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一篇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一篇深刻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把控需要从教育评价改革开始,需要对教师队伍、学员学习质量、开设专业等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系统性改革,也是对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机制的改革。改革是为了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遵循办学规律。在教学教务方面,遵循办学规律,改变那些违背规律的思路和做法,使学院工作更符合办学规律,符合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规律。
坚持学员需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思想,把聘请教师质量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
结合我院情况,我觉得特别要坚持三性并重,不断凸显大学继续教育的延展性、社会性、应用性的特点,从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学生质量转变、向质量转型。
首先,坚持延展性,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体的、整合的,两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知识体系;从学员角度,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的延续、衔接性,才能保障学员个体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社会性,紧扣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联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坚持应用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二篇今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会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有推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提供高位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内涵提升的高等教育、深化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做强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的民办教育、建成关爱融合的特殊教育。因为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所以对义务教育这一方面关注得比较多。
在义务教育中,坚持“推进均衡、保障公平、减轻负担、促进健康”的策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设施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标准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人群差距。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现如今的时代中至关重要。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经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我在历练中逐渐成长。承蒙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爱,让我完成了在当初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手足无措。但乐于学习的我在同事的带领下,也做得有模有样,得到学校和家长们的认可。多年来,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高,其次,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通过这次的政治学习,又对我进行了一次心理的洗礼。态度决定效率,心态决定状态。新学期,希望学生和我都能更上一层楼!
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三篇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一、主要教学模式
(一)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模块
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性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想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立足于这些特征之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的直板,不生动形象,而且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间接地,不容易接受和吸收。在对实际操作进行讲解时,往往浪费大量的口舌,仍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模块
1.教学计划:不同专业在一个学期内的教学计划,主要包含课程、课时、目标、课程属性以及预计达到的效果。
2.教学大纲:即每个学科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含,学时的具体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教材、学生自学及资料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科最后结课的方式。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块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四篇摘要: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看法,以期为处于“冷却期”的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开展与课题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师资校企合作思考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动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接近1500余所,然而近年在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连续数年位列红牌警告的首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燥热期”导致供大于求,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动画策划、制作、营销等人才的院校极少。表面上动画专业开办一片繁荣,实际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体系混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生源质量不稳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问题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引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走向春天的道路,为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添砖加瓦,是当前动画教育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缩减招生规模
