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加强公共建筑与通信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实现通信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避
免重复建设,满足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内通信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
维。本标准不适用于涉及国家秘密的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建设。
1.0.3新建公共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通信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应与公共建
筑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
1.0.4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建设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应选用符
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1.0.5公共建筑通信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当地和通信行业的相关规定。
1.0.6公共建筑的通信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2术语和定义
2.0.1公共建筑通信设施communicationinfrastructureinpublicbuildings
指公共建筑内为各类用户提供公共和专用信息通信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光纤宽带接
入、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公共信息设施、广播和有线电视等系统配套的管槽、桥架、
通信线缆、配线设备、安装空间、供电、防雷及接地等。
2.0.5通信设备间equipmentroom
公共建筑内具备线缆引入、安装光纤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的通信配线设备
条件的房间。
2.0.6用户接入点accesspointforsubscriber
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共同接入的部位,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公共建筑建设方的工程界面。
2.0.7光总配线架(MODF)(mainopticalfiberdistributionframe)
用于用户侧光缆的端接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接入。
2.0.8用户单元subscriberunit
建筑物内占有一定空间、使用者或使用业务会发生变化的、需要直接与公用电信网互
联互通的用户区域。
2.0.9光纤配线架(ODF)OpticalFiberDistributionFrame
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
2.0.10光缆交接箱opticalcableintersectionbox
光缆交接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
2.0.11光缆分纤箱(ODB)OpticalFiberCableDistributionBox
用于用户光缆中大芯数光缆分纤并与入户光缆进行接续的箱体。
2.0.12信息配线箱informationdistributionbox
安装于用户单元区域内,完成信息互通与通信业务接入的配线箱体。
2.0.13配线光缆wiringopticalcable
用户接入点至通信设备间配线设备、通信设备间与公用信息管道互通的人(手)孔之间
连接的光缆。
2.0.14用户光缆subscriberopticalcable
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之间连接的光缆。
2.0.16无线射频单元(PRRU)PicoRemoteRadioUnit
一种微型化、低功耗的室内覆盖射频拉远单元。
2.0.17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bandunit
分布式基站设备中用于完成基带信号编码、复用、调制和扩频操作的设备。
2.0.18射频拉远单元(RRU)remoteradiounit
分布式基站设备中用于在远端将基带信号转成射频信号及进行功率放大的设备。
3基本规定
3.0.1根据地域情况、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和公用信息设施的要求将公共建筑的通信设
施级别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通信设施级别划分
一一■--————配置等级
基本型提高型
分项'分项配置要求-----―
2根及以上不同局端路由接入光缆(每
家电信业务经营者)O•
光纤接入网络
介质:单根4芯及以上单模城际光缆
(宽带、电话)
1根接入光缆(每家电信业务经营者)
公共通信•
介质:单根4芯及以上单模城际光缆
设施
移动通信覆盖••
1根接入光缆
0•
有线电视及广播(单根4芯及以上单模城际光缆)
1根接入同轴电缆•
无线局域网••
卫星通信O0
公共信息
无线数字对讲O•
设施
设备物联网OO
能效管理系统O©
注:•需配置;。宜配置:O可配置。
3.0.2公共建筑通信设备间应满足光纤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接入的要求,应
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面积应分别满足不低于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设备安装、维护
要求,并应预留发展空间。
3.0.3公共建筑内光纤接入通信设施、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施的工程设计应满足
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3.0.4公共建筑通信用户接入点应设置在光总配线架(MODF)(或光缆交接箱)和射频拉远
单元(RRU)出口处。
