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一猜下面的诗句,写的都是什么花?唯有

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一段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牡丹杏花梅梅荷花《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千古名作。请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文徵明)诗人们写出了荷花的高洁、艳丽、忧愁,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现在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重点)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难点)朱自清(1898—194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年随家人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任教,同时从事写作,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走近作者】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诗》月刊,后加入湖畔诗社。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先生的胞弟朱国华曾这样回忆朱自清名字的来历:父亲失业四十年,为了培养我们兄弟四人上学,借了三千元高利贷,利上滚利,无力偿还。大哥这时考上了北大预科,须读两年才能考本科。为了早日结束学业,为家中分担债务,他没有读预科,想了个办法,把名字“自华”改为“自清”,直接报考本科。这就是“自清”这个名字的由来。【背景介绍】《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恰如作者自己所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朱自清《一封信》)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他毕竟是一个文弱书生,面对黑暗现实,无能为力,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倩影

媛女

敛裾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niǎonuójūwǎnxièpìduówěnɡmísèqiànyuànzhàoliǎnfànzhuìshāoxìhān【标注字音】【提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聆听诵读,请找出文章的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奠定感情基调的关键性词句。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2.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3.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及划分结构。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不宁静的?

5.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6.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

2.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作者行踪一、理解题目三、情感变化

“荷塘”,指清华大学近春园里的大荷花池,表明地点;“月色”点明了时间。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象征作者心中向往的和谐宁静的境界。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提示】四、理清脉络现实带门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江南旧俗推门进来塘的四周颇不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无限慨叹惦记江南无法回避幽雅宁静朦胧整体感知家小径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出宁静小径荷塘明线暗线思路游踪写景感情结构缘由带门出去院子乘凉颇不宁静起铺垫走在路上塘边小路觉得自由承主体塘边赏景月下荷塘塘上月光塘边树木暂时忘却承联想塘边回忆江南采莲借酒浇愁转呼应推门进去自家门前仍不宁静合主宾分明路线清晰圆和完整虚实结合主次清晰借酒浇愁愁更愁跌宕圆转整体把握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部分(2、3)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划分层次【提示】第一部分(1)写小路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4~6)第四部分(7~结尾)研读第三部分4、5、6段,赏析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探究一:赏析画面美1.第4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月下荷塘荷叶荷波荷香荷花荷韵田田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袅娜明珠星星美人缕缕渺茫的歌声似的凝碧的波痕叶子却更见风致动静优雅宁静【提示】光月光青雾叶子和花泻浮洗影参差斑驳弯弯稀疏乐曲(通感)线条的美节奏的美塘上月色2.第5段写了哪些内容?【提示】刚柔对照3.第6段写了哪些景物?荷塘的四周杨柳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树色阴阴像烟雾般树梢()树上()树缝()水里()远山蝉声灯光蛙声整体的风光探究二:赏析语言美1.第4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提示】①“月下荷塘”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等景物。②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1)比喻本体叶子相似点喻体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纤尘不染忽隐忽现晶莹剔透圆形、舒展渺茫的歌声刚出浴的美人碧天里的星星一粒粒的明珠亭亭的舞女的裙清香白花赏析本体喻体原句相似点荷叶……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荷花的纯净洁白和刚出浴的美人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如: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本体:荷花

喻体:明珠、星星、美人

(2)拟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3)通感把人的五种不同的感官用比喻的形式联系起来的修辞方式叫作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清香歌声嗅觉听觉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光影名曲视觉听觉和谐相似之处相似之处通感·练习1.简单范例:她笑得很甜。2.古诗范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鸟抛软语丸丸落,雨翼新风泛泛凉。

——清黎简《春游寄正夫》3.现代诗范例:我想要一支画笔为你画下一座江南的虹桥拾几声鸟鸣桥下游着几尾活泼的梦我想要一支画笔为你画下云帆上滴落的歌声点一双期盼却不流泪的眼睛(听觉转化为触觉)(视觉转化为味觉)(听觉转化为视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浮”能突出雾气的静态美,并可与后面的“笼”字对照。“漂”突出的是动态美,不能与“笼”对照。【提示】本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写雾气用“浮”不用“漂”,其好处是什么?

