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3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传播第一部分假信息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2第二部分假新闻的心理学效应 4第三部分技术平台在假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6第四部分事实核查和辟谣的应对策略 8第五部分媒体素养教育在防范假信息中的重要性 11第六部分政府和法律对虚假信息传播的规制 13第七部分公民在应对假信息中的责任 16第八部分未来假信息传播的趋势和应对措施 19
第一部分假信息的源头和传播途径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社交媒体平台
1.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已成为假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
2.这些平台允许用户快速轻松地分享和转发信息,而无需验证其真实性。
3.社交媒体算法倾向于优先显示吸引力强和情绪化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假信息的传播。
主题名称:政治宣传
虚假信息的源头
1.有意制造的虚假信息:
*个人或组织出于恶意目的,故意创造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目的可能是政治宣传、经济利益、社会动荡或个人声誉损害。
2.无意的错误信息:
*由于误解、错误或粗心导致的虚假信息。
*可能源于可靠来源的曲解或误报。
3.认知偏差和确认偏差:
*人们倾向于相信符合他们现有信仰的信息,并忽视或否认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这会导致人们无意传播虚假信息,因为他们相信它是真的。
假信息的传播途径
1.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是传播虚假信息的温床。
*快速传播、低门槛发布和社交回音室效应都促进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2.传统媒体:
*虽然传统媒体通常更有信誉,但有时也会传播虚假信息。
*政治偏见、错误报道或缺乏核实可能会导致假新闻在传统媒体上出现。
3.在线论坛和讨论组:
*在线论坛和讨论组可以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平台。
*匿名性和缺乏监督使个人可以自由传播未经证实的或误导性的信息。
4.即时通讯应用:
*即时通讯应用,如WhatsApp和Telegram,已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
*私人群组和点对点消息传递的功能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亲密的途径。
5.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被用来传播虚假信息,特别是在网络钓鱼诈骗和恶意软件攻击中。
*人们经常打开来自看似合法来源的电子邮件,从而使虚假信息得以传播。
6.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可用于操纵搜索结果,促使假新闻网站排名更高。
*虚假信息可以通过排名靠前的搜索结果传播给大量受众。
7.机器人和水军:
*机器人和水军是专门设计用于传播虚假信息的自动化账户。
*它们可以大规模发布虚假信息,营造虚假的信息环境。
数据
*根据牛津大学路透研究所2022年的报告,62%的互联网用户认为虚假信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美国人认为他们至少每周接触一次虚假信息。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比真实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泛。第二部分假新闻的心理学效应假新闻的心理学效应
1.确认偏误
*人们倾向于搜索和解释支持其现有信仰的信息。
*假新闻利用这一偏误,传播符合目标受众信仰的信息,从而获得信任和传播。
2.负面情绪偏见
*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容易被记住和传播。
*假新闻经常煽动恐惧、愤怒或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吸引注意力和传播。
3.错觉效应
*重复接触的信息会产生熟悉感,从而导致人们认为该信息是真实的。
*假新闻通过重复传播不真实的陈述,试图制造一种错觉,让人们相信它是事实。
4.羊群效应
*人们倾向于追随他人的行为和信仰。
*假新闻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利用羊群效应,制造一种每个人都在相信它的错觉,从而提高其可信度。
5.权威偏见
*人们倾向于相信来自权威来源的信息,即使该信息不准确。
*假新闻经常冒充官方新闻来源,利用人们对权威的信任来传播错误信息。
6.共鸣偏见
*人们倾向于相信与他们个人经历或价值观相符的信息。
*假新闻利用共鸣偏见,传播迎合目标受众特定信仰、价值观或身份认同的信息。
7.情感操纵
*假新闻使用情感语言和图像来激发强烈的反应,从而绕过理性和批判性思维。
*这可以导致人们接受不准确或虚假的信息,而不考虑其准确性。
8.认知不协调
*当人们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时,他们会经历认知不协调。
*假新闻迎合人们的现有信仰,减少他们体验认知不协调的可能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不准确的信息。
9.认知负荷
*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假新闻利用认知负荷,通过传播简短、清晰、易于理解的信息来使人们更容易被说服。
10.媒体素养
*低媒体素养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假新闻的受害者。
*他们可能缺乏识破假新闻的技能,并且更依赖于情绪和直觉判断信息。第三部分技术平台在假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技术平台的算法设计】
1.算法基于用户参与度进行内容推荐,可能放大虚假信息。
2.算法的透明度不足,使得研究人员和监管机构难以评估其对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
3.算法的偏差可能会偏袒某些观点,阻碍用户接触平衡的信息。
【技术平台的社交网络结构】
