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施工图设计页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大渡口跳磴南侧片区,处于中梁山东侧,长江北岸,华福大道(五横线)南侧,二纵线贯穿其中。图1.1-1项目区位图1.1.2工程规模及主要设计内容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共包含10条道路,分别为H1路东/西延伸段、H2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Z2路南延伸段、Z3路、Z4路、Z5路、Z6路、Z7路,道路全长8966.895m。受拆迁进度及征地问题影响,项目分一二期实施,分期情况如下:表1.2-1分期情况表道路范围一期H1路东/西延伸段;H4路(K0+678.718~K0+943.992、K1+043.285~K1+362.355);Z4路(K0+259.362~K2+163.915);Z5路(K0+000~K1+090);Z6路(K0+000~K0+160);Z7路二期H2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K0+000.000~K0+678.718,K1+362.355~K2+337.554);Z2路南延伸段;Z3路;Z4路(K0+221.364~K0+259.362)Z5路(K1+090~K1+783.814),Z6路(K0+160~K0+249.143)图1.2-1跳磴南侧片区路网分期情况图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范围内共6条市政道路,分别为H1路东/西延伸段、H4路、Z4路、Z5路、Z6路、Z7路,道路全长4905.851m,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道路具体内容如下:表1.2-2一期道路规模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长度(m)设计速度(km/h)路幅宽度(m)车道数构筑物信息1H1路西延伸段次干路314.7574026双4H1路东延伸段次干路252.1444026双42H4路次干路584.3443026双43Z4路次干路1904.5534026/20双4含隧道1座,全长195m含地通道1座,全长26.5m4Z5路支路10902012双25Z6路支路1602012双26Z7路支路600.0532012双2总计-4905.851注:H4路上跨二纵线桥梁长度99.294m,由二纵线设计实施,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未统计长度。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时序及报建流程安排,本次施工图设计分为两册,分册情况如下:表1.2-3分册情况表分册设计范围第一册H1路东延伸段、H4路一期、Z4路一期、Z5路一期、Z6路一期、Z7路第二册H1路西延伸段工程本册为第一册,设计范围:H1路东延伸段、H4路一期、Z4路、Z5路一期、Z6路一期、Z7路工程,道路全长4591.094m。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排水及综合管网、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海绵城市工程、景观工程。本分册为道路工程。项目开挖土石方602832m3(含隧道挖方53819m3),填方604477m3,借方1645m3,清表46820m3。项目含隧道1座,全长195m,地通道1座,全长26.5m。1.2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3)大渡口区控规总图4)《重庆市主城区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控规整合“一张图”》5)《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年)》6)《重庆市轨道十八号线(金鳌山站及金鳌寺车辆段、跳磴站至跳磴南站区间段)沿线用地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1.03】7)《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南侧储备地块竖向标高调整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重庆市勘测院2021.01】8)《大渡口跳磴南侧储备地竖向规划设计》【重庆市勘测院2020.08】9)《大渡口区跳磴南侧两横一纵路网工程施工图设计》【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21.07】10)《陶家隧道项目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04】11)《大渡口区跳磴储备地块道路整治工程——纵三路、纵四路、横六路、横七路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12】12)《大渡口区跳磴镇储备地横五路和横七路东延伸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02】13)《大渡口区跳磴南侧Z2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05】14)《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1.12】1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渝发改投资(2022)198号】16)《大渡口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研究方案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重庆市大渡口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10月18日】17)《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22.07】18)《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建城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2022.07】19)《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Z4路110KV敖跳南北线13#铁塔安全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重庆亚太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5月25日】20)2018.10.09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8〕558号】21)《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2019〕10号】22)《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加强海绵城市相关设计内容审查的通知》(渝规资【2019】1226号)【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12月3日】23)项目所在区域1:500地形管线图24现状调查和现场踏勘收集的道路、管网、建筑、水文等资料等2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26)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1.3采用标准规范1.3.1城市道路规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601)《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1.3.2公路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_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D70/2-20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1.3.2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存在突破规范强制性条文情况。1.4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4.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7月14日下午,大渡口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在大渡口区住建委206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初步设计审查会。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等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经认真讨论,审查结论为通过,具体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道路专业:1、部分设计说明或上阶段审查意见回复与实际不一致。如说明第8页说本项目道路走向与规划一致,人行道边线与规划道路红线重合,而第15页又说局部与控规不一致,在后续控规维护中予以调整,方案比选中Z5路等与规划偏差较大,应注明部分线形在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并取得规资局的同意,后期在控规维护中调整;再如说明第17页,交通院建议将Z4路JD2的半径由100m调整为150m,回复说已调整为155m,但设计图纸中仍为100m,应逐一核实并完善相关表述。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说明中已补充注明。同时调整图纸中半径标注。2、Z4路与H1路交叉口纵坡达5.8%、Z5路与Z7路交叉口纵坡达4.9%,建议优化。回复:因Z4路段纵坡按规划部门意见,控制Z4路与H1路上下高差,减小梯步和电梯高度。