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_第1页
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_第2页
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_第3页
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_第4页
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营养学第三篇第十三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概述造血系统:是指机体内制造血液的整个系统,由造血器官和造血细胞组成。正常人体血细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组织内生成。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概述淋巴造血系统的器官和组织:髓样组织(myeloidtissue)骨髓;淋巴样组织(lymphoidtissue)胸腺、脾、淋巴结及分散的淋巴组织。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包括:红细胞疾病贫血;白细胞疾病由于过度生长而形成肿瘤;凝血机制障碍出血性疾病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hemopoiesis)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细胞的生成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EpoEpoEpo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Erthropoietin,Epo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sis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发生变迁:胚胎发育早期,由卵黄囊造血;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造血;胚胎中期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骨髓造血;成人只有骨髓造血有意义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岁以后由四肢远侧呈向心性退缩。正常成人红骨髓主要见于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残留有红骨髓组织,其余为黄骨髓。黄骨髓平时无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时,黄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结可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在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可再参与造血以补充骨髓功能的不足,因此,此时的骨髓外造血具有代偿作用。儿童到4岁以后,骨髓腔的增长速度已超过造血组织增加的速度,脂肪细胞逐步填充多余的骨髓腔。到18岁左右,虽然只有脊椎骨、骼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能处才有造血骨髓,但造血组织的总量已很充裕。成年人如果出现骨髓外造血,已无代偿的意义,而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造血中心的迁移依赖于个造血组织中造血微环境的形成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血细胞(40%~50%)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水(91%~92%)溶质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70~80ml/Kg血液.失血量:成人一次

<10%无明显临床症状;

>20%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血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红细胞的生理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成熟红细胞直径约7.5um,双凹圆盘状,侧面似哑铃,在血涂片上,中央染色浅,周边染色深。

MorphologicalCharactersofRBC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红细胞的特征和功能FeatureandfunctionofRBCRBC在血液中数量最多RBC在血循环中运行150km。RBC的平均寿命是120dRBC具有变形性每个RBC包含2.8亿个Hb分子RBC是呼吸载体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成熟因子蛋白质铁叶酸VitB12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细胞生理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12)×109/L测定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WBC)的总数。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白细胞减少:WBC<4×109/L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WBC

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特性是WBC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细胞分类计数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生成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4.嗜酸性粒细胞: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血小板

形态: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小,无核,有伪足。数量:正常值:(100-300)×109/L当数量<50×109/L时,毛细血管脆性增高,易形成出血点。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概述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正常成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值男女

Hb120-150g/L105-150g/LRBC4-5×10⒓/L3.5-5×10⒓/LHt0.4-0.5L/L0.37-0.48L/L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贫血的分类(一)病因分类:

1,造血不良性贫血①造血物质缺乏②造血功能不良

2,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二)按形态分类

MCV(fI)MCH(pg)MCHC(﹪)大细胞>95>3232-36正细胞75-9527-3232-36小细胞低色素<75<27<32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microcyte)(macrocyte)(megalocyte)(an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异常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三)按贫血程度轻度Hb>90g/L中度Hb>60-90g/L重度Hb>30-60g/L极重Hb>30g/L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贫血的程度

DegreeofAnemia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可将贫血的程度分为四级1209060300(g/L)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分类MCV(fl)MCH(pg)MCHC(g/L)

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

巨幼细胞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

缺铁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

慢性系统性疾病、继发性贫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贫血的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1.神经系统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障碍2.皮肤粘膜苍白3.循环系统心悸、气促4.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骨髓象+骨髓活检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的测定等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贫血的诊断方法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一、贫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发病遍及世界各国。被WHO、UNICEF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公共营养问题。该病是由于体内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一)缺铁性贫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功能性铁Functionaliron贮存铁(25%-30%)Storageiron血红蛋白(60%-70%)肌红蛋白3%含铁酶类1%铁蛋白ferritin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hemoglobinmyoglobinIronenzymesFunctionalironmusclebloodcytochromeoxidaseperoxidaseLiverSpleenbonemarrowDistributionofironinthebody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克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定义铁缺乏分为:

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deficiencyerythropoiesis,IDE)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贮存铁耗竭(irondepletion,ID)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认识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ID、IDE和IDA),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防治认识IDA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之分,有助于寻找缺铁的病因和正确的治疗单纯性IDA: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非单纯性IDA:机体铁缺乏,同时合并有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IDA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流行特征据估计全球约有5~10亿人患铁缺乏,其中2/3为隐性缺乏,IDA中大多为轻度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和育龄妇女明显增高。20世纪90年代WHO公布的资料显示:患铁缺乏的非妊娠妇女和妊娠妇女分别达到60%和90%,成年男性铁缺乏的患病率为10%,儿童高达50%。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流行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近十年来IDA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约30%。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人体一般不会发生缺铁。只有在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及丢失过多的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时才会发生铁的缺乏,进而发生IDA。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造成IDA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食物铁摄入不足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这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特殊生理时期,如婴幼儿、少年儿童、育龄女性月经过多、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而没有补充足够的富铁食物,导致机体出现相对铁缺乏;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影响食物摄入的种类,从而限制了含铁食物的摄入;经济不发达地区含铁丰富的肉类摄入量较低也会造成铁的摄入不足。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2.铁吸收利用障碍

由于膳食铁的存在形式引起机体对铁的吸收率低也是造成机体发生IDA的原因之一。食物中的铁可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它们的吸收机制不同。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鱼和禽类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原卟啉铁的形式可被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吸收,吸收率为20~30%,其吸收过程不受膳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非血红素铁以氢氧化铁[Fe(OH)3]络合物的形式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占膳食铁总量的绝大部分,它在胃酸作用下,络合的有机部分蛋白质、氨基酸及有机酸等与Fe3+分离后再被还原为Fe2+后才被吸收,其吸收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有的甚至在3~5%或更低,其吸收过程常受多种膳食因素的影响。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膳食因素有植酸(谷类的糠麸)、多酚类(茶、咖啡、某些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等,蛋类中的卵黄磷高蛋白可干扰铁的吸收,使蛋类铁吸收率仅为3%;另外胃酸缺乏、使用抗酸药物或胃手术后的患者,也会影响铁离子的释放,从而影响铁的吸收。2.铁吸收利用障碍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3.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机体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节育环刺激、月经失调)、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咯血(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及短期内多次献血等;此外,在高温条件下作业大量出汗、感染、恶性肿瘤等也会造成铁的丢失。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1.贫血

症状和贫血的严重程度有关,常见症状有疲乏无力、易疲倦、心慌、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纳差等。严重者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脾轻度肿大等。由于膳食因素造成的轻度贫血患者常能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症状。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2.其他缺铁表现

体力、耐力下降,抗寒能力差;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毛发干枯脱落,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嗜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等。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象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幼核老浆”巨幼贫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胞体及胞核均增大,核染质疏松呈细网状,胞质量丰富,呈核质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质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三、铁代谢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μg/L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营养代谢特点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不但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而且在消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和多肽以及所含的“肉类因子”在提高铁吸收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生育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是IDA的高发人群,其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旺盛,必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就会影响血红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矿物质代谢

微量元素缺乏是IDA的主要原因之一。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也是机体许多金属酶的辅基,缺铁不仅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也影响组织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性酶的活性,继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另外,微量元素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钙、锌可影响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营养代谢特点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营养代谢特点维生素代谢

维生素C能促使难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易吸收的二价铁,而且还能螯合铁使之形成小分子的可溶性铁螯合物而促进铁的吸收。充足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E与维生素B12(VitB12)对铁的吸收有利,维生素B2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原则

能量

能量供给应满足机体正常需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和妊娠、哺乳期妇女能量供给应相应增加以满足机体特殊生理需要。

蛋白质

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成人患者可按1.5g/(kg·d)供给。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保证2~3g/kg,其中来自肉、禽、鱼类的蛋白质应保证占总摄入量的1/3。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原则脂肪

脂肪适量,以防血脂升高。有研究表明,膳食中脂类的合适含量对铁吸收有利,过高(>25%)或过低(<5%)均降低铁的吸收。脂肪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碳水化合物

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以保证蛋白质的充分利用,每日以250~400g为宜。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原则矿物质

增加膳食铁特别是血红素铁的摄入量,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脏、动物血中,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应以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禽、鱼、肝脏、动物血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牛奶、蛋类并不是补铁的良好食物,因为牛奶为贫铁食物,含铁量仅为0.1mg/100g,而蛋类虽然含铁不算少,但其所含的卵黄高磷蛋白可抑制鸡蛋中铁的吸收。另外,补铁的同时应补铜,避免与钙制剂和锌制剂同时应用。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原则维生素

