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2.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3.如图是1998—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占外贸比重情况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高新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大 B.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明显C.高新技术产品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D.高新科研水平居世界前列4.198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裁军大会上,中国就裁军问题提出了基本原则,包括反对军备竞赛;各国均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讨论和解决裁军问题,而不应由少数大国包办垄断;制止侵略,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等。1985年6月和1997年9月,中国主动宣布单方面裁减100万和50万军队员额。此举表明,中国A.打破美国遏制所形成外交僵局 B.外交主导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 D.将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5.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地,其考察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6.20世纪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减少 B.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国家干预经济增强 D.福利国家道路受挫7.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主要水利工程。据此可知名称时期开凿时间主持国家邗沟春秋公元前486年吴国西门豹渠战国公元前421年魏国鸿沟战国公元前360年魏国都江堰战国约公元前256年秦国郑国渠战国公元前246年秦国A.秦魏在兴修水利工程上竞争激烈 B.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C.当时各国日益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这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8.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 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9.《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1906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这反映了A.《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B.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C.“物竞天择”观念受民众推崇 D.“进化论”助推革命浪潮10.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1.若以“站起来”为题宣传新中国初期的成就,下列可选择的事件是A.“三面红旗” B.土地改革 C.中美建交 D.浦东开发12.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A.历史发展的规律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学的功能13.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货币制度的改变 B.交通方式的变革C.地区经济的差异 D.土地制度的调整14.“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该观点意在强调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 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15.“(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五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促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16.“他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除了支持民主改革外,还十分同情希腊的独立运动”。下列项中,属于他创作的是①《悲惨世界》②《唐璜》③《巴黎圣母院》④《恰尔德哈罗德游记》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变化18.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19.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尚贤”C.“不尚贤,使民不争”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20.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21.宣扬“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的是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22.1990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期间,特别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随后,上海A.开发开放了浦东地区 B.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C.建立了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D.成为长三角经济开放区的中心城市23.胡适在《中国知识分子在1919年》一文中提到“在中国整个现代史上,1919年无疑称得上奇迹迭出之年。这一年发生了一系列值得纪念的事件.但这一年的真正奇迹,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因素有①戊戌变法②五四运动③新文化运动④第二次护法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4.多数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A.政治革命 B.交通变革 C.世界联系 D.军事因素25.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对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教育近代化受制于封建伦理纲常B.大众传媒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管理C.服饰文化呈现个性化的特点D.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26.《钦定凯旋图》(如图)反映清朝前期的历史事件是A.雅克萨之战 B.平定新疆叛乱 C.平定 D.加强西藏统治27.观察“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表”,下列对表中反映的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地域工人数(单位:个)占工人总数的%上海3622047.75—46.40汉口12850—1335016.94—17.10广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41804.06—5.35其他7630—767010.06—9.83A.近代产业工人在地域上高度集中B.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反映C.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D.中国近代工业力量薄弱28.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明29.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这反映出A.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30.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这说明明朝A.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 B.强化了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系C.提升了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 D.使内阁成为全国行政运作的中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那时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的《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渔民乙,乙出海遇风暴,船破身亡死不见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议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来的法律规定,夫死未葬不许改嫁。否则就是私嫁。律当弃市。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认为: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故而“无罪名,不当坐”。——摘编自杨健康、黃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女子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其“春秋决狱”反映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蕴涵的法制理念。(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春秋决狱”与罗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33.英国的变革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可知,“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A错误;“御门听政”和减轻君主政务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表述太绝对,“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3、B【解析】

材料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外贸出口额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步,B项正确;题干数据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占外贸比重情况,与竞争无关,排除A;题干未能体现出高新技术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排除C;题干未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高新科研水平比较,排除D。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反对进行军备竞赛,要求各国要有平等的讨论权,并率先做出了裁军的表率,反映出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故C正确;A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D项。5、A【解析】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埃及;印度河流域位于亚洲印度;黄河流域位于东亚中国;两河流域位于西亚;依据位置排序为①④②③,故A项正确。6、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80年代”“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等信息可知,法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国家干预减少,故答案为A项,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经济体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也未涉及社会保障,排除B、D项。7、D【解析】

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落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运用,大量开凿水利工程成为可能,说明这一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魏两国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水利工程开凿的史实,不足以论证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只有秦、吴、魏三国,不能反映出各国兴修水利情况,排除C项。8、D【解析】

学者用妇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改为“犁”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小心求证,D项正确;学者用考古研究质疑原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研究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已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9、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化论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的发生,因此D选项正确;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A选项错误;《民报》宣传的是革命思想而非维新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民众对“物竞天择”观念的态度,C选项错误。故选D。10、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排除B;1961年柏林墙修建,排除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和1985-1995年之间的时间信息,联系华约建立、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11、B【解析】