3.0.5用户接入点电信业务经营者侧的光用户单元、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应由电
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配线设施、通信设
备间、室内分布系统基础设施等应由公共建筑建设方负责建设。
3.0.6公共建筑内有线电视及广播系统应由干线接入设备设施和分支分配网构成,干线接
入设备设施应由广播电视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分支分配网应由公共建筑建设方负责建设。
3.0.7公共建筑红线内的通信设施管道及配线管网,应由公共建筑建设方负责建设。
3.0.8公共建筑通信管道应采取同沟、同管、同槽敷设的方式,室外通信管道宜在保证系
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用人(手)孔。
3.0.9公共建筑通信配线设施、通信线缆的容量应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并应预
留不少于10%余量。
4光纤接入配线设施
4.1一般规定
4.1.1公共建筑光纤宽带接入工程应采用光纤到用户单元的方式建设。
4.1.2用户光缆和配线光缆应在用户接入点进行交叉连接。
4.1.3用户接入点的设置应依据不同类型公共建筑形成的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数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公共建筑群中,大于等于80000m2或用户单元大于等于24户的公共建筑应至
少设置一个通信设备间;
2在公共建筑内用户单元不超过24户时可采用共用型光缆交接箱;
3当公共建筑内具有不同业态时,每种业态可单独设置一个或多个用户接入点。
通信设备间楼层1用户单元
出线设备用户耀用户娥
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
室外配线揩I光缎分纤箱信息配翻
用户接入点
1用户单元
用户无现
域分腌信息倒翻
竖井竖井
^分麻(移动通信献
图4.L4T用户接入点设置
4.1.4用户光缆各段光纤芯数应根据光纤接入的方式、公共建筑类型、所辖住户数、移动
通信设施及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计算。
4.2光纤配线架
4.2.1光纤配线架或标准机柜应安装在通信设备间内。
4.2.2光纤配线架高度宜不大于2.2m,公共接入区单元容量应不小于72芯。
4.2.3光纤配线架的架体应采用具有防腐蚀性能的金属材质。
4.2.4光纤配线架安装区域的地面、顶面和墙(柱)应进行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方法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规定。
4.2.5光纤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维护侧距墙净距离应不小于0.8m;
2机架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机架高度的1%。;
3安装位置应避开空调出风口、灯具、消防烟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
4.2.6光纤配线架光缆引入与接地单元的高压防护装置端子数量应满足光缆接入需求,并符
合以下要求:
1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应能可靠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2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
3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6mm今
4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机架间应保持绝缘。
4.2.7光纤配线架宜按照光总配线架(MODF)方式建设,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纤配线
架》YD/T778的有关规定。
4.3光缆交接箱
4.3.1光缆交接箱宜设于室内的弱电间或通信设备间内,并采用挂墙或落地方式安装。当因
现场条件设置受限制时,也可设置于室外。
4.3.2当光缆交接箱设于室外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安装在人形道边的绿化带、院墙的围墙角、背风处;
2应安装在不易受外界损伤、比较安全隐蔽和不影响环境美观的位置;
3应安装在靠近人(手)孔便于线缆出入,且利于施工和维护的位置;
4应避开高温、高压、电磁干扰严重、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低洼潮湿等场所;
5当采用落地安装时,底座宜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并预埋管道,底座、管道及箱体
间应采用密封防潮措施。
4.3.3光缆交接箱箱体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箱体的垂直允许偏差为±3mm。
4.3.4光缆交接箱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箱体表面应有明显的通信专用标识。
4.3.5光缆交接箱容量应根据进、出光缆交接箱的远期光缆总容量及备用量确定。
4.3.6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挡潮层、铠装层相连;连接导线或导
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
4.3.7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有接地螺母和螺栓,可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连接导线与接
地装置相连。
4.3.8光缆交接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交接箱》YD/T988的有关规定。
4.4光缆分纤箱
4.4.1用户采用光纤到户接入方式时,公共建筑宜设置光缆分纤箱,光缆分纤箱的容量选择
应根据用户数量和级别确定,箱体表面应有明显的通信专用标示。
4.4.2光缆分纤箱可采用明装方式安装于建筑物弱电井(间)内,也可采用暗装或明装方式安
装于单元入口处、楼道、管线引入处等公共部位的侧墙上,上述场所应预留配线设备的安装
空间。光缆分纤箱不应安装于人行楼梯踏步的侧墙上。
4.4.3当采用壁挂式安装时,箱体底边距地高度不宜小于1.2m,光缆分纤箱正面操作空间
