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3)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行。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天所相,不行与争,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行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行,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兵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节选自《新序•善谋》)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行虞也/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行虞也/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行虞也/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行虞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怜悯。B.其,表祈使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含义相同。C.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相同。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君起初不情愿答应楚灵王的恳求,司马侯劝谏晋君短暂迎合楚灵王,静观其变,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B.司马侯认为晋国必须要“修政德”,将纣王和文王进行对比,论证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C.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斗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D.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在回国途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战胜楚国。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2)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5.吴王为了伍子胥想要伐楚,最终被伍子胥劝止了;而当蔡国向吴国求救时,伍子胥又劝谏吴王“兴兵伐楚”。请结合文本说明伍子胥劝止伐楚和支持伐楚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行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行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行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犯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行令其自举。”(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6.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B.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C.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D.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指士大夫。C.吏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辟召,亦称“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长官等向朝廷举荐。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假如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音乐杂艺方面才华突出者,不行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B.唐太宗指责封德彝关于未发觉特殊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C.唐太宗准备接受杜如晦的看法,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举荐官员的方法,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2)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行令其自举。10.唐太宗和杜如晦认为吏部选拔官员的弊端在哪?请简要说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养息 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禹崩之后,众瑞并去。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禹崩,传位与益。益服三年,思禹未尝不言。丧毕,益避禹之子启于箕山之阳,诸侯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遵《禹贡》之美,悉九州之土以种五谷,累岁不绝。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选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1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养息 万民/国号曰夏后B.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养息 万民/国号曰夏后C.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养息 万民/国号曰夏后D.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养息 万民/国号曰夏后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徒,古官职名,相传少吴时改置,唐虞时代治用,主管民事、户口、财赋等,东汉时主管教化。B.喁喁,河水浑浊后鱼口露出水面叫“喁”。“喁喁”比方众人景仰归向,就像群鱼之口向上一样。C.“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中的“劳”意为慰劳,与《鸿门宴》中“劳苦而功高如此”中的“劳”同义。D.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禹得到舜的举荐,担当司徒的官职,对内在朝廷上辅佐舜,在外巡察考察九州的长官。B.大禹让位于商均,自己退隐,百姓不依附商均,都跑去投奔大禹,希望大禹做他们的君主。C.大禹去世后,各种祥瑞消逝,天帝赞美他的德行,让群鸟回来帮助人民耕作,“往来有常”。D.大禹去世后,益为他服丧三年,期间一言不发,服丧期满,选择在箕山南面隐居以避位。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2)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15.文中称“天美禹德”,请简要概括大禹在执政期间的利民举措。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邈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特别。”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胜利。”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B.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C.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D.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17.下列对文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特别”与“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B.“方用度不足”与“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C.“两船夹载而下之”与“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相同。D.“今因其自决”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相同。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河方案考验施政者的实力,冯邈的治河观点多有合理之处,但被丞相借故拒绝,结果造成巨大损失。B.汉代对治理黄河特别重视,王延世治河筑堤胜利即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C.政府施政有时也会引起百姓误会,光武帝时,因为斗争刚停息而未整治黄河,结果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D.治理黄河的代价一般不低,发动的民工数量以数十万计,费用即使简省,有时仍要用百亿来计算。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2)徙翼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20.根据贾让对于治理黄河的上中下策分类,冯邈的治理方法属于哪类,请简要解说。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题。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功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领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丛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则》一卷,进呈。”时议难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2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2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争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探讨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看法不一样,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化的关键不在办学校。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领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肯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则》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25.