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三首古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绝句》诗人以"迟日"领

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

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惠崇春江

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

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三衢

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不仅写出了

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

意趣。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

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抓住杜甫诗中

“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

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

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

兴趣不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

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

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篓蒿满地”、

“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

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

1

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

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

两句诗,丰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

“山中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

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

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

魅力,深层次的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改写最两句诗,既

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有的学

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表演《三衢道中》

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诗又一次加深理解。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

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2.燕子

[教学反思]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

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

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憩场面,都一

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

子的喜爱之情。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

象性。教学伊始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以《小燕子》作为背景

音乐,将孩子们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

2

作方法。

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教学中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

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

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增强了

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

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引导学生很

快进入角色,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3.荷花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了我在公园

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

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意境也美。而如何让学生展

开想象体会荷花的美丽,如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

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

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

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

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

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

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

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

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利用这句话中的空白,激发

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

精彩,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

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

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鼓励学生接着作者

的思路说下去。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

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

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4《昆虫备忘录》

教学反思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

昆虫备忘录是作者对某些昆虫的某些特性描写,让学生认识昆虫的一

些特性及作用。备忘录意指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

4

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本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备忘录,

让学生了解备忘录的书写及作用,并学会书写备忘录。利用备忘录来

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细致的

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

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

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

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

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

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

探求知识的兴趣。

3.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

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

的方法,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4.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形成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

流中完成自己对法布尔人文精神的体验和感悟。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

的自然,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发情感、交流感悟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

现学生的情感触动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搜集了许多

昆虫的图片,绚丽的色彩,那展翼飞翔的优美的舞姿,那斑斓的花纹

条理,让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我让他们欣赏,相互议论,

用心的看和感受,自由的站起来说所知道的昆虫的各种知识。并模仿

一种你喜欢的昆虫的动作。让他们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并来想

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虫玩耍的感受,用自己的双手来画一画自己是如何

与自己喜欢的小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5

三、不足之处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城镇,对于昆虫的认识有所欠缺,不可否认的是,

这是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环境中绿地、植被减少的客观因素。现在

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在户外活动,对于昆虫,如蜜蜂、蝴

蝶等昆虫的认识还是有些欠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生活条件的提高,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绿地、植被的减少也是客观的因素。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学习课文之前,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前搜集好的各种小昆虫的图片,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初读课文,出示:从文中认识到了哪些昆虫?它

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

适时点拨。最后学习课文,体会作者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之情。学完课文后推荐好书:法布尔《昆虫记》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

程。”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春

游去哪儿玩”这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为

素材,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

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激活思维,

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

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

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交流等方式,让

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有效互动氛围。

课堂上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

6

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学生说的过

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使

得学生愿意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2.创设有效互动情境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人说:“环

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

语活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

境激发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精心

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情绪因此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

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增强,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3.丰富有效互动的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

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

练。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

互动。这个环节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给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

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有效动态的口语交际

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从而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写一种喜欢的植物,即指导孩子们写身边熟

悉且喜欢的花草树木。大自然中、校园里、孩子家里到处都是植物。

对于这些花花草草,我想他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何把这种熟

悉转化成文字,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植物的特点来,对于初学作文

不久,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积累还非常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1.认真观察,抓住特点,做好准备。

7

为了指导学生如何认真仔细地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在写作前,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

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

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课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为写作

指导奠定基础。

2.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

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入手,看它像什么,然

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

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

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

醒学生作文注意点是要抓住植物的根、茎(或干)、叶、花(或果实)

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表达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

我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充分表达自

己的情感。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一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

思。

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

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探索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

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8

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

得到发挥。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做到敢于“放。把教

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

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又获得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使

我体会到,只有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学生也是一

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

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

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

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

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

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

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

受到教育。

2.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

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

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

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

9

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

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

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

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

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

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

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

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

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

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

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启发谈话,引入

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

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

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

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拾

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

情境。

⑺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10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

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

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

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

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二

6.《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

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

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

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

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

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

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

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一点文章。教

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

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

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

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

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

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

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

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

“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

11

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

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

了对“人物”的理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在学习生字新

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

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

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

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

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

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

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

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

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

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

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

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

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

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

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多种形式品读

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

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

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

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

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直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

12

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

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看图谈话,激趣

导入。(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

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3)然后引

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

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4)延伸文本:

“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

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

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7.《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和遇狮后对

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各有所长、所短;

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

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通的环境

和不同的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

度。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

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一、教学效果

13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便

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让学生说说鹿的什么地方最吸引

你,然后老师话锋一转,说鹿自从经历了一件事后改变了原先的一些

看法,那么鹿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

趣。

2.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明白

学生对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

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齐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透过四个层

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

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状况,老师透过语调来渲染气

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资料;第三读就

是细读,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

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如''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哎,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

怨的情绪,透过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更加深了

对课文的明白。同时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明

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

累下来。

3.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明白语文的学习它不是

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务必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

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和孩子们一齐把寓言故事当中

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

所学到的道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

的短处,也不好正因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好光

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条

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

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此刻生活当

14

中真正的好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对

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我运用了填空的方式降低归

纳的难度。同时一,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优等

生补充,学习潜力较弱的学生复述的方式,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

能有所收获。在指名回答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互说课文主要资料,有

效地弥补了指名回答时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到讲述或复述中,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在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状况时,我安排的三个“门”“智慧门”、

“快乐门”、“趣味门”,都是让学生读词语,没有对应的变化和梯度,

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我觉

得还不够到位,不能够很好地透过朗读体会态度的变化。这些在今后

的教学中,还需要仔细琢磨和推敲。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鹿的谜语和鹿角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到本节课的课题上。接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落实

字、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将教学内容转化为

具有潜在意义上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由师补充作答。品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逐

步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最后,内化提升,总结回顾。设置“鹿呀,

我想对你说一一”的小练笔:借助板书,总结本课道理。

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

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折射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语文要教学生是把

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纵横”交错,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

一种能力。

15

8.《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池子与河流》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

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讲述了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

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

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

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但

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这样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

说法果然应验了:河流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流着,但可怜的池子却一

年年地淤塞起来,整个池子积满了青苔,长满了芦苇,最后,完全干

涸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灭的,它

会一天天地衰萎下去。当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时候,它的事业就无法恢

复起来。所以做人应该像河流那样勤快,不怕艰辛;不应像池子那样

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一、教学思路

1.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

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

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池子和河流。

2.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

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3.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

4.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进行教学,安排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

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

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6

5.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二、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L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

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

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

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

流”抛开原有的生活?(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

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

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

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

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

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

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

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

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

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

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三、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

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

也更加主动了

四、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

17

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

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五、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

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

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

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

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

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

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课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

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敢说”的氛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

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

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

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

表达放在首位。

二、训练“能说”的能力。

18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

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培养“会说”的技巧。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

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

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

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

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的习作是一篇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

文起步的常见方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它

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

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积极组织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作文前布置学生去放风筝,在活

动中观察、思考。日常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

可以在平时结合作文训练,设计并组织一些第二课堂的观察、想象活

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亲近自然,用眼去观察周围事物、

外界环境以及人的动作表情,要求他们多用脑去分析思考,积累丰富

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正确的表象。

19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看图作文,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

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

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

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让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从人物中想象图

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当时发生的事情,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

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教学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

动脑筋,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

并把好的问题用投影机或大屏幕出示,让学生一过看图,一边讨论,

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小朋友拿着什么?正在

干什么?他们还在想什么?说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

起来思考构思成一段话。

4.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

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

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看图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这

一关键问题上下足工夫。通过看图作文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敏锐

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20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二是明确寓言故

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三个

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词句

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二是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这一板

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书写提

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竖

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日积

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

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二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

思。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在课

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向民主、宽容。教

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

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力,要

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引

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热爱语文,热爱语言

文字。精彩美妙的课堂,使每个汉字的灵性跃然于课堂之上,使孩子

们体验情的激发,美的熏陶,理的启迪。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了解其丰

21

富的内涵,使孩子们喜欢热爱这简洁优美的文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我对词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

生“沉入字词句的感性世界”,让学生成为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用

色彩丰富字词句教学,用色彩装扮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另一道亮丽

的风景。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教学反思

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三首古诗

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了解我国的习

俗文化,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

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

意境。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放

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

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

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诵读导入,学生诵读三首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

式感受理解体会三首古诗

22

2.利用课件检查生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让在学生

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

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

流。

3.研读古诗,理解诗意。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几首诗

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

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乞巧》。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

