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氾南(fàn)

逢孙(páng)

饥馑(jǐn)

孝悌(tì)B.缒(zhuì)

舞雩(yú)

忖度(cǔnduó)

参乘(chéng)C.佚之狐(yì)觳觫(húsù)

杯杓(zhuó)

喟(kuì)然D.瑕(xiá)

戮力(lù)

褊小(biǎn)

导大窾(kuǎ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氾”的“氾”应读“fán”。B.“参乘”的“乘”应读“shèng”。C.“杯杓”的“杓”应读“sháo”。故选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嘎然而止

迁延顾步

熙熙嚷嚷

念念不忘B.有目共睹

妖童媛女

眯眯糊糊

出类拨萃C.巧夺天公

丘峦崩催

翁翁郁郁

参差斑薄D.废寝忘食

漂沦憔悴

窸窸窣窣

无可辩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嘎然而止”中“嘎”改为“戛”,“熙熙嚷嚷”中“嚷”改为“攘”。B.“眯眯糊糊”中“眯”改为“迷”,“出类拨萃”中“拨”改为“拔”。C.“巧夺天公”中“公”改为“工”,“丘峦崩催”中“催”改为“摧”,“翁翁郁郁”中“翁”改为“蓊”,“参差斑薄”中“薄”改为“驳”。故选D。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公安人员根据那位年轻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了张某,要他说出货物的存放点,再缘木求鱼,去找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点。B.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C.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他却游刃有余地办妥了。D.珠海市政府劳苦功高,耗资800万种植的31棵罗汉松有的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傲然立于路口,有的活像醉罗汉斜在路边,还有的仿佛弥勒佛笑哈哈地蹲在路面上。【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含贬义。此处是说公安机关按照线索去寻找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点,语境不合,使用错误。B.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使用错误。C.游刃有余: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此处是说他毫不费力地解决了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使用正确。D.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用来形容珠海市政府耗费巨资种植31棵罗汉松绿化道路的行为,使用不当。故选C。4.下列选项中,对课内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简直怒不可遏。但是第二天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两军交战、生死未卜之时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辨士。D.“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A.“拙于应变”理解有误。文中刻画项羽的情节有: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没有选项中说的“拙于应变”。故选A。二、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见幽默。(

)。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觉,第二等是后知后觉,①。幽默是一种天才,说幽默的人灵光一闪,绣口一开,听幽默的人反应也要敏捷,才能接个正着。这种场合,听者的悟性接近禅的“顿悟”:高度的幽默里面,应该隐隐含有禅机一类的东西。如果说者语妙天下,听者一脸茫然,竟要说者加以解释或再说一遍,岂不是天下最扫兴的事情?最理想也是最过瘾的配合,是第二等人围听第一等人的幽默:说的人说得精彩,②,双方都很满足。其他的配合,效果就大不相同。换了第一等人面对第三等人,一定形成冷场,且令说者懊悔自己“枉抛珍珠付群猪”。不然便是第二等人面对第一等人而竟想语娱四座,结果却因为自己的“幽默境界”不高,只赢得几个生硬的笑容。要是③__________?“顿悟”当然不成问题,只是语锋相对,机心竟起,很容易导致“幽默比赛”的紧张局面。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等虽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却不能创造幽默B.第二等虽不能领略别人的幽默,却多少能创造幽默C.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D.第二等虽多少能创造幽默,却不能领略别人的幽默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5.C6.①第三等是不知不觉②听的人也听得尽兴③说者和听者都是第一等人呢【解析】【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结合前后文,此处应说的是对“第二等幽默感”的总结。结合后文“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说明此处所填写的句子重点强调的是“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因此所填句子的落脚点应在此处,即“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ABD均未落脚到此处。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根据上句“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觉,第二等是后知后觉”可知,此处应该填第三等的内容,因为“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所以第三等是不知不觉,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第三等是不知不觉”。第二空处,由下句“双方都很满足”和上句“说的人说得精彩”可知,双方是指“说的人和听的人”,既然都很满足,那么听的人也应该听得尽兴,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听的人也听得尽兴”。第三空处,由下句“‘顿悟’当然不成问题,只是语锋相对,机心竟起,很容易导致‘幽默比赛’的紧张局面”可知,“顿悟”不成问题,机心竟起,很容易导致“幽默比赛”的紧张局面,说明说者和听者都是第一等人,再结合句后的问号,此处应该填写“说者和听者都是第一等人呢”。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庖丁解牛》)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B.而不见舆薪