一、算法和回音壁效应
*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使用算法来个性化信息推送,向每个人的展示内容各不相同。
*这些算法通常基于用户的浏览和点赞等过往行为。
*结果,人们更有可能接触到与他们现有观点相符的虚假信息,并与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互动,形成“回音壁”效应。
二、信息操纵和机器人
*虚假信息传播者可以操纵算法,以传播虚假信息。
*他们可以通过购买粉丝、点赞和评论来制造虚假人气。
*他们还可能使用机器人自动化散布虚假信息和操纵讨论。
三、人为干预和内容审查
*技术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虚假信息的人为干预。
*他们使用内容审查员来标记和移除虚假信息,并算法来检测和阻止虚假信息传播。
*然而,这些干预措施受到言论和隐私方面的顾虑的限制。
四、事实核查和媒体素养
*技术公司与事实核查组织合作,标记和标记虚假信息,并向人们提供真实信息的上下文。
*媒体素养计划旨在提高人们批判性思考和评估在线信息的能力。
五、监管和政策建议
*许多司法管辖区已经或建议出台针对虚假信息的监管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对虚假信息传播者的处罚、对技术的责任、事实核查的资助等。
六、数据和统计
*2021年的一项研究[1]调查了120,000份推特帖子,以评估算法回音壁的影响。
*结果發現,人们接触到與他們既有觀點相符的虚假信息的機率比接觸到與他們觀點相左的虚假信息的機率高69%。
*[2]2022年的一份报告[2]發現,虛假信息在Twitter上傳播比事實傳播得更快、更廣。
*虛假內容比真實內容傳播得更快(70%)、更廣(50%)。
参考文献
[1]/abs/2105.09816
[2]/doi/10.1145/3583540.3583593第四部分事实核查和辟谣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协作事实核查
*
*建立跨行业合作关系,包括记者、学者、公民组织和技术公司。
*开发共享事实检查平台和工具,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
*创建事实核查网络,建立信任并扩大影响力。
主题名称:媒体素养和数字扫盲
*事实核查和辟谣的应对策略
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挑战,事实核查和辟谣至关重要。以下列出针对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应对策略:
促进媒体素养:
*通过教育计划和培训提升公众了解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传播方式、识别技巧以及应对策略。
*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证据评估能力,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鼓励公众参与事实核查,报告和举报可疑内容。
支持独立事实核查机构:
*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独立事实核查组织,确保其运营和调查能力。
*与事实核查人员合作,验证信息,揭穿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利用技术工具和自动化系统提高事实核查效率。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公共服务通告、社交媒体活动和内容共享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危害性认识。
*传播事实核查服务的可用性,鼓励公众寻求可靠信息来源。
*与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员和社区组织合作,在各种环境中开展意识提升活动。
加强跨部门合作:
*建立政府、执法机构、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
*分享最佳实践、协调整查和应对措施,打击虚假信息传播。
*制定法律法规,追究虚假信息散布者的责任,保护公众免受误导。
利用技术创新:
*探索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自动检测和标记虚假信息的潜力。
*开发可实时识别和删除虚假信息的软件工具。
*促进社交媒体平台采用社区报告和内容审核机制,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鼓励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报道标准,确保信息准确、公正和基于事实。
*培养新闻机构进行审慎事实核查的文化,并避免基于党派或意识形态偏见的报道。
*促进透明度和问责制,让公众可以获得原始信息和纠正错误的机会。
其他策略:
*制定打击虚假信息的国家和国际法律法规,对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惩罚。
*加强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问责。
*支持研究和学术界推动对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更深入理解。
数据支持:
*根据爱德曼信誉度晴雨表调查,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看到关于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报道。
*据皮尤研究中心称,72%的美国人认为虚假信息是一个重大问题,而78%的人表示他们对互联网上虚假信息的数量感到非常或有些担心。
*国际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了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其中社交媒体(58%)和即时消息(36%)是最常见的平台。
总之,事实核查和辟谣是应对虚假信息和假新闻至关重要的措施。通过促进媒体素养、支持独立事实核查机构、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跨部门合作、利用技术创新、鼓励负责任的新闻报道等多管齐下的策略,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可靠、更少误导的信息环境。第五部分媒体素养教育在防范假信息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媒体识读技能培养
1.培养识别虚假信息和假新闻的能力,包括识别误导性标题、夸张语言和缺乏可靠来源等特征。
