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可能的提问和答案_第1页
重点实验室可能的提问和答案_第2页
重点实验室可能的提问和答案_第3页
重点实验室可能的提问和答案_第4页
重点实验室可能的提问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一、基本情况1.发展历史2001年,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扩建,以南理工大学为主体,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参加。2002年,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2007年,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华南理工大学与北工业大学联合共建。√我国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领域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我国第一个节能领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华贲、过增元)。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2.依托学科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二、实验室特色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应用:产学研密切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项目,优势互补化学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交叉三、定位和研究方向1.定位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技术支撑。聚集节能和传热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培养高层次、高 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促进我国能源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我国相 关领域的国际地位。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统1、2学术委员会建议加强3.4三、定位和研究方向2、研究方向1、传递过程强化理论与技术;2、过程与系统节能理论与技术;3、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4.天然气利用技术和策略。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强化传热元器件新型传热介质膜法除湿技术主要研究人员张正国、汪双凤、张立志、赵耀华(千人计划)、夏国栋、邓先和,汤勇 等方向一:传递过程强化理论与技术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能量系统的优化集成策略与方法资源/能源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反应与分离过程耦合与强化主要研究人员钱宇(杰青)、王海辉(杰青)、李忠、王学重(千人计划)、李亚军、李国庆,马重芳等。方向二:过程与系统节能理论与技术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太阳能光热利用燃料电池与氢能源固体废弃物低污染燃烧发电主要研究人员邱学青(杰青)、常杰(百人)、吴玉庭、廖世军、刘江、马晓茜、陆继东(长江)、刘美林(千人),郭航方向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天然气水合物及储运技术天然气能源利用系统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技术主要研究人员樊栓狮、华贲、彭峰、江焕峰(杰青)、刘中良、解东来(加拿大)、李静、徐文东、王燕鸿,等方向四:天然气利用技术与策略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承担973项目课题5项、子课题8项,863项目16项;2、获国家奖励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3、获授权发明专利152件,国际专利2件;4.发表重点实验室署名SCI收录论文243篇,EI收录533篇。1.科研项目总项目:555项实到经费:19289万元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类别项目数973计划课题(含973预研、子课题)13863计划项目1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国防项目3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其他国际合作8企事业合作项目264合计555四、研究水平与贡献2.近5年共获国家省部委等奖励2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获奖名称奖

项时间完成人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邱学青等四、研究水平与贡献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杨东杰等,木素系加气混凝土用高效砂浆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410051229.4,2009年。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4.学术论文和著作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 1350 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745篇,;——国际著名刊物论文357篇;——重点实验室署名SCI收录论文243篇,EI收录533篇——出版学术专著12(另出版会议论文集1)本。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5.对行业决策、标准制定等的贡献主持/参与能源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国家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生产进程营造科学氛围,加强科学普及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流固耦合热质传递强化理论与应用天然气高效节能关键技术生物质能源与化工产品

燃料电池与新能源利用可持续能源技术与高温蓄热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代表性成果六、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1.队伍组成固定研究人员58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钱宇、江焕峰、邱学青)千人计划2人(王学重、赵耀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陆继东)新世纪人才6人(彭峰、王海辉、张正国、张立志、李映伟、郭航)优秀中青年人才14人专职秘书及实验管理人员4人客座人员45人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7人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组成情况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六、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六、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主任樊栓狮教授副主任汪双凤教授马重芳教授马晓茜教授专职副主任高学农教授实验室组织架构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姓名拟任职务职称或荣誉工作单位陶文铨主任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陆继东副主任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马重芳副主任博导北京工业大学蔡睿贤委员院士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汪集旸委员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明厚委员长江学者、杰青华中科技大学郭烈锦委员长江学者、杰青西安交通大学王如竹委员长江学者、杰青上海交通大学骆仲泱委员长江学者、杰青浙江大学陈勇委员博导广州能源研究所袁希钢委员博导天津大学郑丹星委员博导北京化工大学樊栓狮委员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常杰委员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张正国委员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六、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2.人才培养全国优博提名:2人教育部学术新人奖4人:饶中浩,黄良斌,李亦彪,白耀辉博士生刘璿 2007年发表在《 ElectrochimicaActa 》论文被引用62次。刘斌博士生获吴仲华奖励基金优秀研究生奖。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七、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面积超过6000

m2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研制平台强化换热系统实验平台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化工过程模拟设计平台换热实验平台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实验平台七、科研平台建设小型液化天然气实验平台可再生能源利用实验平台太阳能蓄热实验平台天然气制氢实验平台科研平台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研制平台高效节能换热设备实验平台新型隔板换热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级雾化旋转床碟片式旋转床多功能单管传热实验台低温吸附干燥多功能台七、科研平台建设小型液化天然气实验平台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试验台(北京工业大学)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槽式聚光熔盐集热传热试验台(北京工业大学)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熔盐受迫对流传热试验台(北京工业大学)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螺杆膨胀机压缩空气试验台(北京工业大学)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视化水合物反应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平台水合物喷射反应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七、科研平台建设科研仪器设备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台价值超过30万元仪器设备40

