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课件_第1页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课件_第2页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课件_第3页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课件_第4页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料营养

物质与动物营养

1第一节饲料养分与动物营养

饲料与动物的养分物质组成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一、饲料与动物养分的物质组成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如C、H、O、N、Ca、P、K、Na、C1、Mg、S等,其中C、H、O、N含量最多。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如Fe、Cu、Co、Zn、Mn、Se、I、Cr、F等。

(一)饲料与动物养分的化学元素组成(二)饲料与动物的营养物质组成饲料水分干物质无机物:粗灰分(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有机物:(三)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

1.饲料的种类与品种2.收获期3.饲料作物部位4.贮存时间5.土壤6.施肥7.气候条件(一)植物性饲料和动物体成分比较二、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类别营养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体玉米豆饼南瓜干草肥猪马初生牛犊中肥绵羊水分13.913.075.314.044.061.973.054.0粗蛋白质8.142.01.810.013.018.218.019.0粗脂肪3.72.91.13.039.014.14.022.0粗纤维0.96.42.423.0--------无氮浸出物71.825.012.841.01111粗灰分1.65.21.66.03.04.74.04.0(二)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1)动植物体均由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六种营养物质组成。(4)植物体的碳水化合物中包括无氮浸出物(淀粉)和粗纤维;

动物体中没有粗纤维,只含少量葡萄糖和糖原。(2)动植物水分含量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3)植物体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树脂、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不含树脂、蜡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3)相互关系动物人植物依赖1.排泄物和死后尸体2.光合作用种植业畜牧业动植物相互关系图营养物质养分促进制约第二节动物对饲料消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动物对饲料的吸收(一)、消化方式1.概念2.消化道结构消化: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猪消化道结构鸡、鸭消化道结构牛消化道结构3.消化方式

方式部位工具作用物理性口腔牙齿磨碎、增加表面积消化道肌肉收缩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道酶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瘤胃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大肠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动物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动物种类特异性种类部位作用程度牛、羊口腔(反刍)大禽肌胃(石头)大猪口腔小马口腔较大(2)化学消化动物部位养分作用程度猪口腔淀粉弱胃蛋白质中小肠CP、NFE、EE强牛羊口腔淀粉极弱胃蛋白质中小肠CP、NFE、EE、MCP强禽腺胃蛋白质弱小肠CP、NFE、EE强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2)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蛋白质氨基酸、小肽脂肪甘油、脂肪酸淀粉双糖、单糖小肽氨基酸双糖单糖(3)微生物消化动物部位养分作用程度猪大肠粗纤维中蛋白质大牛、羊瘤胃NFE、CP、CF大大肠大禽嗉囔CF小大肠粗纤维小蛋白质大马大肠粗纤维、CP大瘤胃内环境(1)内环境特点—通过发酵产热使温度维持在38-42℃。—通过与血液间的离子交换使渗透压接近血浆水平;—唾液NaHCO3不断进入,维持pH在6-7;—食物稳定地进入,提供微生物作用底物;...........................................................................................................................................................................................................................................................................................................................................................................................................................................................................................................................................................................................................................................瘤胃

瘤胃微生物种群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 病毒气室食管粗纤维..................食糜肝脏....................................(2)瘤胃微生物厌氧细菌:1011个/ml

一类可利用纤维素、淀粉、葡萄糖等;

二类可发酵第一类细菌的代谢产物。

原生动物:106个/ml吞噬食物细胞颗粒利用纤维素

注意:细菌作用>原生动物(二)、吸收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

(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2、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1、非反刍动物

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3、禽类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一)、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脂肪次之;蛋白质不宜作能源物质(对单胃动物)。1.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第三节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2.单胃动物:单糖、寡糖、淀粉;反刍动物:单糖、寡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3.饲料的能量高低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比例与含量。