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3)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靠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行兴奋的。“桓公”作“获”(第一个)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行断开,解除BD。“狄亦丧之”的“之”为宾语,“之”后断开;“故”是“所以”的意思,用在句首,在其前断开。解除A。故选C。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实力。A.“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怜悯“错误。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赐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灵”是下谥,即指责类的谥号,表示“乱而不损”。B.两个“其”都表祈使语气,“还是”的意思。句意:君王还是允许他吧我们还是回去吧。C.两个“倍”都通假字,同“背”“背叛”的意思。句意: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希望您全部告知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D.解说正确。故选A.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A.“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错误。由原文“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可知,并不是当即就接受的建议,而是进一步提出了晋国的优势进行反对。故选A.4.答案:(1)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急。(2)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假如有诸侯攻打楚国,我恳求做前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恃”,依靠;“虞”,通“娱”,乐;“是……也”,推断句,这是.……;“殆”,危急。(2)“归”,让.….…回去;“济”,渡河;“前列”,前锋,先头部队。5.答案:①劝止伐楚:为个人私怨发动斗争,有损君王道义;②支持伐楚: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打楚国,符合道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实力。①劝止伐楚:由原文“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可知,伍子胥认为为个人私怨发动斗争,有损君王道义;②支持伐楚:由原文“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可知,伍子认为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打楚国,符合道义。【参考译文】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实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与(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以。楚灵王正在张大势力,你答应他的要求,而修养道德来等着看他的趋向。假如他趋向德政,我们还要听从他们,更何况各诸侯国呢?假如上天把他们放到荒淫虐乱的境地,楚国就会放弃诸侯,我们又能有谁来与争霸呢?”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方面不致危难的条件,会有什么敌人呢?国家地形险要而多有马匹,齐国、楚国多灾多难,有这三条,我们去哪里会达不到呢?”司马侯回答说:“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众多,又乐于邻邻国的内难,是三种危机。依靠险要和马匹多,并不行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肯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肯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为什么要为邻国的患难兴奋呢?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靠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行兴奋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唯恐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实行了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苦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终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候的谋略啊。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行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支配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美丽的羔袭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袭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汉水边,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假如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肯定为他做先锋!”楚国听说这件事,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假如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战胜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6.答案:B解析: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举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7.答案:D解析:皇帝下诏征聘称为“征”。8.答案:C解析:“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错,文中“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意为“正碰上对功臣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故C错。9.答案:(1)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凹凸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削减职官的定员。(2)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特长,唯恐会助长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举荐。10.答案:①唐太宗认为吏部选择官员只看重言辞文章,不去了解德行,导致这些官员几年后劣迹败露,损害百姓。②杜如晦则认为是因为所选人才太多,不行能全面了解他们,且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凹凸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削减职官的定员。假如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让官员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假如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肯定不行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让士大夫引以为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近来我让你向我举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我分担忧虑,你不向我举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封德彝回答说:“下臣虽然不才,怎么敢不不遗余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觉出类拔萃的俊杰。”唐太宗说:“过去圣明的君主很擅长运用人才,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遗老遗少。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丁在梦中见到了他以后的丞相傅说,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然后才起先治理国家呢?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唯恐是被遗漏不被发觉罢了。”封德彝听后,惭愧地退了下去。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觉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慢慢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惩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损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著名乡里,州郡举荐他们,这样以后他们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行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准备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举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恳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吩咐,假如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假如我的吩咐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须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行取,最终,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肯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定天下大乱,大乱之后,必定又复归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你们既然不知道贤才,我又不行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恒久得不到贤才的。