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_第1页
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_第2页
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_第3页
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_第4页
新教材部编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大笔如椽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博览群书,通达文史,众体兼擅。他的诗词气势恢宏,独具一格;他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优美:可谓典雅与通俗共存,朴实与浪漫互见。其语言熔古典与民间、政治与文学于一炉:时常有乡间农民的口语,又能见到唐诗、宋词里的句子;忽如老者炕头说古,娓娓道来,又如诗人江边行吟,感天动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做了一个十分精彩的讲演,这便是后来印发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这篇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毛泽东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其滔滔的智慧与谋略,令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所仰慕,所探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长远地影响着中国。历史选择了他,人民选择了他,他是一本厚厚的书。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结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写作背景《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之所以搞整风运动,主要是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给中国共产党队伍带来的混乱没有肃清。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因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他们不肯作调查研究,不肯去学习群众语言,只是坐在屋里臆想和抄书,而党八股搞起来既方便,又能吓唬人、欺骗人。所以反对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党八股的八股味道同洋八股一样。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东西。”“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党八股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东西阻碍革命前进,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必须摧毁澄清。毛泽东以山的坚强、水的柔情、土的质朴、火的激情、诗的浪漫,加上他的机智、豪气、胆略、智慧、素质、品性、渊博的学识、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国安邦的谋略,为中国这块土地涂上了一层基本色。他的智慧、他的成功、他的诗词,既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天生的,毛泽东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博学多才的唯一途径来自学习!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规定的初心和使命。毛泽东揭示了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凡事为人民着想,拜人民为师,一切就都灵了,革命如此,建设如此,改革也是如此。2.相关知识八股文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而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为起股(也称起比,提比)、中股(也称中比)、后股(也称后比)、束股(也称束比)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也称大结。从起股到束股,每组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八股文的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八股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八股文是在中国语言、文字、考试制度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萌芽、产生和发展形成的。中国文字里的对仗句式,是因语言和文字特征自然形成的。就是说写工整的句子,都应当是自然成对。而且,一切对仗,不单纯是声音、词组的对仗,而是思维逻辑的对仗。《文心雕龙·丽辞》篇说:“事对为末,意对为先。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八股文产生的第二点历史因素,是由宋而后,直至清末废科举,读书人自启蒙识字到开笔作文,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学习这些,考试这些。八股文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基础,学习内容下的产物。八股文的题目全出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且文字要模拟圣贤口吻,叫做“代圣贤立言”。第三,八股文是应考试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时考试,不同于现在的多种学科,中文外文数理化等等,而是只有中文写作一种,同一的题目,成千上万程度差不多的人,写一篇文章,没有一些比较机械的严格要求,都随考试者任意去写,这样必然出现大量差不多的文章,很难确定取舍标准,更难排成名次。“八股文”便是适应这种考试要求,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语言结构与应用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精粹

②禁绝

③无的放矢

④芒硝

⑤子丑寅卯

⑥精神窒息

⑦量体裁衣

cuìjìndìshǐ

xiāo

yínmǎo

zhìliàng(2)多音字①西班牙王室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恐怖分子实施的不只是恐吓(

)行为,而是谋杀者和罪犯,但他们吓(

)不倒我们。②上海滩上“白相人”(流氓)也分“等级的”,最蹩(

)脚的是“三等白相人”,有句话:“三等白相人,只能吃吃自家人”。这些人很多是吸毒的,形体干瘪(

),口袋也是瘪的,穷得叮当响,所以上海人称他们“瘪(

)三”。hèxià

bié

biěbiē2.理解词语(1)无的放矢:

(2)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3)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4)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5)

:地支的前四位,借指事情的道理或详情。

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或不切实际。的,箭靶;矢,箭。檄文对牛弹琴量体裁衣子丑寅卯(6)

:诗词或文章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7)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务,以求得协议。(8)

:清楚;不模糊。(9)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阐发孔孟之道,代圣贤立言),形式死板(分八部分来写),一种僵化的文体。(10)

:是一种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的文章或报告。典故接洽明晰八股党八股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妨害·妨碍法院建议,一方面应全面落实《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主播实名制、失信黑名单、内容预审查、举报机制等方面的网络直播管理;一方面对

公共安全、

社会管理、侵犯人身及财产权利的涉事主播、直播平台或者经纪公司,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形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妨害妨碍(2)一针见血·一语中的谈心谈话不能讳疾忌医,关键要找准问题,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领导干部要打消思想顾虑,本着帮助同志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当面锣,对面鼓,指出问题;