总能(GE)粪能(FE)消化能(DE)尿能(UE)甲烷能(AE)代谢能(ME)热增耗(HI)净能(NE)维持净能(NEm)生产净能(NEp)动物总产热(二)、能量转化规律1、总能(grossenergy,GE)总能: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表示单位:KJ/g或MJ/g饲料总能常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1)定义:(2)饲料的总能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含量,其能量与分子中C/H、O、N含量相关,C/H高,O越低,则能量越高。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3)总能只表示饲料完全燃烧后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多少,并不能说明被动物利用的有效程度,不能反应饲料学价值的差异。但总能是评定能量代谢过程中其他能值的基础。2、消化能(digestibleenergy,DE)表观消化能

=总能-粪能,即:ADE=GE–FE;

真实消化能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即:TDE=GE-(FE-FmE)(FmE:代谢粪能)。

表观消化能(ADE)

(TDE)真实消化能;TDE反映饲料的值比ADE准确,但测定困难。定义: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3)粪能的来源:未消化的饲料内源性物质消化酶消化道脱落组织消化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

(2)粪能(FE):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分随粪便排出)。3、代谢能(metabolizableenergy,ME)代谢能: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中所含的能量称为代谢能。它表示饲料中真正参与动物体内代谢的能量,故又称生理有效能。

ME=DE-(UE+AE)=GE-FE-UE–AE

式中:ME为代谢能;UE为尿能;AE为胃肠气体能。(1)定义:(2)气能(AE):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主要针对反刍动物甲烷(CH4)的损失)甲烷能占总能3%-10%。(3)尿能(UE):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一部参与机体代谢,其中饲料蛋白质和代谢机体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氧化,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排出,这些由尿中排出物质中的能量被称为尿能。尿能取决于蛋白质的高低和AA平衡。

※测定不同动物尿中含N量,就能测出尿能:猪:尿素UE=28MM为尿素含量;禽:尿酸UE=34MOMO为尿酸含量;反刍动物:尿素UE=31MM为尿素含量。

代谢能=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即:ME=DE-(Eg+UE)=GE-FE-UE-Eg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禽

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总能-排泻物含量=DE-UE猪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DE-UE表观消化能(AME)=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能;真代谢能(TME)=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GE-(FE-FmE)-(UE-UeE)-Eg;UeE:内源尿能,也称内源氮,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4)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4、净能(NetEnergy,NE)

净能: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绝食动物饲给饲粮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就叫体增热。体增热=采食动物产热量-绝食动物产热量。(1)定义NE=ME-HI=GE-DE-UE-AE–HI式中:NE为净能;HI为体增热。(2)体增热(HI)消化过程产热,消化道运动产热。营养物质的代谢做功产热。营养物质代谢增加了不同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肾脏排泄做功产生热量。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3)产生体增热的原因生产净能:指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的部分。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繁殖净能等。维持净能: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4)维持净能(NEm)(5)生产净能(NEp)

(三)能量转化规律的实践意义1.饲料能量利用效率

2.动物的能量评定体系

3.影响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

4.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营养学措施

第四节水与动物营养水的性质和作用二、水的作用一、水的性质三、缺水的影响一、水的性质1.较高的表面张力2.比热大:维持体温恒定3.蒸发热高:动物有蒸发散热4.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比重变小1.构成体组织

品种新生犊牛绵羊(瘦)绵羊(肥)仔猪(8kg)肥猪(100kg)母鸡雏鸡动物体含水量74744073495685表1动物体中水的百分含量(%)二、水的作用机体水的分布27%7%67%细胞内液(28litres)细胞间液(11.2litres)血浆(2.8litres)2.参与养分代谢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代谢3.调节体温4.润滑作用5.稀释毒物6.产品的组成部分三、缺水的影响(1)失水1-2%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2)失水8%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3)失水10%生理失常,代谢紊乱;(4)失水20%死亡;水的代谢一.水的来源二.水的排泄三.体水平衡的调节⑴饮水的温度幼小动物冬季饲喂温度过低的水,会导致严重的应激。注意的问题:⑵水的卫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一、水的来源⑶水的硬度水中总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⑷水的pH值一般在6.5-8.5。⑸硫酸盐过量的硫酸盐,会引起腹泻。⑹硝酸盐含量高,会引起很多问题。⑺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中毒。⑻食盐盐分高,动物饮水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导致腹泻。3.经动物产品排出如:蛋、奶等二、水的排泄2.肺脏和皮肤的蒸发1.粪和尿的排泄1、水的平衡

