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均以男女人体为依据。雅典卫城中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少女柱”闻名,少女像柱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每个女子恬静柔美,衣着发型和面容都不一样;建在阶座之上的多利克式石柱,柱身粗壮,柱头刚健硬朗,有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雅典娜女神的庙宇一反惯例,全都使用男人柱。这里体现出古希腊的建筑思想是A.理性主义至上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识 D.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3.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4.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D.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5.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A.政治权利的下移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动荡纷争 D.经济领域的变革6.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8.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朝鲜之冬(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9.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其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 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10.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A.历史发展的规律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学的功能11.春秋以前,战争攻防只着重在险要的关隘.并无派兵戍边之举,甚至连关隘也只是战时才有人驻守。春秋以后,陈兵守境.争夺边隙之地成为常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权制确立 D.百家争鸣的出现12.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13.自然法是制订法的对称,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A.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B.移植了古代希腊法律体系C.与习惯法的特征相同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14.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这种仪式有助于()A.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 B.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C.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 D.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15.罗马法规定:“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该公民有权上诉,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官员不得对之施加惩处。”这种规定()A.阻碍了司法实践顺利开展 B.体现出罗马法的严酷C.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 D.使公民范围逐渐扩大16.“在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A.加强军事统治B.重视法律制定C.进行文化同化D.力图经济扩张1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A.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 B.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19.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A.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接受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20.古希腊文对历史的定义是“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下列符合这一定义的是A.《荷马史诗》《历史》 B.《史记》《历史》C.《汉穆拉比法典》《史记》 D.《吉尔伽美什》《史通》21.下面是两幅汉代面像砖的图片。突出反映出汉代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 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C.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2.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以此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僵化的流弊。该思想家是A.陆九渊 B.王守仁 C.黄梨洲 D.顾亭林23.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D.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24.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A.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B.统治者“无为而治”C.君主权力严重衰退 D.重农抑商没有落实25.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伯利克里时期的古代雅典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泛滥的民主使得公民道德沦丧C.首席将军权力式微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26.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27.20世纪30年代,国共双方均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左舜生等把辛亥革命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共产党方面,郭真等人的研究重在揭露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利用辛亥革命进行侵略的罪行。这主要说明A.国共合作促进史学快速发展 B.史学研究须政党支持C.社会环境决定史学研究方向 D.史学研究具有政治性28.有学者指出,“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A.社会阶层的流动受制于经济基础 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削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29.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30.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希望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新技术,从而使之“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个洲”。这一计划的实施A.旨在追赶美国的新经济 B.促使第三产业开始兴起C.消除了华约的军事威胁 D.增强了西欧企业竞争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据《当代世界史》材料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有何影响?32.材料近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使用公历,而清朝仍以传统的夏利(农历)计岁。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命令内务部编纂了《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这本历书与旧历书相比,特点有三:一是新旧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民国初期的政府公文也是阴阳历并用的。然而,阴阳历并行形成了历法问题上的“二元社会”格局:社会上层(机关、学校、团体及报馆)主要用阳历。下层民众(商家、一般市民及广大农民)主要用阴历;阴历在社会上占主流,阳历仅为点缀。1923年《申报》发文评论道:“吾国自光复以来,首改正朔,无如社会习惯不易更变。名义上虽遵用阳历,而种种事实,仍以阴历行之。”——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推行新历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新旧历法并存的原因。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回答问题。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二章人民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命题者注:包括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等,其余略)第三章参议院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下一议决一切法律案。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二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第五十四条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问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2)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3)你如何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该评价认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专制制度,但对于整个封建制度没有触动,这个认知符合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故选A项,排除D项;该评价是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不是对思想启蒙的评价,排除B项;该评价主要是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弊端,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A。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建筑“均以男女人体为依据”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文精神,故B正确;理性主义至上是启蒙运动时期,故A错误;美德即知识、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故CD错误。3、B【解析】

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B正确;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排除A;“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不符合材料中变化的主旨,排除C;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是新航路的结果,排除D。故选B。4、A【解析】

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可知,罗马法和中国《刑法》均反对以强迫或惩罚当事人的方式来获取证据或供述。这些规定强调获取证据必须合法。故A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弱势群体”、“法律的宽松与灵活”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B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5、A【解析】