师资队伍匮乏是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高校自身在引进对策上的改进。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现有动画教师数量规模缩减招生规模,这是当下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是深层次解决教师匮乏的长久之策。第一,“一名合格的动画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其次必须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等,其三是必须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最后必须参与过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全国范围内能达到这四个基本要求的师资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国内动画权威机构一一中国动画学会会员当中。但是这些会员大量时间需要完成动画片制作任务,培养人才的余暇相当有限。”因此,高校要积极引进和利用老一辈动画艺术家、返聘退休的动画从业人士,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老带新,使年轻教师早日成为合格的动画教师,从根源上解决师资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从企业聘请动画从业者作为动画实践助理教师,实践助理教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由专职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实践助理教师指导动画实践传授行业从业经验。第三,有计划的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培训。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年轻教师考取国外动画相关专业学位,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访学,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国内外商业动画项目,也可以将教师送到国内具备培训条件的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对动画行业从业者进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和动画企业也应积极承担培养师资的任务,政府也应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四,加大政策吸引力度,积极主动走出国门,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国外动画企业优秀从业人士可以通过几所院校组团聘请,共同承担费用,共享人才资源。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教学条件投入力度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的开展要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结构,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建立专项资金依据课程体系购置建设必要的教学硬件来辅助动画创作的教学,如动画手办工作室、动画资料室、动画素材库、经过授权的动画生产软件库、动画线拍设备、二维三维动画实验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后期剪辑合成实验室、动画拉片实验室、动画放映中心、动画衍生品设计制作实验室、动画研发营销工作室等配套设施。并定期更新设备,购置业内最新的软硬件,以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时刻和行业接轨。
3宏观调控与自我整改并举,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动画专业开设的审查力度,对一些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系坚决撤、转、并,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院系限期整改,同时在资金、政策上应对具备条件的院系予以支持。地方高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聘请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加入管理团队,组建一支由动画专业人士组成的学术团队;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大自我整改力度,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体系。
4多项并举,推进地方高校动画教育生源质量改革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提升办学知名度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根本。在招生方式上宁缺毋滥,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选拔体系,例如通过举办高中生动画设计大赛、漫画大赛、剧本创意大赛等赛事,将一些有激情、肯吃苦、热爱动画事业的学生选拔出来。
5就业指导融入教学,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度
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在就业上问题层出不穷,这也是同类地方高校动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教学主体,笔者认为高校完成了四年或三年的教学任务并不意味就结束了和学生的相互关系,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帮扶体系,助力学生就业。学校应将就业指导建立在院系一级上,而不是通过非动画专业教师的大讲堂来灌输,院系依据专业的特点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计划,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职业规划、职业引导融入入学教育中,专业负责人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大一邀请知名动画企业进行动画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很好的方法;动画专业的教师日常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教师应将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日积月累传授给学生。另外,学校应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度,鼓励教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学院为单位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通过毕业生反馈就业难题和行业要求,改进教学。总之,利用一些渠道帮助毕业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其就业前就业后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__强。动画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2.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五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六篇1.从观念上改革法律教学的方法和目的
传统法律教学以注重传授系统理论为教学主要目的,对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对法律专业学生就业需求,也未在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法学教育若离开了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也违背了法学教育的初衷。
1)课程还存在形式化问题
现阶段法律教学,还存在着法律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形式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法律课程教学,例如模拟法庭审判,学生模拟法庭审判出现背台词的现象,现场发挥部分相对薄弱,使得模拟审判缺乏真实感,学生的积极性上不来,并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还停留着依赖课本知识,对教材记忆的范围内,而由于法律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界限并不清晰,也使得教学内容没有延伸性,对理论和社会实际应用过程脱节,实践性法律课程没有受到师生足够重视。
2)教学条件的限制
教学条件的限制,一方面是师资队伍不足,高校法律专业从教的教师,大多没有法律执业履历,对实践性法律教学不能给予实质性的指导,难以满足高校法律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缺少实践性法律教学场地,素质教育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没结合起来,例如素质教育中口才训练,就对法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具有积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并没开设口才训练课程。
2.提高实践性法律教学质量
1)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法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训练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但目前还存在着重视教学成绩,而轻视教学实践的现状,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后,除了背诵了一大堆法律条文外,还不能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法律专业从业人员,主要是通过司法职业考试,取得司法职业资格,学生从学校毕业,就需面临国家司法考试的试题,而由于该项考试的考试率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不能从事法律相关职业,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要求教师应具备法律职业从业经验,从而切实改善法律教学中,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促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
