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7专题04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2024·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行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犯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1】,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高校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2】,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3】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1】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2】著作、秘书:官职名。【3】鹿独:疲困不振。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君:君主B.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道美C.严师犯难
严:敬重D.跟高齿屐
跟:穿着,趿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此之谓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何为其然也C.列器玩于左右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以此观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B.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C.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的妙处。B.学,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教与学可相互促进。C.君主不把臣下当做臣下有两种:一是祭祀之代受祭者,一是老师。D.教化擅长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事倍功半,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行不慎也。(2)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材料中“学之好处”。【答案】1.A
2.B
3.D
4.D
5.(1)所以(学做)老师,是用来学习做人君的方法(途径)。因此选择老师不能不慎重。(2)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主管选拔人才的官员,不再是从前的亲属。
6.①懂得道理(了解道之善)。②了解自身不足,以便更努力地学习。③学可以帮助我们为师、为长、为君。④离乱之时,学可以使人安家立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实力。A.句意: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君:动词,治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实力。A.语气副词,也许,表推想;代词,他B.都是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比。D.介词,从;介词,在。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难与易、美与丑,然后才能广喻博晓;能广喻博晓,然后才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君王。“难易”“美恶”都是并列短语,中间不应断开,解除BC。“然后”是固定词组,“这样之后”,中间不应断开,解除ABC。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实力。D.“教化擅长学习的人……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依据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选项说反了,是教化不善学习的人,事倍功半,老师还会被埋怨。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得分点:(1)“故”,所以。“师”,动词,学做老师。“所以”,用来……的方法。“是故”,因此。(2)“及”,等到。“非复”,不再。“曩者”,从前。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一“人不学,不知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见,①懂得道理(了解道之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②了解自身不足,以便更努力地学习。“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可见,③学可以帮助我们为师、为长、为君。依据材料二“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可见,④离乱之时,学可以使人安家立命。参考译文: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学习不明道。为此,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确定把教化放在首要地位。《尚书•兑命篇》说:“必需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虽有美妙的菜肴,不吃,就无法明白其味道美;虽有高超的道理,不学,就不懂得其好处。为此,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化别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返回自身更努力地学习;懂得了困难,就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所以说,教化别人与自己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是学的一半。”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难与易、美与丑,然后才能广喻博晓;能广喻博晓,然后才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君王。所以,学为人师,就是用来学为人君的。为此,选择老师不行不慎重。古《记》说:“虞夏商周三王四代所以至治就在于重视师道。”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教化最根本的道理,难在敬重老师。因为,只有敬重老师,才能确信老师所传之道;只有确信老师所传之道,才能使庶民百姓都重视教化。为表示对老师的敬重,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两种人:一是当此臣担当祭祀之代受祭者的时候,就不把他看作臣下;二是此臣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下。高校的礼法是:即使对天子讲学,老师不居北面臣位,而居面西之主位,而天子居宾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重。擅长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效果加倍,而又归功于老师;不善学习的人,老师辛苦而效果减半,而又怨恨于老师。擅长提问的人,总是像攻治竹木,先治简单的地方,然后攻治关节处。经过许久努力,就能相互愉悦地解决疑难。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擅长回答别人提问的,似乎撞钟,撞得重则声音大些,撞得轻则声音小些,就在不慌不忙中解决了疑难。不擅长回答的则相反。这些都是进德修业的基本原则。(节选自《学记》)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语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趿着高齿履,坐着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着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似乎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豪爽之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事,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干枯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家。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产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籍学问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常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2024·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行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行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行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B.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C.卒于鲁也传之
卒:死亡。D.越明年
明年:其次年。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
蜀之鄙,有二僧B.𫐓以为轮
以告富者C.水为之,而寒于水
贫者语于富者曰D.吾尝终日而思矣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B.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C.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D.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劝学》一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比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赛过老师,后辈可以超过前辈。B.《为学》一文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白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知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C.《劝学》与《为学》都谈学习之道,前者强调了积累、坚持、专一的学习方法和看法之重要,后者也认为主观努力才是关键。D.《劝学》与《为学》两文的论证方法有异同,《劝学》以比方论证和对比论证为主,《为学》以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为主。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3)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答案】7.C
