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1页
第2节 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2页
第2节 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3页
第2节 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4页
第2节 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赏析小说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2节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考法(一)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解题技巧第一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第二步: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三步: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考法(二)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解题技巧理情节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人物行为、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其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看描写找出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对这些直接描述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语段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析关系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人物与环境等关系中分析形象特征。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结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找评语借助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来把握人物基本特征。注意:(1)形象与性格概念的区别: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2)常用的答题术语: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答题模板综合表述式用一个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分点列举式×××的形象特点:①特点一+分析;②特点二+分析;③特点三+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角度小说人物角色角色解读人物主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中心。次要人物与主角发生同一或相对立的关联。情节事件(矛盾冲突)设置故事讲述者、观察者第一人称叙述者。事件旁观者当时在场,不影响故事走向。冲突参与者冲突双方,有阶级冲突、性格冲突。情节推动者推动下文情节发展。结构线索级人物贯串全篇,事件处处为他所知。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陪衬者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可正衬可反衬。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的联系者联系人物,使各方因他而“相遇”。情感(主题)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考法(一)人物形象的作用解题技巧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3考虑”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考虑对读者的作用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次要人物形象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5考虑”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从“‘我’的作用”考虑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图示: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如下图示意:考法(二)物象的作用解题技巧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一是指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兰、竹等。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主题作用指揭示了怎样的主题。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境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3)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写作背景等。(4)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2.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或借助物象衬托,或借助环境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特别提示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作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案整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上有棵玉米树刘帆包裹到了我的雅居。收到包裹的那一刻我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上面的寄件地址我知道。——老游来信了。看到邮路把我和老游的距离缩短,情感不自觉地又回到如歌岁月。老游给我寄了什么东西?我竟然忘了第一时间拆开。我点支烟,踱步到阳台上,望着西南方出神:这个时候的乌蒙山会是什么样子?是啊,如果没有去过那里,怎么会知道玉米种在山上?如果没有去过那里,怎么会知道抬头就是山,刀耕火种的山区生活是何等的艰难?5年前,老游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对口扶贫,而且态度坚决。领导禁不住他软磨硬泡,又看他思想正,肯干工作,就同意他了。老游到山区后来信一再说山区孩子缺书,缺好书,他说第一件事要文化扶贫。于是,我和单位同事,带着一批书、写字本和文具,到了老游所在的扶贫点一乌蒙山区一个叫“乌峰山”的地方。