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高效整合2知识“线路图”——体系构建理清脉络线索“互联网”——要点整合纵横贯穿主题一魏晋与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使得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分裂斗争、政权更替频繁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其次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渐渐完善。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空前旺盛发展;对外实行开明政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海陆并举,官府限制下的对外贸易发达,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起先南移。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隋唐时期,从隋朝主见三教合归儒到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诗歌旺盛,科技进步,艺术繁盛。主题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变更1.土地制度的变更。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更,即均田制崩溃,地主土地全部制从8世纪中叶起先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2.赋税制度的变更。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更,是地主土地全部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这一变更,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3.选官制度的变更。隋唐建立、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各阶层学问分子,特殊是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变更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4.军事制度的变革。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同时形成藩镇。主题三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魏晋以来的士族势力渐渐衰落。隋唐时期,士族势力进一步退出历史舞台。两宋时期,平民阶层崛起,成为社会的主导力气。1.官僚集团的平民化趋势:两宋时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使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大量平民阶层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集团。凭借家世入仕的官僚越来越少。2.地方乡绅的平民化趋势:两宋时期,乡绅的概念发生很大的变更。魏晋时期拥有浩大资产和政治特权的士族衰落,地方乡绅大部分是由拥有科举功名或者退休的官员组成。他们乡绅的地位更多的是因为其科举功名或者德高望重,并无政治特权。3.经济关系的非特权化趋势: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和魏晋时期的士族都限制着大量依附人口。到两宋时期,随着中心集权的加强,特权地主被庶族地主取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非特权地主成为地主阶层的主体。4.儒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两汉时期的儒学是士人的特权。宋朝儒学起先向基层渗透,儒学士人投身儒学的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儒学对平民的影响越来越大。5.文化艺术的平民化趋势: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两宋时期文化艺术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世俗文化渐渐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主题四从贵族化到世俗化:古代文学艺术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整理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担心。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志向生活的憧憬;山水画起先出现;书法渐渐进入自觉阶段。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旺盛、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文化,风格多样;书法艺术成就辉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辽宋夏金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小说、戏曲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解题“金钥匙”——题型快攻触类旁通一、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套用模板解答结论型选择题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化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须要推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务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务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须要分析推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解题思路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学问进行分析,推断出符合题干结论的正确选项。(2)通读题干,分清晰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务进行分析推断。(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实行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点拨本题为结论型选择题,题干的重要结论是“四项标准有利于”。先分析这四项标准,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这一规定有利于文化沟通。再分析科举考试须运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说明唐朝在选官用官方面要求严格,这些规定都有利于文化沟通。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2024·四川内江二模]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道采访使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力C.留意维护君主的权威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本题结论是:采访使制度。依据结论分析选项,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加强了对羁縻州的监察力度。2.[2024·山东济宁期末]唐代长安“是一个著名遐迩的国际都会,是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经济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唐代()A.推行重商经济政策B.实行中心集权制度C.对外交往开放包涵D.儒家学说广泛传播[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结论:唐代中外文化沟通频繁,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推断“主要得益于唐代”。3.[2024·华大新高考测评]盛唐时期,边塞诗歌中存在“以汉代唐”的现象,指的是诗人借用汉代的人、事、物来指代唐代的人、事、物,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不破楼兰终不还”,汉将李广、霍去病、卫青常被提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汉代统一王朝的强大B.汉唐相像的时代风貌C.汉唐对外征战的频繁D.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本题结论“盛唐诗歌中存在以汉代唐”,推断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汉代和唐代有很多相像之处,如疆域宽阔,都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威逼,因此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4.[2024·四川德阳一模]北宋时,中心收回了州县的部分权力,通过设置通判、巡检、县尉等官职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借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限制。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的制度完善C.地方官丢失了治理权D.中心权力向基层渗透[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本题结论“北宋收回了州县的部分权力”,这反映了北宋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二、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eq\a\vs4\al\co1([材料解答型])解题技法——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题型解读](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学问的再认再现实力,以及运用所学学问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只有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动、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奇,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索,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相识问题的实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方法技巧](1)紧扣主题,留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殊留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动,设问之间的答案相互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干脆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干脆或间接的答案。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2)留意解答依次和思维逻辑依次。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留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索,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留意思维的逻辑依次,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晰。假如是一材料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育。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24·新高考广东卷,17](14分)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途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说明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好用耳”。——摘编自《汉书》等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指责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行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愿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缘由。