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1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2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3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4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0~K0+532.307)(一次性勘察)1前言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本次设计道路(天福路)位于复盛片区东部,地处御临河右岸,道路大致呈南西-北东走向,与御临河河道基本相垂直。天福路项目起点接与规划贵盛路交叉口,终点接与已建滨河路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起止点桩号:K0+000~K0+557.920,设计道路总长557.920m,该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16.0m,为双向两车道。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87663.751,Y=81262.089,HS=Hg=210.280m,向北东延伸,上跨现代大道轨道站、现代大道轨道3B出入口通道、现代大道轨道3A出入口通道,于桩号K0+228.652m处与天福二支路南延伸段相交,于桩号K0+434.650m处与规划滨河路分支道路相交,最终与滨河路道路交叉口相交,道路设计终点坐标:X=87987.44,Y=81694.213,Hs=Hg=189.350m。表1.1拟建道路设计标准一览表项目规范技术指标天福路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2020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m)401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0/极限平曲线最小长度(m)4089.94极限圆曲线最小长度(m)2089.94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100800凹曲线100900极限最大纵坡(%)87最小纵坡0.31坡段最小长度(m)6082.408极限竖曲线最小长度(m)2039停车视距(m)2020最小净高(m)4.54.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01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结构荷载标准城-B城-B图1.1天福路区位图勘察期间,拟建道路桩号K0+000.00~K0+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外业勘察结束之时,其仍在堆填;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现状较平坦;其余段基本为原始地貌,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拟建道路按设计建成后,道路左右两侧主要形成挖方边坡,挖方边坡最高约18.80m(桩号K0+120.0m,代表断面5-5’),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2前人研究成果本段道路临近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勘察资料丰富,本次勘察主要收集利用了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勘察资料:⑴1986年~1990年——原四川省地矿局二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测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重庆市幅H-48-94-A(1:5万)区域地质调查。⑵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H-48-23(1:20万)区域地质调查。⑶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作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H-48-2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⑷1981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作《1:20万重庆幅地质调查》。⑸2018年4月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工程(不含越岭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右K53+633.739~右K92+359.455)(初步勘察)(项目编号KC(2020)-99-0000601B)。⑹2020年12月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工程现代大道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右YK89+832.314~右YK90+013.914)》(详细勘察)(项目编号KC(2020)-81-0033401C)。该报告详细勘察主要结论为:拟建车站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构造部位为大盛场向斜东翼,明月峡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无滑坡、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岩土体总体稳定性好,适宜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现代大道站的建设。拟建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拟建线路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此外,本报告还搜集了拟建车站沿线的老地形图,以上基础地质资料为本次勘察的地层识别、划分,了解场地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地下水分布情况等提供了参考,部分资料可供本次勘察直接利用。1.3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委托书》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有关规定设计本次勘察工作。勘察主要目的是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任务如下:①收集场地前期勘察资料,查明道路沿线周边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②查明道路沿线周边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分析危害程度,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③查明道路沿线周边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④查明道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⑤查明沿线周边的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提供相关岩土设计参数;⑥场地特殊岩土评价任务;⑦分析评价道路两侧拟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支护措施建议;⑧对道路沿线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划分场地地段;⑨提出道路的持力层选择;⑩分析评价设计和施工中路堤和边坡位置可能出现的其他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和相关岩土设计参数。1.3勘察执行的主要标准、依据1.3.1依据1《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方提供的1:500工程总平面布置图;1.3.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2《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参考规范);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参考规范);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5《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1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19);1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1.4勘察阶段、范围及等级划分1.4.1勘察阶段判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6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本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和初步勘察。