现在我下令让人才自我举荐,你们看怎么样呢?”魏徵回答说:“了解别人的人聪慧,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了解别人很不简单,了解自己就更为艰难。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特长,唯恐会助长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举荐。”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于是就大会诸侯,协商治国的方法,对内赞美盖山之神给自己神书,从而使天下各州安定的功绩,对外弘扬圣明的道德来报答天帝的心愿,于是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接着又颁布了国家的政令,使民众养精蓄锐,国号叫夏后。“内……外……”是两个结构对仗的句子,应在“外”前断开,解除AD;“国政”是“传”的宾语,中间不断开,解除B。故选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实力。A.正确;B.正确;C.“劳”分别是“慰劳”和“功劳”。句意:天帝赞美禹的德行而慰劳他的功绩/像这样劳苦功高。“劳”含义不同,选项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D.“期间一言不发“错,原文是“思再未尝不言”,指益心想大再,口念大禹,并非“一言不发”。故选D。14.答案:(1)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损伤它的树枝;喝那河中清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2)启在每年春秋季节都委派遣使者到越地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食”,吃;“伤”;损伤:“浊”,使..…污浊,搞温。(2)“使使”,派造使者;“以”,在;“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都是状语后置句。15.答案:①赏善罚恶,毫无遗漏;②安排民众,营造房舍;③调整度量衡,规范法度。④支配后事,葬后田无改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括文中信息的实力。结合“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可概括出:赏善罚恶,毫无遗漏;结合“乃纳言听速,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居画作印,横木为门”可概括出:安排民众,营造房舍;结合“调权衡,平斗料,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可概括出:调整度量衡,规范法度;结合“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羊惊桐棺,穿扩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可概括出:支配后事,葬后田无改亩。【参考译文】在尧把帝位让给舜以后,舜举荐大禹,使他改任司徒的官,在朝廷辅佐舜的统治,在外巡察九州的长官。舜死时,吩咐由大禹继承他的帝位,禹守丧三年,身体憔悴,脸色黑瘦,把帝位让给商均,退避居住在阳山的南面,阴丘的北面,百姓不依附商均,追随至禹的住处,那状况就象受惊的鸟飞扬上天,被吓的鱼潜入深渊,他们白天歌颂夜晚吟诵,登上高处喊叫,说:“禹抛弃我们,对我们所爱戴的人该怎么办呢?"禹三年服丧完华,哀怜民众拥护自己不愿罢休,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三年根据标准考核官员的功绩,五年政局就安定了。禹走遍天下,又回到大越,登上了茅山,使四面八方的大臣们前来朝见,让中原各州的诸侯前来会见。防风迟到了,禹就杀了他来示众,表示天下已全部属于禹管辖了。于是就大会诸侯,协商治国的方法,对内赞美釜山之神给自己神书,从而使天下各州安定的功绩,对外弘扬圣明的道德来报答天帝的心愿,于是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接着又领布了国家的攻令,使民众养精蓄锐,国号叫夏后。对有功芳的人封给土地,对有德行的人授予爵位;恶行没有因为稍微而不受到惩罚,功劳再小也受到奖赏。天下的人都景仰向慕,象小孩惦念母亲、儿子归顺父亲那样留在越地。禹怕群臣不归顺,就宣扬说:“我听说:"吃那树上果实的,不会去损伤它的树枝;喝那河中流水的,不会去搞混它的源流。'我获得了覆釜山的神书,才能够除掉天下的灾雅,使民众回到乡里,那恩德如此昭彰显明,莫非可以忘了么?”于是就接受大臣的建议,听从大臣的劝告,安排民众,营造房屋,随山砍伐树木修成城邑,在木料上画上记号作为进出城邑的印信,设置拦路的横木当作城门。又调整了衡器,校正了斗、斛等量器,挖井给民众看,拿这些作为民众遵循的法度。于是凤凰来到树上栖息,鸾鸟在旁边做窝,麟麟在庭院中走功,群鸟在凹地耕耘。转瞬之间,禹最终已经五六十岁老得快死了,他叹息说:“我已到了晚年,寿命将要完结了,将要死在这儿了。”他吩咐群臣说:“等我百年之后,把我葬在会稽山;运用芦苇做的外棺和桐木做的内棺;挖墓穴挖七尺深,下面不要挖到地下水;堆坟高度为三尺,泥土作台阶为三级;安葬以后,田地不要更改田埂,不要为了使住在这里的死者安乐,而使耕种此田的生者劳苦。”禹死了以后,各种祥瑞的征兆都消逝了。天帝赞美禹的德行而慰劳他的功绩,就让群鸟回来给民众耕耘,这些鸟的大小有肯定的差别,进退有肯定的行列,一会儿兴盛一会儿萧条,来去也有肯定的常规。禹死了,把帝位传给益。益守丧三年,思念禹的话从没有间断过。守丧完毕,益到箕山之南退避禹的儿子启。诸侯不去益那里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是帝禹的儿子啊。”启就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在夏王朝治理国政。他遵循《禹贡》所制定的支配,全部开垦了九州的土地来种植五谷,连年不断。启在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派遣使者到越地去祭祀大禹,在南山上兴建了宗庙。16.答案:C解析:“疏阔”修饰“方略”,不行断开,且“上”应指皇上,与“阔”连用则语意不通,解除BD;“于王凤”作“荐”的后置状语,“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句意完整,不行断开,解除A。译文: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举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故选:C。17.答案:D解析:D.“含义不相同”有误。句意: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秦国趁着这有利的形势。两句中的“因”,都是介词,趁着。故选:D。18.答案:C解析:C.“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说法错误,原文中为“兖、豫百姓怨叹”,而非“各地”。故选:C。19.答案:(1)(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找寻到,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简单疏通。(2)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20.答案:冯邈的建议属于贾让所说的中策。贾让的中策是指说多开凿运输河渠道,既能使百姓浇灌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冯邈的建议是在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重新疏通屯氏河以协助黄河宣泄洪水。解析:据原文“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可知,也就是让黄河自由流入大海,从而形成河道,将它流经地方的人民迁走,这是上策;而多开凿河道以减缓水势,同时浇灌了田地,这是中策;修筑堤坝这是下策。这是贾让的治理方法。而冯邈的治理方法是“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特别”,也就是将屯氏河疏浚,多开水道以减缓水势,这属于贾让所说的中策。【参考译文】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邈奏报说:“清河郡位于黄河下游,短暂没有发生大灾难,是由于屯氏河通畅,可以两河分流。如今屯氏河已经淤塞,鸣犊口又更加的流水不畅,只有一条河,却要兼容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找寻,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简单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特别便利,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协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特别状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邈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这时候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真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垮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举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垮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探讨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找寻九河原来的河道贯穿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短暂不进行堵塞,先视察水的流势;假如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慢慢就会自己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服务器硬件租赁合同3篇
- 新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空调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培训课件模板
- 疱疹病毒病人的护理
- 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
- 南京市房产交易合同(2024版)
- 百纳行渠道培训
- 公司清洁钟点工劳务合同
- 烫发后的护理日常
- 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总结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医院内急诊重症快速反应小组建设专家共识1
- 形象与礼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黑龙江检察机关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考命题作文预测及导写:“一步一步往前走”
- 口腔消毒灭菌知识培训课件
- 针刺治疗颈椎病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工程人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 儿童视力保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