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1页
【解析】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2页
【解析】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3页
【解析】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4页
【解析】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流最早选择的是通过陆运经过克拉地峡,货物采用“海陆海”模式进行运输。大概到7世纪以后,马六甲海峡基本垄断东西海上货运。历史上,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开通克拉运河的想法,据泰国研究预计,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为此,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与合作共建。1.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流最早选择的是通过陆运经过克拉地峡,货物采用“海陆海”模式进行运输,运输的货物最不可能的是()A.铁矿 B.丝绸 C.象牙 D.茶叶2.大概到7世纪以后,马六甲海峡基本垄断东西货运。其原因最可能是()①货运量增大②海盗减少,航运更加安全③航海技术进步④克拉地峡地形崎岖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与合作修建克拉运河,支持泰国的国家可能是()①中国②新加坡③马来西亚④日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A2.B3.B【解析】1题详解】四世纪以前,东西方海上交易商品有中国的丝绸、茶叶、非洲的象牙、香料等,铁矿是近代贸易活动的主要商品,故A符合题意,本题选A。【2题详解】7世纪以后,随着货运量增多,航海技术的进步,从马六甲海峡运输周转成本更低,故①③正确,海盗一直都有,威胁航运安全,克拉地峡地形影响不大,故②④错,本题选B。【3题详解】克拉运河相对原有的马六甲航线,直线缩短一千多公里的航程,这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物流货运节约了大量的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受益的是中国和日本,故B正确,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会因过往的船只减少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故ACD错。所以选B。1919年挪威就诞生了首款电动汽车,但直到1971年另一家汽车公司才推出了另外3款电动汽车。从1990年开始,挪威向企业和个人征收高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税。2009年起,挪威开始大规模进口国外品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销量也开始迅速攀升。2011年,最后一家本土电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2018年,挪威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被誉为“电动汽车王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挪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短缺 B.产业基础差 C.资金短缺 D.国外企业竞争5.影响挪威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最主要因素是A.教育水平 B.居民收入 C.国家政策 D.环保意识【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高,劳动力数量对其发展影响不大,因此劳动力短缺不是挪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显示,1919年挪威就诞生了首款电动汽车,但直到1971年另一家汽车公司才推出了另外3款电动汽车,表明挪威电动汽车产品更新缓慢,缺乏竞争力,这是产业基础差的表现,因此产业基础差是挪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挪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欧洲国家,材料信息显示,挪威大规模进口国外品牌电动汽车,表明该国资金并不短缺,C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显示,挪威1919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至2009年挪威才开始大规模进口国外品牌电动汽车,可见与国外企业竞争时间较短,因此国外企业竞争不是挪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5题详解】2009年前,挪威并没有成为“电动汽车王国”,而挪威教育水平一直以来就较高,因此教育水平不是影响挪威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最主要因素,A不符合题意;挪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北欧国家,人们的收入一直较高,购买力强,而挪威是2009年后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因此居民收入不是影响挪威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最主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显示,从1990年开始,挪威向企业和个人征收高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税。2009年起,挪威开始大规模进口国外品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销量也开始迅速攀升,并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王国”,因此国家政策是影响挪威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最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一直以来挪威的环保意识都较强,但挪威是2009年后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因此环境意识不是影响挪威成为“电动汽车王国”的最主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C。《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A.高档时装业 B.电子装配业C.高端制造业 D.现代服务业7.与上海相比,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有()①生态环境②人才技术③产业配套④能源矿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A.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 B.促进各城市等级提高C.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 D.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答案】6.B7.D8.C【解析】【6题详解】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本质上是将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向外转移,将研发和销售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留在上海,实现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电子装配业是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附加值较低,是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上海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产业配套条件更好;而安徽省生态环境有优势,可以积极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比较优势。故①④正确,故选D。【8题详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会提高,并不是所有产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都降低,故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不是每个城市的等级都会提高,故B错误。区域一体化发展强调分工与合作,并不是产业分布均衡化,而是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故D错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C正确。故选C。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最为显著和频繁的地表过程,尤其对于沙漠和河流的过渡带沙漠河岸这一独特的地理单元,风水复合地貌过程是其独特性的突出表现。下图为策勒河下游地区地貌格局示意图,图中甲地区为风水复合地貌过程区。该地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近年来,策勒河上游来水量波动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甲地区A地下水埋藏深 B.地表水流速快C.沙丘季节性移动 D.沙丘高度持续增加10.推测人工河道的主要作用是A.挡沙 B.泄洪 C.灌溉 D.淋盐11.策勒河上游来水持续减少产生的影响是A.固定沙丘面积增大 B.