本工程本次直接详细勘察,符合渝建〔2013〕346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选址勘察阶段判定表1.4.1,初步勘察勘察判定见表1.4.2)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001(2009年版)的规定。表1.4.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选址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4.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初步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本工程道路为城市支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类别属复杂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勘察期间场地存在人工作用形成的边坡,地形坡角大于30度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从上表可知,此工程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和初步勘察,勘察工作按照详细勘察要求进行一次性勘察。1.4.2勘察范围的确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填方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布置,结合本工程实际以及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4.3),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表1.4.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1.4.3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4.1.2、表5.1.2划分,本工程道路为城市支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类别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3判定,场地类别属复杂场地(详见表1.4.4)。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2综合确定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4.4工程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复杂场地岩层倾角(°)约8°√岩土特征种类较少、含人工填土,结构稍密-中密√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土层厚度土层厚度大于15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中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1.5.1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勘察根据拟建道路及附属挡墙的地质特点及执行的技术标准,在着重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工程地质钻探、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综合勘察手段,勘察工作的布置紧密结合现有地貌和拟建道路形貌进行。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测绘范围包括道路房屋区及其外围地段,主要进行地质界线勾绘,不良地质现象调查、产状测量、裂隙调查等,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1:500,采用半仪器法定点。2钻孔布置原则及深度控制原则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线及钻孔布置结合了路段类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道路布孔按18.34~71.35m间距布设一条横断面,每条横断面一般布置2~3个钻孔,钻孔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边线。横断面的长度以能够满足填方边坡和岩质挖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要求为准。本次共布置钻孔22个,钻孔编号前缀为ZK,布置控制性钻孔12个,约占布置钻孔数的54%。因现场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实际完成钻孔19个,利用2020年12月由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工程现代大道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右YK89+832.314~右YK90+013.914)》(详细勘察)(项目编号KC(2020)-81-0033401C)钻孔6个(钻孔编号为:S24-6、S24-8、S24-13、S24-14、S24-18、Q23-48)。钻孔孔深控制:一般道路的勘探点深度不低于5.0m,挖方道路及填方道路的勘探点深度不低于设计路面高程以下4.0m,部分孔适当进行了加深,环境边坡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以下。3水文地质测试所有钻孔进行了最初水位观测和24小时后的静止水位观测。4岩石试验在预计路基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或设计标高以下1.0~1.5m范围中采取试样,岩石试验项目包括天然抗压、饱和抗压强度及抗剪等。本次勘察采取岩样16组,砂质泥岩岩样8组,砂岩岩样8组。天福路及天福二支路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标,且两条道路相接,位置较近,故本次两条道路合并取样。5土工试验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道路路基土样从设计路面或现地面下1.0~1.5m深度范围采取,试验项目包括土样常规。本次勘察采取原状土样6组。天福路及天福二支路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标,且两条道路相接,位置较近,故本次两条道路合并取样。6原位测试本场地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弃土深度大;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部分区域回填较厚;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整平回填较厚;故本次勘察在现状弃土区3个钻孔(ZK6、ZK8、ZK9),废墟回填段1个钻孔(ZK21);在已滨河路整平段1个钻孔(ZK22)内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共5个钻孔,总进尺47.3m。7水质简易分析本次勘察未发现稳定地下水,未采取水样。8工程测量本次对场进钻孔进行了放样测孔及剖面测量工作。本次勘察测量平面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1.5.2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于2022年09月28日进场,至2022年10月07日结束野外勘探工作,本次勘察布置钻孔22个,因现场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实际完成钻孔19个。表1.5.2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项目单位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定测勘探点个28本次对利用的6个钻孔进行了定位1:200地质断面km/条1.11/10包括利用钻孔的剖面钻探孔数个25布置22个实际完成19个,利用钻孔6个总进尺m/个495.70/25利用总进尺156.70m岩样组/孔16/16天福路及天福二支路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标,且两条道路相接,位置较近,故本次两条道路合并取样土样组/孔6/6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实验m/孔47.3/5水文观测及试验水位观测个191:500地面工程地质测绘km2/0.80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测量起始数据为业主方提供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详见表1.6.1),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勘探点及地质剖面均采用中海达动态GPS-RTK及全站仪实测,其成果精度满足要求,测放点误差:平面位置小于0.1m、高程小于1cm。