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袭扰 B.统治集团内江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3.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含嘉仓。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据此可知,隋朝()A.粮仓分布遍及全国 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C.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阶级矛盾有所缓和()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杯酒释兵权 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5.《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变化()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 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6.20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的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其年代为公元702年、718年和746年。这可以印证()A.唐朝丝绸之路繁荣 B.阿拉伯人善于经商C.东西经济差距明显 D.中阿存在交通往来7.唐蕃长庆元年(821年)缔结盟约。唐蕃会盟碑上所刻盟文指出:“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这一盟约()A.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B.增进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C.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 D.消除了吐蕃与唐朝的纷争8.据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载:广平(位于今河北)宋察娶同郡游昌(汉)女。察先代胡人也,归汉三世矣。忽生一子,深目而高鼻,疑其非嗣,将不举。须臾,赤草马生一白驹,察悟曰:“我家先有白马,种绝已二十五年,今又复生。吾曾祖貌胡,今此子复其先也。”遂养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B.新的民族产生C.各民族的迁徙频繁 D.民族交融发展9.有学者统计,唐代宰相少者二三人,多者八九人,容宗(武则天之子)时增至十七人。由此可见唐代()A.君权与相权矛盾逐渐加剧 B.中央冗官问题越来越严重C.三省六部制趋向名存实亡 D.宰相集体议政制度被强化10.下表所示为唐诗中对一些城市景象进行描述的诗句。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城市诗人诗句洛阳韦庄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宋州杜甫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成都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扬州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苏州杜荀鹤夜市卖菱藕,眷船载绮罗A.社会经济的繁荣 B.诗歌主题的转变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世俗文化的兴起11.社会环境和历史变迁是影响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以唐诗创作为例,前期以豪放气概、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后期则以沉郁之风、悲壮情调让人扼腕。造成唐朝诗风前后变化的历史节点是()A.武则天临朝 B.唐玄宗继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12.“牛李之争”是唐末官僚集团内的党争典型,“牛党”首领牛僧孺代表主事科举的礼部尚书“门生”势力,而“李党”首领李德裕代表的是“于朝廷台阁间事不教而自成”的公卿世家势力,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这反映了唐末()A.社会流动性良好 B.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化C.门阀士族新高峰 D.政党政治的萌发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材料一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唐)杜佑《通典》(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历史价值。材料二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14.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省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摘编自王小甫等编著《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摘编自陈少峰等编著《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选择B: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余杭从边境前哨地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大运河对全国经济格局的影响,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开通大运河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D:材料中并没有大运河开通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的内容。2.答案:D解析:选择D: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朝末年,秦二世横征暴敛,实行严刑峻法,使得阶级矛盾加剧,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秦朝灭亡。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人民负担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灭亡。由此可见,秦朝与隋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排除A、B:“周边少数民族袭扰”“统治集团内江变乱”不是素朝和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C:“外戚临朝”与秦朝灭亡无关。3.答案:B解析:据材料“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含嘉仓粮窖数量多,储粮量大,且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这体现了当时农业的发展,隋朝社会经济获得发展,故选B项。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其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D项正确;秦朝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唐太宗继位时国家就已经统一,排除B项;杯酒释兵权的是宋太祖,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隋代地方长官都有吏部任命,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长官由吏部任命,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的任命,而非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官制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不生产阿拉伯金币,但晚唐墓葬中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说明中阿存在交通往来,阿拉伯金币随着外来人员的往来而带到中国,D项正确;仅仅3枚阿拉伯金币,不足以说明唐朝丝绸之路繁荣,材料信息不足,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晚唐墓葬中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反映了中阿存在交通往来,不能体现阿拉伯人善于经商,排除B项;材料可以体现中阿存在交通往来,材料未涉及中西方经济比较,不能得出“东西经济差距明显”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选择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盟约约定唐蕃之间“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排除A:吐蕃尚未纳入唐朝版图之内。排除B: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排除D:“消除了”表述绝对化。8.答案:D解析:选择D: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广平的一名少数民族后裔男子娶了一名汉族女子,他们的孩子在面貌上出现了返祖现象。不同民族的男女通婚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发展。排除A:不同民族的男女通婚体现的是民族交融的发展,而不是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排除B:仅根据一例不同民族的通婚现象,不足以说明出现了新的民族。排除C:不同民族的男女通婚体现的是民族交融的发展,和民族迁徙的频繁无必然关联。9.答案:D解析:选择D: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少者二三人,多者八九人,睿宗(武则天之子)时阁增至十七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多个宰相共同议政,宰相集体议政制度被强化。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君权与相权矛盾逐渐加剧。排除B:单凭宰相人数,不能得出中央冗官问题越来越严重。排除C:唐代“三省六部制趋向名存实亡”的说法错误。10.答案:A解析:选择A:材料中的诗歌描述了唐代城市的繁华景象,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唐朝时期诗歌主题的转变。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材料中的诗歌不属于世俗文化。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前期以豪放气概、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后期则以沉郁之风、悲壮情调让人扼腕”可知,唐诗风格前后期出现了较大差异,且后期以沉郁之风、悲壮情调让人扼腕,反映了士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悲观态度。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推动唐诗由前期描述的盛世气象转为沉郁之风,C项正确;武则天临朝时唐朝依然处于治世局面,并未由盛转衰,排除A项;唐玄宗继位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其继位并非唐诗风格转折点,排除B项;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统治,但其爆发前唐诗风格便已经发生了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出身科举的牛党战胜出身士族的李党,科举制的作用日益凸显,客观上有利于出身庶族的学子通过科举成为统治阶层,反映出社会流动性良好,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朝廷内部的党争,未体现各种社会矛盾,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门阀士族在党争中失败,排除C项;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1)历史价值:加强了中国南北沟通;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2)意义:看待历史事件应当秉持唯物史观,一分为二的看待。解析:(1)历史价值:根据材料“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可知,大运河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运河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2)意义:两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餐饮厨房承包及食品安全保障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屋租赁合同范本:出租屋租赁合同租赁用途变更条款3篇
- 2025年度传统医学技艺传承合同书规范文本4篇
- 宁波2025版限购政策下购房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个人佣金协议书范本影视行业专属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冻食品储藏运输合同4篇
- 2025年跨境电子设备运输合同(新版)2篇
- 2025年度虫草深加工项目技术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茶楼家具安装与茶文化体验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合同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考试真题
- 2024中考复习必背初中英语单词词汇表(苏教译林版)
- 海员的营养-1315医学营养霍建颖等讲解
- 《现代根管治疗术》课件
- 肩袖损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