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命题范围:《必修

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百年风雨,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光荣。一百年前,很少有人能想到,那场从上海石库门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会议,尽管当时“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却成为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个初创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会发展壮大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当年“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疑问正在变为赞叹,时间已经给出答案。“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1921—2021,一个世纪的伟业辉煌创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部精神的史诗壮丽书写。在求索和追寻中熔铸,在奋斗和牺牲中砥砺,在奉献和担当中淬炼,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百年征程,彪炳于万里江山,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航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从为“青春中国之再生”的抗争与期待,到“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的决断与勇毅,再到“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的执着与追求……一个个共产主义者犹如播火者,燃起黑暗中国的点点星火,点亮古老民族的复兴希望,展现着一个政党的行动逻辑、精神力量。“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当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当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中国人民身处“最有理由自信”的伟大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百年辉煌背后的“源代码”“根目录”。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只有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才能洞察百年风华正茂的奥秘;只有找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根,才能理解立志千秋伟业的雄心。(三)“七一”前夕,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真理的味道”展陈前,“镇馆之宝”72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一百年前,苦苦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石。真理的光芒,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多少年来,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疑惑:20世纪的中国,所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思想主义都被拿来试验过,几乎没有一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成功?1921年1月初,长沙大雪纷飞,毛泽东同志在新民学会长沙学员新年大会上发言,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是“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他比较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2020年9月17日,长沙细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深刻总结:“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并非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大历史观之,真理是以真理的精神追求而来,理想是以科学的态度选择而生。自晚清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也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在反复比较中选择,在世界大潮里追寻,在中华大地上扎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找到了共同语言,拥有了精神支柱。品味真理之甜,高扬理想之帆,无数共产党人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迸发出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气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焕发出无比强大的感召力,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展现着一个政党的恢宏气象,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天空。……(九)真正属于历史的,也属于未来。……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摘编自人民日报

任仲平《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第一大执政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B.“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源头”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奉献和担当中淬炼的伟大建党精神。C.要探寻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奥秘,必不可少的要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D.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许多艰辛的探索,但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与水深火热之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就要用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B.“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近代中国的悲苦遭遇就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时代的思想。D.一个政党只要知道自己的精神之源和如何达到目的,就将永远立于世界政党之林不败之地。3.下列不可用于补充到文中画线省略号处的一项是(3分)A.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B.杨靖宇:“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C.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D.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4.本篇文章采用分节的方式展开论述有何优点?(4分)5.在2024年山东省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中,就引用了“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这句话,要求同学们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请你结合材料,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③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1),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②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2)。”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③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剧剧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的意识。B.宝玉将《会真记》藏起来,说“不过是《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C.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D.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也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C.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8.请在(1)(2)两处填写合适的句子。并根据《红楼梦》整本书相关情节,结合黛玉的性格和生平,分析她为什么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6分)9.江南中学将开展读书节活动,文学社将在下周五演出“宝黛共读《西厢》”舞台剧,所剩时间不过一周,预热在即。文学社邀请你参与讨论本次演出的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与会之前需提交一份宣传草案,请结合示例格式予以完善。(4分)提示:(1)根据不同媒介,确定合适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2)考虑好播放时段“宝黛共读《西厢》”舞台剧跨媒介宣传策划草案媒介一:校园海报宣传思路:以主要情节为底本制作海报,在活动期间张贴于教学楼各个楼层。媒介二:校园电台宣传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媒介三:校公众号宣传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己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于是士大夫A不服B农商C丧业D谤议E沸腾F怨嗟G盈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B.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C.“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D.“以变更祖宗旧法”和“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两个句子中“以”字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信之初,司马光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B.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还设立了三司条例司。C.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想方设法改变旧制度并以此求取功名。D.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的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犯的错误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4.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促织①

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②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叫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促织声音细微哀婉,不仅触动了诗人悲戚的内心,也衬托了秋夜的寂静。B.颔联写促织在草丛中叫声不畅,就到诗人床下孤独鸣叫,只觉长夜最亲近。C.颈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促织让“久客”“放妻”闻声流泪,彻夜难眠。D.本诗咏物言情,促织声声,但哀情却在诗人内心,真可谓“音在促织,哀在衷肠”。16.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含义及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将自己的社会理想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而归的春游图景。(2)《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的“_______________”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3)同为月下泛舟,苏轼和张孝祥都留下了千古名句。《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与《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以宽广的水面衬出了船之渺小。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a)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b)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c)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d)梁只要保持水平稳定状态,(e)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18.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3分)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

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

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

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19.“偷梁换柱”这一成语用在本文是否贴切?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20.文中第四段标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本文使用了多种的说明手法,请找出例句并说明其方法和作用。(4分)22.给“偷梁换柱”下一个定义。(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天本来已经出门了,感受到了几滴雨,又看到手机的天气预报下午会有雨,于是为避免不便而返回家中。回家后便飘落了几滴雨,庆幸自己还好没有出去。不过整个下午只飘落了那几滴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3分)

2.