表1.6.1控制点成果已知点点号X(m)Y(m)H(m)备注T188818.24163999.708287.035图根控制点T289058.72263957.435288.401图根控制点T389989.23563925.220288.777图根控制点T490209.90863911.852277.586图根控制点1.6.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调查工作以建设单位提供1:1000的地形图为底图,采用半仪器法定点填绘地质界线,填图地层单元以1:5万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勘察场地的特点按组划分。测绘范围包括场地及外围与拟建工程有影响的地段,主要进行地质界线勾绘、不良地质作用调查等,以查明场地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测绘填图内容包岩层要素、各地质界线、临空面特征,重点调查裂隙面产状、裂隙面特征、裂隙面张开度、裂隙的组合关系、裂隙间的充填物性质、充填物的胶结特征、裂隙延伸情况、裂隙发育情况。调查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测绘工作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进行,内容齐全、可靠,符合规范要求。1.6.3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施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要求进行,采用4台地质回转钻机清水硬质合金钻进,钻机型号XY-100。开孔孔径Φ110mm,终孔孔径Φ91mm。为提高岩芯采取率,严格控制了回次进尺和循环用水量,土层每回次进尺控制在0.5-1.0m,基岩强风化回次进尺一般不大于1.5m,基岩中等风化进尺一般不大于2m。钻孔岩芯回次采取率:填土岩芯采取率≥65%,粉质黏土岩芯采取率≥90%,强风化基岩≥65%,中等风化基岩≥80%。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观测和测试工作完成后对钻孔进行了回填封孔。在整个钻探过程中,地质人员跟班对钻孔岩土芯进行及时编录、拍照、收集原始资料,钻孔原始编录记录规范、及时,所得原始数据真实、准确、可信。由于现场情况,实际钻孔19个。1.6.4地质编录钻探编录由工程地质人员跟班编录,认真观察、描述、对岩芯进行拍照,确保了编录资料的可靠性。1.6.5采样及室内试验勘察过程中,对岩土芯样进行了即时的采集、封存,并送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试验成果见附件四)。本次钻探过程中共采集岩样16组(作单轴天然、饱和抗压强度试验组,6组做抗剪实验)。执行的标准:《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岩土样采集后及时用石蜡封闭,用木箱包装,在运输过程中未见岩土样破损。岩土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内容齐全,符合规范要求,试验成果可靠。1.6.6原位测试本场地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弃土深度大;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部分区域回填较厚;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整平回填较厚;故本次勘察在现状弃土区3个钻孔(ZK6、ZK8、ZK9),废墟回填段1个钻孔(ZK21);在已滨河路整平段1个钻孔(ZK22)内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共5个钻孔,总进尺47.3m。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检验碎石施工质量(即成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采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探头锥角60°,锥底面积43cm2)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本次试验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来判断碎石桩的成型质量。触探试验满足下列要求:采用固定落距的自由落锤方式,保证穿心锤自由下落;保持探头与触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分钟;触探一般应连续进行,锤击数大于50时方可停止,在排除异常因素之后应继续进行;现场记录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为一阵击的实测锤击数Nas.s记录一次。1.6.7钻孔水位观测本次勘察工作期间,为确保钻孔中地下水位观测的准确性,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出了孔内施工用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记录,观察结果:钻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1.6.8外业见证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由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采用旁站方式,对勘察外业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外业见证符合渝建发[2008]209号文件的要求,见证人员曾银华,KC(2022)-81-0018001C。共完成钻孔19个,钻孔质量良好,反映地层结构清楚,工程勘察资料真实、准确。1.6.9室内资料整理室内工作过程中各成果图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结合AutoCAD制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采用WORD应用软件编辑,资料详实、图件清晰、分析正确、结论可靠、建议合理,满足《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174-2014)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勘探工作方法、手段及工作量布置合理,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岩土测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勘察成果资料达到初步勘察精度,可供建设工程设计使用。1.6.10利用钻孔工作量利用钻孔6个,钻孔编号为:S24-6、S24-8、S24-13、S24-14、S24-18、Q23-48,利用总进尺156.70m。2自然地理条件2.1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天福路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两江新区现代大道轻轨站附近,拟建道路附近有已建的道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2.2场地周边环境条件拟建道路大致呈南西-北东走向,现状沿线地面起伏较大,拟建道路桩号K0+00.00~K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外业勘察结束之时,其仍在堆填;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现状较平坦;其余段基本为原始地貌,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拟建道路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可排入临近道路现代大道的地下污水管线。施工易扬尘,需做好扬尘处理,做好交叉施工,做好对邻近在建项目的保护和监测。2.3气象、水文2.3.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975年12月15日)。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量少,年降水量813.9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90mm。2007年7月17日,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66.7mm。表2.3.1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0.1毫米)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年平均降水量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4810826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2.3.2水文勘察期间勘察范围附近未发现,池塘、湖泊、河流等明显积水。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原始地形波状起伏,整体上呈现浑圆状浅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浑圆状浅丘地形总体坡角10~30º,宽缓沟槽地形总体坡角5~8º,地形总体地形坡角一般5~10°,局部呈陡坎状。地面高程201~218m,高差约17m。