绿洲盐碱化程度持续加重C.人工河道水量增加 D.戈壁表层覆沙厚度增加【答案】9.C10.A11.D【解析】【9题详解】风水复合地貌区既有流水作用,又有风力作用。该地处于河流洪积扇末端,一般来说,冲积扇边缘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A错;水流分散说明地势趋于平缓,地表水流速慢,B错;汛期流水作用抑制了风沙活动,沙丘高度持续增长的可能性较低;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季节性河道充盈,以流水作用为主,沙丘暂停移动;冬春季节河道干涸,风力强劲,沙丘移动速度快,C正确,D错,故选C。【10题详解】人工河道位于绿洲外围,且在绿洲西北侧。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沙丘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为防流动沙丘掩埋绿洲,在外围修筑人工河道阻拦沙丘前移,A正确;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人工河道的目的并非为了泄洪,B错;该人工河道位于绿洲外缘,因此并非为了灌溉和淋盐,CD错。故选A。【11题详解】上游来水减少,导致该地流水过程减慢,风力过程加快,因此固定沙丘活化成为流动沙丘,A错;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绿洲盐碱化程度可能减轻,B错;上游来水减少,进入人工河道的水量也减少,C错;风沙活动加剧,戈壁表层覆盖的沙质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加,D正确,故选D。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崛起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2016年,成渝城市群被赋予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撑等国家定位。《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将成渝城市群列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支持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近亿人,城镇密度和数量全国最大。成渝城市群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020万。虽古有“蜀道难”之说,但如今路网密集,对内对外开放通道众多,成都和重庆之间有300千米的高速公路及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开放创新程度不断提升,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300家。但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量已近200万辆。下图为成渝城市群位置示意图及空间格局示意图。(1)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2)概括成渝城市群范围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析山城重庆发展为一座特大城市的自然条件。(4)根据材料,提出重庆和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在未来合作中的注意事项。【答案】(1)地处西部地区腹地,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城市众多,且城市间自古以来通过水系与陆路联系紧密;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创新程度高;人口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拥有双核优势(拥有重庆、成都两个主城人口近千万的超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基础好;面积大,发展空间大;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2)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河流干流或河流交汇处分布;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数量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数量较多);高等级的城市周围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3)地处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辐射范围广,水运便利;是长江流出四川盆地的东大门,地理位置重要。(4)避免产业重叠(或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加强分工协作(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形成产业互补;成都和重庆主城可进一步扩容发展(着力发展“组合型特大城市”,强化轴带,建构网络),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减小两地的物流运距和通勤距离,加强联系;加强跨行政管理辖区的合作,简化公共服务流程。【解析】【分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背景,考查成渝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I.根据第一段文字材料可知,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Ⅱ.根据第二段文字材料可知,①这里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密集,有发展城市群的基础条件;②随着交通条件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通道多,缩短了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外向化程度不断提升,使西部地区获取国际要素资源更加容易便捷;③产业集聚效应强,对全球人才、资本、产业的吸引力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III.根据图可知,①成渝城市群涵盖的区域,大致相当于地理概念上的四川盆地,这里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便于构建亚欧非大通道;②长江水道,是勾连巴蜀与中华大地的纽带,四川盆地与长江水系的水乳交融,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地理空间组合,造就了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巨大潜力;③区内形成“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格局,两个核心城市人口均为1000万左右,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④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城市发展空间大。IV.根据已有知识可知,①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通过水系和陆路,众多城市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系紧密;②这里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发育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社会经济基础好;③坐落在我国西南部的长江上游,有中国西部作靠山,目前这里已进入通欧达海的时代,向东可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可以借助中欧班列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则能够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基础,通往中南半岛、南亚和大海;④巨大的人口规模具有较低的生产和生活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后发优势明显以及便于抓住东西部产业转移等机遇。(2)I.我们已知长江对四川盆地的城市意义重大,为其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水运条件,以及冲积作用带来的肥沃土壤和冲积平原等。Ⅱ.读图可知,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河流干流或河流交汇处分布。III.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P2730详细论述了同一个区域内,城市的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包括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数量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数量较多);高等级的城市周围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IV.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符合教材论述的一般规律。(3)I.如果纯粹从地形地貌来看,重庆似乎不适合建设大型城市,但它最终成了一座特大城市,这完全是因为水运优势。Ⅱ.正如成都和岷江息息相关,重庆则是与嘉陵江休戚与共的商业码头,当时的重庆磁器口古镇内商贾云集,店铺鳞次带比。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是以内河航运为绝对主导。III.以水运为中心的城市,河流的通航能力和流域面积,决定了该城市的辐射范围。IV.