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_第1页
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_第2页
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_第3页
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_第4页
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安塞腰鼓》读写结合之

——修辞方法仿写练习的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

相对于沈阳的市内五区来说,于洪区的教育是有些薄弱的,特别是我工作的这个学校的所在地是于洪区最偏远的农村,与新民接壤。来这里15年了,我曾经认真的调查核实过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15年来,我的五届学生,家长学历水平最高的仅有一位:是技校!绝大部分家长初中刚毕业,甚至未毕业,身份绝大部分是农民和务工者,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的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学苗质量及其堪忧。所以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迫在眉睫,特别是有句口号一直喊得响亮:得语文者得天下,得语文者得中考,得作文者得语文!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更是尤为迫切。我们于洪区的其他市区学校和郊区、近郊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很高,学生水平也相对较强,特别是我们语文组在教研员潘虹老师的引领下,都有着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潘老师也努力的为我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多次获得去其他兄弟区、名校学习的机会,各种报告,各种观摩课,我们在赞叹、敬佩市区老师和孩子优秀的同时,也在努力的思考自己的教学实际现状和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一直坚信:对于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方面,所有的外来获得都是美好的契机,都可以以点带面,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而今我有幸加入段老师的语文工作室,段老师个人素养极高,工作及其负责,而且胸怀宽广,对于后辈的提携和帮助毫无保留。对于我这种教学新手毫不吝啬的关怀和帮助,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段老师的启发指导下,以“读写结合"为主题,我进了一次课例尝试。

初二教材的第一单元是多文体单元,其中包含的两篇散文在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方面尤其值得学习。而《安塞腰鼓》又是散文诗,是兼具诗与散文特性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是诗歌和散文和谐交融渗透后产生的新文体。在结构上,散文诗没有诗歌外在形式的羁绊,自由无拘束;在内容上,常会运用到描述和议论的写作手法,表现形式多样,抒写的是心灵的感受或情绪的波动;在语言上,给人一种跳脱又自然流畅的感觉!

散文诗的创始人之一波德莱尔总结的散文诗的艺术特征是这样说的:“动荡、波动、惊跳”。因此,学习一篇散文诗,对学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散文诗中出现的抒情,议论,描写等写作手法,在对文章进行品味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丰富学生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开阔眼界,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都有益处。特别是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的借鉴和使用,可以帮助孩子的日常写作的提升:无论是写作的立意选择,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是至为关键的。刘成章老师的《安塞腰鼓》在内容上借助意向表达思想感情,情绪充沛,意蕴绵长,有着极强的表现性,文章的句式排布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尤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所以在段老师在引领指导下,我以“读写结合"为主题,进行了一次课例尝试。

二、教学设计的形成

从接到读写结合课的任务开始,我就努力的在八年级下册众多课文中寻找适合的题材和内容。其实工作已经十五年,也出过课,也参过赛,但真的从未如此用心过。或许是榜样的力量,段艳侠老师的努力认真时刻鞭策着我,组员的强烈的进取心也在时刻促动着我,一向做事拖后腿,不到最后时刻不出活的懒惰的我,前所未有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设计设计这节课,请专家为我指导,请我的榜样段老师帮我把关,给予我指导,这样我将更快更好的进步。也可以更快速地让孩子们从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能够获益匪浅,让他们通过读写结合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的中考!

今年我带初二,再一次中途接班,担任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磨合,历尽千辛万苦,学科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繁重,这种情况下,完成一节读写结合课,从教案的反复修改到课堂实践的不断尝试,说实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边带领学生学习一边自己思考我该如何设计这节课,把我们的“读写结合”的主题诠释出来。

首先我静下心来,看课标要求,找到理论支撑,然后试着选取适合上读写结合的课文和资料。

《安塞腰鼓》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最主要的是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的借鉴和使用,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日常写作的水平。

其次,制定教学目标,我确立在课文的阅读语段中找到文章的修辞方法,然后仿写练笔。目标确定,我选择实践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初中语文课文的分析方法,但在具体的运用操作过程中还是不熟练,在45分钟的课堂上,必须先带着学生分析并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及作用,带着他们一句句话品词炼字,分析表达效果上的妙处。于是我开始设计我的第一稿教案,先在其中一个班上课,第一次上课尝试,我把《安塞腰鼓》一课中的字词、文常、大致内容带着学生学完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多种修辞,学生在文中找了很多,也分析出了具体作用。然后在我的分析和品词炼字中引导学生体味并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去写作。但发现,课堂容量太大,把我要突出的读写结合部分挤没有了,学生没有时间去写作和展示。同时发现学生在课堂短短的时间内也写不出真正的内容。一节课下来,没有突出本课我要讲的“读写结合"能力提升的重点。

接着,在前辈老师们的建议下,我又改了第二稿教案,此次将本课重点设计为着重突出找出本课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分析对应作用,并练习写作。授课中,在带领学生分析完字词和文常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在文中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精妙运用的表达效果。再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对于文章增色方面的妙处。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去谋篇构局,这一次尝试,时间还是不够,在分析修辞方法的地方耗费时间太长,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写作,更没有时间去展示。