3.2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莹山帚状褶皱构造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大盛场向斜与明月峡背斜之间,如下构造纲要图3.2-1所示。构造线多呈NNE―SSW向,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拟建区位于明月峡西翼,大盛场向斜东翼,根据现场出露的基岩实测岩层产状为38°∠10°。勘察区内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现对其分述如下:J1:205~245°∠70°~75°,优势产状为225°∠70°,延伸5~8m,微张,平直,间距30~40cm,偶见钙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J2:产状为110°∠82°,延伸3~5m,一般闭合~微张,舒缓波状,局部偶见翻转现象,间距20~40cm,偶见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有泥化现象,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3.3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搜集的相关地质资料反映,拟建区内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粉质黏土(Q4el+d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将各地层之岩性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Q4)①素填土(Q4ml)杂色,其中K0+140.0~K0+274.80m段成分主要由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开挖出来的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1.0年,揭露最大厚度19.3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偶见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约3.0年,揭露最大厚度3.20m;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2.0年,揭露厚度4.10m;填土中硬质物含量约70%~75%左右,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1500m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压缩性高,匀性差,湿陷性轻微,稍湿,主要为抛填形成。该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局部形成以软-可塑状黏性土为主的厚度1.2~2.2m的软弱夹层。=2\*GB3②粉质黏土(Q4el+dl)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残坡积成因,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分布在基岩表层,厚度一般0.3~3.8m,在沿线原始地貌段分布较厚。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根据地质测绘与我公司经验,该区域范围内,底部局部土呈软塑状。3.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③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风化岩芯呈短-中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较完整。④砂岩:灰色,局部为黄色-黄褐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次为石英,含少量云母,中风化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较完整。3.4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基岩面随斜坡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倾角总体5°~20°,埋深一般0.8~19.3m,基岩面标高184.05~225.70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其一般厚约1.2~2.4m,局部厚达4.9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泥岩呈紫红色或灰白色,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泥膜,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泥岩呈暗紫色,岩芯碎块状,质极软,场区内所有钻孔均有揭露。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局部见锈黄色铁锰氧化膜;局部见陡倾裂隙,面较平直,无充填,局部沿裂隙风化后,其周边呈褐黄色,岩体较完整。泥岩呈柱状和短柱状。3.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道路沿线地层结构由上覆人工素填土、粉质黏土,下伏砂质泥岩、砂岩组成。人工填土结构由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砂质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勘察期间在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明显积水,根据我公司地区经验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地区道路沿线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与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呈包带状赋存于人工填土中,其主要通过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蒸发、下渗排泄。3.5.1孔隙型上层滞水孔隙型上层滞水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暂时性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排泄方式多数沿道路沿线和基岩面向地势低洼地带渗出,少数进入基岩裂隙并沿裂隙渗流至低洼地带,富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3.5.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较大,动态稍稳定,接受大气降雨或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但由于各含水岩层由不透水的泥岩相隔而自成系统,相互间基本无水力联系,导致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极不均一。当上覆岩层为砂岩时,砂岩为透水层和储水层,砂质泥岩为隔水层,基坑施工可能使裂隙增大,基坑开挖时除裂隙水外,地表水或上层滞水易沿裂隙集中渗入,产生局部集中涌水,水量较大且集中,随时间增加,水量逐渐减小,水量不均匀现象明显。建议加强排水措施或径向注浆堵水,加强信息法设计和施工加强监测。该地区基岩岩层倾角较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水质类型单一,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6不良地质地质作用及特殊土经调查和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埋藏有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影响的埋藏物,场地及周边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也未发现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但拟建道路桩号K0+00.00~K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建议设计单位对该段进行设计时,充分了解轨道交通站的平面布局、结构标高等方面的内容,确保道路设计方案与轨道交通站的相契合。此外,根据勘察,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和强风化岩石。人工填土:基本为素填土,杂色,其中K0+140.0~K0+274.80m段成分主要由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开挖出来的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1.0年,揭露最大厚度19.3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偶见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约3.0年,揭露最大厚度3.20m;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2.0年,揭露厚度4.10m;填土中硬质物含量约70%~75%左右,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1500m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压缩性高,匀性差,湿陷性轻微,稍湿,主要为抛填形成。