抓住要害。帮助同志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3)装腔作势·装模作样《随园诗话》所谓:“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

;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一切天然的、自在的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不是俗,愚陋不是俗,呆板也不是俗,只有粗鲁而装细腻,愚陋而装聪明,呆板而装伶俐才是俗气。所以俗人就是

的人。装腔作势装模作样4.预习课文,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分析其危害并指出纠正的方法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侧重形式指出危害思维发展与提升一、合作学习思考1:课文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明确:假如将上述例子换成文章或演说,势必造成引文过长,结构臃肿庞杂;另一方面,“工”字写歪、“人”字加撇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写得如此复杂而使人看不懂,如让写字的同志来写文章、做演说其结果可想而知。该例子非常典型,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不可换掉。思考2: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明确: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思考3:课文把党八股比喻为“小瘪三”,这样比好在哪里?明确:课文说党八股像“小瘪三”,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一是将抽象的党八股变成习见的具体形象;二是瘪三那副干瘪肮脏、面目可憎的模样,会激起读者厌恶、憎恨的感情。二、疑难探究思考4: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鉴赏。明确:课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俗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更亲切(同时也是“比喻”)。成语:如“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替封建王朝卖命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是赋予新意而显得切中肯綮、风趣幽默。方言:如“瘪三”,本是上海一带的方言,课文中用来比喻语言干瘪乏味的可厌可憎。具有视觉形象的具体性和直感性,胜过许多抽象的说明(同时也是“比喻”)。比喻:如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都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还有像“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这段话中,“藏毒物”的比喻,把党八股的实质危害,党八股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相互关系等等比较复杂的问题,说得明白、透辟,具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言简意赅,十分精辟。思考5: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明确:第一,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主要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第二,学习内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没有限制条件。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它有生命力;是“生动活泼的”,它有表现力;是“表现实际生活的”,它有战斗力。反之,不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犯党八股的毛病,语言就像瘪三。“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这里强调学习的是“所需要的”。具体地说是“好的东西”“适用的东西”和“进步道理”“新鲜用语”,不能“硬搬”和“滥用”。也就是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里规定内容是“有生命”的东西,亦即“有生气”的东西,学习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语中死的东西坚决不用。也就是说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借鉴心中有人民,说话有力量只有心中有人民,说话才能有力量。毛泽东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先行者,他批评道: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是用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大白话”讲“大道理”的继承者、示范者、开拓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使用“鞋子论”“钉子论”“总开关”“打老虎”“拍苍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脍炙人口的话语来向全党全国人民系统化阐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话语来自普通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日常话语、传统话语、网络话语,承载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同时被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甚至是全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流行语”“时髦话”“高频词”,令人印象深刻,更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让我们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汲取营养智慧,让我们的文章和话语能说出问题所在,发出时代之音。2.在名句中选择毛泽东名言选录①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②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③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⑤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⑧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⑨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二)素材这样运用

党八股有“新画像”佚名文风反映作风,作风连着党风政风。当前,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每到基层调研时,时常在群众面前摆起“官架子”,离了稿子不会说话,讲话必要稿子,而且一念到底,套话连篇,指手划脚,高谈阔论,满嘴“官腔”,工作成了演戏、念台词、走过场,老百姓不但听不懂,而且也不爱听,甚至十分反感,是为“党八股”;一些所谓“高学历”“专家型”党员领导干部,张口就是西方理论,闭口就是西方模型,言必称希腊,满脑子“西化思维”,一肚子抽象概念,凡事喜欢找西方标准和理论依据,严重脱离国情,是为“洋八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平时缺少实地调查研究,更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遇到实际问题,习惯于将大政策套小政策、用理论论证理论,工作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是为“新八股”。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的背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长此以往,危害极大。文以载道,言为心声。针对官样文章和话语“八股”,习近平总书记坚决予以反对。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曾深刻地批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失语”“乱语”“雷语”,指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里所批评的现象,正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不善于说话的现象。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更是一种情怀的表达。与群众不会说话是表面现象,本质则是对群众的疏远,甚至是对群众缺乏感情。从“博士买驴”说开去桑德春“博士买驴”一词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古代一位饱读诗书的博士到市场上去买驴,完后要写一张凭据,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通篇却没提到一个“驴”字。这虽是笑谈,却被后人引申为文章辞藻华丽却不得要领,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我党历来反对繁杂冗长、言不及义的浮华文风。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党八股》中,给“八股”文风列举了八大“罪状”,其中第一条便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但六十年过去,这些久治不愈的文风通病却依旧顽固地存在于不少党政机关的文字材料中。时下有些机关单位无论是计划打算还是汇报总结,无论是开会发言还是活动致辞,都普遍存在“穿靴戴帽多、开门见山少;空话套话多、实话真话少;长篇大论多、一语中的少”的弊病,这“三多三少”使得原本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道明的事情状况变成了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由于脱离实际不着边际,最后落得个“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要提高机关效能首先要在转变文风上下工夫,在压缩材料上做文章,在撰写文字材料的时候,要本着言简意赅的原则开篇点题单刀直入,用最简短最朴实最贴切的语言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把要讲的道理讲清楚,切忌繁文缛节,切忌套话连篇,切忌华而不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论是著文还是发言,都能够读之能懂,听之即明。“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文不贵长而贵精,只要能一语中的,便算是上乘之作,称得上微言大义。重温毛主席“反对党八股”,有必要佚名近日,媒体报道河南两个城市领导讲话稿如出一辙一事,颇受关注。这样的雷人事例并不鲜见。去年