8.B
9.B
10.A
11.(1)哪管他诞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3)(那些)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凡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实力。C.句意: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慧的曾参传下来的。“卒”:最终。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代词,靛青;助词,的。B.都是介词,把。C.介词,比;介词,对。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然而。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译: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凡,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凡了。“昏”为“吾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解除D;“之”作“学”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解除C;“而”是表承接的连词,其后不行断,可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解除A。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A.“比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赛过老师,后辈可以超过前辈”错误。《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方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超越自我。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庸”,哪管;“其年之先后生于吾”,状语后置句。(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词,地下的泉水;“用”,因为;“专心一也”,推断句;“一”,专一。(3)“昏”,愚笨;“限”,被局限;“……者,……也”,推断句。参考译文:劝
学荀子君子说:学习不行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聚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的衡量。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锐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比照检查自己,就会才智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眺,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袤。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望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擅长借助外物罢了。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才智,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合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动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胜利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胜利。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子,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窟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思浮躁。为
学彭端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简单的(区分)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简单了;不做这件事,那么简单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简单的(区分)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简单了;(假如)不学,那么简单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凡,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凡了。我天资聪慧,超过别人;我才思灵敏,超过别人;假如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凡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分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慧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凡、聪慧灵敏的功用,莫非是恒久不变的吗?四川的边疆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困,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始终)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到了其次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知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莫非还不如四川边疆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慧与有才学,可以依靠而又不行以依靠;(那些)自以为聪慧,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行以限制;(那些)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凡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2024·天津河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2.下列加点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师:学习B.官盛则近谀
谀:谄媚奉承C.其贤不及孔子
贤:才德优秀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1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B.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4.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与理解不精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学生李蟠的,是为了赞许他能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B.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与“耻学于师”的风气形成比照,令人警醒。C.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但“从师”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D.其次段用两组对比,干脆而显明地批判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答案】12.A
13.D
14.D
15.(1)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怀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怀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师:学习”错误,应当译为以……为师。句意:我应当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表缘由,……的缘由。B.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连词,表转折。C.介词,比;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吗”“吧”等。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D.“其次段用两组对比”错误。本文第②段用了三组对比,反面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看法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一组,“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其次组,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组,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是故”,因此,所以;第一个“圣”“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愚人。(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读”“惑”为宾语,宾语前置句;“解”,解决,解答;“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确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怀疑?有了怀疑,假如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原来就早于我,我应当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假如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当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凹凸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怀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也许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怀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怀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复原,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惊奇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确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确定不如老师,老师不确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宠爱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2024·天津河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雀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16.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雅望