距离不应小于1m;当采用壁嵌式安装时,箱体底边距地高度不宜小于1.2m,光缆分纤箱正
面操作空间距离不应小于0.8m。
4.4.4光缆分纤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分纤箱》YD/T2150的有关规定。
4.5线缆及连接器
4.5.1光缆中的光纤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接入点至光缆分纤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G.652D光纤;
2光缆分纤箱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模场直径与G.652D单模
光纤匹配的G.657单模光纤。
4.5.2光缆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建筑园区内通信管道内宜采用具有防潮层及聚乙烯外护层的光缆;
2公共建筑内用户接入点至光缆分纤箱的垂直布线系统宜采用具有紧套光纤及阻燃
外护层的干式光缆,水平布线系统宜采用具有非延燃外护层的干式光缆;
3与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连接的光缆宜采用接入网用通信引入光缆。光缆选型应符合
标准《通信用引入光缆第1部分:蝶形光缆》YD/T1997.1及《通信用引入光缆第2部分:
圆形光缆》YD/T1997.2的有关规定。
4.5.3光缆燃烧性能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建设工程防火安全的实际需要确定。
4.5.4光纤连接器宜采用SC方形插拔销闩式连接器或FC金属螺丝扣套圈连接器类型。
4.5.6当光缆垂直敷设时,应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或金属导管内敷设。当采用封闭式金属槽
盒敷设时应在光缆上端和每隔1.5m处固定,当水平敷设时应在光缆的首、尾、转弯以及每
隔5m~10m处固定。
4.5.8用户光缆敷设的管径利用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穿放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曲管的管径利用率
应为40%~50%;
2当穿放4芯及4芯以下光缆时,导管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槽盒内的截面利用
率应为30%~50%;
4.5.9用户光缆路由中不应采用活动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式。
4.5.10用户光缆接续、成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光缆接续宜采用熔接方式;
2在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及信息配线箱内宜采用熔接尾纤方式成端;
3在成端处纤芯应做标识。
4.5.11用户光缆预留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光缆在机柜(架)处预留长度应为3m~5m:
2用户光缆在光缆分纤箱处光纤预留长度应为lm~2m;
3用户光缆在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成端时预留长度不应小于0.5m,具体预留长度可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
5移动通信设施
5.1一般规定
5.1.1公共建筑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应包括建筑红线内的室外和建筑物室内区域等范围。
5.1.2公共建筑移动通信系统应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具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公共建筑的类型、功能区,并结合容量规划选择,同时考虑室内外覆盖协
同;
2公共建筑建筑红线内室外区域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宜选用宏基站或微基站建设;
3对于电信业务需求较大的建筑和有突发业务需求的建筑及场所(如商店建筑、交通
建筑、大型观演建筑、大型会展建筑、大型体育建筑等),宜选用室内数字化覆盖系统方案
和相关设备(包括基带处理单元、远端汇聚单元、无线射频单元等),系统容量支持弹性扩
展;
4对于电信业务需求较小的建筑场所,宜选用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和相关设备(包括
射频拉远单元、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天线、馈线等)。
5.1.3公共建筑室外基站天线设施宜设置在室外公共区域(如绿化带)或顶层楼面等区域,
且应与建筑外形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5.1.4在公共建筑室外广场、道路、绿化等公共区域设置基站天线时,宜与照明灯杆、安防设
备杆等其他公共杆件合杆。
5.1.5公共建筑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后应满足公共建筑移动通信用户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
通信业务的需求。
5.1.6公共建筑移动通信设施建成后应满足覆盖区域内95%的面积,99%的时间内移动用户
能接入网络。
5.1.7公共建筑移动通信设施光缆纤芯数量应综合考虑电信业务经营者用户规模、业务发展、
技术更新等要求进行配置,通信设备间、竖井内的光缆纤芯数量应满足不少于3家电信业务
经营者的总体需求。
5.1.8公共建筑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干扰协调关键设计指标应满足《无线通信室内覆盖
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92的相关要求。
5.1.9室外通信基站及室内覆盖系统的电磁辐射限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
值》GB8702的有关规定。
5.2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
5.2.1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应由射频拉远单元(RRU)或直放站等信号源、多系统接入平台
(POI)和天馈线设施组成。