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

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

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

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还是

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

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

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

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

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L指名读、齐读两首

古诗。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⑴想。自

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⑶猜。根据自

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

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⑹

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小组合作,

23

自学探究一一学习《清明》。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⑵学生小

组内研读。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3.课外延伸,

学会积累。

10.《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

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

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L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

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

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

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

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

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

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

终目的。

24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

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

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

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

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

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

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

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L创设情境,激趣导

入。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

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

现错误时,及时纠正。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自读课

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谈

一谈你有什么感受?(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

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3)要求学生

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的?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

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并

不成熟,更谈不上经验丰富,但我知道,教学智慧

25

11.《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介绍著名的桥梁建筑一一赵州桥的说明文,文章用

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我以生字词为重心,并

带入文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能够初步理解简单句子的意思;在朗

读课文中去理解,初步感知文段,在感知时收集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过渡

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从哪看出赵州桥雄伟,从哪看出坚固?

又从哪看出它美观?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

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

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以简驭繁,

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

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

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

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汶”三字后,出示了“创

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

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

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

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

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

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

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

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理解赵州桥在建

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

26

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

“'抵着'怎么讲"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3.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

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

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我只

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

为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

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

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

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引导学生对文中“创

举”一词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文本

图片,展示了发大水时,河水怎样通过4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

的冲击力,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这种设计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生找到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加深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这种设

计以前有过吗?在学生说想法的同时,配以图片,让他们感受到以前

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设计,这时,再让学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说,学

生很快就找到了“创举”。通过老师小结,学生偈轻而易举地理解了

“创举”就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是首次。这时,老师再进行补充:赵

州桥的这种设计不光在我国的建桥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它比欧洲的第

一座敞肩拱桥还早了1100多年呢!此时此刻,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

的设计竟然比外国还早,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产生对古代人民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为我国有如此闻名的赵州桥而产

生浓浓的自豪之感,为自己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

傲。

三、不足之处

如《赵州桥》的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总分段式出现,

是进行写作指导的好范例,在教学时应适当向学生渗透总起句,及总

分式的写作方法。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略显紧凑,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

27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创设情境,谈话导

入。教学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大胆质疑,对文中的“定论”提出自己

的疑问,如“与现代桥相比赵州桥既不宽也不长,为什么作者却说它

很雄伟”等很有研究价值的六个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以读促悟,理解文意。引导孩子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了解赵州桥,

我在这里选择了使用信息技术,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与赵州桥同时代的

其他石拱桥,来发现这些桥与赵州桥的差别,从而了解赵州桥的历史

地位,理解它的雄伟。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我通过朗读引导孩子

们领悟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围绕“雄伟”这个特点把它写清楚的。此外

还给孩子们介绍了用数字来具体描写的描写方法。3.小组合作,共同

探究:学生根据重点词提出问题,总结出示:赵州桥什么地方美观?

怎样美观?4.拓展思维,激情结课:①除了赵州桥,你知道我们还有

哪些闻名的古代建筑吗?②我国有这么多闻名的古代建筑,你有什么

想法?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

赵州桥参观学习,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想夸夸它吗?你想对以李春

为首的这些桥梁建筑师们说些什么吗?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

字斟句酌。〃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

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

28

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

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

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

能力。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课题落实字词基本功训练并启动文本学习

我们班的孩子在字词理解的精确方面能力太差,面对几个义项不

知道怎么选择的大有人在。而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材

料,我不能放过。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谈谈最关注的词语中最关键的

字,大家自然把焦点聚集在''名扬中外”的“扬”上,然后,拿出字

典,查它有哪几个义项,作出自己的选择并理由,然后再拓展出“名

扬中外”的近义词,我认为训练是比较落实的。紧接着,我让大家据

课题质疑,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这是一幅什么画?”、“这

幅画的作者是谁?”“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名扬中

外?”我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了解古画内容。

打开课件,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

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

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清明上河图》上都画了些

什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让学生找找这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初步

感知了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并由此教给学生抓住中心句来理

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读中欣赏古画。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上,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

一段练习朗读,借机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并在指导朗

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

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并在学生读完书上的

29

内容后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

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想象开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

,」.,

田O

4.了解古画价值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

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想

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是:

抒发情感,运用语言。在前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

画、写场景的训练,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因此,我在此环

节设计了让学生自由的来谈感受,学生可以选择对张择端说,也可以

选择谈谈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