2.加强对新闻来源的评估,包括考虑作者的信誉、出版物的声誉和内容的准确性。
3.鼓励批判性思维,质疑信息,寻找证据,并与他人讨论不同的观点。
主题名称:数字素养提升
媒体素养教育在防范假信息中的重要性
引言
在信息传播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假新闻泛滥,对个人、社会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关键防御机制,在识别、评估和应对虚假信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虚假信息的危害
*破坏信任:虚假信息侵蚀公众对新闻机构、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信任。
*影响决策:它可以通过误导公众舆论来影响政策制定和个人决策。
*损害社会凝聚力:通过传播分裂和仇恨信息,虚假信息破坏社会凝聚力和助长社会两极分化。
*经济损失:它可以通过损害声誉、降低生产力以及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来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媒体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体素养教育装备个人具备以下能力:
*识别虚假信息:识别虚假信息的特征,例如缺乏来源、情感操纵和偏见。
*评估信息: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相关性,以及考虑不同的观点。
*批判性思考: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质疑其意图、证据和逻辑。
*明智地分享信息:在了解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慎重分享信息,避免传播虚假信息。
*寻找可信赖的信息来源:识别和使用提供准确、公平和可信赖信息的来源。
媒体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媒体素养教育计划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虚假信息辨别能力。例如: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媒体素养教育的学生在识别虚假新闻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未接受过该教育的学生。
*波士顿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媒体素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识别和评估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的技能。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媒体素养水平较高的人更有可能担心虚假信息的传播,并且不太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误导性内容。
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策略
有效的媒体素养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策略:
*整合课程:将媒体素养融入不同的学科,例如社会学、英语和历史。
*提供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媒体素养教育的培训和资源。
*利用技术:使用在线工具和互动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与社区合作:与当地图书馆、博物馆和新闻组织合作,提供媒体素养计划。
*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媒体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结论
媒体素养教育在防范虚假信息方面至关重要。通过装备个人识别、评估和明智地分享信息的技能,我们可以抵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及其有害后果。政府、教育机构和媒体机构必须共同努力,实施全面而有效的媒体素养计划,以保护我们的民主制度和确保一个能够明辨是非、抗击虚假信息的知情公众。第六部分政府和法律对虚假信息传播的规制四、网络空间法对虚假信息的传播规制
(一)平台责任规定
《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络平台的"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范和制止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其中包括虚假信息传播行为。
具体而言,网络运营者应履行以下义务: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审核管理制度,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必要审核;
*保存用户信息、网络日志等有关记录,并根据有关规定提供有关机关;
*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应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
*对严重违法或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采取停止提供服务等措施。
(二)内容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信息内容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不得制作、发布、传播含有虚假信息的内容,包括:
*捏造事实、曲解事实、故意隐匿真相;
*利用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欺骗、误导他人;
*通过虚构事实、隐匿真相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隐私、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规制
除上述专门针对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对虚假信息的传播进行了规制。