别看此地不咋的,却有一个叫“柳林春雨”的景胜处。满天的乌云,细密的雨丝,穹宇之下,潺潺流水滋润心灵。当然,这些优美的描述是老游在主持赠书仪式后,一些学生写给我们的话。老游说他所在的扶贫村子有两个为红军做好事的乡亲的后代,因为住得偏僻,太贫困没有读什么书。老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应该多帮助他们。当老游把我们捐赠的书、课本和纸笔送给两个孩子后,我们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脸。尽管在乌峰山里穿行攀爬了几十里山路,那一刻忽然觉得很值得。我们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从老游那里回到单位后,一忙,时间一眨眼就溜过去一年了。当我差点忘了老游的时候,没想到老游寄来包裹了。我忽然想,是不是老游扶贫报喜来了?一想到这,就觉得快看看包裹吧,包裹有点大,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打开封口,剪掉外包装,挺沉的一袋东西,真让我好奇。上次带回来的玉米棒子、甜高粱、马铃薯,大家都说好吃。我说,那是,那里空气好,没有污染,绝对的健康食品。在乌蒙山工作之余,他曾带我们去过一个地方,他说跟当地学会了用土法酿酒,他的土酒绵软,不上头,我们喝过,比茅台酒不差。他自己掏的钱,喝了确实舒坦。想到这,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幻影,看见老游在穿过一片玉米地,慢慢地,影儿不见了,阳光下,一棵挺拔的玉米秆在眼里晃动。老游就那样站在地里,朝我微笑。今年是第六个年头了!老游应该要回来了!难道他要给我一个归乡的惊喜?在我还没有正式打开里面的包装之前,我想老游的秘密或许是一个调动的报告,几年没有回来原单位,大伙儿都有点想他了。包裹里面有包裹,而且包得有点严实。我小心翼翼打开,不觉大吃一惊。打开前左猜右猜,竟然没猜准。老游寄的压根不是土特产之类的,而是一堆作业本。在作业本。上面他写了一段话,他说记得我是语文老师出身,水平高,帮孩子们改改作业吧,看看这几年孩子们进步没有?我的鼻子一酸,老游还记得我是个语文老师,可是我每天在单位里面不是报告啊就是文件,都快忘记自己是“语文老师”了。老游心细,作业本码得工工整整,有十多本,看得出,这是课外作业,不像是课堂作业。老游搞什么鬼?批改作业也轮不到我啊!老游的信,还得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玉米秆子又在眼前晃动了。那是老游!老游说,孩子们想着你,念着你,每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做了这些作业,是向你汇报呢。我翻开一本本子,第一页就说,刘老师……多好的孩子啊!我扪心自问:老游你都扎根成山上挺拔的玉米树了,面对你,我还是老师吗?(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05,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到包裹后,“我”产生了久违的亲切感,这暗示了“我”对老游扶贫工作的熟知、理解,以及与老游的深厚友谊。B.特别说明对“柳林春雨”的描述文字是学生们写给“我们”的,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我们”捐赠书本的扶贫行动对孩子们心灵的润泽。C.扶贫对象中有两个孩子是为红军做好事的乡亲的后代,这说明了当地政府对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的漠视,更突出了扶贫工作的深刻意义。D.看到老游说“我”是语文老师时“鼻子一酸”,一方面是感念老游对“我”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失去“老师”这一生命价值的感伤。2.文中关于“作业本”的情节设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捐赠书籍、作业本等,是文化扶贫的具体措施,也是“我”对老游扶贫工作的支持。B.老游将作业本寄给我批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乌蒙山区严重缺乏师资的现状。C.老游寄来作业本,除了感谢,也想借孩子们的进步向“我”展示文化扶贫的成果。D.相较于“我”的各种猜测,寄来这堆作业本,体现了老游执着于扶贫工作的可贵精神。【人物形象的作用】3.“我”这一人物的设置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概括人物形象】4.小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塑造了老游这位扶贫先进的形象,并充分展现了老游这一人物的性格。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说明。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跑警报宗璞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花布。学生们陆续向外走。最初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卣(yǒu)辰老师夹在人群中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当然不是。”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多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卣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秦校长和朋友们几次告诫,他都当成耳旁风。卣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笑笑,各奔前程。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城墙的这一段很高,如同一个小悬崖。崖下原有一小洞,为狸牲出没之所。附近两家邻居和申大爷商议,邀了弗之参加,修了这个防空洞。其实上面都是浮土,很不结实,峨和孩子都说它只能防手榴弹。不过躲在其中有一种精神安慰,也就不细考究能防什么弹了。汽笛猛然尖锐地响起来,一声紧接一声,声音凄厉。紧急警报!五华山的红球取下了,怕给敌机作目标。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地坐着许多人。逃、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爹爹!爹爹来了!”清脆稚嫩的声音划破了黑暗。“莫吵嘛,莫吵。”杂货店罗老板不满地轻声说,意思是怕敌机听见。碧初和三个孩子挤得紧紧的,给弗之腾出地方。弗之挤过去,挨着嵋坐下了,另一边是罗老板“孟先生,”罗老板还是小声说,“你说,今天飞机可会来?”“已经拉了紧急警报,照说敌机已经到昆明上空了。”弗之说。众人都不说话,注意倾听飞机的声音。黑黢黢的洞里声息皆无。半晌,小娃忍不住了,小声在嵋耳边说:“讲个故事吧。”“莫要响,莫要响!”罗老板干涉。这时忽然一声猫叫,“喵——”声音很好听。原来昆明老鼠猖狂,猫很珍贵,老板娘把猫也装在篮子里带来。另一家邻居的孩子学着说:“莫要响,莫要响。”猫不愿待在篮子里,更大声地叫起来。罗老板喝道:“不听话!等着掐死你!”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沉重的声音,大家,连那只猫忽然都静了下来。敌机来了。刚刚倾听了飞机的声音,现在得注意炸弹的声音了,下一秒钟这一群人不知还在不在人世。飞机响了一阵,声音渐渐远去。“喵——”猫儿又大叫起来。众人都舒了一口气,想着今天不会扔炸弹了。