Z5路与Z7路交叉口纵坡按意见优化为3.7%。3、典型横断面应补充典型位置如Z5路与H4路边坡之间的关系,便于核实放坡空间。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典型横断面增加Z5路与H4路边坡断面。4、本项目清淤换填、强夯面积较大,建议在清淤换填、抛石挤淤和强夯区域加铺两到三层土工格栅,以增强路基整体稳定性。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清淤换填位置、高填方强夯位置路床范围内加铺三层土工格栅。因本次设计中,抛石挤淤范围位于红线范围以外,处理范围较小,故不增加土工格栅。5、边坡支护及人行道栏杆等结合片区开发开发建设时序综合确定。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因周边区域两年内暂不开发,边坡支护及人行道栏杆等暂按永久边坡考虑。后续阶段结合片区开发开发建设时序综合确定。6、H4上跨纵二线桥梁由纵二线一并实施,应核实其标高及纵坡,保证平顺衔接。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核实H4上跨二纵线桥梁纵坡与道路纵坡一致。7、本项目26m宽的道路共三条,却采用两种断面形式,建议统一。回复:因H4路采用两种断面,部分路段纵坡为7.8%,无法设置生物滞留沟。故采用两种断面,区别在于是否设置生物滞留沟。8、平曲线加宽按小车道加宽缺乏依据,应最少按二类加宽以满足消防车通行,部分道路加宽标准不一致,如H4路JD3和JD4,半径均为200m,加宽值却不一样,请核实所有平曲线加宽。回复:H4路,JD4位置为H4与Z5路交叉口,该段进口道车道标准宽度按3.25m考虑,故两处路幅宽度不一样。9、隧道是否允许危化品车辆通行。回复:前期经过与甲方及主管部门沟通确定,该隧道不允许危化品车辆通行。1.4.2高边坡方案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7月13日,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名单附后),召开“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一期)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设计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勘察单位(重庆市勘测院),与会专家听取了勘察、设计单位对该边坡地质情况和方案设计的介绍,专家组查阅相关资料并经过讨论后形成如下论证意见:一、本工程含岩质、岩土质、土质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其中挖方岩质边坡最大高度约45m、挖方土质边坡最大高度约16m、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19m、基坑最大深度约15m,均属于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所规定的超限边坡,对其方案设计进行安全专项论证是必要的。二、方案设计的资料较齐全,主要设计人资格符合要求。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已通过审查,可作为该边坡方案设计依据。四、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分段确定为一级和二级、永久边坡支护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临时边坡支护设计工作年限为2年合理,设计采用的边坡综合治理方案“放坡(含分级放坡)、桩锚支护、重力式挡墙、桩板挡墙、锚杆挡墙、截排水”可行。五、建议:1、校核岩土参数(尤其是层面抗剪强度参数),复核Z4路顺层滑动推力计算,完善和优化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回复:经地勘单位复核,将层面抗剪强度参数调整为C=28kpa,φ=14°。已重新计算Z4路顺层下滑力,并优化桩锚支护结构设计。2、优化Z5路衡重式挡墙基础埋深,完善挡墙基坑边坡设计内容。回复:已优化Z5路衡重式挡墙基础埋深,优化后部分挡墙调整为折背式挡墙,已完善挡墙基坑边坡设计内容,采用锚杆进行临时支护。3、完善边坡方案比选。回复:已完善边坡方案比选内容,增加锚杆挡墙方案比选。4、完善截排水设计及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顺向坡区域禁止爆破开挖。回复:已补充完善排水设计及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在设计说明注意事项中强调顺向坡区域禁止爆破开挖。5、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特别是施工期间进一步查验复核顺向坡区域层面的产状与结合程度),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已在设计说明注意事项中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并要求施工期间进一步查验复核顺向坡区域层面的产状与结合程度,强调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1.5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1)分册情况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时序及报建流程安排,本次施工图设计分为两册,分册情况如下:表1.5-1分册情况表分册设计范围第一册H1路东延伸段、H4路一期、Z4路、Z5路一期、Z6路一期、Z7路第二册H1路西延伸段工程本册为第一册,设计范围:H1路东延伸段、H4路一期、Z4路、Z5路一期、Z6路一期、Z7路工程。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排水及综合管网、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海绵城市工程、景观工程。本册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六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隧道、结构、岩土工程第三分册排水及综合管网、照明工程第四分册海绵城市工程第五分册交通工程第六分册景观工程(2)实施范围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共包含10条道路,分别为H1路东/西延伸段、H2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Z2路南延伸段、Z3路、Z4路、Z5路、Z6路、Z7路,道路全长8966.895m。受拆迁进度及征地问题影响,项目分一二期实施,分期情况如下:表1.5-2分期情况表道路范围一期H1路东/西延伸段;H4路(K0+678.718~K0+943.992、K1+043.285~K1+362.355);Z4路(K0+259.362~K2+163.915);Z5路(K0+000~K1+090);Z6路(K0+000~K0+160);Z7路二期H2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K0+000.000~K0+678.718,K1+362.355~K2+337.554);Z2路南延伸段;Z3路;Z4路(K0+221.364~K0+259.362)Z5路(K1+090~K1+783.814),Z6路(K0+160~K0+249.143)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范围内共6条市政道路,分别为H1路东/西延伸段、H4路、Z4路、Z5路、Z6路、Z7路,道路全长4905.851m。本册为第一册,设计范围:H1路东延伸段、H4路一期、Z4路、Z5路一期、Z6路一期、Z7路工程,道路全长4591.094m。项目实施范围已结合周边既有、在建及规划设计道路设计资料与其合理衔接;项目已与跳磴南侧片区Z2路、两横一纵路网工程(Z1路、H1路、H2路)、二纵线等设计单位对接,确保平纵横、竖向高差衔接顺畅。(3)高压电力走廊情况项目范围内存在3处现状高压走廊,分别为现状110KV敖海线(业主已委托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110kV敖海线#13-#21段迁改工程方案)、现状110KV敖跳线、现状220KV圣敖线,规划保留。其中,110kV敖跳线位于Z4路隧道上方的现状高压铁塔已委托重庆亚太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安全评估报告,并已通过专家评审会,本次隧道实施对其影响可控。项目范围内存在多处10KV高压线,业主已发函重庆市电力公司,启动迁改前期工作。图1.5-1高压走廊示意图(4)建筑垃圾利用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主城区城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渝建【2019】434号)文件精神,本项目属于主城区城市建设项目,项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大于30%。(5)周边顺接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强度指标控制建议参考值周边顺接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强度指标控制建议参考值,底基层3-3.5%,基层4.5-5.5%,避免因水泥用量过大而造成路面开裂的情况。(6)本项目与周边地块、市政道路建设时序及相互影响项目周边地块主要为Z4路北侧已建金科、金地地块,周边在建市政道路主要为二纵线、两横一纵(H2路、H1路、Z1路)。Z4路K2+021~K2+080紧邻金科、金地地块,无放坡空间,地块与道路设计标高存在1~5m高差,本次设计采用清坡及设置挡墙消除高差,并还建原建筑围墙。Z4路0+514~K0+637下穿二纵线,该段二纵线已完成场平,下穿范围内道路标高与二纵线已场平标高存在高差。施工阶段临近二纵线桥墩区域挖方段采用人工开挖,填方段采用分层填筑后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减小对二纵线桥墩产生的扰动。Z4路K0+790~K1+270与二纵线之间放坡存在V型低凹区域,根据初设专家审查意见及建设单位意见,对该区域进行场平处理,Z4路K0+920处二纵线设置一处人行地通,本次设计结合场平设置梯步道与Z4路衔接。1.6本设计文件适用范围本项目尚未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初设批复,本文件仅适用于业主编制清单及招标,不得指导施工。

