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5模块选修史第14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1页
老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5模块选修史第14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2页
老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5模块选修史第14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3页
老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5模块选修史第14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4页
老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5模块选修史第14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模块第十四讲人物评说1.(2024·四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吴贻芳(1893—1985年),曾任金陵女子高校校长23年。金陵女子高校的办学经费完全依靠外国教会,她重新说明了校训“厚生”的含义,强调“用自己的才智和实力帮助他人和社会”。她变更了“三从四德”的女子教化内容,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招生制度及学籍管理规定,同时,又实行弹性学分制。抗战时期,吴贻芳以“努力读书,后援抗日”为教化宗旨,增设了家政、儿童福利和社会系等社会服务类专业。她坚持教化应着眼于人的整体性和学问的综合性,主见通识教化与专才教化相结合。她认为学校不仅应关切学生的学业进步,而且也要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付出全方位的关怀。她说人格教化的实现,学校尤其应当注意慎微的陶冶,才能使学生完全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她平常能够以身作则,小到日常言谈举止,大到国家使命,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摘编自詹丽萍《吴贻芳高等教化思想探讨》(1)依据材料,概括吴贻芳的教化思想。(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响吴贻芳教化思想的主要因素。【答案】(1)教化思想:实行刚性与弹性并重的管理方式;重视社会服务教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博专兼顾;注意以人为本,强调健全人格的教化,以身作则;关注女子教化。(任答三点即可)(2)因素: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如抗日斗争的影响);个人剧烈的民族情感及丰厚的学识;中国旧女子教化存在的弊端;外国教会在近代中国的办学(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教化思想:依据材料“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招生制度及学籍管理规定,同时,又实行弹性学分制”“增设了家政、儿童福利和社会系等社会服务类专业”“主见通识教化与专才教化相结合”“要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付出全方位的关怀。她说人格教化的实现,学校尤其应当注意慎微的陶冶,才能使学生完全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她平常能够以身作则,小到日常言谈举止,大到国家使命,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并结合女子学校本身作用,可得出:实行刚性与弹性并重的管理方式;重视社会服务教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博专兼顾;注意以人为本,强调健全人格的教化,以身作则;关注女子教化。(2)主要因素:依据材料“金陵女子高校的办学经费完全依靠外国教会”“抗战时期”,得出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抗日斗争的影响);外国教会在近代中国的办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结合女子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吴贻芳的个人经验,得出个人剧烈的民族情感及丰厚的学识;中国旧女子教化存在的弊端。2.(2024·江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胡汉民(1879—1936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天资聪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确定摒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学问分子的“正统”,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中。光绪二十八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又退学回国,主动宣扬“教化救国”。光绪三十年,再次东渡日本,系统研读政治学,并结识了廖仲恺等人。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编辑《民报》,驳斥保皇和立宪思想。光绪三十三年,追随孙中山在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还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担当广东军政府大都督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其间,坚决贯彻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制订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应,不分官级,一律同等。1913年6月,因通电反对“善后借款”,被袁世凯撤职。1914年7月,担当《民国》杂志总编辑。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见,认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易为野心家所利用,所以“必需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此外,他还致力于反袁的宣扬工作,并于1916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帮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胡汉民在清末民初时期的进步活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胡汉民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1)活动:投身教化,培育人才,宣扬“教化救国”思想;批判“保皇”“立宪”等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主动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强地方政权组织建设,同时参与创建中华民国,澄清官场吏治;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主见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2)时代精神:追求革命与进步;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同等和自由;主动投身救国救民事业的爱国精神。【解析】(1)活动:由材料“光绪二十八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又退学回国,主动宣扬‘教化救国’。光绪三十年,再次东渡日本,系统研读政治学,并结识了廖仲恺等人”可知,胡汉民投身教化,培育人才,宣扬“教化救国”思想;由材料“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主持编辑《民报》,驳斥保皇和立宪思想。光绪三十三年,追随孙中山在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还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可知,胡汉民批判“保皇”“立宪”等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主动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由材料“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担当广东军政府大都督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其间,坚决贯彻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制订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应,不分官级,一律同等”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胡汉民加强地方政权组织建设,同时参与创建中华民国,澄清官场吏治;由材料“他还致力于反袁的宣扬工作,并于1916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帮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可知,胡汉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由材料“1914年7月,担当《民国》杂志总编辑。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见,认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易为野心家所利用,所以‘必需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可知,胡汉民主见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2)时代精神: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追求革命与进步;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同等和自由;主动投身救国救民事业的爱国精神。3.(202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顺达的事迹宣扬材料20世纪30年头末起,在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出现了一位后来享誉全国的英雄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李顺达。他发展生产是能手,参与战斗是英雄,组织支前是模范,因此成了当时山西乃至晋冀鲁豫响当当的人物,是新闻记者关注和采访的对象。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李顺达成了“常客”。时间报刊报道名称1946年6月19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2版《太行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订出五年发家安排》1948年6月1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1版《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等号召英雄带头推动生产》1948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1版《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坚信党的政策努力生产发家》194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李顺达总结发家阅历续订其次个五年安排》《李顺达是怎样提前完成建家安排的?》1950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第8版《李顺达带领西沟村走向富有》1951年3月9日《人民日报》第1版《保证今年农作物丰收,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挑战》195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第2版《李顺达领导互助组的主要阅历》1954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第1版《李顺达等荣获“爱国生产金星奖章”的消息推动了山西农村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摘编自刘泉友《〈人民日报〉对李顺达报道的历史渊源》(1)分析1950年之前和之后《人民日报》宣扬报道李顺达事迹的差异,并说明缘由。