该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局部形成以软-可塑状黏性土为主的厚度1.2~2.2m的软弱夹层。根据钻探揭露,该层填土由上而下,块碎石含量增高,中下部填土由于局部存在架空现象孔隙较大,掉钻现象增加并伴有塌孔卡钻现象。强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厚度一般1.2~4.9m左右。4岩土试验成果的统计整理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节推荐的公式进行统计,其统计表详见下表:⑴计算平均值公式:⑵计算标准差公式:⑶计算变异系数公式:⑷计算统计修正系数公式:⑸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岩土参数标准值。4.1土体物理力学特征1、素填土:据对本道路沿线的现场密度试验可知,其天然重度为20.4~21.5KN/m3,平均值为21.0KN/m3;此外,本次对其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见表4.1.1。根据试验及工程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60.0kPa,天然重度取21.0KN/m3,饱和重度取22.0KN/m3,天然状态下内聚力为C=5.0KPa,内摩擦角φ=28.0°,饱和状态下内聚力为C=3.0KPa,内摩擦角φ=25.0°。表4.1.1素填土①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岩土名称统计数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承载力标准值备注nNmaxNminφmбfδγsφkfk--个击/击kPa素填土54.12.53.460.0备注击数统计时剔除了异常值2、粉质黏土:本次采取6组原状土样室内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4.1.2),按经验公式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具有一定承载力;其压缩系数αv为0.29MPa-1~0.44MPa-1,平均压缩系数αv=0.37MPa-1,为中压缩性土。综合分析该层土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有一定承载力,属中压缩性地基土。表4.1.2粉质黏土②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名称统计个数n(个)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u标准差б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N天然含水率W(%)627.3023.9025.351.390.05//饱和含水率(%)629.3025.9027.651.380.05//湿密度ρ(g/cm3)61.981.911.940.020.01//饱和密度(g/cm3)62.011.951.980.020.01//干密度ρd(g/cm3)61.601.511.550.040.02//土粒比重Gs62.722.682.700.010.01//液限WL(%)635.6031.0033.151.750.05//塑限Wp(%)621.1018.4019.631.050.05//塑性指数IP614.5012.6013.520.710.05//液性指数IL60.480.370.420.040.10//天然快剪粘聚力C(kPa)626.4020.2023.632.330.100.9221.71内摩擦角Φ(o)613.7010.3012.071.220.100.9211.06饱和快剪粘聚力C(kPa)619.0014.5016.981.680.100.9215.59内摩擦角Φ(o)611.509.1010.300.780.080.949.65压缩系数αv(MPa-1)60.440.290.370.060.15//压缩模量Es(MPa)65.904.014.810.690.14//4.2岩石物理力学特征4.2.1岩石室内试验天福路及天福二支路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标,且两条道路相接,位置较近,故本次两条道路合并取样。本次详细勘察采集中等风化砂质泥岩样8组,砂岩8组(其中抗剪试验各3组),取样时对天福路取样钻孔定名为AZK,天福二支路南延段定名为BZK,其试验结果统计见下表。表4.2.1中等风化砂质泥岩抗压抗剪强度统计表检测编号取样编号野外定名块体密度(g/cm3)单轴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天然饱和天然饱和φ(°)C(MPa)单值单值单值平均值单值平均值001AZK06砂质泥岩2.572.586.293.700.5934.91.192.542.596.634.220.642.552.606.436.454.084.000.632.552.582.552.61002AZK09砂质泥岩2.542.577.874.950.632.522.548.275.650.682.522.558.948.365.455.350.612.532.572.542.57003AZK10砂质泥岩2.552.568.364.380.5235.51.442.552.587.514.800.642.532.557.087.655.284.820.752.562.592.562.56004AZK15砂质泥岩2.562.608.996.450.7235.91.642.572.599.766.090.622.572.609.339.365.706.080.612.552.582.542.58005BZK08砂质泥岩2.562.608.185.160.632.582.608.555.510.642.552.587.308.014.725.130.652.582.602.582.62006BZK15砂质泥岩2.542.568.365.940.712.522.549.054.990.552.522.568.278.565.505.480.672.552.552.522.54007BZK18砂质泥岩2.562.579.245.590.602.552.599.355.970.642.532.568.449.016.025.860.712.552.592.552.59008BZK33砂质泥岩2.542.577.164.330.602.522.586.484.150.642.542.567.457.034.814.430.652.562.562.542.57样本数n40402424/33最大值max2.582.629.766.45/35.91.64最小值min2.522.546.293.70/34.91.19平均值μ02.552.588.055.140.6435.431.42标准差σ0.020.021.030.74/0.50.23变异系数δ0.010.010.130.14/0.010.16统计修正系数ψ1.01.00.950.95///标准值fk2.552.577.694.88///表4.2.2中等风化砂岩岩石抗压抗剪强度统计表检测编号取样编号野外定名块体密度(g/cm3)单轴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天然饱和天然饱和φ(°)C(MPa)单值单值单值平均值单值平均值009BZK01砂岩2.452.486.663.930.59//2.442.496.934.370.632.462.496.396.664.094.130.642.472.49——2.482.46——010BZK01砂岩2.372.455.583.640.65//2.402.467.054.340.62//2.402.446.336.323.783.920.60//2.402.42——//2.382.43——//011BZK03砂岩2.462.486.164.110.6736.61.052.492.496.573.340.512.492.505.486.073.833.760.702.462.50——2.452.48——012BZK08砂岩2.432.4810.98.330.76//2.462.4612.88.200.642.462.4713.212.37.838.120.592.442.47——2.462.47——013BZK09砂岩2.432.4617.111.40.67//2.462.4715.510.00.65//2.462.4714.215.69.8310.40.69//2.422.46——//2.432.44——//014BZK14砂岩2.482.496.685.020.7537.21.352.482.507.644.680.612.462.498.367.564.584.760.552.452.49——2.472.47——015BZK23砂岩2.472.5034.127.30.802.502.5232.826.60.812.502.4935.434.128.027.30.792.482.50——2.492.50——016BZK40砂岩2.512.4816.011.10.6938.12.892.492.4915.511.90.772.472.5217.316.310.211.10.592.472.50——2.512.51——样本数n404012(剔除异常值)12(剔除异常值)/33最大值max2.512.528.365.02/38.12.89最小值min2.372.425.483.34/36.61.05平均值μ02.462.486.654.140.6737.31.76标准差σ0.030.020.800.48/0.750.99变异系数δ0.010.010.1210.115/0.020.56统计修正系数ψ1.01.00.940.94///标准值fk2.472.476.233.89///4.2.2声波测试天福路及天福二支路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标,且两条道路相接,位置较近,故本次勘察对BZK08、BZK15钻孔进行声波测试,以了解不同岩体岩石裂隙发育情况、结构特征及完整程度等。