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真像猫玩老鼠一样啊,让老鼠松一口气再把它捺到爪子底下!猫儿配合飞机,又大声叫了,声音不那么好听了,有点像紧急警报。另一家邻居说:“咋个整?你这只猫!”这时峨忽然在角落里说:“让它叫。敌人又不会土遁,能在洞口守着?飞机远着呢。”过了一阵,飞机声又愈来愈轻,终于消失了。约过了一顿饭时刻,解除警报响了。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秒钟才纷纷站起。罗老板大声说着顺口溜:“预行警报穿衣戴帽,空袭警报又哭又叫,紧急警报阎王挂号,解除警报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别人应和着向外走。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节选自《东藏记》,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卣辰不跑警报,源于爱校心切和对教书育人事业的执着,但也表现出对生命的不珍视。B.弗之跑警报,全无仓皇之态,而是缓步赏梅,不乏闲情逸致,这是为了反衬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C.文章写各种声音,如讲故事、猫叫声、罗老板呵斥声,以此烘托防空洞内紧张窒息的氛围。D.“众人都舒了一口气,想着今天不会扔炸弹了”表现了人们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心理。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写警报声,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又从低到高,不惜笔墨,但不让人觉得重复多余。B.文章中运用服饰、肖像描写刻画庄卣辰形象,“天真清澈”“许多皱纹”,相互矛盾,表现人物的复杂多面性。C.本文借助弗之的所知所感较立体地展示了各色人物在战火中的生存及心理状态。D.结尾颇有古典诗词“以景结情”的意味,以天空、云彩、腊梅,表达人们的内心对未来的期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7.小说中塑造了抗战岁月里流寓西南的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的?8.张抗抗在评价《东藏记》时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是柔性的战争”。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我师傅杨宝丰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师傅说:“我要她的照片。”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舅妈无奈,只好回自家去找。小卿却对我说:“我娘没死。”“那你娘去哪儿了?”“找我爹去了。”“那你爹去哪儿了?”“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舅妈回来了。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师傅紧皱眉头。她喋喋不休。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傅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傅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师傅说:“不能。”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我背着画夹和师傅回到店里。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我觉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给我。”“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没有照片我画不了。”“我是小卿。”她说。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母亲把女儿独自一人留在家里,小卿对此感到怨恨,所以把母亲的照片全部烧毁。B.舅妈提供的泛黄照片很不清晰,以致“我”师傅作画比平常都慢,而且显得特别艰难。C.小卿的幼稚举动使师傅不得不重画,文中诸多细节表现出了师傅内心的愤怒和心酸。D.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闭着眼,无言,心情复杂而沉重。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妈说小姑子“任性”“不守着自己的小家”,直接表现小卿母亲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形象。B.文末将历史的激荡和精神的崇高具象为一张照片和一顶帽子,极具艺术感染力。C.“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从“我”的视角观察人物,这与《百合花》中“我”的作用相似。D.小说以画像为线索,情节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局留白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1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可以使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本文有多处伏笔暗示了小说的结局,请试举几例。【概括分析人物形象】12.小说中的师傅颇有神秘感,请依据文本,结合你的理解,推断师傅是什么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伤逝——涓生的手记鲁迅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我什么也看不见。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我的心宁帖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①,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我们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这几句话很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起先我们选择得很苛酷,——也非苛酷,因为看去大抵不像是我们的安身之所;后来,便只要能相容了。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她还是定要卖;我知道她不加入一点股分,是住不舒服的。和她的叔子,早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然而这倒很清静。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作阿随。我就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子君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加以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她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只是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有时还并那近来连自己也轻易不吃的羊肉。