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_第1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_第2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_第3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_第4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朗读教学

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要从字里行间细

细品味。

【核心素养】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文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

(1)《秋天的怀念》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疾

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

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2)《散步》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

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写沐浴着母爱的''我〃幻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默默地为妈妈做些事情,让她生活得更美好,歌颂了母子情深和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是一首母爱的赞歌,由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

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从而区歌伟大的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4)《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温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

智。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记叙元方与父友人的对话,表现了元方聪明善辩,懂

得为人的道理,也启示人们做人要讲诚信,有礼仪,否则会失去很多。“无礼"”

无信”为全篇核心。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

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

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

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

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

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

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

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

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

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

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

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

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

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

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

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

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

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

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

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

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

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

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

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

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

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赏析加点字

“抽”的表达效果)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从修辞角度,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5.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

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6

分)

(参考答案:1.打铃的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

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爱心),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2.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

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

合又合情合理。

3.(1)“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这里是打铃的老师傅用铃

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着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苍老的头颅”比作“摆动的芦花”,把“脸

色”比作“红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

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4.①善良:打铃的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传递的是一份

善意。②宽厚:“我”喊错了打铃的老师傅的姓,他没有责怪"我",而是宽厚

地冲“我”笑,温馨地提醒“我”,并坚持为“我”延长铃声。

5.示例:这里的默契是指打铃的老师傅与“我”之间的一种同样的想法,

就是不因老师傅打铃时间过短而使“我”迟到。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不谋而合的

情况,比如公交车司机为了跑步赶车的乘客能上车,而把进站时的车速放慢,这

就体现了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在生活中是善意的,对他人有

利的,我们应该培养这种默契。)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本组课文围绕“亲情之爱”这一主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文语言。

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五、评价检测

1.默写古诗词曲中的名句。(8分)

(1)星汉灿烂,o(曹操《观沧海》)

(2),小桥流水人家,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

年》)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暮春之景、贬谪之地偏远来写离别

愁苦的是:,o

(5)《次北固山下》中表明诗人旅途顺利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一(4)题。(9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i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

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密。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

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彳曲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

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cul()璨心碎()彳耻)徉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邃”的部首是,“邃”字在文段中的意

思是o(2分)

(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郭巨

埋儿”等孝道故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中父亲要求“我”背《》一书,把“我”

看迎神赛会的兴致全浇灭了,体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2分)

(参考答案:L(1)若出其里(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岐王宅

里寻常见(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2.(1)璀xianchdng(2)决美绝美(3)1_深远(4)难道我们的

思想不能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吗?3.(1)老莱娱亲虚伪与残酷(2)五猖会

鉴略)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一)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并簟(ti)嘎到(xiu)覆盖(fu)花瑞(rui)

B.班斜(qi)祷告(ddo)烦闷(men)亭亭(ting)

C.置笑(ni)沐冷(加菌茗(dan)徘徊(hudi)

D.姊妹(zl)繁衍(ydn)遮拦(zhe)花瓣(bG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有些同学在期末考试前由于过度紧张,致使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常

整砧睡不着觉。

(2)几只流浪狗不动声色地魁伏在街道与街道连接处的角落里,路人却行色匆

匆,视而不见。

(3)我们都会历经世事沧桑,年与时驰,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春少年变成一个

步履哪跚的老者。

(4)秋风簌簌,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印迹,到处呈现一片衰

草连天的景象。

A.suquanmanrudB.xiujuanmanni

C.sujuanpanrudD.xiuquanpanm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

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

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

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

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

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

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品有《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著有诗集《园丁集》等。

C.《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D.《〈世说新语〉二则》作者是刘义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逸事。

6.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是印度的文学家,曾获得

奖。《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是我国著名的0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兄女日:

"。”(《世说新语•咏雪》)

(4)枯藤老树昏鸦,,.(《天净

沙•秋思》)

7.综合性学习。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6)班的同学们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现邀请你参

加。

(1)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B.家和万事兴C.博古通今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

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本,完成问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疾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若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

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

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

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

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

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

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

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

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炀不炀?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

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

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

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

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

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

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

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文中第⑥段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联系上文,说

说母亲的“艰难”体现在哪里?

9.有人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文中对母亲也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0.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

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

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

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一一”儿

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

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

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

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

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

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

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

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

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

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

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

看到,父亲走路一痛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

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

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

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

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前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

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

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

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

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

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

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5分)

1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4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军,公欣然日:“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下?”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尊。

《陈太丘与友期行》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顾: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9.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分别概括谢道福和陈元方聪颖机智的

表现。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侍御”①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黄酒②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

注:①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被贬,此时去广德隐居。②赏:租借,赊欠。

③泉明:即陶渊明。此处将韩侍御比作陶渊明。

20.这首诗写送友人。其中“"、”“

这两个词最能触发作者今非昔比的情绪。

21.诗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很巧妙,你能想象其中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吗?请

作具体分析。

五、作文

22.题目:,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

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

分。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

(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2.D3.D4.C5.D

6.泰戈尔诺贝尔文学冰心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