测试成果见下表4.2.3。表4.2.3岩体完整性系数测试成果表序号孔号岩性测试孔深(m)Vp范围值(m/s)平均Vp(m/s)完整性指数(Kw)1BZK08强风化砂岩20.0~23.52212~25252368——中风化砂质泥岩27.02632~308628340.652BZK15强风化砂岩3.5~5.52155~24272295——中风化砂岩8.52809~312529870.61中风化砂质泥岩15.02688~304928270.65中风化砂岩20.02717~320530590.64中风化砂质泥岩26.02577~304928280.65中风化砂岩27.03086~316531260.67强风化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1761~2049m/s,岩体破碎;强风化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155~2525m/s,岩体较破碎。中风化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25~3289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63~0.66;中风化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688~3333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61~0.68。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上表4.2.1-4.2.4的统计结果,结合野外钻探情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3.1.6-1、3.1.7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得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级如下表4.3.1。表4.3.1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性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石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岩体/极软岩破碎Ⅴ中等风化砂质泥岩7.69软岩较完整Ⅳ中风化砂岩9.88软岩较完整Ⅳ根据钻探成果及地区经验判断: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体破碎,岩质极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69MPa,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88MPa,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4.4土石可开挖性分级根据前述统计的室内岩土试验成果、野外调查鉴别及地区经验,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对场区内土石进行分级。Ⅱ级(普通土):可塑状的粉质黏土。Ⅲ级(硬土):杂色,其中K0+140.0~K0+274.80m段成分主要由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开挖出来的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1.0年,揭露最大厚度19.3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偶见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约3.0年,揭露最大厚度3.20m;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2.0年,揭露厚度4.10m;填土中硬质物含量约70%~75%左右,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1500m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压缩性高,匀性差,湿陷性轻微,稍湿,主要为抛填形成。砂质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Ⅳ级(软石、软质岩):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和砂岩,呈中层状-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小于30MPa。4.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4.5.1岩土体参数建议本次勘察揭露的人工填土根据压实程度并参照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强风化基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野外鉴别按地区经验取值;中等风化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其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计算确定。式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1)加*者为经验值;2)岩土重度由试验密度值乘以重力加速值9.8取得;3)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场地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其中砂岩孔渗性较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故采用饱和值进行计算;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5)岩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6)《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规定,实测击数应按杆长校正。重;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N63.5),按下式进行校正:N’63.5=α·N63.5;7)中等风化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的Φ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9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C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抗拉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8)边坡理论破裂角: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取60°,中等风化砂岩取63°。理论破裂角取值为45°+φ/2(φ为内摩擦角)。4.5.2各类设计参数汇总表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设计所需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如下表4.5.1。表4.5.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表岩石名称填土粉质黏土砂岩砂质泥岩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3)天然21*天然19.5*23*24.723.5*25.5饱和22*饱和19.5*天然抗压强度(MPa)9.887.69饱和抗压强度(MPa)6.494.88内聚力C(kPa)天然5*天然25*52842650*35*天然20*饱和3*饱和20*饱和15*内摩擦角φ(°)天然28*天然14*33.631.918*15*天然10*饱和25*饱和12*饱和8*抗拉强度(kPa)450*12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60120*600*800*弹性模量(MPa)40221077变形模量(MPa)3402824泊松比μ0.140.37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50*40*50045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4050岩体与挡墙底部的摩擦系数0.25*0.20*0.35*0.55*0.30*0.4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2*15*40*40*负摩阻力系数0.20*基床系数K(MPa/m)水平基床系数Kh200*200*垂直基床系数Kv250*220*5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道路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此段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以上数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公式计算:Vse=d0/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BZK8、BZK15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附件):场地内人工素填土剪切波速(Vs)110.7m/s~118.5m/s,平均值114.6m/s,为软弱土;粉质黏土剪切波速(Vs)168.8m/s~179.4m/s,平均值174.1m/s,为中软土;场地内的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稳定岩石。