5.2.2公共建筑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射频拉远单元(RRU)或直放站等信号源设备宜靠近
天线位置设置,传输资源、供电、接地、工作环境等应满足设备工作要求。
523公共建筑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通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建筑物特点、施工难度、通信网络要求综合确定;
2新建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可根据使用需求和未来发展选择多通道方案;
3多通道方案应保证通道间的链路功率平衡。
5.2.4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馈线设施工作评率范围宜涵盖700〜5000MHz,应支持根据最
新国家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政策调整频率范围。
5.2.5天馈线设施选型应根据网络合路、通道要求、频率适用范围、覆盖、极化方式、辐射方
向和天线增益等性能指标,以及分布系统覆盖指标要求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度大于5m的公共建筑空间,宜选用增益高的天线;
2开敞的公共建筑空间,宜选用全向天线;
3狭长型或进深大的公共空间(如电梯井道、停车场),宜选用定向天线。
5.2.6天馈线设施位置及输出功率应根据网络无线环境测试结果、室内环境覆盖要求、电磁
环境辐射泄露要求、覆盖指标及隔离度等要求综合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度大于5m的公共建筑空间,天线点位间距宜W30m;
2开敞的公共空间,天线点位间距宜)15m;
3公共空间具有较多分割墙体,天线点位间距宜W10m;
4电梯井道天线点位间距不大于15m,地下停车场天线点位间距宜220m。
527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天线、器件、缆线等的设计及安装,还应符合《无线通信室内覆
盖系统技术标准》GB/T51292相关规定。
5.3室内数字化覆盖系统
531室内数字化覆盖系统应由射频拉远单元(RRU)或直放站等信号源、远端汇聚单元(RHUB)
和无线射频单元(PRRU)组成。
5.3.2室内数字化覆盖系统设施应满足以下网络覆盖指标要求:
15G-NR网络:在覆盖区域内,5G无线网络覆盖率应满足RSRP,-105dBm的概率
大于95%,RS-SINR》3dB的概率大于95%;
24G-LTE网络:在覆盖区域内,4G无线网络覆盖率应满足RSRP2-105dBm的概率
大于95%,RS-SINR26dB的概率大于95%;
5.3.3当无线射频单元(PRRU)与远端汇聚单元(RHUB)采用光电混合缆连接时,其长度应
不大于200m。
5.3.4远端汇聚单元(RHUB)设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安装在竖井内无电磁干扰、强腐蚀性物质且易于调测、维护和散热的位置;
2壁挂安装时对墙体活荷载要求应21.2KN/m2,应采用不小于M10螺栓锚固;
3应优先选择安装在机箱中,机箱挂墙安装时,机箱底部距地面应不低于1.5m;多
台远端汇聚单元(HUB)安装于同一机箱时,远端汇聚单元(HUB)之间间隔应>1U;
4采用壁挂安装时,面板应与水平地面保持垂直且牢固;设备底部距地面应不低于
1.5m;有两个以上主机设备需要安装时,设备的间距应大于0.5米,并安装在同一水平线
(或垂直线)上;接口应保持紧固,备用接口应加装匹配负载或封堵;
5电源模块应位于HUB面板下方位置,电源风扇进风口正前方350mm空间内不宜
有障碍物遮挡。
5.3.5公共建筑内室内数字化覆盖系统设计应考虑各种建筑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墙体隔断特
征,选用能满足各通信网络频段覆盖指标的无线射频单元(PRRU)设备。
5.3.6公共建筑采用内置天线型无线射频单元(PRRU)时,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高度大于5m的公共空间,应考虑安装位置高度过高对无线信号衰耗的影响,PRRU
间距W24m,或单台PRRU覆盖面积W900m!;
2开敞的公共空间,PRRU间距218m,或单台PRRU覆盖面积?500itf;
3公共空间存在多处分割墙体时,PRRU间距<17m,或单台PRRU覆盖面积W500
5.3.7公共建筑采用外接天线型无线射频单元(PRRU)时,应根据其外接天线口输出功率并
参照5.3.6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5.3.8无线射频单元(PRRU)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吸顶式、壁挂式或利用支架安装,上瓣方向应对准目标覆盖区,且辐射范
围内无直接遮挡物,并应与消防喷淋头保持安全距离;
2应避开其他设备排风口,与灯具、温度传感器及其他发热设备间距250cm;
3宜安装在吊顶下。当无吊顶时,宜采用吊架固定方式,吊挂高度应略低于梁、通
风管道、消防管道等障碍物,并应保证天线的辐射性能;当安装在吊顶内时,应预留维护口;
4电梯井内安装时不宜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安装在天花板内时,应采用固定支架
固定设备;当安装在金属天花板并与天花板有接触时,与天花板接触面应安装绝缘垫片。
5.3.9有源设备接地、抗震加固及防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有线电视及广播设施
6.1一般规定
6.1.1公共建筑室内有线电视及广播系统可由城际干线接入设备设施和分支分配网构成。
6.1.2公共建筑室内有线电视及广播信号应采用光纤接入,信号宜使用统一信道和介质传
输。
6.1.3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广播信号的公共建筑应符合《卫星电视
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
6.1.4采用光纤网络传输的IPTV有线电视及广播系统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
6.2接入设备设施
6.2.1有线电视及广播系统接入设备应包括信号接入光端机、有线电视及广播配线交接箱等
设备。
6.2.2公共建筑用户接入点至每个楼头光节点应设置不少于4芯光纤。
6.2.3每个楼头光节点服务的用户数应根据用户覆盖规模、业务需求设计,但不宜超过200
户;
6.2.4公共建筑宜设置光交接箱安装于通信设备间用于安装配线设施、交换传输、监控、供
电等设备和网络扩容升级。
6.3分支分配网络
6.3.1有线电视及广播系统分配网络应包括延长放大器箱、分配箱、户内管和用户终端盒等
设备.