雅:高尚B.如此安得不乱
安:怎么C.言未竟
竟:完结D.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谒:禀告1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昭何人,众口称美。译文:崔昭是哪里人,大家都赞扬他。B.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译文:姑父生气地呵斥看门人,要鞭打那个人。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译文:之前为何高傲相对,之后为何敬重相待?D.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译文:还未等裴佶走下台阶,姑父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是崔昭赠送的官绸一千匹。【答案】16.D
17.A【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D.句意:守门的人报告寿州的崔昭等候觐见。“谒”,谒见。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A.句意:崔昭是什么人,众口一样说他好。结合“此必行贿者也”可知,此处是揣测崔昭的身份,“何人”意为“什么人”。故选A。参考译文: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姑父)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众口一样说他好。这确定行贿得来的美誉。这样下去,怎么能不败坏朝政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的人报告寿州的崔昭等候觐见。裴佶的姑夫听了后生气地呵斥门人一顿,作势要鞭打他。过了很久,姑父整理装束强自出去迎客。不久,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吩咐给他马吃草,给他仆人吃饭。送走崔刺史后,姑姑问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高傲,而后来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2024·天津河西·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宋]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①,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愿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有删改)注:①蒣芋,苦菜和芋头。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B.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D.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谪”特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B.“子瞻”,苏轼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C.“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十八岁时实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成家了。D.“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其次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状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缘由。B.苏辙对苏轼的状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争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吸取阅历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状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2)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答案】18.C
19.C
20.C
21.(1)(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致的想法。(2)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缘由还是可以探究出来的。【分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实力。本句中“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在其前断开,可解除B、D两项;“哉”为语气词,放在句末,解除A项。句子翻译: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来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登记来。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宠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的确是很有感受的。故选C。19.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C项,“加冠,是男子十八岁时实行的成年礼”错误,“加冠”是男子二十岁时实行的成年礼。故选C。20.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实力。C项,“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错误,由原文“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可知,陶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困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确定会给你们留下祸害。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陶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状况。由此可知,“性刚才拙”不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是陶渊明自己说自己。故选C。2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赋分点:(1)葺:修。啖:吃。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华屋玉食之念于胸中不存”。(2)虽然:虽然这样。仕:做官。进退:官职或升或降。考:探究。【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行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实行干脆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接受意译作为协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需遵从。考生确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确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假如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致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巡游,把文章当作音乐来观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了下来。他只是宠爱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乏累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起先。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特别宠爱的,我唯独宠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事实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事实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来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登记来。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宠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的确是很有感受的。陶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困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确定会给你们留下祸害。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陶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状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特别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特长的缘由。”