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后来,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可是其实都很瘦,因为它们早已每日只能得到几粒高粱了。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我想,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我们已经不能再希望从什么地方会有收入,子君也早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来。它的食量,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于是连它也留不住了,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我一回寓,觉得又清静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那是没有见过的神色,自然是为阿随。但又何至于此呢?我还没有说起推在土坑里的事。到夜间,在她的凄惨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我拣了一个机会,将这些道理暗示她;她领会似的点头。然而看她后来的情形,她是没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这是冬春之交的事,待到回家,房东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脑后受了一击,无言地站着。我已经忘却了怎样辞别她,回到寓所。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像去年那样。自然,我不能在这里了;但是,“哪里去呢?”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节选自《彷徨》,有删改)【注释】①伊孛生: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涓生对子君一开始充满了期待与欣赏,他们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共同冲破了封建专制家庭的束缚。B.在寻住所时,涓生与子君由最初的“苛酷”变为“敷衍”,体现了他们对现实处境的认识逐渐清醒。C.子君毅然和旧家庭决裂后,在旧势力的不断迫害下,涓生对子君的爱情迅速从满怀憧憬走向了幻灭。D.子君离开后,涓生陷入了对前路的迷茫与恐惧,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理想破灭后无路可走的困境。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寂静”与“空虚”,既首尾呼应,同时也暗示了小说“伤逝”的表达主题。B.小说借涓生之口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与《故乡》《祝福》中的“我”有相似之处。C.小说以“手记”形式讲述了和子君的爱情故事,感情沉郁真挚,表现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年轻人的彷徨。D.小说肖像描写简练传神,如“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就形象地写出子君恋爱时内心的喜悦。15.油鸡与小狗阿随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16.作为“五四”后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年轻女性,子君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平的镜子契诃夫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单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的肖像旁边。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就算是吧。但是,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了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了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上,人事不知了。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么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面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哈哈哈!”我狂笑着。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多么美啊!”(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祖屋的环境,突出祖屋的古老、陈旧、荒寂、破败的特点,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和绝望的环境气氛。B.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C.“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镜子,因为镜子给予了她们幸福感,尽管这种幸福感和她们镜子中的容貌一样,都是不真实的。D.小说以“我”的妻子晕倒后醒来为界,小说全部的故事情节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虚写“我的曾祖母”,第二部分实写“我的妻子”。1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叙写生动,真实感人,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也便于作者生发议论。B.文中第4段发挥想象,虚写“祖宗”,为下文侧面描写曾祖母做铺垫。C.文中画线句子夸张地言及非常惊悚的事情,却又不挑明其中的缘由,巧妙运用设置悬念的叙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趣味。D.文中对曾祖母的描写是为了与“我”的妻子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妻子的形象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9.茅盾指出:“典型性格的刻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本文是怎样塑造“妻子”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在制作宣传海报时,你会选择“妻子”、“镜子”、“我”这三个对象的哪一个作为插图主要内容?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挂账唐风皖南的太平县,民间亦称为“仙源”。