表5.1剪切波波速测试成果表序号孔号岩性测试孔深(m)层厚(m)Vs范围值(m/s)平均Vs(m/s)Vse(m/s)覆盖层厚(m)1BZK08素填土18.718.796.2~123.5110.7113.520.0粉质黏土20.01.3165.7~193.0179.4强风化砂岩23.53.5536.5~630.2605.0————中风化砂岩25.0——>800>800————2BZK15素填土1.51.5106.8~130.2118.5140.03.1粉质黏土3.11.6165.0~172.5168.8强风化砂岩5.62.5553.9~623.2579.6————中风化砂岩7.0——>800>800————按道路设计高程平整之后,拟建道路场地类别如表5.2:表5.2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道路区域段最不利覆盖层厚度(m)覆盖厚度钻孔位置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划分填土粉质黏土覆盖层K0+140.00~K0+274.807.7/7.7ZK9110.7Ⅱ0.35不利地段K0+274.80~K0+397.75/3.53.5ZK16168.8Ⅱ0.35一般地段K0+397.95~K0+445.75m右侧半幅3.2/3.2ZK21110.7Ⅱ0.35不利地段K0+513.69~K0+557.92m4.1/4.1ZK22110.7Ⅱ0.35不利地段K0+140.0~K0+274.8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K0+513.69~K0+57.92m段段填土分布较厚,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分类为软弱土,属于抗震不利地段,建议设计时应考虑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应采取适当抗震加固措施。按设计高程平场后,主要地层为填土、砂质泥岩及砂岩。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形平缓,工程建设时按设计方案对边坡进行放坡或支挡后,岩土体能够达到稳定;建筑场地内及周边地带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无液化和震陷特性的特殊岩土等,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好。6道路工程地质评价6.1道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经调查和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埋藏有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影响的埋藏物,场地及周边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也未发现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但拟建道路桩号K0+00.00~K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建议设计单位对该段进行设计时,充分了解轨道交通站的平面布局、结构标高等方面的内容,确保道路设计方案与轨道交通站的相契合。此外,根据勘察,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和强风化岩石。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桩号K0+140.0~K0+274.80、K0+397.95~K0+445.75、K0+513.69~K0+557.92m段,成分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组成,局部偶见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其覆盖厚度较大,堆积时间小于5年,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其余段主要为原始地貌,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厚度较薄,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拟建道路沿线局部第四系回填土较厚,土岩界面总体平缓,现状稳定性好,未见滑动变形迹象,岩土体经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作路基土;下伏岩体层位稳定,承载力高,岩土体可直接作为路基土。根据设计路基标高,道路将形成开挖边坡(以现状标高计),经防治后稳定性好,适宜拟建道路路基段建设。6.2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结合现状地形分析,拟建道路沿线划分为挖方路基、一般路基,具体段划分详见下表6.2.1。表6.2.1拟建道路路基类型分段表序号里程桩号道路类型边坡安全等级1K0+000.0~K0+065.00上跨轻轨及一般路基二级2K0+065.0~K0+389.00挖方路段(自然边坡及填土边坡)二级3K0+389.00~K0+434.65一般路基二级4K0+434.65~K0+520.00挖方路段(自然边坡及填土边坡)二级5K0+520.00~K0+557.92一般路基二级现将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如下:6.2.1K0+000.00~K0+065.00(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架空路基,长约为65.0m,设计高程209.05~210.28m,拟建道路沿线现状地面起伏大,现状道路起始段为轻轨站深基坑,经与设计单位沟通,该段为轻轨轨道结构完成后于轨道结构上先回填,再铺筑路面结构,轻轨结构设计顶标高207.000~207.775m,故回填厚度约2.0m,故本段路基稳定性与底部轻轨结构、铺筑材料相关,请道路设计单位与轻轨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对后期道路铺筑回填料的选择与铺筑完成后的轻轨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确保路基稳定性。(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该段路基为轻轨结构,轻轨结构的稳定性关系到后期道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故请道路设计单位与轻轨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对后期道路铺筑回填料的选择与铺筑完成后的轻轨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确保路基稳定性。6.2.2K0+065.00~K0+389.00(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挖方路基(以现状标高计),总长约为324.0m,该段设计高程199.184~208.530m,现状设计道路沿线地面起伏不大,现状地面高程210.08~216.51m。岩土界面除修建轻轨15号线的弃土区纵坡较大外,其余各段整体较平缓,道路沿线现状无沉陷、开裂迹象,现状整体稳定。按道路设计高程道路左右侧形成挖方边坡,该段挖方边坡按照边坡土体类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挖方填土边坡,挖方填土边坡最大高度8.80m(桩号K0+160.0m,代表断面6-6’),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第二类为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最高为18.80m(桩号K0+120.0m,代表断面5-5’),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验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现对第一类边坡与第二类边坡进行开挖之后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式均假设暴雨状态,第一类边坡为挖方填土边坡,边坡失稳表现为沿填土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本次选取代表性剖面(6-6’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土体重度取22.0KN/m3,抗剪参数:C=3.0kPa,φ=25.0°,计算书见附件;第二类边坡为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本次选取代表性剖面(5-5’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现对边坡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1)分析如下:表6.2.15-5’剖面左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该侧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切向(107°)相交,与J1切向大角度(80°)斜交,与J2顺向小角度(35°)相交,其中对边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因素是J2结构面,其与坡向夹角为35.0°,与坡向夹角较小,而倾角为82.0度,倾角大且小于坡面角,不稳定。