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1页
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2页
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3页
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4页
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先来一个调查,在座的家中有书橱,家有藏书的请举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最看重的家风,首先是重视教育,诗书传家。我们都羡慕东南江浙一带的富发达繁荣,认为南方人有经济头脑,脑袋活泛。南方人的精明,其实来源于尚学。我这里有一组数字,是关于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的:明清两代全国的进士分布情况,第一名,浙江

6505

人,第二名,江苏

5929

人,第三名江西

5033人,第四名,河北

4295

人,第五名,福建

3745

人,第六名,山东

4033

人;

明清两代中,江苏出了63名状元,浙江出了39名状元,江西出了21名,福建出了13名,安徽出了13名,山东仅仅出了9名,这与我们孔孟之乡的称谓很不相称。例举这组数字,是想启发大家思考一下,在你的家风中有没有重视读书这一条。明清两代,在读书风气很盛的安徽,同时也出了一个著名的商帮,就是徽商。徽商是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大商帮,延续六百多年。徽商一代代继续发展,在历史上书写出光辉的篇章,是与他们具有良好的家风绝对分不开的。徽商极其重视家风的建设,他们的一言一行和种种事迹,也是留给我们今天的一份宝贵遗产。徽商家风主要由孝亲、教子、友爱、勤俭、修身、创业、睦邻、交友、诚信、助人、义行、守法等十二个方面组成。其中,与教育直接有关的“教子”,排在第二位。所以,我们在羡慕他们富有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学习他们的家风。那么,什么是家风呢?我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家风。第一个,李双江的小儿子和一同伴分别驾驶宝马和奥迪车,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因小事殴打业主夫妻两人,事后业主报警处理此事,打人者被带到警局接受调查。李双江亲自到医院向受伤者真诚道歉,在病床前深深的鞠躬,称:“我没有教育好儿子,我对不起你们夫妇,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顿。”临走前,李双江承诺一定会“给个说法”,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并承诺将负担全部费用。一周后,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消息说,李双江的小儿子李天一因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之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已送交执行。第二个来自网上一篇博客:《向贪官郑道访的母亲致敬》,详细了解了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母亲韩素清教子故事,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1994年,郑道访刚刚调任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时,赴任前特意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亲,不到两天就收到各种礼金三万多元。韩素清老太太硬是逼着儿子将这笔钱交给了组织。另一件是在郑道访离家的前一夜,老太太专门把全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召集到起来开会,当着儿孙的面把自己攒下的一千元钱交给郑道访救急用,并在这次家庭会议上,老太太为了让儿子安心做个清官,给家人约法三章:一是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品和吃请;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江浙一带,钱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自吴越王钱谬以来家族就有族谱。杭州钱谬研究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邹身城研究这个家族多年。他说,自钱王始,钱氏精英不断涌现,近代以来更是子孙鼎盛。曾有一个绕口令来形容这个时期的钱家“人才谱”——“一个诺贝尔奖、二个外交家、三个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五个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位两院院士”。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