2)增加实践性法律教学的实践性
高校法律教学,应在强调实践性的基础上,加强安排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法庭课程学习,以及律师实务操作实习等,让学生切实接触到真实的法律环境,可以应用所学的法律条文,切实解决实际法律冲突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法律学习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模拟审判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其中不同身份角色,或扮演审判长、律师等,并增加模拟法庭真实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例角度,模仿法庭审判程序,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水平,达到实践性法律教学目的。
3)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
法律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教学,转换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式教学,来开启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是枯燥的背诵法律条文为主,而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实例,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将所记住的法律条文,应用到实际案件中去,对案例进行逻辑分析,并在小组中进行交叉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件当事人
实践性法律教学,不是依靠教师单纯给答案,然后学生去找到验证方法,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自我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中,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件当事人,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所承办案件的责任感,从当事人的角度,尽最大可能找到合法维护其权益的途径,这样将较大的提高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例案件的审理,能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最终的答案,不是教材上或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而是真实的法庭给出的法律裁定,这将使得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又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切实提高了高校法律教学的质量。
3.结论
法学教育改革需要各方面共同重视,认识到法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训练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案例,而是结合传统法学教学案例,增加实践性法律教学,让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熟练掌握法律职业技巧,提高学生法律方面综合素养,这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背景等,设计法律教学的课件,切实增强教学课件中的实践性,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高校法律教学的质量。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七篇新学期,新挑战,新起点,新目标!为落实县领导在“抓落实、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实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2月13日下午,我校召开了“抓落实、勇担当,走品质化办学之路”动员部署会。
罗校长主持了会议,他向全体教师传达了黄局长在1月20日全县中小学(园)工作亮点展示评估会和2月10日《“抓落实、勇担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两个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我校今后如何实施品质化办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举措,一要提振精神状态,全力提升师表形象;二要落实精致管理,持续提高教学效益;三要拓宽德育渠道,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四要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优质师资团队;五要推进重点项目,做好西通北征工程;六要树立标杆意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作为一名实小教师,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担当。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能力,要敢于承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敢于破解困难、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敢于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做敢于担当的教师,首先必须自身过硬,敢于冲锋在前,要有一流的能力、水平,有智慧、有本事。需要认真学习,认真专研,潜下身来搞调查和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有敢担当的自觉、善担当的本领。
敢于承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为一线老师,“担当”就是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每堂课、批好每本作业、管好每个学生;作为管理人员,“担当”就是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实每件事、做细每件事、做好每件事;作为校长,“担当”就是全心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成长服务、为老师进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进一步讲,在家长面前、在学生面前、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就代表教育。社会表扬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会脸上有光,社会指责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面带羞色。所以,面对教育责任,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是无法逃避的。
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
在失误面前善于总结反思,勇敢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整改。在教育教学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实则其背后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升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学生“求真”、“学做真人”。
此次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了工作任务与要求。新学期,新希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小美好的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八篇茶叶包装为例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改革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传承和精髓正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茶叶属易串味商品,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茶叶包装能唤起人们对茶叶的喜爱。
本文立足于视觉传达专业教育课堂,以茶叶包装为例重点阐述了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价值和方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对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先导理论探索意义。
关键词:视觉传达;茶叶包装;高校;教育改革
1引言
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视觉所传达的内涵和意义不仅仅是售卖商品,更重要的是其包装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