舆:车C.凶年免于死亡

凶:凶残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出8.下列句中的“之”与“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B.牛何之C.臣之所好者道也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 B.因其固然C.每至于族 D.技经肯綮之未尝10.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C.视为止,行为迟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1.下列课内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为: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译为: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C.“虽然,每至于族”译为:纵然,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为: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答案】7.C8.A9.D10.A11.C【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凶:凶残”错误,“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在饥荒年人们不至于饿死”,所以“凶”的意思是“饥荒”。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千乘之国”中的“之”,助词,的。“千乘之国”的意思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A.助词,的。“摄乎大国之间”的意思是“夹在大国的中间”。B.动词,到。“牛何之”的意思是“牛(牵)到哪里去”。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D.代词,他。“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意思是“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B.“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C.“至于”,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D.“肯綮”,古今意义相同,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我追求的,是道”。A.判断句,“也”表判断。“良庖岁更刀,割也”的意思是“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的意思是“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C.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行为(之)迟”。“视为止,行为迟”的意思是“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D.宾语前置句,“是以”应该是“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该是“于硎发”。“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意思是“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虽然”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所以“虽然,每至于族”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故选C。参考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②,其池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③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卑:矮小。③不与:不在其中。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门弟子”指孔子门下的学生。B.“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诸位”“你们”。文中是孔子对自己门徒的称呼。C.“甲兵”本来指铠甲和兵器,后来也泛指装备、军事。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D.“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明大夫”指贤明的大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了他关心鲁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极能游说的特点。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赞同子贡所言: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16.阅读全文,说说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有哪些。【答案】12.B13.C14.A15.(1)因此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难了。(2)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16.①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②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③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功劳都不在其中。【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臣请往使吴王”中,“臣”是“请往使吴王”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君因以兵迎之”中,“君”是“因以兵迎之”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错误,原文“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的意思是“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可知“甲兵之事”在文中指“打仗的事”。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错误,原文“故移其兵欲以伐鲁”的意思是“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可知是想转移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并非亲自带兵,选项曲解了“移”的词义;“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于文无据。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上”,对上;“骄”,使动用法,使……产生骄纵;“下”,对下;“恣”,使动用法,使……放纵无羁。(2)得分点:“虽然”,虽然如此;“加”,开赴;“去”,撤军;“之”,进兵。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说“其君恶而不仁,大臣伤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由此可知,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原文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由此可知,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原文说“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由此可知,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攻劳都不在其中。参考译文: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精良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你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样,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四、情景默写17.理解性默写。(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孤”“毋”“哉”。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岑

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19.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8.C19.(1)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2)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错误,诗中有“误落胡尘里”的描写,可知不是“主动”。故选C。19.本题考查概括诗句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颈联描绘了的画面内容及其用意,答题时首先首先整体理解全诗,再翻译诗句,分析作用。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诗句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其中“雪沾衣”“山对酒”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结合下文“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英雄胆气与一腔豪情。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块,排成一道一道的沟,有利于雨水沿着凹槽流下来,最下端还有一个称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让它成帘幕状滴到地上。这一连串的接雨、导雨、排雨过程,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设计,彰显出古人高超的生态智慧。有人认为,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但是木造结构的建筑,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妙处。如建筑中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变形的直角榫头式屋架,在地震来临时,会随之摇动,具有弹性结构的特征。陕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都是超过千年的木造建筑,不知历经多少自然灾变,依旧屹立于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存在差异,建筑的形态种类也是千姿百态。从外观上讲,北方建筑显得厚重朴拙,南方则轻巧细致。北方的四合院天井宽大,南方的则狭窄。另外,中国位居北半球,坐北朝南是人们最喜欢的方位,因为背可以挡北风,面可向温和的南风。平常人家的门前,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在”就是此意。中国人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如北方的黄土高原,人们直接在山体上开挖窑洞,这种民居不仅冬暖夏凉,还牢固耐用。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多使用一种被称为“井干式结构”的筑墙法,将木材一根一根平行叠起来,两面墙呈九十度交叉,在墙角可以看出凸出来的每根木材的断面。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它采用一种直角关系的屋架,而不适用斜撑式的三角关系屋架;其二是强调轴线对称布局,形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强调中轴线之对称、建筑物之尊卑,并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高低进行区别。主从分明的传统建筑群落,映射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但是南方由于地形复杂,只能局部遵循。有趣的是,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而是崇尚自由的布局,取法地形与环境的变化;其三是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面和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如很多巨大的楼阁佛塔,被化成数个重复的段落,外形显得秀丽轻快,无笨重之弊。其四是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很多庙宇屋脊上有龙凤装饰,其典故是龙能吐水以压祝融之灾,而凤是太平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其五是便捷的施工技术,易于学习与流传。中国历史上各朝都有完备的工官制度,民间也有渊源长远的师徒相传制度,如《营造法式》《鲁班经》等书籍的广泛传播,为工匠施工提供了便捷的参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当前一方面要保护好中国传统建筑,另一方面要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摘编自陈华文《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材料二: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领衔设计的永久会场“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整个建筑以水为媒、围中心水池而建,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结构、青石砖等传统元素也被频繁使用。“像王澍的设计一样,近年来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前几年部分现代中国建筑存在求洋、求怪等现象。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正在整体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批代表“中国风”的建筑——G20峰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会场馆、北京APEC会议场馆、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设计,都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有强烈的中国气息。“回归传统不能是表面化的硬搬某种廊子、亭子或符号,否则也会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背道而驰。盲目追求外在的‘传统感’而忽略文化内涵,就会造出一堆奇形怪状、与城市风貌不相匹配的‘假古董’。”中国传统建筑沉淀了美学、科学、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力求建立人、建筑、城市、自然和谐的关系。比如,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就是利用天文地理知识,精算了太阳光线,冬至当天落日的阳光正好充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以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为依托,以先进的建筑技术为手段,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才是新时代的美学建筑。建筑,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应把建筑纳入文化的视野,加强建筑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多次呼吁:“设计队伍应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知识体系,改变中国建筑师漠视本民族建筑的不正常现象,应注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摘编自《现代建筑怎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围绕“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的主题,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B.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就能创造出新时代的美学建筑。C.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但是可以便于雕刻造型,更有美感。D.平常人家门口的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在”,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也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愿望。2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建和广东盛产优质石材,建筑除了台基柱用石头外,连墙垛也是石块砌起来,甚至屋顶下的斗拱也用石雕,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善于就地取材的特点。B.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国际建筑学界对中国现代建筑理性回归传统的一种认可。C.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古建筑毁灭性修复案例,如果这些工匠在修复之前去翻阅-些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优秀的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书籍,或许能够避免悲剧发生。D.如今我们参观一个古代官员的府邸,大致可以从他房屋的结构、面积的大小、建筑物高低以及是否呈轴线对称布局来判断出他身份与地位。22.结合材料内容,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建筑,不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审美特征的一个是(