动物体内的水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不同动物体内水的周转代谢的速度不同。三、体水平衡的调节2、水的调节

失水多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上升下降加压素分泌增多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强减弱尿量减少增加此外,醛固酮激素在增加对Na+重吸收的同时,也增加对水的重吸收。第五节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

1.蛋白质是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物质;2.蛋白质是体液、酶、激素与抗体的重要成分;3.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基础;4.蛋白质可分解供能;5.蛋白质是动物产品的重要成分。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二、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蛋白质不足的后果:饲料蛋白质不足或蛋白质品质低下,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繁殖及生产性能。蛋白质过量的危害:饲粮中蛋白质给量超过动物的需要,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加重肝、肾负担,严重时会引起肝肾疾病。饲料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氨基酸

(吸收)参与体内代谢

特点: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

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

进而被利用。而氨化物在大肠被少量利用,绝大多

数被排除体外。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1.配合日粮时应多样化;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3.合理供给蛋白质营养;4.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比例;5.控制饲粮中CF水平;6.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水平;7.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8.保证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VA、VD、VB12及Fe、CU、CO等的供应。(二)提高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三、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一)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

蛋白质氨化物

蛋白质肽氨化物氨基酸氨纤毛原虫蛋白菌体蛋白

蛋白质多肽肽氨基酸

氨化物蛋白质肽氨基酸

菌体蛋白合成蛋白质参与体代谢合成新的氨基酸脱氨氨尿素饲料氨基酸随尿排出合成身体各组织蛋白质氧化供能合成脂肪未消化蛋白质、氨化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瘤胃小肠大肠肝脏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在小肠,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微生物的蛋白质营养。(二)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三)反刍动物瘤胃氮素循环

1.概念:

瘤胃氮素循环: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化物在瘤胃中被细菌降解生成的氨,除被合成菌体蛋白外,经瘤胃、真胃和小肠吸收后转送到肝脏合成尿素,其中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一部分被运送到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再次被细菌利用,氨如此循环反复被利用的过程称为“瘤胃氮素循环”。2.营养学意义:瘤胃氮素循环既可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又可将食入的植物性粗蛋白质反复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动物利用,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四、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反刍动物对尿素、双缩脲等NPN的利用主要靠瘤胃中的细菌,利用NPN作为氮源,以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架和能量的来源,合成菌体蛋白,进而和饲料蛋白质一样在动物体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动物体消化利用。

以尿素为例:

尿素细菌脲酶NH4+CO2

NH4+酮酸细菌酶氨基酸细菌酶菌体蛋白

菌体蛋白真胃和小肠消化酶氨基酸(一)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机制一是在日粮蛋白质不足的情况下,补充NPN,提高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二是用NPN适量代替高价格的蛋白质饲料,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三是用于平衡日粮中可降解与过瘤胃蛋白,以充分发挥瘤胃的功能,促进整个日粮的有效利用。(二)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NPN的目的1.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建议每100Kg尿素,可搭配1Kg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中2/3为淀粉,1/3为可溶性糖,以提高尿素利用率。2.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一般认为补加尿素前,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应高于13%。(三)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3.保证供给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主要是Co、S、Ca、P、Mg、Fe、Cu、Zn、Mn及I等的供给。在保证硫供应的同时,还要注意氮硫比和氮磷比,含尿素日粮的最佳N:S=10—14:1,NP=8:14.控制喂量,注意喂法

(1)喂量:尿素的喂量约为日粮粗蛋白质量的20—30%或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成年牛60—100g/头.天,成年羊2—12g/头.天。

(2)喂法:必须与精粗料均匀混合饲喂;尿素一天的喂量要分几次饲喂;严禁将尿素单独饲喂或溶于水中饮用;不要与生豆类、苜蓿草籽等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饲喂;采用高效尿素添加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粗纤维的合理利用第六节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所产生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P、S,通式(CH2O)n。