6月,贵阳市两个县在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汇报情况时,材料竟然相同。经查,修文县照搬了邻县的汇报材料。这些极端例子,虽感意外,但也不用愕然,更不必惊讶。长期以来,有的领导讲话雷同,空洞无物,套话连篇,废话满纸,假话真讲,并不稀奇。话风体现文风,会风反映作风。讲话稿、汇报稿的雷同,“K

市指导

L

市”,体现出领导作风的浮夸,也反映出当前文山会海的尴尬境地,会议多、检查多,成了干部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各地虽出台了不少控制文件,但会议仍过多过滥。会议多,自然要应付,公文、讲话不可少,最后可能都由秘书代劳,领导本人照本宣科了事。对面目可憎、空洞乏味的讲话,毛主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满篇文章中都是正确的废话,既没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也没有一句人民群众的鲜活语言,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下决心不要群众看”。重温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这篇经典文献,对照今天的文风、会风,更觉滑稽和悲哀。毛主席当年反对的党八股,不但没绝迹,反而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展。

眼下,一些单位领导,讲话必穿靴戴帽、照本宣科,上下统一;本是本职工作,分内之事,非得拔高到中央精神;词汇千篇一律,内容贫乏,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甚至一个副科级干部,也作“重要讲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可见一斑。尤其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新时代的八股文流传,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语言,已成一套话语系统,泛滥传播到社会的各类单位企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八股文空洞的文风还有放大效应,对未成年人成长也十分不利。不少人发现,现在的儿童,在讲话,在作文中,成人话越来越多,童心越来越少,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八股文之流毒。毛主席当年呼吁,“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拓展阅读一从“千轴”不如“一书”说开去贵州日报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这篇经典文献,不由得联想起一则反映“三纸无驴”与“惜字如金”的故事。据《梦溪笔谈》记载:书生柳开心气甚高,无端自傲。他在应举考试时,羽扇纶巾,穿着华丽,载文字千轴于独轮车上,招摇过市一番,投于主考官帘前,想以此惊世骇俗,取得功名。而另一位书生叫张景的,只在袖中带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献于主考。主考阅之则大为赞赏,选了张景为优等。时人为之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仔细对比柳开、张景的文章,还真应了“黄金只有一点点,但分量很重;牛粪虽然一大堆,却没有多少分量”之说;也应了墨子的一则比喻:同样是叫声,青蛙彻夜不停,人们习以为常;雄鸡一声长鸣,唤醒天下。在上面这个故事中,那位未具名的主考很重要,也很令人钦佩,他如绿茵场上严格执法的裁判,没有他的公平、公正,恐怕张景只能“空悲切”。可赞他通晓衡量文章的基本标准:“三纸无驴”是废品,“惜字如金”是精品。近年来,尽管在文风上有了一定好转,但“三纸无驴”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令人担忧。有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读得口干舌燥,看得脑袋发胀,听得昏昏欲睡;有的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合理想象”:讲成绩用“膨胀法”,讲不足用“障眼法”;理论界、学术界人心浮躁,有的剽窃抄袭;更有甚者,东西不怎么样,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本领却极高,一些平庸之作也曾获大奖,正可谓“功夫在诗外”,远比柳开会来事。凡此种种,贻害无穷,应当引起重视。文风关乎党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再次强调,要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由此可见,要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根本的是要从端正指导思想入手,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弘扬简短之风。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文章要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邓小平同志是讲短话、写短文章的典范,其“电报体”的精品比比皆是。文章讲话不在长短,关键要看有无干货。具体要在实事求是、实在质朴和实际管用上下工夫。弘扬创新之风。唐代诗人刘禹锡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朝大文豪韩愈讲:“唯陈言之务去。”写文章、讲话贵在有新意,忌落窠臼。要敢于破除陈旧观念、传统模式的束缚,善于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弘扬生动之风。就是讲自己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不故弄玄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可以“采到带露的鲜花”,学到丰富的群众语言。其次要不断学习思考。谁也不是天才,写文章、讲话尤其是即席讲话,离不开积淀和思考。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弘扬鲜明之风。就是思想性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确,不能原则来原则去,泛泛而谈,隔靴搔痒。好的文章和讲话,好思想、好素材、好语言三者必备,而好思想应为首位,不可或缺。因为素材和语言都是根据思想需求来安排和取舍的。若思想苍白,只能是缺少支柱的“空中楼阁”,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拓展阅读二多读