仙源城鱼肚街右侧,有一家茶馆,青石台阶,朱红门窗,门额上一幢书匾:太平好茶。茶馆的大掌柜亮爷对茶设、煮茶、吃茶十分考究,太平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两叶抱芽,白毫隐伏。清晨,茶炊青烟袅袅,亮爷特别关照跑堂的伙计文火慢煮,小红泥巴火炉把太平茶的清香味儿一点点溢出来……茶客入座,亮爷宽阔的衣袖折叠一层,袖管里的手臂露出约五寸,躬身斟茶。亮爷斟茶有些讲究,右手端起紫砂壶,左手扶着壶肚,高高扬起,长长的茶线犹如一条金丝线,茶盏里泛着油亮亮的细碎的茶花。“浅茶满酒”。冲茶,茶盏切不可太满,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一是便于茶客观赏两叶抱芽的茶叶漫卷漫舒地沉浮,二是茶客亮盏时不至于烫手。偶尔,跑堂的伙计续水,过来插一嘴:“冲茶就是,何须如此劳神!”亮爷脸一沉:“有道是:‘坐,请坐,请上坐;茶,看茶,看好茶。’七分茶,三分敬。你不懂,退下。”茶客,各色人等,未免有诸多欠账之事。“欠账”一说过于鄙陋,亮爷雅称“欠账”为“挂账”。挂账一为“穷挂账”,二为“富挂账”。章先生即为“穷挂账”。茶馆百步之许,有一凸凹不平的胡同,美其名曰“珍珠巷”。珍珠巷徒有其名,居住的章先生一贫如洗。章先生本名章劼,巷子里的人之所以尊称为“先生”,是因为章先生读过私塾,又去京城读过洋学。章先生原本就职于一家报馆,据说,章先生承蒙上海《申报》之邀,撰文抨击晚清政府,态度趋向激烈,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号,不知章先生是笔误还是故意的,见诸报纸端的“洪宪”是为“洪害”。自古道“千古文章千古事”,章先生预感不妙,隐居故里珍珠巷。戴着宽边金丝眼镜的章先生有句口头禅:“一饭二茶。”饭后,章先生便去太平茶馆就座,呷口茶,舒口气,书生意气,不胜感慨:“太平好茶瓢饮也,吾生何求!”章先生一腔豪气,却是囊中羞涩,饮茶过后,章先生搓着细长白皙的手指,唏嘘而笑:“说来寒齿,今日之茶,暂且挂账吧!”去下青石台阶,章先生回过头来依然朝向亮爷拱手作谢:“好茶本不该挂账,无奈,天不助自弃之人也!”忽一日,跑堂的伙计告知亮爷:“章先生另谋生路,走了!”亮爷深深“哦”了一声,有些怅然。约是过去了三年,跑堂的伙计翻看账簿,不禁说道:“还有章先生的‘挂账’呢!”老爷沉思良久,说道:“打探一下章先生的去处!”跑堂嬉笑问道:“怎么?讨还‘挂账’吗?”“不不!”亮爷取来十块银圆,“不知章先生境遇如何?十块银圆给章先生汇去吧!”“既然汇去十块银圆,茶馆何须存留章先生的‘挂账’?”言罢,跑堂的伙计欲抹去章先生的挂账,亮爷喝道:“银圆汇去,‘挂账’不能抹去!”这就奇怪了,汇款给章先生,章先生的“挂账”却存留下来,钱在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跑堂伙计头摇得像拨浪鼓。亮爷摆摆手:“照办就是,无须饶舌!”言谈的当儿,忽听得铜锣响亮,邮差送来一封信函。信函为章先生邮寄。信函的大意是,章先生弃笔从戎,已是抗日将领吉鸿昌将军属下的一位军需处长。一日,章先生与吉将军言谈太平好茶,嗟叹道:“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章先生取来太平好茶与吉将军小酌怡情。吉将军把盏品茗,连连赞叹:“好茶!”尔后,凄然北望,片刻,又深情地望着那盏茶水,喃喃道:“太平,太平,好茶!”接着说道,“铁血男儿理应家国情怀,凡抗日有功者,无论长官士卒,均奖励太平好茶一斤!”吉将军言必信行必果,当即命令军需处照价付款,办妥此事……信函如此云云,亮爷大喜过望:“吾国吾家,我食我衣,太平好茶能成为‘功绩茶’,助前方抗日将士一臂之力,仰仗章先生了!”跑堂的伙计取来账簿,近身很小心地问道:“章先生如此功高,‘挂账’抹去吧?”“不不!”亮爷的目光沉得像石头,“章先生的功绩方可载入太平好茶的功德碑。不过,馈赠归馈赠,挂账归挂账,一码归一码。售出的太平好茶,须得真金白银,这是太平好茶的茶道!”(有删改)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亮爷特别交代伙计煮茶时的火候,以及详细刻画亮爷斟茶时的动作,这都表明亮爷是一位深谙茶艺之人。B.从章先生挂账时所说的“天不助自弃之人也”可以看出,章先生穷困潦倒,也对社会失去了希望,现实让他自暴自弃。C.当跑堂伙计告诉亮爷章先生出走时,亮爷应了一声,并“有些怅然”,表明了亮爷对章先生的不舍与担心。D.吉将军饮茶后“凄然北望”,慨然允诺,寥寥数语就充分展现了一位胸怀抗日之志、激励将士报国的英雄将军形象。2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洗练,且生动传神,如在介绍茶时,惜墨如金,极为简约;而在描写茶线茶花时却又细致入微,极为形象。B.小说多处以跑堂伙计不理解亮爷的做法来反衬亮爷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亮爷做事精细认真,为人大气慷慨而又不失原则。C.小说以倒叙的形式记述了章先生隐归故里前的情况,让读者了解章先生的人物经历,同时也暗合他后来弃笔从戎。D.本文以挂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并融入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也增加了文章厚重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2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章先生的形象。24.亮爷看过章先生的信后,感慨“太平好茶能成为‘功绩茶’……仰仗章先生了!”,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吉鸿昌将军选用太平好茶奖励抗日有功将士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骏马①(节选)张承志我骑着马“哗哗”地蹚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原。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么?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我朝他驰去。“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您好。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我随口应酬着。“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嗯,这是钢嘎·哈拉。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第一。公社把最有名的马借给你啦。”钢嘎·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但我还是沉住了气。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哦,钢嘎·哈拉!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腱的黑马。阳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我默默地呼唤着它。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你是知道的,当你作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傲的名字:钢嘎·哈拉。你看,十四年过去了。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你在摇头?你在点头?她——索米娅在哪儿呢?