唉!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监管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终还是不能变更,以致陷入大难,才想起在晚年从陶渊明身上求得寄予,哪里有人肯信任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缘由,还是可以探究出来的。后世君子,确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赞扬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进步,犹如河水奔流般足够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奔驰跟随着他,却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于海康城南东斋作。(2024·天津红桥·高一期末)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诵明月之诗B.余始循以入/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遂至其巅/其皆出于此乎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扣舷而歌之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色显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画出泰山的轮廓。C.作者俯瞰夕阳下的汶水和徂徕山,犹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似乎温柔的腰带。D.作者没能由东谷登上泰山的缘由,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相宜人们的通过。【答案】22.A
23.D【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通“已”,停止。C.其:代词,它的;副词,表推想,也许。D.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D.“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相宜人们的通过”无中生有,原文“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是说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谷进入,只是我没有到过。故选D。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动身,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充溢、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2024·天津红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①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②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③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宋史·陆九渊传》)[注]①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②奚为:为什么。③有子:孔子的学生。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深思,至忘寝食
寝:睡觉B.闻人诵伊川语
诵:诵读C.自觉若伤我者
伤:损害D.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类:类似25.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译文:(他)长到三四岁的时候,问父亲天地的终点在哪里,父亲笑而不答。B.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译文:到了青壮年,(他的)举止与俗人的孩子完全不同,见到他的人都很崇敬他。C.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译文:初读《论语》,就怀疑有子的言论有些冲突。D.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译文: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答案】24.C
25.B【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C.句意:自以为不合我的口味。伤:阻碍。故选C。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B.“总角”翻译为“青壮年”错。“总角”。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发髻,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这里应翻译为“十三四岁”。参考译文:陆九渊,表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穷无尽,父亲笑着不回答他,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到了他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陆九渊曾对人说:“我听人朗诵程颐语录,自以为不合我的口味。”又说:程颐的学说,为何与孔子、孟子之说不相像呢?近来我发觉其中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陆九渊第一次读《论语》就觉得孔子的学生有子的言论没有条理。又有一天读古书,读到“宇宙”两个字,书上说明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突然醒悟说:“宇宙间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间的事。(2024·天津·耀华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通直郎苏过叔党,东坡先生之季子也。母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知杭州,叔党年十有九,以诗赋解两浙路①,礼部试,下。元祐七年,先生为兵部尚书,任右承务郎。明年,先生出帅定武,即谪知英州,继贬惠州安置,三年,迁儋耳安置。既四年,渐徙廉州、永州居住。邈乎万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或曰先生乐居焉,大谬也。先生忧国爱君之心日加,循省而郁结,则何敢乐?惟是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其初至海上也,为文一篇曰《志隐》,效于先生前,先生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当是时,叔党之风,使蛮蜑夷獠若可以语礼义。其传而北也,霈然起天下父子之性,则叔党之自处者如何哉?先生还,至永州,稍还仕版②,居阳羡,不幸疾不起。叔党兄弟得吉地于汝州郏城县之小峨眉山以襄事,遂家于颍昌。叔党偶从湖阴营水竹可赏者数亩,则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以视于焉之志。曰:“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泯泯浮沉里巷,或时一至京师,自得于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所遇与谈,靡不赞扬。放浪间节概存焉,故世人多之。使叔党一旦忠尽于九德俊义之朝,则先生之立言者,叔党之功业也。惜乎不及使人有见于此,而暴疾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时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坎坷巴蜀也。幸而有子曰瞻,可以肆其志,而无邦家以容,瞻则赴魏军以死耳。若嵇叔夜之志气尤异,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而子绍身血亦何益于邦家?古之父子有如此忠孝两全而可恨者,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叔父栾城公每称其孝以训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无他,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行于世。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人称之曰“小坡”。——宋•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注:①两浙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②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薄册,亦指仕途、官场。2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效于先生前
效:尽孝B.翁樵则儿薪之
樵:砍柴C.稍还仕版
稍:渐渐D.故世人多之
多:赞扬2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邈乎万死不测之险也
知不行乎骤得B.叔党之功业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C.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
顺流而东也D.叔父栾城公每称其孝以训宗族
作《师说》以贻之28.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够干脆表现苏过对父亲苏轼至孝的一组是(
)①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②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③翁樵则儿薪之④吾可以安于岛夷矣⑤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⑥惟成就此儿能文也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①④⑥2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坎坷巴蜀也B.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坎坷巴蜀也C.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坎坷巴蜀也D.悲夫诸葛孔明/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坎坷巴蜀也3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过的人生与其父苏轼的经验亲密相关,元祐五年苏过参与礼部试,未能考取,元祐七年,苏轼官拜兵部尚书的时候,苏过任右承务郎。后来苏轼被贬偏远之地,苏过也跟随而去。B.苏过追随父亲到了海岛,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料父亲,而且给了父亲极大的心灵安慰,甚至影响了海岛上的民风。C.苏轼被贬海南时忧国爱君的心一每天加重,心情更是郁结,难怪他在海南写下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慨叹。D.苏轼过世后,苏过始终过着闲散的生活。晁说之在文中借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嵇康及其子嵇绍来表达苏过去世过早不能弘扬其父功业的深深缺憾。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先生乐居焉,大谬也。(2)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答案】26.A
27.D
28.A
29.C
30.C