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2.1场地现状2.1.1现状用地条件拟建项目位于大渡口跳磴镇,场地分布多为农田及居民地,项目西侧为工业园区,项目东侧为金鳌山生态保护区,项目北侧为在建金科、金地地块,项目所处范围内均为未开发建设区域,属城投储备地,基本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1.2既有及规划道路项目周边路网建设尚未成熟,骨架道路仅北侧华福大道、益胜路、景雅路、景灿路已建成,二纵线在建,两横一纵(H2路、H1路、Z1路)、Z2路、横五路(一期)项目均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项目建设区域有乡道及多条泥结碎石道路贯穿整个片区,远期将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而逐步废除。2.1.3周边地块本项目片区已发件红线地块主要位于项目北侧,为金科中建、金地自在城,范围内其他地块未发件,金科中建、金地自在城地块目前已竣工完成交付。2.1.4现状地形地貌(1)自然地形本项目位于大渡口跳磴南侧片区,处于中梁山东侧,长江北岸,华福大道(五横线)南侧,陶家隧道东延伸段(二纵线)贯穿其中。区域主要为山地、沟壑等现状地貌,区域地势呈现北高南低。区域高程介于200m-355m,高差155m。(2)施工场地项目周边已出让地块主要为北侧已建金科、金地地块(已竣工交付),项目片区内其余地块均未出让建设,周边二纵线,两横一纵项目已进场施工。(3)鱼塘、水堰本项目片区鱼塘和水堰零星分布,其中渔、池塘一般水深1~3m。2.1.5现状及规划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周边规划有轨道交通18号线,本次设计道路均在轨道保护控制线外。2.1.6既有及规划管线(1)输油管线项目南侧有现状中石油φ325兰成渝输油管线,该管线呈东西走向,沿现状自然地面敷设,埋深0.81~6.33m,全长138km。输油管线位于本次设计范围以外,与本项目设计范围线最小距离为16米,对设计无影响。高压线项目范围内存在3处现状高压走廊,分别为现状110KV敖海线,已启动搬迁计划(业主已委托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110kV敖海线#13-#21段迁改工程方案);现状110KV敖跳线,规划保留;现状220KV圣敖线,规划保留。同时在项目场地内存在少量400V、10KV民用电,主要服务于现状零星分布村落、民居,后续结合场地开发一并征迁。2.1.7文物、古树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规划资料了解,项目沿线无文物、古树。2.2气象水文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据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降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绝对湿度17.7hpa左右。风向:主要风向为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本项目场地附近常年性地表水流为跳蹬河,在场地西北侧和西南侧两次从场地附近流过。跳蹬河水面宽度约10~25m,勘察期间水深1.0~2.0m,上游在拟建场地北西侧(拟建道路红线范围外),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226m,调查访问历史最高水位约231m,距拟建道路H2路西延伸段最近处约120m。下游在拟建场地西南侧(拟建道路红线附近),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184m,调查访问历史最高水位约186.5m,距拟建道路Z2南延伸段起点最近处约20m,根据搜集资料,跳蹬河100年一遇洪水位约198.25m。除跳蹬河之外在Z2路南延伸段里程K0+030附近为跳蹬河支流,该支流先由西向东,后转为由北向南汇入跳蹬河,西侧明流段水面宽度约2~5m,水深0.5~1.0m,标高在185~220m左右。Z2路与该支流交叉处设置桥梁上跨跳蹬河支流。H1路西延伸段、H3路与该支流交叉处设置管涵引流,目前该两处为在建18号线线路范围,目前正在进行施工通道施工,管涵正在铺设。该支流在H4路南侧径流方向变为由西向东,在H4路里程K0+350~K0+550左右为现状箱涵,下穿现状填方边坡。该支流在Z4路里程K1+520附近拟建3#永久箱涵与二纵线在建箱涵相接串联。西侧Z5、Z6、Z7路多处山沟汇集的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此支流。区内其余地表水体主要为地势低洼段分布的地表水塘和蓄水洼地、季节性地表溪沟等。本项目多处设计管涵或箱涵对上述地表水体或汇水区进行引排。2.3工程地质情况2.3.1地形地貌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位于长江北岸,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线与山脊线一致、呈北北东——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拟建工程沿线最高点位于Z6路设计终点、高程约345m,最低点位于Z2南延伸段起点处、高程约187m。原始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形为丘包和丘谷相间排列,丘包呈串珠状排列。场地内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决定了场地内丘包浑圆,丘谷宽缓开阔的地貌特点。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中丘地形,反向坡较陡、坡角20~30°,局部存在陡崖;顺向坡西侧区域较陡,坡角30~40°,由西向东逐渐变缓,坡角10~20°。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面多呈不规则的台阶状。目前,场地西侧18号线线路范围、二纵线范围、两横一纵范围正在进行施工,相关区域地形变化较大,建议后期根据施工进度随时更新地形图。2.3.2地质构造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本线路具体构造位置上位于金鳌寺向斜西翼。场地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拟建工程沿线的岩层呈单斜产出,勘察区总体产状80°~110°∠5°~50°,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具体产状分布见表3.4-1)。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60~285,倾角39~80,裂面平直,多呈闭合状,裂隙间距2.5~8.0m,走向方向延伸2.0~3.0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350~20或155~205,倾角65~85,多闭合,局部张开3~10mm,并见泥质充填,裂隙间距1.5~3.0m,走向方向延伸1~3.0m,局部倒倾。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3:倾向270~280,倾角20~30,多呈闭合状,裂隙间距2.0~7.0m,走向方向延伸2.0~4.0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该组裂隙主要发育于场地西侧在建18号线施工便道两侧的砂岩体中。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表2.3.2-1跳磴南侧片区路网地层产状统计表道路名称里程层面产状优势裂隙产状H1路东延伸段K0+744.869~K0+99795°~105°∠6°~15°,优势产状100°∠8° J1:288°∠80°;J2:195°∠70°H4路K0+000~K0+340.00080°~100°∠40°~50°,优势产状95°∠45°J1:270°∠44°;J2:350°∠75°;J3:275°∠24°K0+340.000~K0+600.00080°~100°∠30°~45°,优势产状95°∠40°J1:275°∠50°;J2:320°∠60°K0+600.000~K1+120.00085°~100°∠10°~30°,优势产状100°∠12°J1:295°∠70°;J2:205°∠70°K0+120.000~K2+337.55480°~110°∠5°~15°,优势产状100°∠8°J1:285°∠65°;J2:195°∠75°Z4路K0+221.364~K0+540.00080°~100°∠10°~20°,优势产状100°∠15°J1:275°∠65°;J2:320°∠70°K0+540.000~K2+163.91585°~100°∠8°~15°,优势产状100°∠12°J1:280°∠75°;J2:350°∠70°Z5路K0+000~K1+783.81480°~110°∠5°~15°,优势产状100°∠8°J1:285°∠70°;J2:5°∠75°Z6路K0+000~K0+249.14380°~110°∠5°~15°,优势产状100°∠8°J1:295°∠70°;J2:5°∠75°Z7路K0+000~K0+600.05380°~110°∠5°~15°,优势产状100°∠8°J1:295°∠70°;J2:205°∠75°2.3.3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情况,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砂岩块石、碎石和泥岩碎石、角砾,砂土和少量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组成。骨架颗粒含量约40%,粒径一般30~1000mm。在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正在施工的18号线、两横一纵、二纵线两侧及其施工通道附近和H4路里程K0+200~K0+550的现状填方边坡区域,厚度1~51.8m。其余分布范围主要在现状乡村道路两侧,厚度一般0.5~5m。