些照片是盲童们所拍很吃惊,于是格外认真地观看。而“欣赏”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如果换成“欣赏”,意思就变成赞美盲童们的照片好看。实际上,盲童们的照片从表面上看并不漂亮,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美。所以不能换。10.(6分)如果这些照片都通过老通讯员的介绍去展示,形式就会显得单一、乏味,并且读者只能感受到老通讯员的感动。通过老通讯员的介绍,读者了解了照片的基本情形后,下文顺理成章地转入“我”认真观察照片的情节,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表明了这些照片对“我”的影响。这样处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1.(4分)“看”这里指用心感受、了解、体会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用心倾听,用声音捕捉,是这些盲童接近、体会世界的一种方式,表现了盲童们对生活的热爱。12.(6分)深沉凝炼、宁静澄澈。(意对即可,2分)这段对上林湖自然之景的描写,是作者感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