)A.北京天坛 B.燕郊福禄寿大楼C.武当山三清殿屋顶 D.应县木塔23.综合理解文意,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答案】20.D21.D22.B23.①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②中国传统建筑多是木造建构。③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种类千姿百态,跟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④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⑤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而非对照式。B.“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就能创造出新时代的美学建筑”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以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为依托,以先进的建筑技术为手段,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才是新时代的美学建筑”分析可知,选项缺少“和谐地完美地”修饰限定语,且过于绝对。C.“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但是可以便于雕刻造型,更有美感”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分析可知,原文是说“表面上看,没错”,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故选D。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是否呈轴线对称布局来判断”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有趣的是,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而是崇尚自由的布局,取法地形与环境的变化”分析可知,“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故不会以“是否呈轴线对称布局来判断”。故选D。2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A.天坛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轴对称的特征。B.“燕郊福禄寿大楼”这座大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全球最大的图画建筑”,不能体现。C.武当山三清殿屋顶的凤体现是审美特征四,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D.应县木塔,体现了木造结构。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1)建筑理念上,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文句“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概括出“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建筑材料上,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文句“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木造结构的建筑,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妙处”,可概括“中国传统建筑多是木造建构”。(3)建筑时善于因地制宜,结合材料一文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可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种类千姿百态,跟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4)在建筑取材方面,依据材料一文句“中国人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可概括“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5)建筑的审美特征,依据材料一“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其二是强调轴线对称布局,形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其三是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面和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其四是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五是便捷的施工技术,易于学习与流传”,可概括“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答案不是唯一,考生若能结合文意进行归纳概括,言之成理即可。七、名著阅读2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C.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政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D.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情节和相关内容的把握能力。A.“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错。甄士隐听后便彻悟,并为《好了歌》作解注。故选A。25.宝黛二人情缘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是________,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_____________,这棵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答案】

神瑛侍者

绛珠仙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女娲补天的时候,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补天石,最后只剩下了一块没有使用,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面。这颗石头在经过锻炼之后,通晓了灵性,并且修炼成了人性,最后,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任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经常在西边的灵河岸上面散步,经常给岸边的绛珠仙草也就是林黛玉的前世浇水,然后两人相互许下了木石前盟,神瑛侍者也就是贾宝玉的前世。后来因为动了凡心,被一个僧人带进了红尘,并且幻化成为了通灵宝玉,他的真身也就转世成为了贾宝玉。26.《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秦可卿、探春、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________、________、湘云。【答案】

李纨

迎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金陵十二钗,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子。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中正册最为著名,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王熙凤、妙玉、李纨、秦可卿。27.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十二钗判词》,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遭遇和品德的最好预示和写照,请根据下列判词,说说她是谁。①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答案】惜春

王熙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她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