孔子的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诸侯,表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政治权力下移,故A正确;BC是材料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说明是完全反对西方文明的义和团运动,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70年代中国遭受文革危害,没有强大到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选项排除。8、A【解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详解】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可以知道,题目中的“中东之春”是关于地区形势缓和的表现,而“伊拉克之夏”、“日本之秋”和“朝鲜之冬”则都是导致国际或地区局势紧张的事件,所以选A。9、A【解析】

材料“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说明海禁政策是引发倭寇危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10、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历史具有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推知历史发展趋势的功能,所以历史是一门不可获取的学问,强调的是历史学的功能,D正确;历史规律是对前半句的反映,A排除;材料未涉及历史循环论,B排除;材料未涉及历史进化论,C排除。11、A【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关隘据点,春秋以后对边地争夺成为常态,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诸侯国对土地愈加重视,故答案为A项;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开垦有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战国变法有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战争争夺与思想文化领域没有联系,排除D项。12、D【解析】

试题分析:电影《我的1919》为主人公顾维钧参加国巴黎和会。材料中“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是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故D正确。故选C。A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B和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C中的表述不当,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D【解析】

罗马的法学家认为自然法合乎人性、合乎理性,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由此可见,自然法能够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故D正确;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不是移植,故B说法错误;自然法与习惯法的特征大不相同,故C错误。14、B【解析】

从材料中要求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坟地可以看出,是为了考察其父母是不是城邦的公民,这是为了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故选B;材料这种仪式与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无关,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削弱氏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15、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官员权力的限制,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因此C选项正确;该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利益,并未阻碍司法实践的开展,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法的残酷,B选项错误;该规定与公民范围的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C。16、B【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来看“‘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这说明此时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人都具有公民权,这是万民法带来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同化”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与此无关。17、C【解析】

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8、C【解析】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C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B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转变”,考查的是学生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掌握。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19、D【解析】

由“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可知新式交通工具上男女混坐,冲击了传统男女有别的伦理纲常,故选D项;材料并非凸显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接受,排除A项;新市交通工具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B项说法有误,排除;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和认可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项。20、B【解析】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多次实地考察,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历史》的作者希罗多德曾遍游埃及、两河流域、黑海北岸,考查民情寻访历史遗迹,符合“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故答案为B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排除A项;《汉穆拉比法典》不是历史著作,排除C项;《史通》是唐朝刘知己的史学评论著作,排除D项。21、B【解析】

制盐和薅秧两幅画像砖都体现了对工具的充分利用,选项B正确;薅秧体现的是一家一户生产,A排除;薅秧和制盐两者之间属于不同行业,不存在结合,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22、B【解析】

王守仁即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大儒,强调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突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宋明理学求理繁琐弊端的纠正,B正确;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与材料时间不符合,A排除;黄梨洲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的是工商皆本,不符合题意,C排除;顾亭林即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题意,D排除。【点睛】本题关键信息是“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结合王阳明的思想分析即可。23、B【解析】

从材料中“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见,孙中山已经认识到联合苏联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于是和共产党进行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结果打败了封建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正确;1916年袁世凯已经去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联系所学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24、A【解析】

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说明汉代,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25、D【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伯里克利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道德状况,排除B;首席将军仍然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材料没有反映发生变化,排除C;从材料信息来看,伯里克利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里克利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权力,故选D。26、C【解析】

“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体现了法治精神的匮乏,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信息,排除B;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中“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得出政府法治精神的匮乏。27、D【解析】

由材料“左舜生等把辛亥革命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研究重在揭露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利用辛亥革命进行侵略的罪行”可知,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国民党方面意在通过辛亥革命突出国民党正统地位,共产党方面意在通过辛亥革命来进行反侵略斗争,故选D;国共在研究辛亥革命的问题上,意图是不一样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其主观上并未想通过合作来共同促进史学的发展,排除A;史学研究个人同样也可以进行,B项说法错误,排除;社会环境会影响史学的研究方向,但不是决定,C项说法错误,排除。28、A【解析】

依据材料“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来看,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正确;完全垄断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科举制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来说,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排除;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排除。故选A。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是指援助的对象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意识形态也就成为了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意识形态成为提供援助的前提30、D【解析】

“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希望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新技术,从而使之‘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个洲’表明这一计划的实施增强了西欧企业竞争力,故D正确;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错误;B错在“开始”,排除;C太过绝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背景:二战即将结束,各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影响: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解析】

“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即将结束、欧洲各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等角度分析。“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