消费者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视觉,人类是视觉动物,第一印象起了决定性作用,商品的外包装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般地,视觉包装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事物的看法。
基于以上判断,国内外的商家逐渐加深了对商品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
网购的逐渐流行和大众化,商品的外在包装和图像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这就是视觉传达的重要作用和视觉效应。
中国茶叶历史久远而经典,是中华民族50智慧的结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品茶论道在当今快节奏生活里仍然盛行,成为未曾中断过的文化脉络。
在近代史中,饮茶走进平民百姓,不再是奢侈品,很多人饮茶当作养生、提神醒脑的一种方式,在超市、便利店里,红茶、绿茶,各种茶饮料货架摆成了一排排一列列,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品牌也是日渐丰富,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等等。
除了液体茶饮料,还有固体茶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很难透过外包装闻到里面的气味进而判断茶叶品质,更普遍的现象是从外包装的精美程度上来判断茶叶品质,
尤其是气味差距不大时,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包装精美的茶叶产品,即使价格偏贵一点也没有关系,这说明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更具有品味的茶叶包装。
传统茶文化中禅宗精神、道教精神、茶道对中国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当代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强大力量。
学者们普遍认为专业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多元化的强大背景下,中国茶文化需要借助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传承下去,形成接力与创新。
2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
茶叶最初是神农氏发现的,是一种草药,后来茶叶逐渐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
中国考古学家比较公认茶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录可见,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茶的解毒作用,茶叶也从最初的药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人们对茶认识的不断提高,野生茶移植到家庭菜园或山区种植,形成了大量的茶山、茶园。
中国传统茶叶种类繁多,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产量占亚洲总产量百分之八十以上,茶文化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精髓:1.禅宗精神,僧侣之间认为茶具备醒脑提神、止渴生津的作用,让人心气平和、宁静淡雅,心态上与佛教所追求的宁静相同,所以寺庙是重要茶室活动,文人之间会友、饮茶、作诗非常盛行。
2.道教精神,道教认为世间万物在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中进行,通过不断修炼和提升,修身养性,通过泡茶、品茶度化自我,把肉体和精神合在一起,与大自然无缝融合。
3.茶道,小到儿童,大到老人,无不有饮茶的习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茶道。
例如,蒙古族饮用的奶茶,是用砖茶和牛奶、黄油等熬制而成,咸味与甜味奶茶有非常大的区别,在饮用时要随时保持热度,加之炒米和奶豆乳,成为蒙古族招待外宾和亲朋好友的重要饮品,使用长柄勺子跪式加茶也变成一种礼仪。
茶道可谓自成一体,最初也是由中国人建立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在唐朝时期,有日本、韩国等学者来到中国,并将茶道文化传递到了本国,可见茶道文化影响深远。
我国的茶道与儒家、道家等都关系密切,茶道在交流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敬天地、敬君臣,甚至还有茶礼,通过品茶达到一种境界,意在逐渐体会意境深远。
3茶叶包装现状调研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茶文的涵养,这是客观要求,也是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
古代中国茶文化影响了日本、英国等国家,当代,我们要把茶文化发扬光大,将其独特的内涵和精神贯彻到视觉传达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茶叶的包装受到历史的影响而改变,视觉传达包装不仅注重表现茶叶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再现茶文化精髓。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是易串味物质,用纸包装起来能储存更长的时间,也能保持其原有独特的风味不便,因此,现代设计者们设计出了各种盛放茶叶的器具,起到防潮防虫、保持原有气味的作用。
中国是礼仪大国,自古以来注重礼尚往来,茶叶是首选礼品之一,每逢佳节,茶叶的需求量必然大增,而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因素就是看包装,近年来,茶叶包装的花样增多了,
包装上逐渐使用了特殊的材质,崇尚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包装设计同时也表现出品牌魅力和品牌文化。
但是,现在市场上卖的茶叶,有的过度追求包装的精美,忘却了本质内涵的提升,使得用在包装材质、包装设计和运用色彩上的成本大增,而茶叶含量特别少,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在茶叶产品上下功夫是必须的,但不能忽略茶叶本身的内在价值,需要在茶叶设计包装上严格把关,注重环保,最好能回收利用再次包装,也节省了材料。
4茶叶包装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理性探索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不难发现其文化脉络,探索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商家的价格战只会造成多家受伤的局面,要想改变现状,视觉传达设计十分被看好。
感知、理解是视觉传达媒介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这些改革包括:(1)探索环保设计。
中国人热爱养生,但近年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凸显使得消费者逐渐增加了环保的认识,在茶叶包装设计上,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认识更加清晰,追求简约自然成为新时尚,消费者的眼光是犀利的,他们明白用在包装材料上的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购买的售价中,消费越来越理性。
(2)弘扬传统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还传承到了日本、英国等国家。
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时,要加入中华民族特色,将中国元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变换字体体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变换色彩,体现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状态,除此之外,背景还可以设置淡雅从容的山水画,体现喝茶人的胸怀,也可以设计采茶姑娘的背景,让消费者浮想联翩。
(3)探索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充满了神秘,尊重茶文化,弘扬茶文化,是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都有特色茶产出,各种名贵茶叶层出不穷,茶叶的气味和口感上差别也较大。
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和品牌定位上,需突出地方特色,讲究风土人情,巧妙地把地域文化和故事传说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扩大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徐雪松.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包装世界,(2):42-44.
[3]杨静.茶叶包装设计探究———以桐柏茶叶包装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
[4]程蓉洁.关于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探索———以茶叶包装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11):184-185.