维生素C作为还原物质,在肠道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若将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等和富含铁的蔬菜一起食用,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2~3倍,甚至更高。维生素C极易被氧化破坏,故应注意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减少加工烹调过程中的流失。需要用铁制剂补铁时,也应和维生素C片同服。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摄入量充足可保证红细胞的正常增长。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与维生素B2要足量供给。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治疗方案设计宜用食物

肉、鱼、禽、动物血、动物肝、肾,西红柿、柿子椒、心里美萝卜等蔬菜尽量生食,柠檬、橘子、猕猴桃、酸梨、酸枣等水果。

忌(少)用食物

含草酸较高的蕹菜、菠菜、茭白等,未经发酵的谷类,浓茶、咖啡。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出院指导1.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注意食物多样化,保证餐餐荤素搭配,以提高膳食铁的吸收率。2.含草酸较高的蕹菜、菠菜、茭白等可选择水焯后再食,食用谷类时尽量选用发酵食品。3.避免钙剂、锌制剂、抗酸剂、四环素和铁制剂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4.餐次安排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一日至少安排三餐,对食欲较差或食量较小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安排2~3次加餐,以增加营养素的摄入。5.可适当选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酱油和面包等。6.婴儿应以母乳喂养,如只能用人工喂养时,则应用强化铁的奶粉和配方食品。7.尽量用铁制炊具烹制食物。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常见于幼儿期,也见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其他年龄较少见。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的贫血在各地常见,尤以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等地较为多见,VitB12缺乏所致者较少见。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相关营养素1.叶酸(1)摄入量不足:膳食中缺少新鲜蔬菜和肉、蛋类,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大量破坏;特殊生理时期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患者,叶酸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2)吸收利用障碍:长期腹泻、小肠炎症、肿瘤及某些药物(抗癫痫药物、甲氨蝶呤、氨苯蝶啶等)均可干扰叶酸的吸收和利用;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3)丢失增加:血液透析或长期慢性失血可增加叶酸排出。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2.维生素B12(1)摄入量不足:由于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维生素B12。长期完全素食者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常需较长时间才出现,所以临床上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而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少见。(2)吸收利用障碍:由于恶性贫血、胃切除、胃粘膜萎缩等造成内因子缺乏;胃酸、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缺乏;小肠部分切除后而造成的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小肠憩室或手术后的盲端襻中常存在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可摄取和截留维生素B12,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先天性转钴蛋白Ⅱ(TCⅡ)缺乏及长期接触麻醉剂氧化亚氮均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血浆转运和细胞内的转变和利用,进而造成维生素B12缺乏。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3.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也算吸收。维生素C缺乏,叶酸无法转化为具有生理作用的四氢叶酸。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1.补充叶酸2.补充维生素B123.食物的选择

(1)宜用食物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肾、奶类、鱼、禽、贝壳类及蛋类、豆类、酵母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牛肝、绿叶蔬菜、柑橘、番茄、菜花、西瓜、香蕉等。(2)忌(少)用食物酒、浓茶、咖啡。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二、白血病定义: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白血病分类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自然病程仅几个月。慢性白血病(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急性白血病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merican)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据此标准,可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成M1-M7共七个亚型,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这种分型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急性白血病(AL)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M0:未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1:部分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4: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5: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巨核细胞性白血病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型L1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L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L3型,即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质嗜碱性,染色深)。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正常骨髓象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白血病-图一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白血病-图二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chronicmyelognousleukemia,CML),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慢性白血病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在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多见,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情发展缓慢,主要累及髓系。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B淋巴细胞系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进展缓慢、惰性的肿瘤,患者通常保持无症状达数月至数年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流行情况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与亚洲国家相近,约为2.76/10万,低于欧美国家。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病因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及其他血液病有关。

1.病毒有研究显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EB病毒、HIV病毒等与人类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等。

3.化学因素常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如汽油、橡胶等,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4.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1000,表明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5.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发热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半数患者以发热起病。2.贫血也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于发病早期就出现贫血,且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3.出血急性白血病的整个病程中,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40%~70%患者发病时就有出血,死于出血者占38%~40%。4.消化系统症状胃肠道尤其是口腔及肛门的白血病细胞浸润不少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及局部肿块等,胃肠道浸润还可发生坏死及穿孔,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症状。13章血液和造血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代谢特点能量代谢:由于白血病的病程及其治疗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加之患者常有食欲减退、进食量较少的情况,因此机体能量代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