6.3.2公共建筑中宜采用无源集中分配到户方式,特殊情况下光节点后所设置的延长放大器
不应超过2级。
6.3.4公共建筑竖井中预留延长放大器箱体尺寸应不小于:宽400mmx高500mmx深150mm,
放大器箱应配置交流220V电源。
6.3.5公共建筑单个楼层每12终端用户应设置1个分配箱;当单个楼层<12户时,应按1个
分配箱配置。
636楼层内有线电视及广播线路应采用集中分配方式,不应采用树形串接方式。分配(支)
器安装在分配箱内,分配箱暗安装于弱电竖井内,分配箱应配置交流220V电源。
6.3.7公共建筑竖井中预留分配箱尺寸不应小于:宽400mmx高500mmx深150mmo
7公共信息设施
7.1无线局域网
7.1.1公共建筑建设方、电信业务经营者及第三方等运营的无线局域网宜统筹建设。
7.1.2采用分布式天线组网时,应与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统筹共建,合理选择天线及合路
点位置和数量。
7.1.3采用放装式AP组网时,应根据覆盖范围、天线极化方向等选择适宜的设备发射功率、
天线类型、AP挂高和间距,并宜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无线AP选择表
覆盖范围穿墙能力(堵混并发连接
AP类型天线极化方向场所
(m2)凝土墙体)数(个)
办公室、酒店客
面板APW50W2球型W20房等小空间公共
建筑
办公楼过道、大
吸顶APW100W3圆锥型W100
开间办公室
报告厅、展馆、
放装高密APW300W3圆锥型W200
交通枢纽等候区
室外APW1000W3全向/定向W100室外公共空间
7.2数字无线对讲
7.2.1数字无线专用对讲系统可与消防控制中心合用中心机房,或设置专用中心机房;中心
机房至安装对讲系统设备的楼层电信间应预留连通通道。
7.2.2建筑物应在室外屋面预留室外专用对讲天线安装位置,对讲天线预留位置应满足建筑
红线内室外空间覆盖要求。专用对讲天线预留位置不少于2处。每处天线至邻近的电信间应
预留直径不小于40mm的馈线敷设通道。
7.2.3数字无线专用对讲系统宜与其他系统合用电信间和室内线槽及桥梁,并优先考虑共用
通信系统设施。
7.3设备物联网
7.3.1公共建筑设备物联网应由用户接入点、连接网络、智慧网关及终端设备构成。
7.3.2公共建筑设备物联网宜共用移动通信接入点、室外智慧杆、室内分布系统构建连接网
络。
7.3.3设备物联网连接网络场景覆盖测试:覆盖率RSRP》-107dBm;SINR2-5dB的覆盖率应
>95%,通信速率应不低于100Kbit/s。
7.3.4设备物联网网络应具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相互间直接通信、通信中转、网络漫游等功能。
7.3.5设备物联网智慧网关应支持NB-loT、eMTC、LoRa、Zigbee、无线局域网、卫星定位系
统、TCP/IP、ModBus、MQTT等多种协议信号转换。
7.3.6公共建筑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应具备:位置定位与共享、环境信息感知、远程测量控
制与执行、其他信息服务等多业务处理和应用功能。
7.3.7当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采用电池供电时,四种状态能耗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连接状态1(有数据传输):电流50mA;
2连接状态2(无数据传输):电流W50mA;
3idle状态(闲置):电流WlOmA;
4PSM状态(省电模式):电流WlOuA。
7.3.8公共建筑设备物联网应具备对二维码、条形码等各类物理标识标签的认证授权、数据
分发、扫描识别等管理功能。
7.3.9公共建筑通信设施设备运维和资产管理宜采用设备物联网管理方式。
7.3.10设备物联网应与公共建筑管理平台和业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统一管理。
7.4能效管理
7.4.1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宜配置能效管理系统。
7.4.2能效管理系统应由能效管理平台、能效采集网关、采集器和执行器构成。
7.4.3能效管理平台对通信设施进行统一监控管理,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控并有效管理通信设备间温湿度:实现夏季室温标准为24±5℃,冬季室温标准
为20±5℃,室内空气湿度在45~65%的范围内:
2对公共建筑通信设施用电设备用电量进行计量和监测:
3对各电信经营者负责建设和运维设备用电量进行分别计量和监测;
4将上述所有采集数据接入能效管理平台。
7.4.4能效管理平台应与公共建筑管理平台和业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统一管理。
7.4.5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宜采用可再生能源辅助供电,室外设备可设置能源储能和转换装
置。
8通信管网
8.1一般规定
8.1.1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外通信线路应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方式敷设。
8.1.2室外通信管道的总容量应根据管孔类型、线缆敷设方式,以及线缆的终期容量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信管道的管孔应根据敷设的线缆种类及数量选用,可选用单孔管、单孔管内穿放子
管或多孔管。
2每一条光缆应单独占用单孔管、多孔管的一个管孔或单孔管内的一个子管。
3应至少预留一个到两个备用管孔。
8.1.3室外通信管道应与场地范围内其它地下管线的规划相适应,并应与公用信息设施系统
管线及道路、给排水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管线等设施同步建设。
8.1.4室内通信通道一般包括楼内弱电井(间)、梯架、托盘、槽盒、导管等。
8.1.5室内配线管网应与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选择距离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
由。
8.1.6引入管应按建筑物的平面、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并应引入建筑物的进线部
位。
8.1.7导管、槽盒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宜设在强电井(间)
中。
8.2室外管道
8.2.1地下通信管道宜根据线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
1)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
2)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3)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4)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2)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3)管道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大的地段;
4)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需要防护的地段;
5)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8.2.2地下通信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状的有关
规定。
8.2.3通信管道的埋深,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824的规定。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
人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0.4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3m,进入手孔处