日本教育改革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的日语教学规模不断加大。
本文在阐述日本教育改革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日语教学的相关启示,即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日语教学的思路,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为日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九篇《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唯一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篇xxx中央、xxx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一篇高中化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一、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
起,我国大陆地区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确立三维目标体系,特别设定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从化学课程结构上看,高中阶段的化学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潜力,追求有个性的发展。从教科书知识编排顺序看,旧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逻辑顺序和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新教材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对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港台地区化学教学改革
1.香港化学课程改革
香港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四至中五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设置了“核心”和“延展”两部分。第二阶段为中六至中七的选修课程,包括高级程度化学和高级补充程度化学。前者为希望升读大学后选修化学专业的学生准备,后者旨在拓展中六至中七的化学课程,并为那些将在高级程度课程中选择其他科目,但仍希望增加其化学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课程。
2.台湾化学课程改革
台湾高中以统整、试探、分化为基本理念,设置了三种化学课程。高一年级设置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化学,以期提高科学素养。高二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设置物质科学化学篇及试探性选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化学性向和能力作出判断,理论与生活化教材并重。高三年级设置面向理科学生的化学选修课,奠定学生研究学术及学习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理论教材为主。
3.化学课程改革对比
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化学课程都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这体现了化学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灵活程度不一样,大陆和台湾在必修部分没有差异,而香港分成“核心”与“延展”,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台湾的特色在于试探性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结果,主动思考、判断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初步的选择。课程设置的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香港,学生选修阶段,根据学生日后是否往化学专业方向发展进行分类。台湾则是在学生高二试探性选读的基础上,开设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让有意朝化学专业发展的学生学习到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国内的化学课程缺少较明确的从学生专业化发展角度的层次划分,但选修模块较多,学生选择空间更大。当然,这些模块根据其自身难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区分理科和文科的作用。
三、反思
1.应试技巧与科学素养
在日常授课中,许多教师都持有“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照着考纲上课可能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选修模块的设置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除了两个必修模块之外,还设置了六个选修模块。但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成为理科学生必须选修的内容,也有不少地区的`文科生在完成必修阶段学习后便不再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选修的效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是统一的,不会随选修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且必修阶段的内容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持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考察、升入高等学府深造。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师资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同时开设那么多选修课程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二篇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纲要》有序言、纲要主要内容和实施三大块,其中纲要主要内容共有四个部分、二十二章七十条。通过学习《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能力为重。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纲要》五十一条中对今后教师队伍提出的要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三篇xxx中央、xxx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xxx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xxx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习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平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有一点必须重申,保持相互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学生只是朋友,我们可以对学生友好和支持,但我们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也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教育人士普遍认为,为学生们建立恰当的课堂行为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努力践行的。现在的不少学生随意在上课期间进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这样味道很重的食物,我们应提醒他们要遵守课堂所需要的基本礼仪。我们很有必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传达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做到苦口婆心,这对于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开学伊始,我们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目标,行为规范,让他们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主动自觉争取多发言,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社会实践等。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习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习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大家都知道,尽管这些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少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论文季节到来时,不少教师都在抱怨不知道学生在写些什么,造成批改过程中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只好靠吃零食来镇定情绪。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比较复杂,我们认为有学生对语言要素综合应用能力弱的问题,表现在词汇掌握量有限,无法分辨在何种场合使用正确的雅俗用词,语法实际应用能力差,时态运用不恰当、混乱,句法不扎实,写作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对学术写作更是凸显思路狭窄,逻辑思辨印记模糊,对文体、修辞知识严重缺乏,课外阅读量太少,思维和应用受限于薄薄的几本教科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应该齐心通力协作,在课堂上要一起齐抓共管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工程,对于作文/论文,我们要尽可能地全批全改,甚至是面批面改,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注上一两句批语,划上一个分数等级。对写作问题如果不予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写作的兴趣和机会,何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谈争取国际话语权?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把问题学生变成我们喜欢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去想,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我们要像关心自家孩子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尽量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这样他们就一定能成长!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四篇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反映在工作中,结合培训业务发展,我认为一定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育培训设计能力。切实通过调研、走访、专家访谈、做好培训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参训干部的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各类财经人才工作实际的专项模块及课程,通过培训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xxx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四是强化并引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培训的宣讲及宣传,让广大参训者拥有学习能力并能认识到终身学习的益处,授之以渔,帮助参训者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巧,提升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全民学习的发展。