在建18号线、两横一纵、二纵线两侧填土主要为施工抛填形成,局部为碾压回填,堆填年限一般1~2年,填土以松散~稍密状为主;H4路里程K0+200~K0+550的现状填方边坡主要为弃渣堆填而成,填土厚度一般5~51.8m,堆填年限一般2~5年,填土以松散状为主,局部为稍密状。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及建筑和生活垃圾等组成。骨架颗粒含量约50%~80%,粒径一般50~1000mm,局部堆填块石可达2000mm。主要分在在居民区附近,由施工拆迁堆填形成,厚度一般小于4m,堆填年限一般1~3年,以松散状为主。(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褐色或黄褐色。一般呈软塑~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呈中等压缩性。现状在原始地貌沟谷地带广泛分布,一般厚约0.5~8.0m,最厚可达10m,其上部1m范围内多分布耕植土。局部鱼塘、水田或沟谷地带表层分布有流塑~软塑状粘土,厚度1~3m左右。(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崩坡积块石土(Q4col+dl):杂色、主要有砂岩碎块石组成,石含量一般为40~50%,局部可达60~70%,粒径一般为60~500mm,个别可达1000mm以上;石间以粘性土充填,局部粉粒含量较高。一般厚度1.2~4.8m,分布于场地Z2路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H3路设计起点西侧(具体分布见工程地质平面图),为崩坡积成因,在地形局部平缓地带分布有孤石。(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本组岩层主要由一套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灰白~红灰色砂岩组成,两者呈层状交替分布。a砂质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5~2.0m,局部基岩出露区强风带厚度大于4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砂质泥岩广泛分布于场地内,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b砂岩:灰色、红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等。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50~1.50m,局部段厚度大于2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中风化岩芯呈中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与砂质泥岩在场地内互层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c粉砂岩:黄灰色、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粉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00~2.50m,局部段厚度大于4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灰色,碎块状、粉砂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风化岩芯呈中柱状,岩体整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饱水后手捏易碎。该岩性在场地内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Z2路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范围。2.3.4水文地质条件大渡口区跳磴南侧片区路网项目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小,原始沟谷或地势低洼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为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微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水塘水体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根据现场勘察,该类型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分布在沟谷和现状水体四周的土体中,地下水水位不统一,多为局部的季节性上层滞水,雨季时雨水向沟谷汇集,该类型地下水短时抬高,顺地势由高向低继续径流,最终补给水塘或水沟(主要为跳蹬河支流和跳蹬河),枯季时该类型地下水较贫乏,主要赋存于地表水体四周和原始地貌低洼的汇水地段,由地表水体或雨水补给地下水。根据抽水试验及相邻场地的抽水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沿线覆盖层的均匀性差,场地填土为强透水层,渗透系数取11.8m/d,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取0.128m/d。(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根据本次勘察,勘察期本类型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但雨后可见顺岩土界面或砂、泥岩裂隙径流的股状裂隙水。综上,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根据抽相邻场地的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场地区砂岩渗透系数取0.36m/d,砂质泥岩渗透系数取0.15m/d,均属弱透水层。2.3.5水土腐蚀性判定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II类环境判定,粉质粘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土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素填土对混凝土结构有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土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2.3.6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根据调查和走访,拟建道路沿线在Z7路里程K0+250~K0+350道路右侧、H4路里程K1+720~K1+840道路道路左侧因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较陡,雨季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过土体局部垮塌现象。Z2南延伸段、H1路西延伸段、H3路、H4路起点处原始地貌为沟谷,两侧为山坡,目前18号线正在进行施工便道施工,西侧山坡主要为砂岩斜坡。勘察期间调查发现该侧斜坡部分被18号线施工便道开挖,该侧边坡为顺向坡,局部为陡坎,砂岩体大规模裸露,有风化和卸荷现象,局部存在卸荷松弛岩体,存在一处危岩体,坡体和坡脚可见崩坡积块石,现状整体未见变形滑塌现象。线路沿线除上述土体局部垮塌、危岩体外,未发现其它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作用。未揭露有埋藏的沟浜、古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影响的工况条件。2.4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岩土体物性指标直接使用岩土体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岩体抗拉强度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时间效应系数按0.95考虑;岩体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由岩石的室内测试平均值乘以0.7后提供,泊松比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岩石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B50330-2013)表8.2.3-2确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05第14.3.2条、第14.3.5条。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取饱和值,砂质泥岩取天然值。拟建工程各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表2.4-1 跳磴南侧路网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分段序号位置及里程时代成因岩土定名天然饱和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天然饱和压缩模量(MPa)压缩系数a1-2(MPa)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kPa)土体与挡墙基底面摩擦系数负摩阻力系数(§n)土体重度(KN/m3)土体重度(KN/m3)内摩擦角φ(°)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内聚力C(kPa)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1大渡口南侧片区路网Q4ml素填土19~22.5*20*20~23.5*21*处理后实测25~30*28*(综合)18~21*20*(综合)6~14*10*20*0.25~0.500.30*0.20~0.300.25*Q4el+dl粉质粘土17.5~20.1*19.8*19.4~20.5*20.1*100~190*120*11.8~17.513.619.3~24.921.48.7~~17.014.63.46~6.515.380.25~0.530.3314~35*18*50*0.2~0.250.25*岩土界面10~14*11*18~26*21*7~10*8*13~18*14*层面9~14*12*18~28*25*裂隙面15~25*20*30~65*60*注:本参数表粉质粘土参数值未包括鱼塘和水田范围内软塑状粉质黏土,鱼塘和水田范围内的软塑状粉质粘土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建议直接清除或抛石挤淤。