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0.2m。
表8.2.4通信管道最小埋深(管顶至路面)单位:m
管道类别绿化带人行道车行道
塑料管0.50.70.8
钢管0.30.50.6
注:当塑料管道最小埋深不能满足上表规定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等措施。
8.2.4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光缆条数、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
孔总的数量应满足通信线缆布放的需要,应综合考虑其他智能化通信管道需求,并应符合以
下规定:
1按照不同直径的光缆敷设要求,通信管道可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
2通信管道采用多孔管时,管孔数不宜少于5孔;
3通信管道采用单孔管时,不同管段的孔径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干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6孔
2)支线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2孔。
8.2.5塑料管道应有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管的管材与管型,采取相应的
固定组群措施。
8.2.6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
8.2.7地下通信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不得小于2.5%。。
8.2.8引入建筑的地下通信管道伸出外墙时不宜小于2m,并应向人(手)孔方向倾斜,坡度
不应小于4.O%o。
8.2.9通信管道引入建筑物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8.3室外人(手)孔
8.3.1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管道拐弯处、管道分支点、设有光缆交接箱处、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
建筑物引入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等场合,宜设置人(手)孔;
2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
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3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避开车行道;
4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建筑散水处
等位置;
5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
832人(手)孔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
2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时,宜采用手孔;
3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
4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
8.3.3人(手)孔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手)孔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时,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2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
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3人(手)孔的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材料预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
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
4人(手)孔制作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
GB50373的有关规定。
8.3.4人(手)孔形式的选择,应符合行业标准《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5178的规
定,当地下空间有限或有其他障碍物时,可按行业标准《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YD5062要
求进行选用或根据现场条件设置非标人(手)孔。
8.4室内导管
8.4.1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降或伸缩处理。
8.4.2暗管敷设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暗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
在楼板垫层内的暗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
2暗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
时,应加装过路箱(盒);
3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
4暗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
6倍;
5暗管内宜穿放不少于一根带线,带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6室内配线管网应一次敷设到位。
8.4.3暗管、槽盒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的有关规定。
8.5通信桥架、线槽
8.5.1桥架、线槽在穿越建筑结构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在穿越防
火分区楼板、隔墙及防火卷帘上方的防火隔板时,其空隙应采用相当于建筑构件耐火等级极
限的不然烧材料填塞密实。
8.5.2光纤配线架进出线缆应采用柜顶桥架敷设的方式,桥架宜采用铝合金材质。
8.5.3线缆敷设时,梯架、托盘及槽盒高度不宜大于150mm,其材质应符合该建筑的防火要
求。
8.5.4当采用桥架和线槽敷设时,通信设施和和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别设置,当受条件
限制需合用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8.5.5公共建筑通信桥架、线槽应满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建设要求,并应与竖井及通信
设备间保持连通。
856当敷设室内光电混合缆时,宜采用专用的通信桥架、线槽,并考虑散热空间。
9设施用房
9.1一般规定
9.1.1通信设施用房的设置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和用户使用、管理等要求。
9.1.2通信设施用房的面积应留有发展空间。
9.1.3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通信设施用房的结构设计和设备的安装应采取抗震
措施。
9.1.4通信设施用房的设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有关规定。