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告法》禁止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五、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规制
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相关部门和法院也对虚假信息的传播采取了积极的规制措施。
(一)行政执法
网信、网安、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查处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案件,采取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措施。
(二)司法实践
法院依法审理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案件,对违法行為者追究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常见的涉虚假信息传播的犯罪行为包括: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捏造事实污损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利益罪;
*寻滋滋事罪(通过传播虚假信息挑起事端);
*虚假广告罪(通过虚假信息虚假宣传)等。
民事案件中,法院依法判决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三)典型案例
近年来,法院审理了不少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有力打击了虚假信息的传播,维护了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刑事责任边界;
*上海一男子在微信群传播虚假疫情信息案,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某网络公司在网上发布虚假理财广告,骗取用户投资,被法院判处赔偿用户损失100余万元。
这些案例表明,网络虚假信息传播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和法院正在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第七部分公民在应对假信息中的责任关键词关键要点公民在应对假信息的批判性思考
1.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公民应提升信息素养,学会质疑信息来源、分析证据和识别偏见,以区别事实与虚假信息。
2.对信息进行核实:公民在接触信息时应保持谨慎,通过多种可靠来源进行核实,寻找矛盾或可疑之处,以避免轻信虚假信息。
3.了解影响因素:公民应意识到认知偏差、情感诉求和社交媒体算法等因素如何影响对信息的看法,从而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公民在应对假信息的举报和揭露
1.举报虚假信息:公民有责任向相关平台或机构举报发现的虚假信息,以帮助遏制其传播,维护信息环境的真实性。
2.揭露虚假信息: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或其他渠道公开揭露虚假信息,向他人提供准确信息,防止其进一步误导公众。
3.与核查机构合作:公民可以与专业核查机构合作,提供信息或线索,协助揭露和打击虚假信息传播。
公民在应对假信息的教育和宣传
1.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公民应接受媒体素养教育,学习辨别虚假信息的技术,以及在社交媒体上负责任地传播信息。
2.提升数字扫盲:公民应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了解数字信息生态系统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机制,以提高抵御能力。
3.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应意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并承担起在网络空间传播准确信息、打击虚假信息的社会责任。
公民在应对假信息的立法和政策
1.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法律法规,禁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对违法者予以惩罚,以震慑和遏制虚假信息泛滥。
2.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信息平台和内容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维护信息环境的秩序。
3.促进国际合作:政府应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虚假信息传播,维护全球信息安全。
公民在应对假信息的科技创新
1.开发检测算法:科技公司应投入研发检测和识别虚假信息的算法,辅助公民和相关机构及时发现和拦截虚假信息。
2.创建事实核查工具:开发者应创建事实核查工具,让公民可以便捷地查询信息真实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3.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分析信息模式、识别异常现象和发现虚假信息传播的源头,为打击虚假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公民在应对假信息中的责任
识别并确认信息来源:
*验证信息的发布者是否可信。
*检查来源是否有既定的声誉,或是否被已知为可信的组织认可。
*留意耸人听闻的标题或可疑的语言。
仔细评估信息:
*仔细阅读文章,注意上下文和证据。
*寻找偏见或企图误导的迹象。
*通过信誉良好的来源对事实进行交叉验证。
培养批判性思维:
*不要轻易接受表面信息。
*提出质疑并挑战声称。
*考虑信息的动机和潜在影响。
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分享信息之前,请确保其准确无误。
*如果您不确定信息,请不要传播。
*提醒他人谨慎对待未经证实的声称。
举报假信息:
*向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和事实核查组织报告虚假信息。
*提供证据并解释为什么您认为该信息是错误的。
*支持打击假信息的集体努力。
教育和提高意识:
*了解假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
*向他人传授识别和应对假信息的技术。