表2.4-2 跳磴南侧路网岩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分段序号位置及里程地层时代岩性岩体重度(KN/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抗剪强度弹性模量(MPa)变形模量(MPa)泊松比μ水平抗力系数(MN/m3)抗拉强度(kPa)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M30(kPa)岩土与挡墙基底面摩擦系数饱和值(MPa)天然值(MPa)内摩擦角φ(°)内聚力C(KPa)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范围值建议值1大渡口南侧片区路网J2S强风化砂质泥岩22~25*23.5*0.3~0.50.35*砂质泥岩25.6~26.025.81.6~~17.35.6690~6280203229.5~31.330.3160~650336593~1429791475~11286270.37~0.400.3960~1207034~16791270~760380*0.4~0.60.45*强风化砂岩22~25*23*0.4~0.50.4*砂岩24.7~24.924.814.6~60.225.822.1~72.435.25300~21853936540.4~40.640.31858~224617814268~608952313709~515344950.11~0.130.12300~700440425~684426760~18001300*0.5~0.750.65*强风化粉砂岩22.6~23.3*23*0.4~0.50.4*粉砂岩25.2~25.3*25.2*0.5~2.0*1.0*1.7~3.82.3180~726*360*28*150*300~800400*200~570300*0.56~0.590.58*40~60*40*80*270~360270*0.4~0.50.4*注:带*号数据为经验值。上表中,粉质粘土与岩土界面C、φ按静态考虑。2.4工程地质评价2.4.1H1路东延伸段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K0+744.869~K0+840一般路基段根据平面图及H1D—H1D’剖面,本段为一般路基段,线路总体走向88,长约95.131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22~223m,地表覆盖层厚度0~3.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1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目前二纵线正在平场施工,平场后现状地面高程约222~223m,平场后主要为基岩出露,设计该段拟后期直接平场至设计标高,按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基本无边坡,设计方案可行。(2)K0+840~K0+997挖方段根据平面图及H1D—H1D’、C108-C108’~C110-C110’剖面,本段为挖方段,线路总体走向88,长约157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21~233m,地表覆盖层厚度0~8.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3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20.684~223.01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0.0~20.0m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里程K0+840~K0+900和里程K0+960~K0+997段主要为岩质边坡和岩土混合边坡,其余里程段主要为土质边坡。左侧边坡:里程K0+840~K0+900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4m的挖方边坡,走向88,倾向178°,主要为岩质边坡。设计拟对上部强风化岩体和土体均按1:1的坡率放坡处理,剖面C109-C109’原始地貌区上覆土层岩土界面较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岩土界面外倾临空,上部土层可能发生局部垮塌,该段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直接清除,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岩质边坡段最大高度约8m。根据赤平投影图6.4.2-1分析,按设计坡率1:1放坡后J2裂隙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设计方案可行,该侧边坡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建议右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里程K0+900~K0+997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8m的挖方边坡,走向88,倾向178°,主要为土质边坡。设计拟对上部强风化岩体和土体均按1:1的坡率放坡处理,该段按设计坡率放坡后不会揭露岩土界面或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土质边坡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较小,但设计坡率较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可能发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该段土体按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进行坡面护坡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右侧边坡:里程K0+840~K0+960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0~2m的挖方边坡,走向88,倾向358°,主要为土质边坡。该段岩土界面外倾,土质边坡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较小,该段挖方边坡高度小,建议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放坡后进行坡面护坡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里程K0+960~K0+997段设计标高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20m的挖方边坡,走向88,倾向358°,主要为岩质边坡。设计拟对上部强风化岩体和土体均按1:1的坡率放坡处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岩土界面外倾临空,上部土层可能发生局部垮塌,该段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建议上部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坡率放坡或直接清除,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岩质边坡段最大高度约20m。根据赤平投影图6.4.2-1分析,按设计坡率放坡后该侧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破裂角取45°+φ/2=60°,设计方案可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建议右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需要提醒设计注意的是该段里程K0+950~K0+980左右为鱼塘,该鱼塘目前仍存在少量地表水,鱼塘内及周边土体在长期地表水浸泡下强度极低,部分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建议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清除上部软弱土层或抛石挤淤,再修筑路基。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若设计路基标高处未至下伏岩体,可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但施工路基前应先清除土层上部耕植土和鱼塘及周边土体的上部软弱土。若施工至设计路基标高处已经揭露下伏岩体,可以直接以下伏强风化和中风化岩石为路基持力层。若同时以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基岩与填土分界处应作相应处理,避免因地基特性差异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开裂等现象。(3)H1路东延伸段终点挖方段根据平面图及H1D—H1D’、C111-C111’~C112-C112’剖面,H1路东延伸段终点位置为挖方段,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31~248m,地表覆盖层厚度0.6~8.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15~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23.01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0.0~28.0m挖方边坡,边坡沿道路终点呈弧形分布,边坡岩土体主要为土体和强风化岩体。