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单台价值超过30万元仪器设备30

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已有新增七、科研平台建设彩色数码高速摄像仪红外线成像仪德图454多功能测量系统热工测试仪器M3型镜面冷却式露点仪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七、科研平台建设能源材料性能分析测试仪器原位红外光谱系统Hotdisk热常数测量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七、科研平台建设八、开放交流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共设立了30个开放课题;√承担人员来自国内21个大专院校、研究所和国外一个研究所。国内外学术交流√主办了国际学术会议3次、双边会议3次,主办/承办国内会议4次;√国外访问学者15人,国内访问学者30人;√派出国访问、作博士后研究8人;√32人次在国外著名大学讲学和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主办/承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主席召开时间人数类别第四届传热与节能国际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陶文铨2012年1月162全球首届中-欧-美热物理——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北京工业大学马重芳2009年5月280全球第一届绿色化工产品和过程工程国际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科协钱宇2007年9月150全球中国-西班牙太阳能热发电研讨会北京工业大学马重芳2008年4月50双边中德无机膜学术研讨会国家基金委王海辉2010年3月55双边“绿色能源——生物质能”中俄双边研讨会国家基金委常杰2009年6月20双边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邱学青2009年11月350全国2009年LNG冷能利用学术交流会华南理工大学樊栓狮2009年4月50全国第十二届全国热管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管专业组汪双凤2010年10月90全国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大学联盟华北地区分盟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12月50全国由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系列传热与节能国际研讨会之第四届(ISHTEC2012)八、开放交流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和流动人员共45人国内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23所高校;中国科学院、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3个研究机构;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单位;国外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所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八、开放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共9项)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号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名称起始时间合作对象1水凝胶天然气可逆储存新技术2019年07月-2012.07月澳大利亚天然气基金2新型二氧化碳稳定的氧分离膜用于纯氧燃烧二氧化碳捕获及利用2011年07月-2014年08月德国汉诺威大学3碳纳米管制备及其作为催化剂载体和能源贮存先进材料的应用2009年07月-2011年03月香港科技大学4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10月-2011年08月日本东京大学5亲水-憎水双极透湿膜研制2008年10月-2009年09月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八、开放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续)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号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名称起始时间合作对象6高效抑霜涂料的研制2007.06-2008.06日本大金公司7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研究2006.11-2007.11美国能源基金会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政策研究2007.07-2008.03美国能源基金会9老城区四合院地源热泵采暖空调建设2011.09-2012.05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八、开放交流依托单位的支持学校十分重视该实验室的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并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位于华南理工大学逸夫工程馆和北京工业大学能源高科技楼,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已投入建设费2492万元已投入运行费170万元。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九、运行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制定期联合学术研讨会议制规章制度完善新增规章制度

项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九、运行管理设立开放课题基金30项,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九、运行管理十、总结与展望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优势: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交叉优势,汇聚了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建立了985二期能源高效利用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实验室的不足:国家级重大奖励不足,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今后任务与举措: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向国家重点实验室迈进、承担更多更大项目、培养杰出人才。三、定位和研究方向1.定位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技术支撑。聚集节能和传热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培养高层次、高 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促进我国能源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我国相 关领域的国际地位。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太阳能光热利用燃料电池与氢能源固体废弃物低污染燃烧发电主要研究人员邱学青(杰青)、常杰(百人)、吴玉庭、廖世军、刘江、马晓茜、陆继东(长江)、刘美林(千人),郭航方向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学术论文和著作发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 1350 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745篇,;——国际著名刊物论文357篇;——重点实验室署名SCI收录论文243篇,EI收录533篇——出版学术专著12(另出版会议论文集1)本。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5.对行业决策、标准制定等的贡献主持/参与能源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国家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生产进程营造科学氛围,加强科学普及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研究水平与贡献七、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面积超过6000

m2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试验台(北京工业大学)七、科研平台建设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承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主席召开时间人数类别第四届传热与节能国际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陶文铨2012年1月162全球首届中-欧-美热物理——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北京工业大学马重芳2009年5月280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