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梳理写作思路,体会恳切之情。

3.分析本文语言,分析劝谏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亮《出师表》

而不堕泪者,其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

文》而不堕泪者,其必不友。可见,古人对《出师表》的至高推崇。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临行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这篇文章之所以千古传诵,不仅

仅在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至死不渝的忠诚,更在于作者劝谏的高超艺术。全

文可用“开张圣听、刑赏严明、亲贤远小、兴复汉室”十六个字来概括它的主旨。下面

我们具体来学习。

二、概括内容,梳理文言知识

熟读成诵,梳理文言知识(详见课本)

三、梳理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恳切之情

(-)第一部分:提建议,劝后主。

【提问】朗读第一段,分析第一段的三句话各写出什么内容,彼此有什么关系?(思

考第一段在全文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分析】写刘备的谢世和对蜀汉的不利形势,目的激励后主奋发图强,开张圣听。在

诸葛亮看来,从国内来说刘备的逝世对蜀汉最为不利。用“先帝”的死来打动后主刘禅

的心,提“未半”是要求后主奋发图强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提“中道崩殂”是痛惜刘

备壮志未酬身先死,告诫后主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摄

全文。

【小结】作者起笔就流露出对刘备的忠贞之情,但追忆先帝,旨在拯救后主刘禅愚昧,

以药其顽,并非为沉溺于痛苦回忆中。于是转到当前的现实,说出对蜀汉不利的第二个

因素: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如不改变这种形势很难与曹操、孙权抗衡,将会出现国破

身亡的惨局。

第二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

【分析】谈完不利因素,作者又笔锋一转,引出有利因素:朝廷内,臣子们尽忠不懈;

朝廷外,忠志之士誓死护疆。他们之所以如此,那是群臣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

忠心。这是蜀汉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有利因素。关键是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调

动大家的积极性,改变这种处在危急存亡边缘的处境,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开张圣听”

的问题。

第三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分析】为什么要“开张圣听”?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理由:从正面说,开张圣

听的目的是为了“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从反面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说“宜”与“不宜”语辞恳切谆谆告诫。

【总结】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一、说明当时的形势,二、指

出振兴国家有利条件;三、揭示写表的目的是要后主广开言路。

【提问】朗读第二、三、四段,“广开言路”(即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是刑赏严明。

只有君主刑赏严明,臣子们提的建议有会有效果,才能激励臣子尽忠尽力。因此有必要

向后主讲刑赏严明的问题。(思考:作者是如何向后主阐述?)

【明确】第三段:提出赏罚严明的建议。作者首先提醒后主“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千万不能等我带兵出战后,你自作主张,清算丞相府,弄

得朝廷分裂,国中大乱。其实,丞相府是服务于皇宫的,并不是第二个朝廷。然后,从

“宜”和“不宜”正反两个方面告诉后主要执法公平不要因人而异,这是做到“赏罚严

明”的基本原则。

【提问】第三段讲的是总体的原则,那么具体应怎么做呢?毕竟后主的智慧与能力有

限,诸葛亮得指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但“刑赏严明”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一列出,

有没有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呢?

【明确】第四段指出,内政上,宫中之事,事无大小,直接问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人,因为这些人忠良诚实,忠诚纯正。第五段指出,外面的军政上,军营之事,直接问

将军向宠,因为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之日能。

【提问】交代完内政与外事,那么对后主刘禅个人的行为有什么要交代的呢?当然,

要交代的很多,作为一国之君千头万绪,但只要做好一件事,是什么呢?诸葛亮是如何

让后主明白这件事的重要呢?

【明确】亲贤臣,远小人。第一步:先以史为鉴,警示后主:用一个对比因果复句,

以先汉后汉的成败得失为事实依据,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深刻指出,能否亲贤远

小是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肯定了执行“亲贤远小”路线的重要性。第二

步:引用名人之言,暗示后主:追述先帝痛恨桓、灵二帝"亲小远贤”的事实,暗示后

主应效法先帝精神。就眼下来说,应亲近哪些贤臣呢?第三步:朝中的侍中、尚书、长

史和参军都是贤臣,可亲之信之。言外之意,路,都已经为你铺好了,你只要照着做就

行了,不费脑子,同时这也是你父亲的遗志。

【总结】前五段内容,从论说文的结构上来说,“开张圣听”是论点。“开张圣听”

是开忠谏之路,如何做到?

首先,只有刑赏严明,才能不使奸邪小人得势,造成内外异法,保障“开张圣听”之

道顺利实施;

其次,只有亲贤远小,才能广纳群臣的忠言,才能“昭陛下平明之治”。

所以,开张圣听是核心,刑赏严明是前提,亲贤远小是关键。(说理严密)

(二)第二部分:表决心,感后主。

【提问】第六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似乎与前后内容不搭配,思考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用意)?