C(3分)

3.

C(3分)

4.①结构清晰,易于理解;②重点突出,观点鲜明;③逻辑严密,条理清晰;④便于引用和参考;⑤增加文章的多样性;⑥便于修改和补充;⑦适应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4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5.①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由回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的艰辛与探索的历史与我们取得的成就,突显真理与理想的时代价值。②真理的追求与坚守。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成就,展现真理之光的指引作用。③理想的引领与担当。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理想之光的集中体现。突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展现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时代价值。(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

(3分)

7.

A

(3分)8.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赏心乐事谁家院。(2分)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因为听到戏文触怀伤感。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由古人伤春惜时,感叹年华易逝,自伤寄人篱下的身世命运;再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则对爱情有了憧憬向往,但自己孤苦一人,无人做主,而忧愁前途命运。(4分)

9.将演出时间、地点以及演出节目特色在演出前一天以广播形式告知广大师生.将彩排图片配上文字说明,以“舞台剧--宝黛共读《西厢》”为题目最快时间发到公众号。(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

BDF(3分)

11.

C(3分)

12.

B(3分)13.

(1)假使他们果真是君子,那么本来就不应谈及利益;他们果真是小人,那么只会虐待百姓。(2)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14.

①侵官: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②生事: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③征利: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3分)16.①含义:那些悲凄急促的管弦乐声,不如自然真切的促织声触动人心、使人感怀。②情感:突出了促织“哀音何动人”的特点,抒发了诗人久居他乡的羁旅愁苦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8分)17.(1)浴乎沂风乎吾雩(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能克终者盖寡(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记扁舟一叶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①原柱;②新柱;③“假柱”。(3分)19.【观点一】:'偷梁换柱'这个成语用在本文是合适的表达方式的形象性:'偷梁换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暗中改变事物本质的行为。在本文中,如果讨论的是关于欺骗、欺诈或暗中替换关键元素的情况,那么使用这个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这种行为的本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化内涵的契合: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建筑技术,原指在建筑中暗中更换梁柱,以达到欺骗或加固的目的。在本文中,如果涉及到类似的情境,如策略上的调整、计划的变更或者技术上的替换等,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这些行为的隐蔽性和策略性。语言的精炼性: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的短语,具有语言精炼、表达准确的特点。在本文中,使用'偷梁换柱'这个成语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概念或情境,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解性。【观点二】:'偷梁换柱'这个成语用在本文是不合适的语境的不匹配:如果本文讨论的是正面、积极或公开透明的情况,如诚实、正直或公开的竞争等,那么使用'偷梁换柱'这个具有贬义和负面色彩的成语就显得不合适。它可能会误导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偏见。文化背景的误解:虽然'偷梁换柱'这个成语在古代建筑技术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但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欺骗或欺诈的行为。如果读者对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就可能会产生误解或混淆,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语言的准确性:虽然成语具有语言精炼、表达准确的特点,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使用成语可能会过于笼统或模糊,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概念或情境。在本文中,如果需要使用更具体、更准确的词汇来描述相关情况,那么使用'偷梁换柱'这个成语就显得不够恰当。(4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得分)20.(a)句最后加“性”;(d)句改为“只有”。

(4分)21.①定义法句子: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分析:这里使用了定义法,通过直接描述“梁”的基本形状和尺寸特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概念。②举例说明法;句子: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分析:此句通过具体的建筑结构例子,即“屋架内的梁与柱的关系”,来阐释梁与柱在建筑中的实际作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③分类法;句子: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分析:这里将建筑中的受力构件分为“梁”和“柱”两类,并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④比较法;句子: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分析:通过比较新柱与原柱在材料、尺寸和连接方式上的相似性,说明了新柱能够替代原柱的原因,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4分)22."偷梁换柱"在古建筑工程领域指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通过安装临时支撑构件“假柱”替代原柱,然后撤去原柱并安装新柱,以修复因长期承重或受潮受损的立柱,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天本来已经出门了,感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