9.2通信设备间
921公共建筑内应根据需要设置通信设备间,通信设备间平面形状宜为矩形,其使用面积
应满足设备布置所需的要求。
9.2.2通信设备间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信设备间宜选用矩形房间,宽度不宜小于2.5m,机房面积不应小于10nf;
2通信设备间应选择在环境安全、便于维护、便于安装空调及接地装置的地方;
3通信设备间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及以上各层,当有多层地下层时,也可设在地下一
层;
4通信设备间不宜与变配电所、电梯机房等电磁干扰源贴邻布置。当不能避免时,应
采取必要的电磁屏蔽措施;
5通信设备间应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场所,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
振、消声和隔声措施;
6通信设备间不应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布置;
7通信设备间内不应有建筑物的变形缝;
8通信设备间地面或门槛应高出本层楼地面,其标高差值不应小于0.1m,设在地下层
时不应小于0.15m;
9与通信系统及配套无关的管道不得进入或穿越通信设备间。
9.2.3通信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低于2.6m。
9.2.4通信设备间的墙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l.Oh的不燃烧体。
9.2.5通信设备间外门应向外开启,宜采用甲级防火门,门净宽不宜小于1.2m,门净高不
宜小于2.2m。
9.2.6通信设备间不宜设置吊顶及铺设活动地板,地板面层应采用防静电材料。
9.2.7通信设备间室内建筑装饰面应具有防尘功能。
9.2.8通信设备间入口朝向室外时,应设置防水措施。
通信设备间地面的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2
9.2.94.5kN/mo
9210通信设备间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
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通信设备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进出通信设备间所有的线缆孔洞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堵严密封,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通信设备间墙体的耐火等级;
3室内装修材料应满足通信工艺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
范》GB50222的相关规定;
4通信设备间内不得有消防喷淋等设施。
9.3竖井
9.3.1竖井不应与电梯井、管道井等共用,且不宜与电力线缆合用。
9.3.2竖井应统筹考虑通信业务和其他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并预留扩展空间。
9.3.3公共建筑弱电竖井应预留室内覆盖设备安装空间和安装条件。
9.3.4竖井内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设备宜靠近所覆盖区域中心位置安装,建筑面积3000宜
设置不低于一处竖井,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保证设备管理维护、运行环境和安全条件时,宜与弱电竖井合用,但墙面预留的
安装空间应不小于10m2;
2当单层竖井内墙面空间不满足10m,安装要求时,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3个楼层的竖
井内,或靠近弱电竖井单独设置;
3地下空间室内覆盖设备安装位置宜与通信设备间合设,通信设备间应具备室内覆盖
设备安装条件。
9.3.5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设备的竖井,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采用壁挂方式时,墙体满足不小于1.5KN/m2的挂壁要求;
2竖井应为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设备预留线缆穿墙孔,数量应不少于4处,孔径应不小
于50mm,距地面高度应不低于2m,位置应靠近缆线进出方向;
3应设置不小于15kW的专用供电,应设置配电箱并设置不少于3组独立的进线开
关、计量装置、电源浪涌保护器等设备;
4应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Q,接地端子数应不少于10个。
9.3.6弱电竖井水平照度应不低于200Lx(0.75m水平面)。
9.3.7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及高度、建筑物变形缝位置、防火分区、系统要
求等因素确定。
9.3.8竖井不应贴邻有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的场所。
9.3.9竖井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距离。当建筑物平面受限制时,可利用公共
走道满足操作距离的要求,但竖井的进深不应小于0.6m。
9.3.10竖井的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l.Oh的不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
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丙级。竖井内各层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钢结构楼板应
做防火密封隔离,线缆穿过楼板或井壁应采用与楼板、井壁耐火等级相同的防火堵料封
堵。
9.3.11竖井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通过。
9312竖井内应预留通信专用的垂直槽盒,或在共用的槽盒上预留通信线缆专用位置,槽
盒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且应具有耐火性。
9.3.13竖井内槽盒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GB/T
51369的规定。
9.4供电
9.4.1通信设备间的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
范》GB5502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
规定。
9.4.2通信设备间宜设置专用配电箱为各电信经营者通信设备提供供电,供电功率应不小于
20KW,负荷等级应不低于该建筑中的最高等级的用电负荷,并配置不间断电源(UPS)。
9.4.3通信系统电源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的规定。
9.4.4通信系统供电容量应按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系统共同使用的需求进行配置。
945通信设备间照明应选用节能光源和高效率的节能灯具,照明灯具宜采用LED灯或高效
节能荧光灯,灯具位置宜布置在机架列间,吸顶安装。
9.4.6通信设备间的工作面水平平均照度应不低于500lx(0.75m水平面),垂直平均照度应
不低于30lx,眩光指数UGR应不大于22。
9.4.7通信设备间应设置检修插座,检修插座宜设置机房四周墙壁距地0.3m暗装,每侧墙
壁至少预留一个。
9.4.8当通信设备间内用电设备较多时,宜预留备用回路。
9.4.9竖井应在通信设备附近设置二孔、三孔插座组。
9.5防雷接地
951通信设施的防雷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
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等的规定。