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该段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6°。为评价边坡岩体的稳定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5.2.4式按平面滑动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表6.2.2平面滑动法边坡稳定性验算成果表计算控制面重度γ(KN/m3)后缘裂隙充水高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长度(m)滑体面积(m2)建筑物荷载(KN)内聚力(KPa)内摩擦角(°)稳定系数(Ks)J225.52.06021.7102.0050180.63注:1.05≤Fs≤1.30(永久二级边坡),边坡为基本稳定。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由J2控制时直立开挖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63,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场若具备放坡条件,设计拟采用放坡+喷锚支挡的方案可行,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边坡施工时边坡大于8m应分级放坡。若无放坡条件,建议设置桩锚挡墙结构进行支挡。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挖方填土边坡在暴雨状态稳定系数为0.792<1.05,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可能会滑移破坏或者边坡变形导致道路裂缝破坏,进而影响后期道路的安全运行,建议该段在坡脚设置路堤挡墙进行支挡。边坡采用1:1.50(H≤8m)、1:1.75(H>8m)分阶放坡处理,坡面作防护处理,坡脚设排水沟。(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该段新近填土结构松散,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土利用,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层后,路基以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基础持力层。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1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粉质黏土取12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6.2.3K0+389.00~K0+434.65(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一般路基,长约为45.65m,设计高程197.50~198.54m,现状设计道路沿线地面起伏不大,现状地面高程198.274~199.181m。岩土界面整体较平缓,整体现状稳定。(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现状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有一定承载力,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可作为筑路路基,但作为筑路路基时,应对其清除表层耕植土层,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粉质黏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2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但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根据地质测绘与我公司经验,该区域范围内,底部局部土呈软塑状,其弯沉值较低,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对该段进行换填。6.2.4K0+434.65~K0+520.00(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挖方路基(以现状标高计),总长约为85.35m,该段设计高程197.50~191.516m,现状设计道路沿线地面起伏较大,现状地面高程197.668~190.598m。岩土界面整体较平缓,拟建道路沿线现状无沉陷、开裂迹象,现状整体稳定。按道路设计高程道路左右侧形成挖方边坡,该段挖方边坡按照边坡土体类型主要为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最高为5.50m(桩号K0+484.83m,代表断面10-10’),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验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现对边坡进行开挖之后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式均假设暴雨状态,本次选取代表性剖面(10-10’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现对边坡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2)分析如下:表6.2.210-10’剖面左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该侧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切向大角度(72°)相交,与J1切向大角度(115°)斜交,与J2顺向小角度(0°)相交,其中对边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因素是J2结构面,其与坡向夹角为0°,与坡向夹角小,而倾角为82.0度,倾角大且小于坡面角,不稳定。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该段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3°,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8°。为评价边坡岩体的稳定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5.2.4式按平面滑动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表6.2.3平面滑动法边坡稳定性验算成果表计算控制面重度γ(KN/m3)后缘裂隙充水高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长度(m)滑体面积(m2)建筑物荷载(KN)内聚力(KPa)内摩擦角(°)稳定系数(Ks)J224.72.0636.820.5050180.84注:1.05≤Fs≤1.30(永久二级边坡),边坡为基本稳定。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由J2控制时直立开挖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84,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场若具备放坡条件,设计拟采用放坡+喷锚支挡的方案可行,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边坡施工时边坡大于8m应分级放坡。若无放坡条件,建议设置桩锚挡墙结构进行支挡。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该段开挖之后的路基持力层为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有较高承载力,可直接作为筑路路基,但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砂岩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60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45。6.2.5K0+520.00~K0+557.92(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一般路基,长约为37.92m,设计高程189.350~191.516m,现状设计道路沿线地面起伏不大,现状地面高程189.345~190.598m。岩土界面整体较平缓,整体现状稳定。(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现状第四系覆盖层为填土,土体结构松散,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天然路基土利用,不能直接作为筑路路基,若需要作为筑路路基时,需以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