经过以上两节课的尝试,我明白了散文这种这一体裁的文章,在短短40分钟左右的课堂,需要抛弃一些无关主要的情节,需要选取重要一部分,细品某一段或某一写法,建构读写结合的课型。于是,我又修改了第三稿教案,这一次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写安塞腰鼓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的使用这一部分,去感悟这种方法的好处。在恰当时机做到读写结合,进行片段练笔,这样效果颇佳。

三、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读写结合

----------修辞方法仿写练习

于洪区解放九年一贯制学校

崔云秀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西北黄土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体会腰鼓所表现出的阳刚之美。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1、排比、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呈现、师生交流互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刘成章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腰鼓表演

思考:(1)观看影片后,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腰鼓?请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练习用“气势雄壮、场面壮阔、激荡人心、惊心动魄、震撼心灵”等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你感受到了高原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练习用“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豪放、充满活力······)

2、听课文范读,思考:听了范读后,请你说说整篇文章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震撼

3.那么文章为什么会深深震撼了你?

文章的意蕴美和文章的形式美

4.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文章的意蕴美和形式美是怎样来表现的?

(1)形式美:(排比和反复)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语气一致、疑似密切相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划出文章中的排比句,并分析这些排比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E、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F、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排比层层递进,把安塞腰鼓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在分析的过程中,请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B、“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通过具有音乐性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散文中情感的传达。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有变化,层层递进,直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同时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的得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2):意蕴美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5.作者介绍: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三、学以致用,课外拓展

1、仿句练习: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

例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歌声、喊声等),

使——————————————————,

使——————————————————。

2、作者由雄壮的腰鼓联想到落日、大旗等雄壮豪迈的景物,更给人以凛然壮观的感觉。你由雄壮的腰鼓联想到了哪些景物、场面或诗词?

火山喷发、

海啸突袭、

开国大典、

申奥成功、

冬奥开幕、

抗击新冠

请仿照《安塞腰鼓》中排比火反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

3、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凯旋的欢迎曲。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有大将军蒙恬曾率军三十万对阵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将曾浴血奋战西夏;王昭君梦断关河;花木兰纵马驰骋。在这里,久远的文明曾雄睨世界。而如今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有所得,妙笔生花!

我又设计了本课的观察点:

观察点解读

针对本节教学设计预设了五个观察点:分组观课

分组观察点观察点解读细化

小组一1.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备课环节,看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立足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作文素养。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标,课堂才能教得有数,学之有得。教学目标贯彻落实:(1)目标1的贯彻:学习《安塞腰鼓》修辞方法赏析的落实是否科学化(抓住课堂中的实例来评价)(2)目标2的贯彻:读写结合,运用修辞方法练笔,仿写练习(抓住课堂中的某一个实例来评价)(3)目标3的贯彻:感受不同修辞方法对于文章的增色出彩的妙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落实得是否科学化(抓住课堂中的某一个实例来评价)(4)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是否到位:用课堂实例来评价。(5)作品展示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2.教师语言的优美化。上课环节,看教师学科教学的素养,教学语言严谨、教学术语规范、语言组织精当,语言表达优美。教师的教学语言为目标服务,教师提问指向明确,理答方式科学。教师对学生正确灵活,鼓励性的理答,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理答方式:无反应:频次:(2)简单肯定:频次:(3)简单否定:频次:(4)重复学生的回答:频次:(5)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频次:(6)鼓励与表扬:频次:(7)启发式的否定:频次:(8)追问:频次:(9)转问:频次:(统计数据,抓住课堂实例来评价总结)

3.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学习中既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更要提升教师主导作用,师生应该有全面的互动,师生应通过相互合作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这个互动模式同时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1)照顾学生主体意识(落实的教学目标):(2)提升教师主导作用(落实的教学目标)(3)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目标)(4)学生与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学目标)

小组二4.课堂环节的层次化。上课环节,看教师设计操作的智慧,教学环节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教学方法服务于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一)、读中悟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二)悟中写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三)评价①落实的是哪一项教学目标:②用时多少分钟:③达成的效果(用课堂实例评价)④用的教学方法:(4)课件和板书设计是否体现层次化

5.作业设计的合理化。作业环节,看语文魅力和师生兴趣,作业的目的一是要巩固目标,串联知识;,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布置要清楚,要求要明确。(1)作业内容:(2)巩固本课时的哪一个教学目标:(3)串联本课的哪一个知识点;(4)课外拓展延伸的是什么:

四、课例反思

课堂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整个教学流程发现了的一些不足之处。

1、问题设计有待推敲

在朗读和品味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

①你认为哪几个段落比较精彩,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其实有重复,一般来说,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应该把两个问题合并为:哪些段落你最喜欢,用你认为恰当的情绪和节奏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课堂教学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时偏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有学生赏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话时,她的答案完美无缺,我很欣然,其实这答案是教学资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结果。如果,我不沉湎于这个完美的答案,而提问一下他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过程,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更实在,更有味。

3、缺乏追问艺术

在品味语句这个教学环节,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但由于老师缺乏追问的艺术,而平淡了不少。如一个学生在谈理由时,讲他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老师没有追问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课堂就显得浅薄,缺少深度。

这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我也收获颇多:

1、懂得课例的整个流程,会设计观察点了。将观察点细化,使观课老师能从不同角度观课,有目的的看课,评价这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化的前提是解读文本的透彻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课堂主题的明晰性,三维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