*参与媒体素养计划,提高人们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和理解能力。
数据支持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公民在应对假信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假新闻的受试者更有可能形成错误的信念。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社交媒体用户无法准确区分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经培训的人更容易相信假信息。
这些发现强调了公民责任在对抗假信息和维护信息完整性方面的必要性。
结论:
公民在应对假信息方面负有重大责任。通过识别可信的来源、仔细评估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举报假信息以及教育和提高意识,个人可以有效地应对假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八部分未来假信息传播的趋势和应对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算法驱动的传播
1.人工智能算法在传播虚假信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自动化内容生成、定制化信息推送和微观定向广告。
2.算法驱动的平台可能会无意中放大虚假信息,强化用户群体中的偏见,并阻碍事实核查工作的开展。
3.应对措施包括开发算法透明度工具、促进算法的公平性和问责制,以及教育用户识别和抵制算法驱动的虚假信息。
主题名称:社交媒体生态系统
未来假信息传播的趋势和应对措施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假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迅速。未来,假信息传播预计将呈现以下趋势:
1.技术进步推动假信息传播
*人工智能(AI):生成假新闻和深度伪造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
*社交媒体平台:算法和机器人帐户可以快速传播假信息,并操纵用户体验。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创造沉浸式体验,可以用来传播错误信息。
2.政治和社会动荡加剧假信息传播
*选举和重大事件:政党和团体可能使用假信息影响舆论或操纵结果。
*社会分裂:虚假信息可以用来加剧社会紧张局势和破坏信任。
*数字鸿沟:缺乏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人更容易受到假信息的误导。
3.经济动机驱动假信息传播
*网络钓鱼和诈骗:假信息可以用来窃取个人信息或金钱。
*产品促销:企业可能使用假信息宣传其产品或损害竞争对手。
*恶意广告: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以产生收入。
应对假信息传播的措施
1.促进数字素养和临界思维
*学校和社区计划:教授学生如何识别、评价和回应假信息。
*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假信息传播的认识和风险。
*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质疑信息来源和证据的能力。
2.强化媒体监管和透明度
*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要求平台承担责任,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透明度和问责制:要求内容提供商和广告商清楚地披露他们的信息来源和动机。
*事实核查机制:支持独立事实核查组织,揭穿假信息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3.技术创新和反假措施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发工具检测和删除假信息。
*区块链技术:建立可验证和可追溯的信息来源。
*数字签名和认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来源。
4.合作和多利益相关者参与
*政府、科技公司、教育机构和民间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假信息挑战。
*教育和培训:为执法人员、记者和社区领导人提供识别和应对虚假信息的工具。
*国际合作:建立全球反假信息联盟,分享信息和最佳实践。
5.培养健康和信息丰富的数字环境
*促进信息多元化:支持多元化的媒体来源,减少对单一信息源的依赖。
*支持高质量新闻业:投资于诚实、准确和有据可查的新闻媒体。
*鼓励公民参与:促进开放和民主的对话,让公民对信息和决策过程有发言权。
在不断变化的数字环境中,应对虚假信息的传播是一项持续的挑战。通过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包括促进数字素养、加强监管、利用技术、鼓励合作和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大学《复调音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房产抵押权设定规范协议版
- 2024二手房买卖双方与中介协议版
- 起重吊装多重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度土地承包权取消协议样式版
- 2024年专业吸污车租赁服务协议版
- 2024年度信息安全咨询协议范本版
- 2024年临时建设施工协议模板指南版
- 2024年企业财务指导服务协议范本版
- 电池销售合同
- 期中押题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少儿美术课件国家宝藏系列《云肩》
- 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
- 2024年环磷酰胺原料药项目发展计划
- 2024-2030年中国CCUS技术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国开(河北)2024年《商务谈判实务》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3答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除法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总)
- (高清版)JTGT 54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