31.(1)有人说苏轼宠爱居住在这儿,这种说法很荒谬。(2)上天何不在盛世延长苏过的寿命而光大苏轼的精神呢?【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效:呈献。句意为:呈到先生面前。故选A。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乎:形容词词尾/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B.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连词,转折/连词,修饰。D.以:均为连词,表目的。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含义,分析表现人物形象手法技巧,以及筛选信息的实力。④“吾可以安于岛夷矣”是苏过刚到海上时,写了一篇叫《志隐》的文章,呈现到苏轼的面前,苏轼看过文章后说“我可以安心地住在这个偏远的海岛上了。”这里是通过苏轼的话表现苏过对其的至孝,属于侧面表现。⑥“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是苏过的叔父说自己的兄长远居海上,没有其他好处,就只成就了苏过这个孩子的文学才华。这里是通过苏过的叔父之口侧面表现苏过的文学才华。其他几句均为干脆表现苏过对父亲苏轼至孝。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为:可叹啊,诸葛亮当时不能够施展他的理想,而在南阳耕田种地,最终死在坎坷的巴蜀之地。“其所志”作“申”的宾语,意思是“施展他的理想”,中间不能断开。解除AB。“诸葛孔明”作“初不得申其所志”的主语,意思是“诸葛亮当时不能够施展他的理想”。解除BD。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实力。C.“苏轼被贬海南时……难怪他在海南写下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慨叹”说法错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或”,有的人;“乐”,宠爱;“焉”,代词,这儿,这里;“大谬”,很荒谬,太荒谬。(2)“曷”,何;“寿”,动词,延长……寿命;“寿叔党于盛世”,状语后置,即“于盛世寿叔党”,在盛世延长苏过的寿命;“光”,光大,发扬。参考译文:宋朝通直郎苏过字叔党,是东坡先生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任职杭州,叔党当时十九岁,凭借诗赋通过了两浙路的乡试,参与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元祐七年,先生担当兵部尚书,苏过任右承务郎。其次年,先生出京做定武统帅,随即被贬谪到英州任职,继而又贬为惠州安置,三年,转为儋州安置。过了四年,又渐渐迁徙到廉州、永州居住。这么遥远的凶险之地,独有叔党侍奉先生往来。有人说苏轼宠爱居住在这儿,这种说法很荒谬。先生忧国爱君的心一每天加重,探察他的心情更是郁结,那么哪里来的快乐呢?只有这个叔党,对于先生的饮食衣服用度,凡是身体生活昼夜寒暑所必需的,他自己一个人做百样事,而不说其中的艰难。父亲筑墙则儿子递上筑版,父亲砍柴则儿子做成柴薪,父亲赋诗著书则儿子敬重地拜读,为的是能够让先生得到片刻的快乐。苏过刚刚到海上时,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志隐》,呈到先生面前,先生看了之后说:“我可以安心地住在这个偏远的海岛上了”当是时,叔党的风采,使这里的蛮夷之人也仿佛可以和他们谈礼义了。他的事迹传到北地,使得天下父子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宣扬。先生回朝,到了永州,略微回来仕途,住在阳羡,不幸染病不起。叔党兄弟在汝州郏城县的小峨眉山得到吉地来完成父亲的丧事,于是就定居在颍昌。叔党偶然从湖阴得到可以赏玩的几亩水竹,就给它命叫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来表现自己终老于此的大志。说:“我不能马上到地下跟从先父,那么活着还能做什么事呢?”平平凡凡地在里巷度过,有时偶然到京师,在半醉半醒之间闲情逸致,仿佛徜徉在一世之外。后来得暴病死在镇阳行道中,年纪五十二岁。当时是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可叹啊,诸葛亮当时不能够施展他的理想,而在南阳耕田种地,最终死在坎坷的巴蜀之地。幸而有个儿子叫诸葛瞻,可以继承他的志向,却没有国与家来容纳他,诸葛瞻就只能与魏军舍命而死。像嵇康的志气尤其别出心裁,而竟然得不到一领席子来保全他的身体,而他的儿子嵇绍身上流着他的血却不得重用,对家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古时的父子有像这样忠孝两全却有缺憾的,上天为什么不让叔党在盛世长命百岁来广袤先生的遗志呢?苏过的叔父常常赞扬他的孝道来训诫家族的后辈,并且说:“我的兄长远居海上,没有其他好处,就只成就了这个孩子的文学成就。”有《斜川集》二十卷,其中《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就在世上流行。而他书画的成就,也很像先生。人们称他叫做“小坡”。(2024·天津和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复原,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干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干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干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干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蔡伯坚师:学习 B.弃疾间与之游
间:有时C.丐我三日期丐:赐予 D.召见,嘉纳之嘉:赞许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B.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与子颖坐日观亭C.乃创奠枕楼、繁雄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养生之具不求于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5.全都能体现辛弃疾“豪爽尚气节”的一项是(
)①遂决意南归
②弃疾斩其首归报③即众中缚之以归
④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⑤招流散,教民兵
⑥弃疾为文往哭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B.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相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题,最终没被接受。C.辛弃疾留意农业生产,他论说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即是从农业问题入手,他的号“稼轩”也是由此而得名。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材料二: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呈现先民人生看法的牢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行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诗,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定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悟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假如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究竟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晰:“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索,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推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一般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索和价值推断可以传递到今日,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尝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化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忱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妙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气。杜甫诗中充溢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酷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主动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加昂扬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扬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溢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38.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为心声,读诗就是读人,读明白了长篇短诗,我们就彻底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B.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C.唐宋诗词体现的一般人的价值观,大多是对祖国山河的酷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D.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够提升广袤读者的人格境界。39.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诗言志”的一项是(
)A.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材料三: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①。负君赤手缚於菟②。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①东汉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归来,载回一车薏米种子,被人诬枉成带回一车明珠。②於(wū)菟(tú):虎的别称4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接受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威猛形象。B.三、四句示意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光明,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识惊人。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41.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2.材料二中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你认为辛弃疾是这样的人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理由。【答案】32.B