五是研讨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必要培训。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帮助广大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一方面同企事业对接,将他们需要的知识技能提前转化并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对基本工作技能的萃取,逐步形成职前教育的课程模块,帮助广大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学生-职场的中间转化。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五篇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通过纲要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产业、职业、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培养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作为指导未来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各种教育形式衔接、各种培训方式并举、各类学习资源互相融通,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作为一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立足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六篇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时也再次深感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断进步:实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国人民。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发展目标中,职业教育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认可。科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务管理上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精神和思想的,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所走的道路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以此次《规划纲要》的学习为契机,以提高教学服务能力为推手,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怎样的人算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因材施教”再次成为本纲要中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而不是批量生产统一型号统一性能的某种产品。
因此,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教育,是我们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七篇教育改革贵在创新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努力。
【关键词】改革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深入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努力提高创新教育意识
学习掌握创新教育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起点。学校应当组织教师首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深刻掌握创新教育理论的实质,把创新教育理论融入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之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让广大教师认识到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掌握创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增加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形成,真正实现学生是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们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扬民主,做到学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创造。在教学中经常做到民主、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的意见,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多么重要。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由领导者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了“导”,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建立适应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除了要求以教学为主渠道研究创新教育的是方法外,还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首先是学校要给每一位教师创造一种平等的外部环境,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管理者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新教育素质。
不仅如此,教师也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个人在轻松自在的心里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为此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陈腐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四、制定创新的激励机制,保障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制定创新的激励机制,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提问、鼓励发明的良好校风,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评价时,要注意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事实上,创新教育的培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做法和专利产生,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还必须破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让学生明白人人具有创造性。现代创造学理论指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动,让他们自由发挥、大胆设想。对学生富有创造意的“点子”,即使不完美,甚至有缺憾,也不横挑鼻子竖挑眼,要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学生从思维的障碍中冲出来,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善于想像的能力,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迸发闪烁,品尝思考之乐趣,产生愉快之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唤起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力来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突破消极的定势束缚,打破固定的思维锁链,不断变换思考角度,努力求新、求异、求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超越。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标新立异”,不盲从别人的结论,另辟蹊径,大胆求异,思人所未思,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七、学会创新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不难师、不难书、不轻信现成结论,进行研究性学习,重在自己的判断推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才能学得实、学得深、学得活,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针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课堂作文、应试作文,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和上海《萌芽》杂志社联合举办了首届“新概念”、“新表达”“真体验”的主张,其中在“新思维”这条中提倡:“创造性发散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在这一次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体现个性,富有创意的佳作。这些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发现,却是同学们敢于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突破定势思维的表现,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和鼓励。
八、拓展创新的空间,树立“大课堂”教育观。
教师应树立“大课堂”的教育观,做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衔接,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课外学习能促进课内的学习,使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拓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据说,美国工程师杜里埃在思考如何解决使汽油与空气均匀混合,从而使内燃机有效工作的难题时,受妻子手中喷雾香水的启发,想到如果把汽油变成雾状送入发动机的气缸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由此,他发明了发动机汽化器。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这说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有时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事实上,大多数最佳创意均来自跨越专业学科领域,向其他领域寻求创意及见解。艺术、商业、科学及技术等之突破性进展,往往是由于不同学科的相互交流所致,这些成功经验,给教师有益的启迪,值得借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的“大课堂”,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强化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灵感,造就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贵在创新。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八篇【摘要】当今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文章从教育改革的实现方法出发,尝试一些具备操作性的改革方法,供人们去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改革;方法;操作性