除了“三钱”外,人们所熟知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人。杭州钱谬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氏家训》是钱谬的后人把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天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等。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家训》全篇共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部分。钱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流传千古教人上进的家训,才有了后代人才辈出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他的父亲的文章中说:“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于父亲相比”,“实觉汗颜”。“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父亲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父母、妻子、儿女。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生活中的不良家风现象家长即当家人的言行及家风对一个家庭特别孩子影响很大。有的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只注重对其智商方面的培养,要求孩子背诵古诗、学奥数,不惜花高价找人教孩子跳舞、弹琴、下棋,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他们只是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早期教育,而起码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能力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要知道,成绩不好可能出次品,心理不好就可能出危险品。“有才无德要坏事,有德无才不成事,德才兼备成大事。”还有,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作父母的,每天忙于工作、娱乐、交际或者应酬等等,在思想上根本没有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而是只管孩子的吃饭穿衣,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只要孩子需要什么吃的与穿的,他们能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就算尽到了父母疼爱孩子的职责了。还有的父母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自然懂道理了。其实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陷入了一种误区。殊不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和社会上的许多现象都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丰富话题,作父母的要善于利用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奉劝这些父母们,不仅要在生活方面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思想、意识、品德、心理、习惯、性格、脾气、心胸、气质等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当孩子这些方面的某一点出现了哪怕是稍微不健康的苗头时,父母就应当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向孩子指出:怎样做法是正确的,怎样做法是不对的,或者是错误的。这样做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就逐渐建立起是非标准,并且用这种标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做到“心有主”。毛主席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家长们多学些知识,才能教育好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即当家人)的作用特别重要。作为父母的还要明白怎样才算疼孩子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从来不让孩子做一些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总是宠着惯著孩子。这种做法叫做爱的错位。必须明白“恩以生害”的道理,要知道“家养的雀儿不会飞”、溺爱享乐酿苦果的道理。温室育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犹太人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秘诀是:“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段话多么值得我们今天做父母的深思啊!为了将来不给你的孩子“包扎伤口”,奉劝各位做父母的现在就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心要狠一点,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适应性教育、进取心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理财教育、独立能力教育、基本技能教育、耐挫力教育以及同理心教育等等一系列教育,使孩子从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目的就是“增益其所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能力。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能顺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造福社会,成为一个有有益于人民的人。两千多年前的赵太后都知道令其小儿子长安君“有功于赵”,等到“一旦山陵崩”长安君才能“自托于赵”的道理,我们今天有许多父母亲当然更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对孩子要从小就端正他们的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是疼爱孩子的最好方法。