多写

多想

多问——毛泽东的“四多”学习法徐明钦毛泽东的一生既是勤于学习的一生,也是善于学习的一生。毛泽东的学习方法,有的来自老师的教诲,更多源于自己的学习实践。其中,“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的“四多”学习法,贯穿于毛泽东的一生。多读袁仲谦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时的国文老师,毛泽东对他非常敬重。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毛泽东开启了多读模式。马列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通俗小说,无所不读,由此形成了他渊博的知识体系和锐利的思想系统。毛泽东的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仅《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就引用成语、典故342条。可以说,广阔的阅读范围和庞杂的阅读种类拓展了毛泽东的视野,丰富了他的辞藻,为他的文章“高大上”夯实了基础。据统计,毛泽东生前的个人藏书有近10万册,基本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又能基本满足他学习需求的藏书室。毛泽东与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他当年在中南海的旧居——“菊香书屋”简直就是书的世界。除了书架上摆满的各种书籍之外,办公桌上、饭桌上、茶几上、床上,到处都是书。其实,这个多读,除了数量、种类的要求之外,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要经常读、反复读,这样才能琢磨领会其中深意。对喜欢读的书,毛泽东常常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例如,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毛泽东先后读了十七八遍。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及唐宋诗词的时候,常常要求自己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要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这说明毛泽东读了至少四五遍。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画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哲学和党史类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他还跟人说,《红楼梦》要读过5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多写徐特立主张“不动笔墨不看书”,这一点对毛泽东的影响也非常大。毛泽东认为边读边写是加强记忆的最好方法。他一生躬身实践,坚持不辍,只要读书就做笔记、写评论,养成了手中无笔不读书的习惯。毛泽东的学习笔记形式灵活多样,除了各种记录本外,还有选抄本、摘录本,以备做重点记忆。凡是毛泽东读过的书中,到处可以看到他作的批注和标记,直线、曲线、双直线、直线加曲线、圈点、三角号、叉号等各种标记,各有各的代表和含义。批注则有短有长,短的一个字,长的达2000余字。毛泽东的这些批注,有的是对内容的提要,有的是对人物或思想的评论,有的是联想相关事情的发挥,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学习时的独立思考。1917年下半年,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课程,教材是德国哲学家包尔生著、蔡元培翻译的《伦理学原理》,约10万字。毛泽东除了认真听讲外,还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他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迹在书中留下了大量的圈点,还在书上写下了一万五千多字的批语,有的是对原著进行引申与批判,有的则是抒发自己的伦理、哲学、历史观点。延安时期,毛泽东看得最多的是哲学,批注最多的哲学著作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著《哲学与生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思想方法论》、河上肇著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打开毛泽东读过的这九套书籍,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划的各种笔迹和成段的批注,大部分批注文字都是毛笔书写的,字写得很小,书写得很流畅,大多是行书字体,其中最长的一段批注写了1200多字。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我军的许多重要的工作方法、作战策略、政策方针,在毛泽东的读书批注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多想年轻时的毛泽东就常对同学讲:“我们读书、看报、上课、听演讲,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论古人的话,洋人的话,教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我们都必须反复思考,真是对的才能接受,如果是错的就要抛弃。我们不应一味盲目迷信古人,崇拜洋人。”密切联系实际读经典,这是毛泽东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所谓联系实际学习,就是把所学的内容与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实际,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习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仿佛是读者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现代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