1、结构一.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分类(1)无氮浸出物: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多聚糖:淀粉。(2)粗纤维: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镶嵌物质等。2、分类二.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1.供能和贮能:直接氧化供能。转化为糖原(肝糖原、肌糖原)-短期存在形式。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2.构成体组织: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3.作为前体物质: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C架。4.形成产品:肉、蛋、奶。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萄糖。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三.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一)消化吸收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未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VFA。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围内。单胃动物与人:70-100mg/100ml反刍动物:40-70mg/100ml禽:130-260mg/100ml(二)代谢优点: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降低饲料成本。1.营养作用:(三)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缺点: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表1)。豆秸杆粉(%)510204060CF(%)4.95.97.814.320.3DE(Mcal/kg)3.032.942.772.412.05采食量(Mcal)4.683.82.82.11.45ADG(g)387309236193152表1不同大豆秸粉喂乳猪的结果

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生素)。饲料加工:物理粉粹;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煮熟、生物发酵等。2.影响CF利用的因素(1)饲料C·H2O→葡萄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2)瘤胃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碳水化合物进食量的50-55%。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五.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一)消化吸收

碳水化合物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1)复合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1.消化过程(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3)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占采食碳水化合物总量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牛瘤网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了的VFA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数等。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乙酸是主要酸,喂粗料时产量高,喂谷物时丙酸产量高,乙/丙比受日粮处理影响。加瘤胃素可提高丙酸比例,有利于肉牛育肥。饲料磨粉或制粉可提高丙酸产量。

VFA的浓度受到吸收和产出的平衡调节。3.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4H2+HCO3-+H+→CH4+3H2O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动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8%。4.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5.VFA的吸收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VFA有75%直接从瘤网胃吸收,20%从真胃和瓣胃吸收,5%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吸收。VFA吸收是被动的,C原子越多,吸收越快,吸收过程中,丁酸和一些丙酸在上皮和细胞中转化为β-羟丁酸和乳酸。上皮细胞对丁酸代谢十分活跃,相应促进其吸收速度。乙酸,丁酸→体脂、乳脂丙酸→葡萄糖1、合成: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2/3丁酸,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2、氧化:(二)挥发性脂肪酸的代谢

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源。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高,葡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

1、反刍动物所需葡糖主要是体内合成,部位在肝脏。(三)葡萄糖的代谢第七节脂肪与动物营养

脂类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脂类的营养作用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必需脂肪酸非皂化脂类可皂化脂类脂类简单脂类复合脂类磷脂类鞘脂类糖脂类脂蛋白质固醇类类胡萝卜素类脂溶性维生素一、脂类的组成脂肪的水解作用:

脂肪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动植物体内脂肪的水解在脂肪酶催化下进行。当饲料保管不善时,脂肪易于水解而使饲料品质下降。氢化作用:

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与氢发生反应而转变为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宜酸败,有利于贮存。酸败作用:

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空气或微生物作用,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饲料脂肪发生酸败作用,可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二、脂类的理化性质

(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三.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放大细胞膜结构2.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磷脂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细胞膜

糖脂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多糖体核心基坐(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3.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鸡日粮含脂0.07%类胡萝卜素吸收率仅20%,而含脂4%的时候,类胡萝卜素吸收率为60%。皮下脂肪:抵抗微生物侵袭,保护机体;绝热,防寒保暖(水生哺乳动物尤为重要)。尾脂腺:抗湿作用。(2)脂肪的防护作用(3)脂肪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EFA)乳糜微粒十二指肠空肠血液

小肠黏膜脂肪脂蛋白四、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脂肪

瘤胃脂肪酸甘油饱和脂肪酸异构化脂肪酸完全氢化部分氢化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分解支链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微生物合成混合乳糜微粒小肠五、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六、脂类的代谢及代谢紊乱血:

葡萄糖乙酸脂蛋白质-甘油三脂脂肪组织:脂酰CoA游离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三脂氧化供能脂肪组织中脂肪的代谢脂肪肝出血综合症(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些脂肪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对动物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不从饲料中供给,就会严重地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生理机能紊乱或者缺乏症,这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2.种类:通常将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七.必需脂肪酸(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2)EFA是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二).作用与缺乏症1、生物学作用(1)影响生产性能:引起生长速度下降,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2)皮肤病变:出现角质鳞片,水肿,皮下血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强。(3)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引起动物死亡。(4)引起繁殖动物繁殖机能混乱,导致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2、缺乏症亚油酸必须由日粮供给,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可通过日粮直接供给,也可通过供给足量的亚油酸在体内转化合成非反刍动物、幼年反刍家畜可从饲料中获取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日粮中亚油酸含量,家禽1.0%,猪0.1%即能满足需要,对于幼龄动物、生长动物和妊娠母畜需另外补饲。成年反刍家畜无须依赖饲料供给。(三).EFA的来源与供应八、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1.饲料脂肪对肉类脂肪的影响单胃动物:饲料脂肪性质直接影响体脂肪品质。因此,猪育肥期间应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多喂富含淀粉的饲料,既可保证猪肉品质,又可降低饲养成本。反刍动物:反刍动物体脂肪品质受饲草脂肪性质的影响极小。2.饲料脂肪对乳脂肪品质的影响3.饲料脂肪对蛋黄脂肪的影响蛋黄脂肪的质和量受饲料脂肪的影响较大,添加油脂可促进蛋黄的形成,并可生产富含亚油酸的“营养蛋”。

饲料脂肪性质与乳脂品质密切相关,而添加油脂对乳脂率影响极小,一般不能通过添加油脂的办法改善奶牛的乳脂率。第八节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概述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教学内容

一.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六.矿物元素的代谢五.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四.矿物元素营养特点三.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二.必需矿物元素动物体内矿物质元素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或与蛋白质及氨基酸结合,或游离,或作为离子的组成成分存在,都始终在血液、肌肉、骨骼、消化道、体表等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一、动物体内矿物元素的含量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约有4%,其中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6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二、必需矿物元素常量元素(>0.01%):Ca、P、K、Na、Cl、Mg、S,共7种。微量元素(<0.01%):Fe、Cu、Co、Mn、Zn、I、Se、Mo、Cr、F、Sn、V、Si、Ni、As,共15种。三、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1).构成体组织: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a、P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Mg、F、Si也参与骨、牙的构成;2).少部分Ca、P、Mg及大部分Na、K、Cl以电解质形式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膜通透性,N肌肉兴奋性等;3).某些微量元素参与酶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4).是乳蛋产品的成分。1.主要功能:2.供应常用植物饲料Ca不足,P过量,Na不足,K过量,

Cl不足,Mg过量;

微量元素与地区性有关;

动物性饲料通常能满足元素需要,或比例适量;

矿物性饲料只能供给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元素需要。四、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1.需要

与动物种类、生理阶段、生产水平有关。体表、尿、汗液产品(奶、蛋等)器官软组织消化道肌肉、骨骼血液六、矿物元素的代谢矿物元素代谢途径

钙代谢示意图矿物元素在体内以离子形式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和前段大肠,反刍动物瘤胃可吸收一部分。矿物元素排出方式随动物种类和饲料组成而异,反刍动物通过粪排出Ca、P,而单胃动物通过尿排出Ca、P。动物生产也是排泄矿物元素主要途径。常量元素四.硫三.钠、钾、氯二.镁一.钙、磷

体内含量最多,占体重1-2%,99%的Ca和80%的P存在于骨和牙齿中,其余存在软组织和体液中。骨中含水45%,蛋白质20%,脂肪10%,灰分25%,灰分中Ca占36%,P18%,Mg0.5-1.0%,Ca∶P=2∶1。一、Ca、P1.含量与分布