作父母的还要明确一个问题。既然对孩子恩宠有加关怀备至会惯坏孩子,那么对其放任自流或者是过于严厉管教也是不妥当的,甚至是有害的。这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强,若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就会使他们从小养成任性、懒惰、自私、嫉妒、自负、骄横、自以为是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恶劣品质。一旦养成了这种品质,等到长大成人后,父母常常要为他们“包扎伤口”,更严重者甚至会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而自己走向犯罪的深渊。这是父母多么伤心的事啊!等到出现这种令人痛心的事之后,父母则噬脐莫及悔之晚矣!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动辄则凶神恶煞地恐吓之、训斥之、体罚之、打骂之,一旦遇到了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脸上立即是阴云密布,血压升高,对孩子大发雷霆,不是打就是骂,并且对其全盘否定。这样做实际上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让孩子生活在恐怖之中,天天有“狼来了”的畏惧感,心理上害怕父母,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长此下去,孩子就会懦弱、自轻、自卑、自贱,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随波逐流缺乏主见,经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样的孩子就像笼子里喂养的金丝鸟,永远飞不高,领略不到“野鹤无粮天地宽”的美好境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育它的后代相类似。”我们作父母的必须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殴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能是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应当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能用温暖的、亲近的、和风细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循循善诱地说服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辩是非、知真伪、明善恶,从小就具有自信乐观的性格,珍惜生命,关心他人。这样做,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才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有的父母家中富足,真可谓是“金满箱,银满箱”,但却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孩子张口要钱,父母也不问问要钱作何用,则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钱,而且唯恐给得少了。于是乎这些孩子便“崽花爷钱不心疼”,拿着钱大手大脚地挥霍,在小朋友中夸荣耀显富贵,吸烟、喝酒、赌博,更有甚者,有的花钱雇小朋友去欺侮打骂他所看不顺眼的同辈人。这是非常危险的!奉劝那些家中富裕的父母,要常读读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奕譞悬挂在其室内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业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这则治家格言,对我们某些作父母的多少有些启迪吧!就让你家中富裕得金银如山,也应当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忧患意识。《黑龙江晨报》报道,湖南衡阳有一位女学生,15岁被复旦大学录取,待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在近10年留学生涯里,她就读的都是美国一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自然科学硕士、肯塔基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但就是这位学业有成的海归派,回国后竟然难面挫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精神异常,经常进入“狂躁期”。这位女留学生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其主要原因是她父亲“从来不让她吃苦,对她照顾周到”,因而使她“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没办法接受”。无怪乎她的父亲喟然长叹:“一切包办的孩子没有出息”。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他们这些学生,正是人生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生龙活虎,最富有理想和最富有生命力,但心理怎么这样的脆弱?性格怎么这样的怪异?他们怎么能这样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些学生,平时在家被骄纵惯了宠坏了,抑或是父母对其忽略教育或者教育欠当,使他(她)养成了一种与现代主流意识格格不入的变异性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我为中心,都得以我为主别人为辅,只爱听夸奖奉承的顺耳话,只能受表扬,只能一帆风顺处处如意,哪怕做错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哪怕是爸爸妈妈对他稍有批评、甚至没及时夸奖他(她),于是他(她)就会就会生气闹情绪,就会怄他(她)父母,更有甚者还要对父母大发雷霆。父母感到很无奈,只好迁就孩子、娇惯孩子,孩子就愈来愈不像话,脾气愈来愈变坏,性格愈来愈变异,人性愈来愈变态。于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一个重要话题:应当重视正确的家风与家教!什么是完善的家风?一、家庭中尊老爱幼和睦亲善,起码是有矛盾也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粗话、不骂人。背着孩子互相再沟通,对孩子不说神鬼,孩子长大后也不怕神鬼、不信神鬼。一家人老老少少亲和善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大人们在社会上工作上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回家后不要在孩子在家时发牢骚、不要显露出负面情绪影响孩子,要使孩子感觉到家庭是一个欢乐愉快的境地,使孩子天天生活在快乐之中。二、家庭要形成一个大人小孩都是求知好学的氛围,大人有大人要学要看的书刊,小孩有小孩要学的书刊,大人和小孩在一起玩耍也是学、玩中学、学中玩,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三、家庭要形成一个遵纪、守法、敬业的好家风,家庭中要有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家庭中大致上有个分工,各自遵守规程:祖辈该做些什么,爸爸妈妈该做什么,小孩子该做什么,有分工有互助,和不良家风谐协调。这些好习惯好规矩会使小孩受益终生。四、形成宽恕乐观之风,人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对做错事的人要宽恕要谅解,有做错事的人他自己已经难过了,就不要加劲了,而是要劝解、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对自己人是这样,对外人朋友也要一分为二,小孩们一块玩闹矛盾,也要一分为二,不要随便责备别人的小孩,分析矛盾的原因,找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达到团结友好、花恶为善、化怨为友、大人有好心态,必然会影响到小孩也有好的心态,好心态是人生的幸福之源。好家风离不开“勤俭耕读”,这个“耕”字,现代社会里或可以理解为“敬业、务本、不慕名利”,“读”应是读圣贤书以修身。家长是形成家风的主导者,我们能否自己做子女的表率,是形成良好家风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完善自己,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家风,为孩子树立榜样。而良好的家风,是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家风与学校的关系:太多的父母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家长会说,教育那是社会的事,老师的事,和我没关系!和你没关系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七岁在哪度过的?不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不是在社会上度过的,是在家里头度过的,父母是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你担任这个老师了吗?你给你的孩子传道了吗?有多少父母明白这个道理?有多少父母真的给孩子传道了?现在为啥很多孩子出问题啊,动不动就上网成瘾了,动不动就厌学了,动不动就早恋了,父母着急啊!怨这个怨那个,怨学校怨社会怨人家,怨谁啊?你是第一责任人!我们来看,中国教育协会,有一个教育研究所,对人生当中起决定作用的这三大教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看这三大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功能和作用,研究结果公布了,我们来看,如果人的一生的教育是100%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占多大的比重呢?占51%的比重,学校教育呢?占35%,社会教育,14%。你看,家庭教育多么重要!作为家长不能只把孩子送进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