33.A
34.B
35.D
36.A
37.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38.D
39.C
40.C
41.尾联着重抒发了送别之情和送别后的心情。(1)既包含诗人对所送的部属的惜别之情,又表达对部属的美妙祝福。(2)“不妨风雨破吾庐”只要被送的部属有广袤的前途,即使自己遭遇政治上的挫折,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呈现了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出一位久经沙场历练的大将酷爱部属的珍贵精神,同时也含蓄表达诗人壮志未酬遭遇谗谤的一腔忠愤。
42.辛弃疾确是“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之人,人品与文品并重。①材料一中辛弃疾劝告耿京率军南下归宋,体现他富有远见卓识和远大理想;邀约人马径趋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体现他敢于伸张正义的大无畏精神;②材料一中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体现学识渊博,也表现他具有宏大的胸襟、渊博学识、高瞻远瞩和高尚的爱国情怀。③材料三中诗人因遭遇别人的诬谤而去职,对有功部属未能赐予奖赏的愧疚之情,表现出诗人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和宏大胸襟;且诗人有知人之明,有胆有识,敢于仗义直言,体现出崇高的气节。全篇抒情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使豪宕不平之气漫溢纸上,实为一等的真诗。【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这句的大意是: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句中,“京军中”是偏正短语,“京”作定语,修饰“军中”,之间不能断开;“义端”指的是“僧义端者”,是“聚众千余”的主语,所以“军中”后应断开,由此解除AC两项;“说下之”承前省略主语“辛弃疾”,“之”作宾语,指“义端”,“之”后断开;“使隶京”承前共用主语“辛弃疾”,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使”后省略兼语“义端”,“京”为宾语,“京”后断开;“一夕窃印以逃”的主语是“义端”,所以“隶京”后应断开。据以上分析解除D项。故选B。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句意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故选A。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A.介词,把;介词,在。B.都是介词,和。C.副词,于是;副词,竟然。D.介词,向;介词,比。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实力。①遂决意南归,是辛弃疾下定决心南归大宋,属于人生归属的选择;④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是指辛弃疾为国家建言,表现的是见识、实力、忠诚;⑤招流散,教民兵,是辛弃疾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加强保卫力气,属于实力方面。这三个都不属于他“豪爽尚气节”的特点,解除;②(嫉恶如仇)③(惩处叛贼)⑥(正直无畏)均属于崇尚气节方面的内容。故选D。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实力。A.“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见辛弃疾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将他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直到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后,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故选A。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本题翻译时应留意以下重点字词:“缘”:因为;“归”:归顺;“期”:想到;“何以”:拿什么,宾语前置。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A.“读诗就是读人,读明白了……我们就彻底了解了”表述太确定。原文只说“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诗,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我们并不能由此推知“我们就彻底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B.“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假如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原文中没有表明“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C.“大多是对祖国山河的酷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错。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一般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推断。故选D。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的实力。A.“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出自鲍照〔南北朝〕《代白头吟》。诗句的意思是: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此句表明作者正直、高洁清廉的志向,从中可理解出这是诗言志。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诗句理解为: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偏僻了。体现的是诗言志。C.“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出自唐代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这两句是说,我在想,此时你也在思念我而不能成寐,共听山上哀猿清啸,更加激起思念的愁绪。体现的是“诗缘情”。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桑榆”,即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代指日暮。作者这里劝慰好友,千万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日落散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绚烂无比呢!这两句运用了比方的艺术手法,以日暮喻衰人老,却传递出一种旷达乐观、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催人奋进。体现的是诗言志。故选C。4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实力。C.“夸赞部曲”错,五、六句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自告奋勇,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故选C。4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的意思是:今日送别你去为国效力,鹏程万里,直上云霄,即便是风雨破坏我的房屋,我也会心甘情愿贫困终生。(1)这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万里云霄送君去”既包含诗人对所送的部属的惜别之情,又表达对部属的美妙祝福,祝福部属鹏程万里,青云直上。(2)“不妨风雨破吾庐”着重表达送别部属后诗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部属有广袤的前途,能为国家尽职效忠,即使自己遭遇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诗化用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呈现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出一位久经沙场历练的大将酷爱部属的珍贵精神,字里行间也蕴含诗人壮志未酬遭遇谗谤的一腔忠愤。4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实力。解答本题,首先应当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精确理解沈德潜所说句子的含义,然后对材料一与材料三有关辛弃疾的相关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佐证沈德潜的观点即可。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意思是,有第一等的胸怀理想,第一等的学问学问,才会写出第一等真正的好诗。这句话强调了“襟抱”“学识”是写诗的必备基础,人品与文品并重。材料一中,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2125.7-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和手操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 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云南省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评分表
- 南宁-PEP-24年小学6年级上册英语第6单元测验卷
- 2024年乘用车变速器齿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3年重有色金属矿产:锌矿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4年饲料级磷酸氢钙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专项24-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重难点题型
- 教学心得体会15篇
- 舞蹈技巧课心得体会
- 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电路
- 《成渝金融科技师能力要求》(公开征求意见稿)
- 2024年税务考试-税务稽查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MOOC 国际私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变压器拆除施工方案及流程
- 朗致集团逻辑测评试卷2024
- 中老年健康-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过程性考核作业3实践作业
- 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