Ca构成骨与牙齿,维持N-肌肉兴奋性,维持膜的完整性,调节激素分泌。

P构成骨与牙齿,参与核酸代谢与能量代谢,维持膜的完整性,参与蛋白质代谢。2.营养作用

(1)典型缺乏症: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P缺乏时,出现异嗜癖;Ca、P缺乏时,血检查可见血清Ca、P水平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骨骼灰分及其中Ca、P浓度降低。3.缺乏症与过量佝偻病—猪佝偻病—牛缺磷牛雏鸡缺钙症状1)反刍动物过量Ca抑制瘤胃微生物作用而导致消化率降低;2)单胃运行过量Ca降低脂肪消化率;3)过量Ca干扰其他元素的作用。过量Ca、P干扰其他元素的代谢。一、Ca、P(2)过量鸡钙过量

一、Ca、P4.影响Ca、P营养的因素(1)Ca、P比例,1-2∶1,生长育肥猪1-1.5∶1,母猪1.3∶1,种猪1.5∶1,比例不当,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和碳酸盐。(2)植酸(肌酸总磷酸)谷物及副产物中植酸磷占总磷3/4,主要以植酸钙分类形式存在。(4)脂肪脂肪多或消化不良,形成钙皂,便少量脂肪可改善Ca吸收。(5)VD,促进Ca吸收。(6)肠道pH胃酸缺乏,降低Ca、P吸收,添加乳糖提高Ca、P吸收。(7)饲料种类动物性饲料利用率高,植物以豆科含Ca多,禾本科含P多,猪日粮至少30%磷应是无机磷。一、Ca、P(3)草酸一、Ca、P5.Ca、P的来源与供应(1)饲喂富含Ca、P的天然饲料:如鱼粉、肉骨粉、大豆、苜蓿草等;(2)补饲矿物饲料:骨粉、蛋壳粉、贝壳粉、磷酸氢钙、磷酸钙、CaCO3、石粉等;(3)加强动物的舍外运动,多晒太阳;(4)对饲料地、牧草地多施含Ca、P的肥料,增加饲料中Ca、

P的含量;(5)优良贵重的种用动物可采用注射VD和Ca制剂或鱼肝油。二、Mg

体内含Mg0.05%,60-70%在骨中,Mg占骨灰分的0.5-1.0%,其余30-40%存在于软组织中。1.含量与分布

构成骨与牙齿;参与酶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调节N-肌肉兴奋剂;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2.营养作用二、Mg

(1)反刍动物需Mg高于单胃动物,放牧时易出现缺乏症,叫“牧草痉挛”,表现为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摩,肌肉抽搐,呼吸弱,心跳快,死亡。

(2)过量Mg,出现昏睡,运动失调,拉稀,采食量和生产力下降。二、Mg3.缺乏与过量

常用饲料含Mg丰富,不易缺乏,糠麸、饼粕和青饲料含Mg丰富,块根和谷实含Mg多,缺Mg时,用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补饲。国外研究表明,补Mg有利于防止过敏反应和集约化饲养时咬尾巴的现象。二、Mg

4.Mg来源

三、Na、K、Cl

无脂体DM含Na0.15%,K0.30%,Cl0.1-0.15%,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Na、Cl主要存在于体液中。1.含量与分布

为体内主要电解质,其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与其他离子协同维持肌肉N兴奋性,Na参与瘤胃酸的缓冲作用,K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Cl参与胃酸形成。三、Na、K、Cl2.营养作用(1)缺乏

Na易缺乏,K不易缺乏。缺乏时为一般症状,缺NaCl出现异嗜癖,啄羽。长期缺乏出现N肌肉(心肌)病变。三、Na、K、Cl3.缺乏与过量三、Na、K、Cl过量一般有耐受力。食盐中毒:腹泻,口渴,产生类似脑膜炎的N症状。K过量,干扰Mg吸收和代谢,出现低镁性痉挛。三、Na、K、Cl(2)过量

各种饲料Na、Cl少,以食盐补充,饲料饼粕含K高,玉米酒糟、甜菜渣含K少。三、Na、K、Cl4.来源四、S

体内约含0.15%的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如组成S-AA,VB1、生物素、羽毛,毛中含S量高达

4%。1.含量与分布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代谢(如:含S氨基酸、V、胰岛素)。四、S2.营养作用