(2)对《人民日报》关于李顺达事迹的新闻报道加以点评。【答案】(1)差异:1950年前连续报道宣扬李顺达发家致富的规划及阅历,侧重于宣扬他个人、家庭的劳动致富的事迹,强调其“劳动英雄”称号。1950年后主要宣扬李顺达互助组的引领示范和影响,宣扬他带领村民共同富有,强调其领导带头作用,侧重宣扬发展农业经济中集体(李顺达互助组)的作用。缘由:1950年前,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对李顺达的宣扬让群众了解并认可党的政策,安心搞好生产,提倡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从而调动农夫生产的主动性,为解放斗争奠定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1950年后,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须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共同富有的热忱。(2)点评:《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新闻报道具有连续性、阶段性;报道突出了李顺达在农业生产中的阅历和成果,注意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人民日报》是党的喉舌,履行了宣扬党的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解析】(1)差异:依据材料“《太行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订出五年发家安排》”“《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等号召英雄带头推动生产》”“《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坚信党的政策努力生产发家》”“《李顺达总结发家阅历续订其次个五年安排》《李顺达是怎样提前完成建家安排的?》”可知,1950年前连续报道宣扬李顺达发家致富的规划及阅历,侧重于宣扬他个人、家庭的劳动致富的事迹,强调其“劳动英雄”称号。依据“《李顺达带领西沟村走向富有》”“《保证今年农作物丰收,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挑战》”“《李顺达领导互助组的主要阅历》”“《李顺达等荣获‘爱国生产金星奖章’的消息推动了山西农村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可知,1950年后主要宣扬李顺达互助组的引领示范和影响,宣扬他带领村民共同富有,强调其领导带头作用,侧重宣扬发展农业经济中集体的作用。缘由: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前,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对李顺达的宣扬让群众了解并认可党的政策,安心搞好生产,提倡劳动光荣的新风尚,从而调动农夫生产的主动性,为解放斗争奠定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1950年后,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须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共同富有的热忱。(2)点评:依据材料中的时间、报道名称可知,《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新闻报道具有连续性、阶段性;依据材料中的报道名称可知,报道突出了李顺达在农业生产中的阅历和成果,注意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人民日报》的作用和地位可知,《人民日报》是党的喉舌,履行了宣扬党的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4.(2024·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曾国藩年谱节选1861年,51岁8月23日上奏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进军之策1862年,52岁7月18日,为借英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日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1863年,53岁1月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1864年,54岁5月,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1865年,55岁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10月,将金陵制造局迁上海虹口,合并他厂,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摘编自黎庶昌《曾国藩年谱》(1)依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在19世纪60年头前期所主动推动的主要事业。(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利用“年谱”进行历史人物探讨的优点。【答案】(1)事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推动洋务运动以自强,防范外国侵略;热心文化,推动发展文化教化事业;关注民生,减轻民众负担,收养孤寒。(2)优点:时间线索清楚,便于相识历史人物的发展变更;史料性强,便于资料查阅,有利于客观相识历史人物;多个领域内容并存,便于把握彼此关联,有助于全面相识历史人物。【解析】(1)事业:依据材料中“湘军攻陷安庆”“定三路进军之策”“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依据“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为借英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等可知,推动洋务运动以自强,防范外国侵略;依据“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等信息可知,热心文化,推动发展文化教化事业;依据“奏准停征厘舍、亩捐”“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关注民生,减轻民众负担,收养孤寒。(2)优点:综合材料信息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学问,运用唯物史观,从了解人物发展、归纳人物活动和整体相识人物等方面分析可知,在学习、探讨历史人物时,年谱的优势在于,时间线索清楚,便于相识历史人物的发展变更,史料性强,便于资料查阅,有利于客观相识历史人物,多个领域内容并存,便于把握彼此关联,有助于全面相识历史人物。5.(2024·陕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动身,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迥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康熙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相形之下,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侈、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明朝君主这两类迥然不同的形象清楚地显示出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所采纳的颂扬与批判的双重话语。将其置于清初这一特别的政治环境中考虑,我们不难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意蕴。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敬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的环节。——摘编自刘志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1)据材料,指出康熙帝对明太祖和明末诸帝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康熙帝做此评价的意图。(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答案】(1)评价:明太祖:有勇有谋,统一全国;明末君主:懒散、奢侈、平凡。意图: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构建清朝统治合法性;论证明亡的必定性;重申加强皇权的必要性。(2)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现实政治的须要;新史料的考订和发觉;探讨方法;评价者所处的时代。【解析】(1)评价:依据材料“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可知,康熙帝对明太祖的评价是有勇有谋,统一全国;依据材料“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侈、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可知,康熙帝对明末君主的评价是懒散、奢侈、平凡。意图:依据材料“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敬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和所学学问可从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构建清朝统治合法性;论证明亡的必定性;重申加强皇权的必要性等方面作答。(2)因素:结合所学学问可从评价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现实政治的须要;新史料的考订和发觉;探讨方法;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等方面思索作答。6.(2024·云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克伦威尔领导了推翻封建王朝与保卫革命成果的宏大革命运动,他所暴露的缺点与局限,正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不成熟的标记,并非仅是其个人缘由所造成的。克伦威尔以掠夺农夫土地为方式的圈地运动,农夫确为受害者,但生产的集中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各国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中,集中的速度越快,社会发展也越快。对爱尔兰进行殖民侵略,使他的身上沾满了爱尔兰人的鲜血,但事实上,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无不要求进行殖民扩张,其政治代表往往尽力满意他们的这一愿望。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正是英国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而成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而且符合处于上升时期的新的生产力代表者的利益。——摘编自张庆海《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1)依据材料,对克伦威尔进行简要评价。(2)依据材料,提炼作者评价克伦威尔的科学方法。【答案】(1)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