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方剂学节选_第1页
学霸笔记-方剂学节选_第2页
学霸笔记-方剂学节选_第3页
学霸笔记-方剂学节选_第4页
学霸笔记-方剂学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方剂学发展史(☆☆)年代书名作者主要考点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不详现存最古老的方书。全书共有医方283个,涉及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诸方用药242种,有不少品种是《神农本草经》中所未收载的。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不详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方书之祖魏晋南北朝《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东晋·葛洪简、便、廉、效,提出青蒿治疗疟疾。《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为现在最早的外科方书。本书初辑工作由刘涓子完成,龚庆宣整理,但考研时作者往往选择的是龚庆宣,应予以重视。唐朝《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主要考察作者《外台秘要》王焘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两宋《证类本草》唐慎微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陈师文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金元《伤寒明理论》成无己开方论之先河明朝《普济方》朱棣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医方考》吴昆第一部方论专著《景岳全书》张介宾新方八略清朝《医方集解》汪昂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治法的概念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首先,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称为治疗大法,如表证用汗法、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等。其次,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即具体治法。各论中每一具体方剂的“功用”项目即体现了该方的具体治法。4.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体现在“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中医学历来所强调的“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常用治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现将常用的八法内容,简要介绍如下:1.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例如: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恶寒发热;疟疾、痢疾而有寒热表证等均可应用汗法治疗。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因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所以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至于调和之法,和法是一种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又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因而在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至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热证,当用辛凉解表法治疗,已在汗法中讨论,不在此列。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补法的具体内容甚多,既有补益气、血、阴、阳的不同,又有分补五脏之侧重,但较常用的治法分类仍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为主。在这些治法中,已包括了分补五脏之法。说明:该考点经常考八法的代表方剂,如汗法的代表麻黄汤。或者判断是哪种治法。所以应该以理解为主,并且理论实际,注意代表方剂,尤其是消法。6.七方、十剂、八阵的理论、具体内容及实际意义(☆☆☆)1)“七方”说始于《黄帝内经》。至金·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的“重”改为“复”,于是后人引申“七方”为最早的方剂分类法。2)“十剂”唐代陈藏器于《本草拾遗·条例》中提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并于“宣可去壅”、

“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之下,各举数药为例。可见陈氏所归纳的“十种”之说,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3)“八阵”明·张景岳“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并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使药: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甘草,桔梗,芦根【用法】上杵为散。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方解】君药:银花、连翘---①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②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臣药:薄荷、牛蒡子---①疏散风热,清利头目,②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佐使: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配伍特点】①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荆芥穗、淡豆豉),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②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辛凉平剂”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方解】臣药:薄荷---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佐药: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配伍特点】①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②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辛凉轻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方解】君药:麻黄---辛温,开宜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石膏倍于麻黄,【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配伍特点】“辛凉重剂”败毒散【方解】君药: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臣药: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佐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佐使: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人参---用之益气以扶其正,①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②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配伍特点】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再造散【组成】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方解】君药: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可预防阳随汗脱。臣药:熟附子、桂枝、细辛---助阳散寒,赤芍---凉血散血,制附、桂、羌、辛之辛热温燥而不碍汗。佐药:甘草---甘缓,使汗出不猛而邪尽出。佐使:煨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调和营卫而助汗出。参苏饮【组成】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方解】人参---益气健脾,苏叶、葛根得人参相助,则无发散伤正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半夏、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木香、枳壳、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