设计拟对上部强风化岩体和土体均按1:1的坡率放坡处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上部部分剩余土体外倾临空(如剖面C112),且设计坡率较陡,建议该段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局部揭露的中风化岩体按设计坡率1:1放坡可行,放坡后进行坡面护坡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临时边坡。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该段路基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2.4.2H4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K0+680~K0+860挖方段根据平面图及H4—H4’、C23-C23’、C24-C24’剖面,本段为挖方段,线路总体走向66~104,长约18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49~265m,地表覆盖层厚度0~3.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10~2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43.046~256.68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13m挖方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左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3m的挖方边坡,走向66~104,倾向156~194°,其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建议该段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5-2分析,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2裂隙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J2裂隙外倾不临空,设计方案可行,该侧边坡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坡。建议左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右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0m的挖方边坡,走向66~104,倾向336~14°。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建议该段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岩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5-2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1裂隙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J1裂隙外倾不临空,设计方案可行,该侧边坡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建议右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该段路基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2)K0+860~K0+960上跨Z4路段根据平面图及H4—H4’、C84-C84’、C85-C85’剖面,本段为H4路上跨Z4路段,线路总体走向104,长约10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53.48~266m,地表覆盖层厚度0.3~3.1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10~2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56.684~261.654m。里程K0+860~K0+883和里程K0+911~K0+960为顺接地通道挖方段,两侧设计拟采用衡重式挡墙进行支挡。两侧最大开挖高度约13m,上部土层厚度一般小于3m,建议设计采用1:1.5的坡率临时放坡处理。下部岩质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图6.4.5-2分析,左侧边坡J2裂隙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2裂隙控制,J2裂隙倾角约70°,该侧边坡破裂角取J2裂隙和45°+φ/2的小值,破裂角取60°。右侧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破裂角取60°。岩质部分边坡可按破裂角60°的坡率临时放坡处理,待挡墙形成后再进行回填。挡墙可以下伏基岩为持力层,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3)K1+050~K1+140半挖半填段本段为现状乡道拓宽,根据平面图及H4—H4’、C135-C135’、C136-C136’、C138-C138’剖面,本段为半挖半填段,线路总体走向118~141,长约9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55~284m。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0~35°,局部陡坎大于40°。现状地形左侧为现状斜坡,斜坡覆土较薄,一般小于2m,右侧为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呈阶梯状,路基范围内覆土较薄,一般小于2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场地内岩土体未见整体变形、开裂迹象,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62.430~263.05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0m的挖方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右侧将形成最高约6~8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左侧挖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0m的挖方边坡,走向118~141,倾向208~231°。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可直接清除或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或结合临侧挡墙放坡,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5-3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2裂隙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C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设计方案可行,该侧边坡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建议左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左侧路基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该段路基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右侧填方边坡: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呈阶梯状。若直立填坡,现状大部分挡墙位于斜坡上,填方边坡易沿现状地面发生整体垮塌,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拟采用衡重式挡墙进行支挡,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拟建挡墙位置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挡墙外侧为二纵线施工范围,存在填方边坡,揭露最大土层厚度7.0m。建议先修筑挡墙后再填筑路堤,挡墙可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可以下伏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并做好挡墙顶和墙体的截、排水设施。(4)K1+140~K1+280半挖半填段本段为现状乡道拓宽,根据平面图及H4—H4’、C139-C139’、C140-C140’剖面,本段为半挖半填段,线路总体走向141~169,长约14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54~277m。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0~35°。现状地形左侧为现状斜坡,斜坡覆土较薄,一般小于2m,右侧为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呈阶梯状,路基范围内覆土较薄,一般小于2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场地内岩土体未见整体变形、开裂迹象,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63.054~264.000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4m的挖方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右侧将形成最高约9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左侧挖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4m的挖方边坡,走向141~169,倾向231~259°。