那么同样是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为什么宜宾和泸州的城市体量,比重庆要逊色得多呢?这是因为嘉陵江辐射的地域更大,人口更多,其上游一直延伸到了甘肃和陕西。嘉陵江的两条支流——济江和渠江在合川汇合,水流平缓,两岸滋养了一大片农业人口,还孕育了绵阳、遂宁、广安和南充等城市。V.崛江和沦江流域的船只驶入长江后,可顺流而下到重庆。因此四川盆地的人想要走水路出川,必须要经过重庆,重庆就是盆地的东大门。VI.就这样,重庆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成长为一座特大城市。(4)I.根据文字材料可知,①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未来成都和重庆应着力发展“组合型特大城市”,强化轴带,建构网络,进一步加快城镇进程,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②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两地产业结构雷同,尤其是汽车和电子等产业构成与发展模式相互重叠,使得冲突更为尖锐,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能已近200万辆,两个城市分别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要达300亿和500亿元。故未来两城市一定要解决产业重叠、互不认同的纠缠与偏狭,扬长避短,分工分层,并建立宏观约束,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形成产业的互补。Ⅱ.由文字材料可知,①成都和重庆之间的高速公路有300千米,空间距离较远,虽然在一个小时高铁经济圈内,但是对于物流运距和通勤距离来说还是比较远,中心城市间要素的联系比较薄弱,故未来需要加快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口和产业要素合理分布的交通网络,这样就可以为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发展和联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②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06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020万人,故未来成都和重庆主城可进一步扩容发展,让优势更优。III.根据常识可知,重庆作为直辖市后,与成都不在同一个行政区,不再相互制约,关系更难协调。城市群内的城市之所以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在于城市行政管理辖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封闭性、财政和GDP的独立性等。由于城市也是行政管理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受行政辖区制约,导致项目的审批、申报、各种投资的准入和管理,是按照行政辖区来进行。因此导致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竞争,城市群内部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故未来加强跨行政管理辖区的合作,简化公共服务流程。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美洲部分区域图。材料二:智利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但是,智利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短缺,国内电力主要依靠进口化石能源作燃料。材料三: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上中游河道险滩、急流瀑布密集,河水含沙量大,汇合后的地势低洼,河滩宽阔。拉普拉塔河主河道长仅320千米左右,宽度却有50千米,河口最宽处可达230千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但河口处无三角洲。(1)分析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2)阐述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3)分析拉普拉塔河口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4)说明瓦尔德斯半岛地表植被的特征及成因。【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冰川谷,海水入侵后形成峡湾海岸;冰川侵蚀或堆积,形成众多冰川湖泊;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2)地处板块碰撞带,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铜矿资源储量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进口能源为铜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电力;西临太平洋,海岸线曲折,港口优良,海运便利;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量大;智利属发展国家,劳动力廉价丰富。(3)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后地势低洼,且有广阔草原,大部分泥沙已沉积;河口沉降泥沙难以出露;三角形港湾,河口宽阔,海潮冲走大量泥沙(4)植被特征:以草原植被为主,无高大树木。原因:受西风带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西风风力强劲,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以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和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详解】(1)根据题干要求,在说明冰川作用多形成峡湾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流水侵蚀所起的作用。据图可知,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分布有峡湾地貌、湖泊、呈平行状的河谷地貌。结合该地区所在纬度(中纬度地区),以及地形(背靠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可知该地区峡湾型海岸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湖泊受冰川作用(侵蚀、堆积)形成;平行状的河谷地貌主要是受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侵蚀)下形成。(2)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可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交通、政策、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由图可知智利西临太平洋,沿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际市场需求广阔;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3)拉普拉塔河口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一是泥沙在中上游已经沉积,二是被海水带走,三是在河口处地壳沉降。根据材料“因近代下沉作用,河道极宽”推断河道近代下沉,河口沉降泥沙难以出露;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河口位于三角形港湾,河口宽,海潮冲走大量泥沙;上游支流流经平原,且有广阔草原,部分泥沙已在此沉积。(4)瓦尔德斯半岛植被特征:以草原植被为主,无高大树木。其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由纬度位置可知,瓦尔德斯半岛受西风带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西风风力强劲,所以,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杭黄高速铁路简称杭黄高铁,自浙江省杭州市至安徽省黄山北站,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杭黄高铁串起了西湖、西溪、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山等多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路。下图示意杭黄高铁走向。分析杭黄高铁的设计没有走直线而是走z字形路线,对沿途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答案】Z字形路线,增加了线路长度;改善了沿途更多旅游景点的交通条件;连接更多城市,增加游客数量;串联了更多的旅游景点,集群状况好;沿线有名城、名山、名江、名湖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好。【解析】【分析】考查交通条件(高铁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由黄山到杭州,若呈直线,则线路短,经过的地区少,呈Z字形,线路弯曲,有利于增加线路长度;高铁速度快、运量大,高铁建设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运输条件,呈Z字形使沿途经过的景点数量更多,使杭黄高铁不仅改善了杭州、黄山两地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改善了西溪、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旅游景点的交通条件;线路弯曲使沿途经过的城市数量增加,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