“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不是。不过,我们住得很近。”那时,父亲在伯勒根公社当社长。他把我驮在马鞍后面,来到了奶奶家。“额吉!”他嚷着,“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他住在公社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了。最近,居然偷武装部的枪玩,把天花板打了一个大洞!我哪有时间管他呢?整天在牧业队跑。”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她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亲得头皮那儿水滑滑的。我使劲挣出她油腻的怀抱,慢慢蹭到在一旁文静地喝茶的、一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旁边。她望望我,我望望她;她笑了,我也笑了。父亲喝足了奶酒,一把扳过我的肩头:“孩子,从你母亲死掉那天,我就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人家……你该知道我有多忙。在这儿长大吧。好好干,小牛犊。额吉家没有男子汉,得靠你啦。要像那些骑马的男人一样!懂么?”这样,我成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我学会了拾粪,捉牛犊,哄赶春季里的带羔羊;学会了套上犍牛去发芨草丛里的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自己粗制滥造的小马杆套住当年的马驹子。当我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回头一望,一个骑铁青马的人正孤零零地从我们家离开。不知怎么,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用不着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十四年前,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过年的时候,奶奶给我和索米娅都穿上了新皮袍。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车去串门;而其他有畜群人家的孩子,却神气地跨着剪齐鬃毛的高头大马,随着大人的马队,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唉!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春天,清明前几天的一个夜里,刮了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第二天清晨,我和索米娅使劲推开被雪封住的木门后,突然看见,在我们包门外站着一匹漆黑漆黑的马驹子。我们惊叫着,又牵又抱地把马驹拉进了包内。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接在怀里。她说,这黑马驹很可能是神打发来的。白音宝力格是好孩子,是神给她的男孩,所以神应该记着给白音宝力格一匹好马。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牛奶以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直脖颈,轻轻跃起,又缓缓卧下,久久地凝望着山峦和流云。我和索米娅则扔下筐,帮它把弄脏的黑皮毛擦净,把歪了的红布护身符挂正,把我们省下来的月饼块、红糖、油果子,一块块地喂给它吃。远处,奶奶飘着一头银发,勤奋地忙碌着。小马驹加入了我们的家,我们四个愉快地生活着。一天,我们正在逗黑马驹玩呢,奶奶突然来了兴致,她一面挤着奶,一面在情在意地唱起了一支歌子,那就是《钢嘎·哈拉》(黑骏马)。她的嗓音嘶哑而高亢,也许是我以前听惯了学校教的那些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吧,这朴直古老的歌声,使我觉得那么新奇。索米娅和我对望着,呆呆地听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奶奶唱的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迢迢路程,穿越茫茫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神妙的曲调在我心中唤起的阵阵感动,渐渐化成一匹浑身宛如黑缎的、昂首长嘶的骏马,举足,甩鬃,模样是那么逼真。我大喊道:“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钢嘎·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匹真正的快马。我,我要骑着它走遍乌珠穆沁,走遍锡林郭勒,走遍整个草原!”索米娅闪着黑黑的眼睛盯着我:“嗯,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当然!”我毫不迟疑地回答。“呢!喂!”牧羊人推了我一把,“你怎么,生病了吗?朋友,你的气色很不好!”我猛然一惊。“噢,没什么,”我回答说,“天气真暖和。”随即,我站起来,拉过钢嘎·哈拉。(有删改)【注】①《黑骏马》以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此文节选自原著开头部分。2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芦荻大雁图”,视听结合,描写了大雁筑窠、芦苇飒飒等景象,以草原的生机欢腾反衬主人公返乡途中内心的忧郁。B.“‘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等细节生动表现了奶奶这位草原传统女性的仁慈、宽厚与坚韧。C.“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既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地域风情,又表现出寄养在牧民家的白音宝力格内心的自卑。D.奶奶歌唱古曲《钢嘎、哈拉》,使作品充满草原文化的气息;歌曲内容暗合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预示人物圆满的结局。2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叙事时回忆和现实交织,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B.本文具有刚健雄浑、豪迈深沉的文化气质,这来源于主人公在成长中展现的积极昂扬、豁达包容,以及他对草原故土的深情。C.文中多处采用散文化的笔调来诗化场景,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如“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D.文中画横线处描写黑骏马的文字,画面感十足,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表现出小马驹的悠闲自在以及主人公对它的喜爱之情。【物象的作用】27.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骏马”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28.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从表达风格和“人性美”的角度比较两篇小说。