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本段设计拟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该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以岩质边坡为主,边坡高度3~14m。拟建挡墙长度约140m,高度16m。根据赤平投影图6.4.5-4分析,该段边坡J1裂隙为外倾结构面,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C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J1裂隙控制,直立后可能沿J1裂隙发生整体滑塌。拟建桩板挡墙处按直立切坡沿J1裂隙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30,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边坡稳定性系数小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但安全储备不够,边坡破裂角取J1裂隙倾角和45°+φ/2的小值,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设计拟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可行,桩板挡墙以下伏中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并做好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右侧填方边坡:右侧填方边坡位于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呈阶梯状。若直立填坡,现状大部分挡墙位于斜坡上,填方边坡易沿现状地面发生整体垮塌,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拟采用衡重式挡墙进行支挡,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拟建挡墙位置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挡墙外侧为二纵线施工范围,存在填方边坡,揭露最大土层厚度7.2m。建议先修筑挡墙后再填筑路堤,挡墙可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可以下伏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并做好挡墙顶和墙体的截、排水设施。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若设计路基标高处未揭露下伏岩石,可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但施工路基前应先清除土层上部耕植土。若施工至设计路基标高处已经揭露下伏岩体,可以直接以下伏强风化和中风化岩石为路基持力层。若同时以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基岩与填土分界处应作相应处理,避免因地基特性差异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开裂等现象。(5)K1+280~K2+337.554半挖半填段本段为现状乡道拓宽,根据平面图及H4—H4’、C141-C141’~C157-C157’剖面,本段为半挖半填段,线路总体走向117~256,长约1057.554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45~282m。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0~35°,局部陡坎段达40°以上。现状地形左侧为现状斜坡,斜坡覆土较薄,一般小于2m,右侧为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路基范围内覆土厚度0.5~5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场地内岩土体未见整体变形、开裂迹象,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58.982~265.049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0m的挖方边坡,边坡岩土体主要为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局部边坡下部为中风化岩体,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1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左侧挖方边坡:该侧边坡走向117~256,倾向207~346°。该侧边坡现状为斜坡,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总体厚度一般小于5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直接清除或土体按1:1.75,强风化岩体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5-6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1裂隙、J2裂隙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C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但其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设计方案可行,该侧边坡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和45°+φ/2的小值,破裂角取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建议左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左侧路基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该段路基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右侧填方边坡:现状乡道形成的路基边坡和二纵线施工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呈阶梯或斜坡状。若直立填坡,现状大部分挡墙位于斜坡上,填方边坡易沿现状地面发生整体垮塌。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拟在部分现状平坦的地段采用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为1:1.5,放坡段边坡高度一般小于2m(属一般路基段的填方边坡),现状地面平缓,放坡后不易沿现状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设计方案可行。设计拟在现状斜坡段的填方边坡采用衡重式挡墙进行支挡,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拟建挡墙位置土层厚度一般小于2~5m,挡墙外侧为二纵线施工范围,存在填方边坡,揭露最大土层厚度7.0m。建议先修筑挡墙后再填筑路堤,挡墙可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可以下伏中风化基岩或填料和压实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填土为持力层,并做好挡墙顶和墙体的截、排水设施。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若设计路基标高处未揭露下伏岩石,可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但施工路基前应先清除土层上部耕植土。若施工至设计路基标高处已经揭露下伏岩体,可以直接以下伏强风化和中风化岩石为路基持力层。若同时以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基岩与填土分界处应作相应处理,避免因地基特性差异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开裂等现象。2.4.3Z4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K0+221.364~K0+400挖方段根据平面图及Z4—Z4’、C103-C103’~C107-C107’剖面,本段为挖方段,线路总体走向24~339,长约178.636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15~245m,地表覆盖层厚度0~2.0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10~2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14.214~216.000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36m挖方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左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30m的挖方边坡,走向24~339,倾向114~69°,其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可直接清除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7-1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层面外倾临空,J2裂隙与层面的的组合交线B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但其倾角平缓9°),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该侧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沿层面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15,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边坡稳定性系数小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且计算时未考虑因施工扰动或裂隙风化等原因造成的后缘裂隙贯通充水造成的水推力等因素。