这里“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效果。2.阅读第5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炼字”又称“炼词”,修辞手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炼字【知识储备】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3.作者为什么要联想到《采莲赋》这支曲子?

采莲赋采莲旧俗采莲名曲自由快乐憎恶现实向往美好【提示】作者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蕴含怎样的情绪。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示出作者内心苦闷,心绪烦乱。【提示】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探究三:赏析情感美

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冷静”和“独处”。【提示】2.“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因为接下来后面有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3.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提示】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第3、4段便浑然一体了。作者在幽美的荷塘月色中刚刚获得的自由与宁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说明作者内心的忧愁并没有消除。4.如何理解第6段最后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提示】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此句有着身处忧烦而忆往怀旧的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美好生活的向往。5.最后一段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提示】高洁映荷当皓月怎一个“清”字了得!开篇点题

想起荷塘(心里颇不宁静)1因情设景

小路漫步(幽僻冷寂)2

独处感受(暂得解脱)3情景交融

月下荷塘(摇曳多姿)4

塘上月色(素淡朦胧)5

荷塘四周(沉浸陶醉)6触景生情

联想往昔(抨击现实)7~结尾

游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

月影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杨柳的倩影画在荷叶上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艺术表现手法1.比喻、拟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荷花比喻为明珠、星星、美人,写出了荷花的晶莹剔透,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不染纤尘的美质。2.通感(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叠词的使用(田田、缕缕、亭亭、薄薄的青雾、远远近近、高高低低、蓊蓊郁郁、隐隐约约)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第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第二,动静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静”的,“动”不过是静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第三,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4.写景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远,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摘自朱自清《冬天》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重复累赘,但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分析作答。“空空”为叠词,作者用两个“空空”,特别是以“似乎台州空空的”为环境衬托,用环境的“空空”来反衬突出举目所见,似乎只有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给人的踏实、温馨的情感;而句式“……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为反复修辞,句式的重复运用,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满足;语句看似重复,但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范围增大,并且在情感表现上“空”的程度也随之加深,突出强调“我们四人”在一起就是世界的全部,相依相守就是幸福。答案①词语“空空”的反复,反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踏实和温馨;句式“……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的重复,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满足;②这些文字看似重复,实则是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范围和“空”的程度都在加深,更加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就是幸福。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民族气概一封信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诗。这是两年前初到北京,在一个村店里,喝了两杯“莲花白”以后,信笔涂出来的。于今想起那情景,似乎有些渺茫;至于诗中所说的,那更是遥遥乎远哉了,但是事情是这样凑巧:今天吃了午饭,偶然抽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了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南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记S。他从前欢喜喝酒,欢喜骂人;但他是个有天真的人。他待朋友真不错。L从湖南到宁波去找他,不名一文;他陪他喝了半年酒才分手。他去年结了婚。为结婚的事烦恼了几个整年的他,这算是叶落归根了;但他也与我一样,已快上那“中年”的线了吧。结婚后我们见过一次,匆匆的一次。我想,他也和一切人一样,结了婚终于是结了婚的样子了吧。但我老只是记着他那喝醉了酒,很妩媚的骂人的意态;这在他或已懊悔着了。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我起初还知道他的踪迹;这半年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到底是怎样地过着这狂风似的日子呢?我所沉吟的正在此。我说过大海,他正是大海上的一个小浪;我说过森林,他正是森林里的一只小鸟。恕我,恕我,我向哪里去找你?这封信曾印在台州师范学校的《绿丝》上。我现在重印在这里;这是我眼前一个很好的自慰的法子。九月二十七日记美文欣赏二S兄:

……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第一日到六师校时,系由埠头坐了轿子去的。轿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诧异,为什么堂堂一个府城,竟会这样冷静!那时正是春天,而因天气的薄阴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国土。约莫到了卖花桥边,我看见那清绿的北固山,下面点缀着几带朴实的洋房子,心胸顿然开朗,仿佛微微的风拂过我的面孔似的。到了校里,登楼一望,见远山之上,都幂着白云。四面全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无一只。只背后山上谡谡的松风略略可听而已。那时我真脱却人间烟火气而飘飘欲仙了!后来我虽然发现了那座楼实在太坏了;柱子如鸡骨,地板如鸡皮!但自然的宽大使我忘记了那房屋的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