【明确】本段追述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臣本布衣”一句,点明自己出身低微,

地位低下。第二句叙述先帝对自己的特殊待遇和自己感激先帝的具体表现。最后用“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作结,表明他一贯忠诚于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此节叙述似乎是在标榜自己,实则独具匠心。第一,从内容上说,此段紧承上段“亲

贤远小”之意,告诉后主我诸葛亮也是贤臣。既然我是贤臣,那么我前面的建议,你一

定要听。这是临行前坦荡胸怀的表白。从写法上说,由向后主进言,转而自叙生平,使

文势波澜起伏,使全文融议论、叙事、抒情于一体。

【提问】第七段写了什么?与第六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七段追忆先帝托孤,紧承第六段内容。第六段讲先帝对我有知遇之恩,我

对先帝也是鞠躬尽瘁,而且先帝驾崩之前,托孤于我,我现在最大的职责是为完成先帝

遗愿——奖率三军,先定中原。也是向后主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写本文的目的。

【小结】前半部分的建议,是为了稳定后方,保证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

具有出师的责任;最后提出师,水到渠成。

【提问】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内容上,总结前文,明确责任,重申强调。我的责任是完成遗愿,不

成则治臣之罪;朝廷没有管理好,我推荐的臣子没有尽忠尽责,有误就要治他们的罪;

同时陛下您也要“咨谀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最后,将谏言与出师两层意

思拢合一起。该说的都说了,最后说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行前,

心情痛楚,心烦意乱,言有不尽,望陛下切记。言“涕零”,表现了对后主的至爱之情、

惜别之情。

三、重点赏析,劝谏艺术

【提问】本文既是表忠之文,也是劝谏之文,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劝谏艺术,请大家

结合背景、内容、语言等,分析具体有哪些表现?

【明确】1.劝谏时间的恰当选择。诸葛亮为什么偏偏选在出征临行之时呈上自己的奏

章呢?因为出征之时,也是情感脆弱之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足见当时诸葛亮

上表时的复杂心情。他感动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2.追思先帝,感化后主。在诸葛亮准备挥师北伐的时候,后主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

青年,世称“阿斗”。他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面对这样的君主,别无他法,

只能以情化之,为此,追思先帝既能达到感动后主接受自己政治主张的目的,也能抒发

自己的悲情之苦,一箭双雕。

四、联系历史,延伸思考

【补充】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一统局面。秦并六国而四海归一。由于法

刑酷烈,秦政暴虐,赋、兵、徭繁重,旋而导致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

首举义旗,天下响应。项羽、刘邦趁机而兴,最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后经王

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沉重打击了王莽政权,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建立了东汉,两汉四

百年的历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刘家天下的传统观念。

从公元207年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到上《出师表》已二十年。在隆中对策中他提出的

兴复汉室的计划是可行而且是有远见的。天下三分在一定程度上与诸葛亮的积极努力是

分不开的,但是客观实际并没有完全按照隆中对策中所描绘的情形发展。赤壁战前,孔

明劝先主袭取荆州,先主不忍,遂有长坂之败。赤壁之战决定三分。公元219年,荆州

失守,关羽被杀,蜀只剩一州之地。222年,吴蜀夷陵之战,蜀军元气大伤,一蹑不振。

次年,刘备死。虽有诸葛亮辅助刘禅,然而一州之地,物产人力,比之中原,势单力微。

225年,诸葛亮领兵平定南中。这时三个政权保持暂时的稳定。227年,诸葛亮上《出师

表》,准备北伐,然时移事易,不再有北取中原之力,对于这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他相信人的因素胜于环境因素,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进取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他“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从赤壁之战起,或亲往,或遣使,

多次与吴会盟,这对蜀汉的北伐是非常有利的;在内修政理方面,则兴修水利,发展生

产,奖励耕织,明法令,限制益州旧贵族势力,教兵演武,改革兵器,推演阵法。把统

一视为己任,起思安,居思危,戎马生涯二十七载,至死其志不改。正是这种精神激励

着他,亲率大军出师北伐。虽然“出师未捷”,然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则很好地

概括了他的一生。文天祥曾称颂道:“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千秋诸葛我评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我们民族历史的天空中,分布着多少颗闪

耀着夺目光芒的明星。饮恨垓下、在乌江自刎的项羽,惨遭宫刑、编撰《史记》的司马

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投身变法、慷慨献

身的谭嗣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史册。

其中,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也是我敬仰的

历史人物之一。“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

事家喻户晓。“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

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

绝世对联,概括了他传奇而辉煌的一生。世人甚至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赋予他以超自

然的神奇力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的功绩虽然彪炳史册,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并不

是无所不能的神,他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性格高

傲、刚愎自矜,却把镇守荆州的重任托付给他,最终造成荆州失守,使从两路出兵北伐

的设想落空,导致蜀国在此后与魏、吴的对抗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马谡自幼熟读兵

书,很受诸葛亮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名不副实,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

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经常和他通宵达旦地讨论兵法。北伐

时,他派马谡镇守军事要地——街亭。谁知马谡只知纸上谈兵,临阵指挥时却犯下了许

多用兵大忌,致使街亭失守。痛心疾首之余,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后因失去了该军

事重地,蜀军主力侧翼受到严重的威胁,最终被迫撤军。诸葛亮在辅政期间,更是事无

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甚至连任兔县令这样的小事也要亲自处理。如此事必躬亲虽很令人

钦佩,但实陆上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的人才青黄不接,形成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境。

诸葛亮的忠心可昭日月,但他的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