教育界对当今教育的诟病已经不绝于耳,但最终在教育改革上基本是裹足不前,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思考多,而从在实现方法上考虑的却不多,再好的理论没有现实的方法做支撑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与教育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可操作的改革方法论,才能在教育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总结当今中国社会与教育的现实,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教育人口基数大,这个基本现实使得我们在教育改革必须所实施的策略是否具有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因为教育人口数量越大采取个性化的改革策略就可能导致成本与时间上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最终会导致我们的改革目标无法完成。
第二:社会诚信缺失严重,过去30余年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诚信的缺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诚信缺失导致了“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体系能够阻挡中国没有诚信的社会现状,目前高考是唯一一个还能够阻挡权力和金钱渗透的,也许还可以给全体老百姓一个机会的考试”(俞洪敏语),从这点考虑,我们所设计的教育改革方法上要比高考更注重公平与公正。
第三: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目的没有共识,这是社会的深层次的原因,整个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没有共识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教育改革难度就越大。
教育改革应分步走:
第一步:改革考试及录取制度
(一)加强学生信息采集,对学生身份信息采用指纹等多种且基于身体表征的独一无二多重身份验证,保证学生自身信息的准确。
(二)加强考试制度,保证各类考试的公平,公证。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十九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策论文
一、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师资建设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协调发展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高职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15%,目前政府公办高职院校该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尚未能达标,民办高职院校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就更低于政府公办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聘任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一线教师中存在着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的情况。
2.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直接要求。同时,强调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需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制度,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这一政策的落实还不够,课程与教材体系职业化特点还不明晰。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1.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和见效
第一,要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的定位应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特色之处,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势,发挥长处。第二,要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实现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三,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以销定产”,为市场培育“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据此,笔者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提出了“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办学宗旨,着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为1:1,编制理论标准和技能标准、编写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教材、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大大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2.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努力的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融理论、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鼓励支持现有的教师参与产学结合、实践培训、校企合作等,提高现有师资的“双师型”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关键,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3。从职称结构来讲,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在团队中占比越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从年龄层次来讲,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群体越大,教师队伍稳定性越好,兼职教师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快基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及教学改革
推进产学结合,加快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高职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使高职教育的“产品”即毕业生在市场上被认可和吸纳,因此高职教育应根据产业技术、生产力发展变化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产学结合的重要性逐步被企业和高职院校所认识和重视,实施产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上完成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关键。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鲜明特色就在于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二十篇摘要:为了满足地方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创新教育按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创新教育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值得向其他地方院校进行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改革措施;地方院校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改革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因此带来了大量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地方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责任。而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应用广泛的、重视动手实践的课程,如何对该课程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适合地方院校实情的计算机应用创新教育改革措施,以供广大地方院校学习参考,具体如下。
二、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创新教育改革措施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在地方院校进行创新教育改革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该课程实施一套基于内容的改革措施,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套措施适合推广到其他地方院校进行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宏博,李颖.《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1):56-57.
[2]彭昱忠,元昌安,宁英烈.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新途径[J].Research&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6,35(9).
[3]米洁,高宏.课程—实践—创新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改革[J].Research&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5,34(2).
教育改革征文范文大全第二十一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把教育拉回“以人为本”的根源上,且这个教育不单单指的是学生一个层面,而是整个教育链,上到相关政策的制定,教育学院的管理方法,下到学生的教育维度,老师的评定等等,真正是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落实,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改革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改革的五个关键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协作努力,攻克五个重点任务。
五个重点任务分别是: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2、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4、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第四点重要任务,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单单是让数学、语文、英语这样主要学科,把时间课时还给体育、音乐、品德等以前的辅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安装合同模板
- 北京市文化中心租赁合同
- 最终买卖合同范例
- 通信行业代发工资承诺书
- 漳州个人租赁房屋合同模板
- 玉米生产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标的:城市基础设施投标失败后的建设合同
- 无线广播合同范例
- 文化设施短期施工合同
- 植物养殖服务合同范例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材料市场经营形势与应用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项目工作计划表模板(共6篇)
- 临时食堂施工方案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课件
- 三菱FX3u-PLC应用实例教程全套课件配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匹克球市场前景预判与未来发展形势分析研究报告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光的反射及折射(含答案)
- 2024届语文复习高考作文主题性素材(人物篇)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地形》精美课件
- 2024年英语专业八级汉译英试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