“站起来”是指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初期能够体现该成就的是应该是土地改革,故选B项;“三面红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不是成就,排除A项;中美建交和浦东开发不是新中国初期,排除CD项。故选B。1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历史具有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推知历史发展趋势的功能,所以历史是一门不可获取的学问,强调的是历史学的功能,D正确;历史规律是对前半句的反映,A排除;材料未涉及历史循环论,B排除;材料未涉及历史进化论,C排除。13、C【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粮食供给区域的变化和货币制度变化无关,排除A;古代中国的交通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明清两朝的土地制度依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D。14、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即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B正确;材料强调“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故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换,C说法片面;D与材料无关。15、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中列举了三个时期政事堂的地位,从原来的附属性机构,到后来成为能够统领五房的决策机构,故D项表述正确;其它三项都与材料意思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6、B【解析】

据“诗人”、“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除了支持民主改革外,还十分同情希腊的独立运动”判断可知他是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拜伦,其作品有《唐璜》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故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①③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雨果的作品,排除ACD。故选B。17、C【解析】

“男女平等”和追求“民权”、“公理”,阴历、阳历兼用等新旧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中体西用”旗号下进行的洋务运动与“民权”等无关,A项错误;戊戌政变后,变法内容几乎被全部废除,没有对历法等社会生活产生明显影响,B项错误;倡导男女平等、使用阳历等现象,在辛亥革命后已经存在,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社会新风貌,D项错误。18、C【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段正处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从题干可知,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中,以丝、茶为大宗,故C项符合题意。19、A【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20、B【解析】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于1979年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对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不符,A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1997年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与材料不符,D错误。21、B【解析】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实行民主政治,即主张君主立宪,宣扬该主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故选B项;曾国藩属于维护君主专制的洋务派,排除A项;孙中山是主张推翻君主制的革命派,排除C项;袁世凯不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2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浦东地区,A项符合题意;确立“上海五国机制”是在1996年,B项错误;建立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是1980年代初的大连,C项错误;上海一直是长江流域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D项错误。23、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们思想,激发了青年的民主意识,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故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且与题干无关,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于1921年,①④与题干不符合,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把新航路开辟作为历史分水岭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即世界从分散的到整体发展的巨大转折着眼,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角度思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因此C选项正确。以英国革命作为近代史开端的观点侧重于政治革命,A选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并未直接引发交通领域和军事方面的根本变革,两者不是这一划分视角的侧重点,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5、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公报》报道粤女学生的着装问题,从而引发“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这体现出大众传媒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没有体现出教育的近代化与封建伦理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服饰文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没有体现出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排除。26、C【解析】

图中所示的凯旋是在海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次凯旋应该是平定,故选C项;雅克萨之战是在东北,平定新疆叛乱是西北,包括西藏在内都与海上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27、C【解析】

材料数据没有体现轻工业发展情况,故C选项符合题意;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中国产业工人集中在上海,说明地域上高度集中,也体现了近代被西方侵略后沿海地区较开放的半殖民地化的反映,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除上海地区外的产业工人比例较少,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力量的薄弱,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28、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生进入仕途,以学者兼官僚为主的“士大夫政治”开始奠基于西汉时期,B选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不是进入仕途的重要依据,A选项错误;隋唐和宋明时期,士大夫政治在科举制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奠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D两项错误。29、B【解析】

据材料“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可知,由于小农经济占主导,这时期英法等国主要购买中国商品为主,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B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一口通商下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C选项错误;清政府这时期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D选项错误。30、B【解析】

本题以明朝内阁制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代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参预机务,“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说明内阁大学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大臣,没有行政实权,这是明初君权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目的是限制内阁的权力,而不是提升其地位,也不是剥夺六部与都察院的权力,A、C两项错误;从材料看内阁不是上传下达的权力中枢,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发展: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主要因素:生产力的提高。(2)以农为本或重农抑商的思想政策的影响。(3)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商人为主的市民阶层兴起,通过与领主的斗争(武装斗争或金钱赎买的方式)争取到了城市自治的地位,成为城市的主人;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王权呈加强之势,国王需要借助市民阶层的力量来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使市民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分享权力,商人的利益得到重视;主要服务于市民阶层的中世纪大学兴起,大学注重世俗教育以及自由探索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解析】

(1)发展:依据材料“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出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依据材料“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归纳出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依据材料“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可知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主要因素: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是生产力的提高。(2)依据材料“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和所学可知是重农抑商思想政策的影响。(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国王需要借助市民阶层的力量来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市民阶层的中世纪大学兴起,大学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