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2节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考法(一)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解题技巧第一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第二步: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三步: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考法(二)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解题技巧理情节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人物行为、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其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看描写找出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对这些直接描述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语段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析关系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人物与环境等关系中分析形象特征。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结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找评语借助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来把握人物基本特征。注意:(1)形象与性格概念的区别: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2)常用的答题术语: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答题模板综合表述式用一个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分点列举式×××的形象特点:①特点一+分析;②特点二+分析;③特点三+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角度小说人物角色角色解读人物主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中心。次要人物与主角发生同一或相对立的关联。情节事件(矛盾冲突)设置故事讲述者、观察者第一人称叙述者。事件旁观者当时在场,不影响故事走向。冲突参与者冲突双方,有阶级冲突、性格冲突。情节推动者推动下文情节发展。结构线索级人物贯串全篇,事件处处为他所知。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陪衬者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可正衬可反衬。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的联系者联系人物,使各方因他而“相遇”。情感(主题)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考法(一)人物形象的作用解题技巧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3考虑”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考虑对读者的作用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次要人物形象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5考虑”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从“‘我’的作用”考虑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图示: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如下图示意:考法(二)物象的作用解题技巧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一是指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兰、竹等。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主题作用指揭示了怎样的主题。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境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3)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写作背景等。(4)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2.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或借助物象衬托,或借助环境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特别提示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作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案整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上有棵玉米树刘帆包裹到了我的雅居。收到包裹的那一刻我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上面的寄件地址我知道。——老游来信了。看到邮路把我和老游的距离缩短,情感不自觉地又回到如歌岁月。老游给我寄了什么东西?我竟然忘了第一时间拆开。我点支烟,踱步到阳台上,望着西南方出神:这个时候的乌蒙山会是什么样子?是啊,如果没有去过那里,怎么会知道玉米种在山上?如果没有去过那里,怎么会知道抬头就是山,刀耕火种的山区生活是何等的艰难?5年前,老游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对口扶贫,而且态度坚决。领导禁不住他软磨硬泡,又看他思想正,肯干工作,就同意他了。老游到山区后来信一再说山区孩子缺书,缺好书,他说第一件事要文化扶贫。于是,我和单位同事,带着一批书、写字本和文具,到了老游所在的扶贫点一乌蒙山区一个叫“乌峰山”的地方。别看此地不咋的,却有一个叫“柳林春雨”的景胜处。满天的乌云,细密的雨丝,穹宇之下,潺潺流水滋润心灵。当然,这些优美的描述是老游在主持赠书仪式后,一些学生写给我们的话。老游说他所在的扶贫村子有两个为红军做好事的乡亲的后代,因为住得偏僻,太贫困没有读什么书。老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应该多帮助他们。当老游把我们捐赠的书、课本和纸笔送给两个孩子后,我们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脸。尽管在乌峰山里穿行攀爬了几十里山路,那一刻忽然觉得很值得。