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

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12课时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

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

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

一座现代化的大桥一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日

《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

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

三.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拱桥陡坡匀称惟妙惟肖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结构特征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

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

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

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

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听写

2.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

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一一举例子。

2.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

事物的方法叫做一一列数字。

3.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

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

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

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

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

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

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

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

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一一“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

混凝土拱桥一一(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

习题二)

五.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

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

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概括说明

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具体说明(举例)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

卢沟桥: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纪念意义

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

法也掌握得不错;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

12桥之美

教学目的: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

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

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

桥一一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

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

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问

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

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

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

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

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

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

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

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

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味。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

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

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第二课时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一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一令人销魂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

长桥卧龙一宛如史诗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一形式独特

教学反思:学生对桥与具体环境和谐一致才产生美术美这一不同的审美方法

及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这一审美观点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具体的意境的想象有

些欠缺。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

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

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

“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

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

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

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

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

哪种结构形式?总说一分说

第二课时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T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一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

±)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

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和谐美

总---------分

教学反思: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

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

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

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dn)殿蟠(pdan)龙鎏(liU)金玉玺(xi)妃嫔(Pin)湛(zhdn)蓝

上谕(yii)傀儡(kui16i)翊(yi)坤宫修缮(sh«n)击罄(qing)诏(zhdo)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

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

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

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

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

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

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

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

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

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

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

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一一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第二课时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

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一一处处体

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

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

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

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

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

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

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

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板书设计: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

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15说屏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

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

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

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

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

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

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

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

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

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

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

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

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

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

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

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

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

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

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

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

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

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

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

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

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i”“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

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一一

屏风一一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研读赏析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

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

言更生动。

五、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

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

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

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反思: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

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活动目标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

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准备

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

并做成知识卡片;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世界名桥的资料,建立桥梁档案;每

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

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

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

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

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

活动步躲

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

板写上

标题“桥之旅”。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

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

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对一个加10分)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2分钟。(对

一个加5分)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

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3

分钟。(对一个加5分)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一一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一一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一一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一马致远

“长桥卧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