3.缺乏与过量不易缺乏,只在反刍动物大量利用NPN时可能不足,缺乏出现消瘦,毛蹄生长不良,纤维利用率下降,采食量下降,NPN利用率下降。日粮N:S大于10:1(奶牛12:1),可能出现缺乏。(1)缺乏S过量很少发生,无机S添加剂用量>0.3-0.5%时可能导致厌食,体重下降,便秘,腹泻等症状。

四、S(2)过量

蛋白质饲料S高,鱼粉、肉粉、血粉含S达0.35-0.85%,饼粕0.25-0.40%,禾谷类及糠麸0.15-0.25%,块根块茎作物缺乏,不足时可用硫酸盐或硫化物补充。四、S4.来源四.锰

五.硒

二.锌

七.其他元素

一.铁

三.铜

六.碘

微量元素各种动物体内含Fe60-70ppm,其中60-70%存在于Hb中,3%在肌球蛋白,26%为贮备。不足1%为Fe转运化合物。一、Fe1.含量及分布(1)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2)参与物质代谢调节,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

TCA中有1/2以上的酶和因子含Fe或与Fe有关。(3)生理防卫机能,Fe与免疫机制有关,游离Fe可被微生物利用。一、Fe2.营养作用(1)缺乏典型缺乏症为贫血,表现为食欲不良,虚弱,皮肤和粘膜苍白,皮毛粗糙,生长慢。血液检查,

Hb低于正常,易发于幼仔猪.

原因:1)初生猪Fe贮少(30mg/kg重);

2)生后生长旺盛;

3)母乳含Fe低。一、Fe3.缺乏与过量缺铁皮肤—皱褶Fe过量:(>400mg/头)引起仔猪死亡。反刍动物对过量Fe更敏感。饲料Fe达400ppm时,肥育牛增重降低。Fe耐受量:猪3000ppm,牛和禽1000ppm,绵羊500ppm。

一、Fe(2)过量青草、干草及糠麸、动物性饲料(奶除外)均含Fe,但利用率差,仔猪常在3日龄左右补Fe,可用FeCl2、FeSO4、葡聚糖Fe,肌注150-200mg聚糖铁,可满足3周的需要,但缺VE时补Fe可引起部分死亡。一、Fe4.来源动物体平均含Zn30ppm,其中50-60%在骨中,其余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位。

二、Zn

1.含量及分布(1)参与体内酶组成。体内有200多种酶含Zn,这些酶主要参与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分裂。(2)维持上皮组织和被毛健康,从而使上皮细胞角质化和脱毛。(3)维持H的正常功能,如胰岛素。(4)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与功能。(5)与免疫功能有关。二、Zn

2.营养作用(1)缺乏典型缺乏症是皮肤不完全角化症,以2-3月龄仔猪发病率最高,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上履皮屑,皮肤皱褶粗糙,结痂,伤口难愈合,同时生长不良,骨骼发育异常,种畜繁殖成绩下降。二、Zn

3.缺乏与过量缺锌——羊

雏鸡缺锌过量Zn有效强耐受力,反刍动物更敏感,过量Zn干扰Fe、Cu吸收,出现贫血和生长不良,动物厌食。二、Zn

(2)过量动物性饲料含量丰富,其他饲料的含量一般均超过实际需要量,含Zn化合物有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等。二、Zn

4.来源体内平均含Cu2-3ppm,主要存在于肝、大脑、肾、心、被毛,肝是主要的贮Cu器官,肝Cu含量比血Cu含量作为Cu状况指标更可靠。三、Cu

1.含量与分布(1)参与酶的组成以及体内代谢。作为亚氯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Fe的转Fe蛋白的形成,促进Fe形成Hb;作为单胺氯化酶,参与胶原蛋白和采食性蛋白的形成;作为细胞色素氯化酶和胺氯化酶成分,维持N健康;作为酪氨酸酶,参与被毛色素的形成。三、Cu2.营养作用(2)维持Fe的正常代谢,有利于Hb合成和红细胞成熟。(3)参与骨形成。(4)与繁殖有关。

放牧牛羊容易缺乏,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