我们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从老游那里回到单位后,一忙,时间一眨眼就溜过去一年了。当我差点忘了老游的时候,没想到老游寄来包裹了。我忽然想,是不是老游扶贫报喜来了?一想到这,就觉得快看看包裹吧,包裹有点大,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打开封口,剪掉外包装,挺沉的一袋东西,真让我好奇。上次带回来的玉米棒子、甜高粱、马铃薯,大家都说好吃。我说,那是,那里空气好,没有污染,绝对的健康食品。在乌蒙山工作之余,他曾带我们去过一个地方,他说跟当地学会了用土法酿酒,他的土酒绵软,不上头,我们喝过,比茅台酒不差。他自己掏的钱,喝了确实舒坦。想到这,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幻影,看见老游在穿过一片玉米地,慢慢地,影儿不见了,阳光下,一棵挺拔的玉米秆在眼里晃动。老游就那样站在地里,朝我微笑。今年是第六个年头了!老游应该要回来了!难道他要给我一个归乡的惊喜?在我还没有正式打开里面的包装之前,我想老游的秘密或许是一个调动的报告,几年没有回来原单位,大伙儿都有点想他了。包裹里面有包裹,而且包得有点严实。我小心翼翼打开,不觉大吃一惊。打开前左猜右猜,竟然没猜准。老游寄的压根不是土特产之类的,而是一堆作业本。在作业本。上面他写了一段话,他说记得我是语文老师出身,水平高,帮孩子们改改作业吧,看看这几年孩子们进步没有?我的鼻子一酸,老游还记得我是个语文老师,可是我每天在单位里面不是报告啊就是文件,都快忘记自己是“语文老师”了。老游心细,作业本码得工工整整,有十多本,看得出,这是课外作业,不像是课堂作业。老游搞什么鬼?批改作业也轮不到我啊!老游的信,还得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玉米秆子又在眼前晃动了。那是老游!老游说,孩子们想着你,念着你,每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做了这些作业,是向你汇报呢。我翻开一本本子,第一页就说,刘老师……多好的孩子啊!我扪心自问:老游你都扎根成山上挺拔的玉米树了,面对你,我还是老师吗?(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05,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到包裹后,“我”产生了久违的亲切感,这暗示了“我”对老游扶贫工作的熟知、理解,以及与老游的深厚友谊。B.特别说明对“柳林春雨”的描述文字是学生们写给“我们”的,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我们”捐赠书本的扶贫行动对孩子们心灵的润泽。C.扶贫对象中有两个孩子是为红军做好事的乡亲的后代,这说明了当地政府对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的漠视,更突出了扶贫工作的深刻意义。D.看到老游说“我”是语文老师时“鼻子一酸”,一方面是感念老游对“我”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失去“老师”这一生命价值的感伤。2.文中关于“作业本”的情节设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捐赠书籍、作业本等,是文化扶贫的具体措施,也是“我”对老游扶贫工作的支持。B.老游将作业本寄给我批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乌蒙山区严重缺乏师资的现状。C.老游寄来作业本,除了感谢,也想借孩子们的进步向“我”展示文化扶贫的成果。D.相较于“我”的各种猜测,寄来这堆作业本,体现了老游执着于扶贫工作的可贵精神。【人物形象的作用】3.“我”这一人物的设置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概括人物形象】4.小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塑造了老游这位扶贫先进的形象,并充分展现了老游这一人物的性格。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C2.B3.①从情节的角度看,“我”有线索作用。通过“我”的讲述,将老游的扶贫事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我”对主人公老游有衬托作用。通过“我”与老游的对照,更能突显出老游这一人物的性格。③从叙述角度看,第一人称叙述,增加了真实性和亲切感。生活气息更浓,拉近了读者与老游这一人物之间的距离。④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用第一人称,更便于议论和抒情。小说通过“我”的感触,充分表达了对老游的理解和敬佩,深化了主题。4.①设置典型情节。通过老游“软磨硬泡”争取扶贫工作,表现其锐身任的精神;通过展示其物质扶贫、文化扶贫成果表现老游殚精竭虑、一心为民的精神;通过几年不回单位也未争取调动报告表现老游扶贫的执着与坚韧。②营造典型环境。通过“玉米种在山上”,“抬头就是山”,“刀耕火种的山区生活”等典型环境来表现老游扶贫的艰苦卓绝。③刻画人物肖像。“老游就那样站在地里,朝我微笑”,通过这种肖像描写,表现老游对扶贫工作的热爱及其乐观精神。④衬托。通过“我”与老游工作境遇的比较,更衬托出老游的崇高与不凡。⑤象征。用“一棵玉米树”来象征老游的质朴与对扶贫工作的坚守。⑥设置悬念,以老游寄来一堆作业本相照应,表现老游的执着精神。【解析】1.本文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这说明了当地政府对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的漠视”错误。原文“因为住得偏僻,太贫困没有读什么书。老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应该多帮助他们”可知,老游对革命后代的关心和呵护,并无选项所说的漠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B.“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乌蒙山区严重缺乏师资的现状”错误。原文“老游到山区后来信一再说山区孩子缺书,缺好书,他说第一件事要文化扶贫”“老游说,孩子们想着你,念着你,每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做了这些作业,是向你汇报呢”可知,老游寄来作业本,除了感谢,也想借孩子们的进步向“我”展示文化扶贫的成果。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①从情节的角度看,文章通过回忆“我”和单位同事,带着一批书、写字本和文具,到了老游所在的扶贫点的故事,通过“我”的视角,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叙述了在老游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刻画了老游甘于奉献的形象特征,希望更多的人能为扶贫工作发光发热;“我”对主人公老游有衬托作用;③从叙述角度看,“我”是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以“我”的口吻写我收到老游包裹的好奇到打开包裹的吃惊以及翻开本子时的惭愧、感动,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④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老游寄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