(6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概括阮元指责宋明理学家的缘由,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8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命题,是一道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设问干脆明白,有肯定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解答此类题目应留意:(1)依据设问,阅读材料,设置两个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点,分析其缘由,留意前后两者的继承与发展。(2)紧扣主题运用回答历史特点和启示的方法技巧,从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性质、影响、评价等方面找寻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留意多角度思索问题。(3)按解答依次进行时空转换,确立比较的角度,依据题意确立比较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把收集到的零散的信息依据设问进行组织和串联起来,有效组织答案。表述时留意比较点的提示语。[技法点拨]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好儒学”和所学学问,从秦朝的焚书之举、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以及加强思想统治的须要等方面概括回答。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河间献王好儒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等得出,河间献王献出的儒家经典是经过考证的。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多浮辩”和材料二中的“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行究诘之境”,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明理学家探讨问题浮躁,不加甄别,空谈学问不务实。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科学精神”“善怀疑,善寻间,不愿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指的是经世致用以及养成科学的探讨精神。[参考答案](1)背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心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焚书使先秦典籍散遗民间;汉武帝须要支撑大一统的理论。(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缘由:河间献王献出的儒家经典是经过考证的。(2分)(2)缘由:探讨问题浮躁,不加甄别;(2分)空谈学问不务实。(2分)新内涵:经世致用;(2分)养成科学的探讨精神。(2分)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5.[2024·八省联考重庆卷,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榷场,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泗州场,大定间(1161~1189)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承安元年(1196),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六百五十三文。宋亦岁得课四万三千贯。——摘编自(元)脱脱《金史》材料二1115年冬,“阿骨打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旻为名,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字,阿骨打“命颁行之”。自大定十一年(1171)起,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主动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语》《孟子》等,“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摘编自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榷场设立的作用。(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8分)(3)综上,谈谈你对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过程的相识。(5分)三、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开放探究型解题技法——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解题步骤(1)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就是将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混合在一起,作为题目命题的载体命制的题目。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获得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归纳、评述论证问题的实力。(2)解答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解题步骤:第一步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表格的有效解读。所谓有效解读,就是能够精确地把握文字、图片、表格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解答问题。其次步在解读图表时,留意图表蕴含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或现象,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包括历史阶段性的发展状况与特征、现象与本质、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等方面。第三步要依据对图表材料的解读,关联主干学问,将材料与主干学问结合起来回答问题。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24·新高考山东卷,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绽开了一场探讨。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行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安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接着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命题立意]以图文混合的形式,考查北宋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试题导语“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并选取了材料一宋太祖与大臣绽开的探讨的文字材料,材料二中国古代气温变更曲线图,黄泛区示意图,图文材料丰富,信息量大,考查考生多角度思索和史论结合的实力,并要求以唯物史观看待历史问题,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关键点拨]本题要依据解答图文材料解析题步骤获得和解读有效信息,细审设问,条理作答。题干所问是“北宋接着以开封为都城”,所以思索时要关注“接着”二字,说明之前北宋已经选择了开封作为都城,那就涉及历史上开封作为都城的利弊。现实是“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所以据此也可以思索其利弊。所以无论是利还是弊,都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索,思索的主要方向要结合材料所供应的图文材料和所学学问。其次,阅读材料,详细分析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信息。如,由材料一中的“东京有汴渠之漕,……根本安固已久,不行动摇”可得出这是其中的利,就是北宋已定都开封多年,且开封交通便利、利于南粮北运和巩固统治;由材料一中的“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可得其中的一个弊端就是开封地处平原,需重兵拱卫,导致冗兵;由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气温变更曲线图”可得出,气温较低对位于北方的开封来说是不利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简单对开封造成威逼;从材料二中的“黄泛区示意图”可以看出,开封属于黄泛区,黄河泛滥会给开封及周边地区带来灾患,破坏生产,不利于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结合所学,将宋太祖要迁都的洛阳和长安进行比较,得出开封接着作为都城的利处,就是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东移,而开封地理位置相对偏东,便于对全国的限制。最终,将利和弊的相关信息分别梳理,精确表达即可。[参考答案]利:(1)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肯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北宋已定都开封多年。(2)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相对有利的现实条件角度作答:①从与长安、洛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对比角度作答;如:长安、洛阳地区相对衰退,开封地区相对发展。②从开封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角度作答。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6分)弊:(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北宋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简单对开封造成威逼。(2)从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开封地处平原,需重兵拱卫,导致冗兵。(3)从黄河水患严峻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泛滥会给开封及周边地区带来灾患,破坏生产。(6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6.[2024·新高考天津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须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状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温州、台州丘陵55歙州、睦州山区30——摘编自《中国通史》等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解题“金钥匙”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解析:第(1)问作用:依据“榷场,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可知榷场是设置在两国边界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而且有较为严格的管理。通过贸易和互市,榷场起到了促进宋金之间的经济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设备租赁协议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绸缎除味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砼排水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社交媒体营销项目合作协议
- 媒体产业贷款协议
- 写字楼租赁可持续发展合同
- 铁路配电装置室轨道式机器人智能巡检设计方案
- 2024年中国炒面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中小企业版财务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无骨鸡爪制作课程设计
- 社区计划生育自查报告(3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 2024年银行考试-建设银行纪检监察条线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南京六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期10月联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 兰亭序中楷毛笔临摹字帖(可打印)
- 《隧道养护规范》PPT课件.ppt
- 05-6-7-矿山压力监测.ppt
- plc学习资料fx1n-60mr-3a001用户指南_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