该侧边坡破裂角取角取层面倾角15°。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因为该侧按层面放坡后对现状220kV圣敖线铁塔影响大(该铁塔位于放坡范围内),建议该侧边坡可采用桩板挡墙必要时采用桩锚体系结合层面放坡进行支护,该侧边坡放坡按层面倾角分阶放坡,每8m为一阶,中间设置不小于2m的马道或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加预应力锚索支护,放坡后进行坡面护坡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右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36m的挖方边坡,走向24~339,倾向249~294°。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0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可直接清除或按1:1.75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7-2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1裂隙为外倾结构面,J1裂隙倾角小于放坡坡角,J1裂隙外倾不临空,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C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组合交线CO倾角小于放坡坡角,CO外倾不临空。按设计坡率放坡后该侧边坡无外倾临空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破裂角取45°+φ/2=60°,设计方案可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坡。建议右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相邻建构筑物:里程K0+310附近左侧为现状220kV圣敖线铁塔,按层面放坡后该铁塔位于放坡线范围内,该侧边坡对对该铁塔影响大,建议该侧边坡可采用桩板挡墙必要时采用桩锚体系进行支护,结合放坡进行支挡或对铁塔进行迁改,施工时应减少施工扰动,先施工抗滑桩,加强边坡和铁塔的变形监测,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措施。该段路基按设计标高施工后,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2)K0+400~K0+590一般路基段根据平面图及Z4—Z4’、C101-C101’~C102-C102’剖面,本段为一般路基段,线路总体走向339,长约19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10~234m,地表覆盖层厚度0~6.5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5~1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16~218.66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两侧边坡一般小于5m,设计拟采用1:1的坡率放坡,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较平缓,按设计坡率放坡后不易沿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但设计坡率较陡,可能发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按1:1.5的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截排水措施。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本段里程K0+520~K0+590为在建二纵线施工区,二纵线设计范围该段为高架,拟建Z4路下穿二纵线,目前二纵线已基本平场至Z4路设计高程,后期施工两者直接相互影响较小。里程K0+480处为设计9#临时管涵,管涵下部为粉质黏土或填土,土层厚度约1.2~6.5m,可以粉质黏土和填土为管涵持力层,但应先清除土层上部耕植土,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现场实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管涵持力层。按设计标高施工后,若设计路基标高处未揭露下伏岩石,可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但施工路基前应先清除土层上部耕植土。若施工至设计路基标高处已经揭露下伏岩体,可以直接以下伏强风化和中风化岩石为路基持力层。若同时以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基岩与填土分界处应作相应处理,避免因地基特性差异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开裂等现象。(3)K0+590~K0+760挖方段根据平面图及Z4—Z4’、C99-C99’、C100-C100’剖面,本段为挖方段,线路总体走向340~9,长约17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19~238m,地表覆盖层厚度0~4.3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0~30°,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路面设计高程为218.664~224.831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最高约14m挖方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左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9m的挖方边坡,走向340~9,倾向60~99°,其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可直接清除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7-3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层面外倾临空,J2裂隙与层面的的组合交线BO为外倾不利组合交线(但其倾角平缓11°),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该侧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沿层面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2.39,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运营期若后缘陡倾裂隙J1贯通充水,在水推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平推式滑塌,建议设计时充分考虑此因素。根据计算结果该侧边坡按设计1:1的坡率放坡基本可行,该侧边坡层面倾角较平缓,破裂角可取岩体自身强度破坏角45°+φ/2=6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建议该侧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应重视后缘坡面封闭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右侧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4m的挖方边坡,走向340~9,倾向240~279°。上部土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0m。建议上部土体和强风化岩体可直接清除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并做好坡面防护和截、排水设施。下部岩质边坡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岩体整体较完整。根据赤平投影图6.4.7-3分析,该段边坡设计拟按1:1的坡率分阶放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J1裂隙为外倾结构面,J1裂隙倾角小于放坡坡角,J1裂隙外倾不临空。按设计坡率放坡后该侧边坡无外倾临空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破裂角取45°+φ/2=60°,设计方案可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该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坡。建议右侧边坡中风化岩质部分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该段路基按设计标高施工后,基本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4)K0+760~K1+260填方段根据平面图及Z4—Z4’、C86-C86’~C98-C98’剖面,本段为填方段,线路总体走向7,长约500m,拟建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217~240m,地表覆盖层厚度0.8~13.2m,下伏基岩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