9.5.2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在LPZ0A或LPZ0B与LPZ1的边界处应设置适配的信号
线路浪涌保护器。被保护设备的端口处宜设置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9.5.3通信设备间的配电箱处应设浪涌保护器(SPD)»
9.5.4入户处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设备处信号浪涌保护器的
接地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机架或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
上。
955通信设备间内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接地干线宜采用不小于BV(BVR)-25mm2
的导体与基础接地极做铜铁过渡连接。
956通信设备间电气及通信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外界可导电部分、建筑物金属结构应
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9.5.7竖井应设接地干线和接地端子箱,接地干线宜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或不小于
BV(BVR)-25mm2的导体与接地极连接,竖井内所有金属箱体进行等电位联结,接地干线
应每三层与楼层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10工程验收
10.1一般规定
10.1.1公共建筑中的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应与公共建筑本体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0.1.2工程验收应包括随工检验、工程初验和工程终验,工程终验应在初验合格,试运行
完成且工程遗留问题已解决后进行。
10.1.3施工单位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程序和内容进行检测,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向建
设单位提交完工报告、竣工资料。
10.1.4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当地共建共享单位等主体对工程进行验
收,验收合格后完成信号源设备开通。
10.1.5室内隐蔽工程施工与验收应在装饰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有现场施工记录或相应数
据记录。隐蔽工程应在验收合格后进行封闭施工。
10.2竣工资料
1021公共建筑竣工验收技术资料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安装工程量;
2工程说明;
3设备、器材明细表;
4竣工图纸;
5测试记录;
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的洽谈记录;
7随工验收记录;
8隐蔽工程记录。
10.2.2工程竣工后,承包单位应及时编制竣工资料。竣工资料至少一式三份,竣工资料由
竣工技术文件、竣工测试记录和竣工图等资料组成。
10.2.3竣工资料内容应齐全,真实反映工程情况;外观及版面整洁,规格一致,数据准确;
文件装订应采用胶装方式并符合建设工程归档要求。
10.3工程质量评判标准
10.3.1公共建筑建筑通信设施应按附录A及附录B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检查结果
应作为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
10.3.2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工程的质量评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安装质量应按10%的比例抽查,符合设计要求时,被检项检查结果应为合格;
被检项的合格率为100%时,工程安装质量应判为合格;
2移动信号覆盖设施验收应符合《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9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FDD无线网工程验收规范》YD/T5225的有关规定:
3新建公共建筑的移动通信覆盖应满足覆盖区内移动终端在90%的位置、99%的时
间可接入网络。
4竣工验收需对光纤链路全部检测或抽样的结果为合格时,光纤链路质量应判为合
格。
10.3.3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应小于1.5;
2天线口输出功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室内分布系统多通道间的链路平衡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0.3.4覆盖性能检查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性能检查测试应包括信号覆盖电平、噪声电平、信号信噪比、天线发射功率、
信号泄漏等,其他系统测试指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覆盖性能检查测试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工程设计的指标要求。
10.3.5网络指标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覆盖区域内,5G无线网络覆盖应满足RSRP^-105dBm的区域大于95%,RS-
SINR23dB的区域大于95%,
2在覆盖区域内,4G无线网络覆盖应满足RSRP2-105dBm的区域大于95%,RS-
SINRN6dB的区域大于95%。
11智慧运维
11.1一般规定
11.1.1公共建筑通信设施应纳入公共配套设施设备日常维护范围,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11.1.2公共建筑通信设施的维护应遵循“谁投资,谁维护”原则,维护界面应清晰明确。
11.1.3公共建筑室分系统信息源和有源设备应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保温细节施工方案
- 变电站一次设备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阶段性诊断英语试题(原卷版)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企业劳动合同及售后服务协议2篇
- 课标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 2024年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阜新市矿务局精神病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物流仓储项目保证担保协议3篇
- 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
- 人工智能在体育训练与竞技分析中的应用
- 2024版幼儿园哲学思考与人生观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拓展加盟经理年终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比赛对阵表模板
- 混凝土技术规格书
- 医美药品基本管理制度范本
- 吴茱萸热奄包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霍尼韦尔1900 Honeywell条码扫描枪设置
- 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议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