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_第1页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_第2页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_第3页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_第4页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5草船借箭

本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长篇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借公事让他在十天之内造

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凭着神机妙算在三天内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让周

瑜自叹不如。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人物鲜明,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弄懂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要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

鲁肃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一、教学效果

1.准确把握课堂目标。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一一“草船借箭”的原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从容向周瑜立下了军令状,

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引出“造”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

我通过“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一步步深入了解诸

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特点,让学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过程,令学

生清晰地认识了人物特点,使学生领会了“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并感

受到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精练地用词。

在课堂上,我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的阅读分

析为主,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了

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激发学生亲近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自主合作探究见真知。

课堂中我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第2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鲁肃看到

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

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

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观点。通过细细品读体味,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

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抛给学生后,让学生去找,小组合作去琢磨,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

上下文学习的方法,真的不用怕学生读不出、找不到,课堂上学生的滔滔不绝让

我们见识到了学生们知识面之广、思维能力之强。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让学

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

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

表达。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评价,适时地给予学生

鼓励和赞扬,会使表达不到位的同学声音大起来。

6景阳冈

《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表现了武松豪放、

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我为帮助学生完成

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1.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

言。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4.

练习根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二)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

过程中,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

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我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

法。

二、成功之处

(一)给连环画配解说词、说书:吸收语言。

“老师这里有《水浒传》的连环画,请你们欣赏一回。”(播放连环画课件)

“你们仔细读读文中武松和店家的对话,等会请你们给它配音。”学生朗读文中

对话,练习对话表演。指名上台给连环画配音,随着图文并茂的解说,课文的语

言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生的头脑。

“老师,我想用说书的方式来复述这个故事。”可能是受了《赤壁之战》

的学习启发,解说刚完,又有学生“另劈蹊径”。好啊!李正一几乎是蹭地上来

了,还从抽屉里拿出或许是早已“预谋”好的一把扇子。于是,这个被大家称之

为“相声大王”的李正一同学凭借一把扇子,一个“惊堂木”——其实只不过是

一个木质黑板擦而已,将文中的精彩部分——武松打虎的经过,老虎的“扑、抓、

剪”,武松的“三闪”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真是叫绝!于是,下面的学生便

坐不住了……

(二)精心研读: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教学到此,学生对武松的英勇“壮举”可谓是体验颇深,如何引领学生更好

地正确认识文中的武松形象,从而为学生阅读评价《水浒传》中的其他英雄形象

起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请你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来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

白处。”学生写的字有勇、猛、智、神、威等。“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

括地赞扬了武松?”学生比较出“神”字,进而提炼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

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画),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三、不足之处

课后拓展部分不够精彩,只是说文中还有很多人物,找一两个人物说一说。

这样拓展处理太简单了,起不到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读下去,读更多的《水浒传》

故事的欲望。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可以这样设计: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

许多多人物,请你在课外认真阅读,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写一份200

字左右的人物速写,下周进行交流。

7*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猴子,

这只猴子每天快乐地在林间生活。一日,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为敢于第一

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聪明机敏、

爽朗坦率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一)抓重点问题,自读自悟。

抓住''石猴怎样出”和“怎样称为猴王”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种读法并用,人文交流。

由于本文是古代白话文,语言很精辟,长短句结合多,读起来比较拗口。我

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充分读文,实现作者与文

本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课文时,抓住“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

豹为群,獐鹿为友,狒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让学生反复朗

读,理解意思、,发现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且长短句结合的文法,感受

语言的精练优美、节奏感强,激起阅读的兴趣,提高赏析、审美的能力。在让学

生学习“石猴怎样成为猴王”时,抓住石猴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我进去!

我进去!”“没水!没水!”等等,让学生品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感受优秀

作品语言简练、明快、干脆、富有感召力的特点,感悟石猴的聪明、机敏、勇敢

的特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起续读的愿望。

三、不足之处

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

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

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

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

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字词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

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教学过程中各步骤都能运筹帷幄,美中不足的是仍旧觉得

难以真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精读自己认为优美的部分,感受语言的精

美,修辞的灵活运用,所刻画人物的栩栩如生。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不拖泥带水,应该告诉学生的就

要直接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七绕八拐的去所谓的启发。

8*红楼春趣

《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人

们放风筝、去晦气的健身活动。人们放风筝时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仰望蓝天,凝神拉线奔走,有张有弛,给人们带来快乐。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目标。通过深入地分析文本,心中明确课堂目

标,尤其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2.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来凸显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包括紫鹃、宝玉、

黛玉、探春、宝钗、宝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凸显了各位人物的不同

形象。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他们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

热爱。

3.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①故事情节完整;②主题思想深刻;③人

物个性鲜明;④构思角度精巧;⑤环境描写逼真。

二、成功之处

我在讲解:“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时,我让学生

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

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

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大鱼

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

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

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恨得把风筝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

不是个美人,我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

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人物的形

象。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

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得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

些。如对“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钱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

时只有鸡蛋大小,转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不见了”这句话的理解,由于前

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四、改进措施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含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实际不足中的这句话可以这样解释:风筝被钱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

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

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

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

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类似这样的精美段落,细节描写若在平时能相机渗透在教

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情操、文化底蕴肯定会慢慢丰厚起来。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排演课本剧,不失为一种让小学生锻炼自己口头写作能

力的途径。它是以教材为依据,为小学生所熟悉,易激发小

学生的兴趣一种表演形式。课堂上课本剧的表演更注重教学

目标,课本剧要求的是小学生的自由发挥,表演重在说,重

在参与。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是“我们都来演一演”其目的是

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进

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在排练前,我先组织学生交流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

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商量一下要

演一部课本剧。然后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剧本。我重点指导

学生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表演时可以加上哪

些表情或动作?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等。

整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放手

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引导学生

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是孩子喜欢的

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

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