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这种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但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这次会议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B.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C.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1940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3.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4.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独尊儒术之间的连缀是一种必然,诸子百家的独尊意识为百家争鸣最后走上独尊的楼阁构筑了最初的阶梯,诸子百家之间的师心自用则是独尊意识的内部体现。该学者意在指出百家争鸣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逐步分化 B.使儒家伦理被社会大众认可C.隐含着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 D.使法家学说成为当时的显学5.1872年李鸿章筹办轮船招商局,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轮船招商局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这样的资金来源和利润分配比例项目数额(两)占利润比例(%)股息97083433.16利息178119160.85积累155630.53其他1597525.46A.证明其商办民营的企业属性 B.进一步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C.使商股股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D.有利于轮船招商局的扩大发展6.“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B.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D.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8.“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9.某学者认为,万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以便缓和其他民族对罗马政府的不满,而且还在帝国后期改善和提高了奴隶的地位。据此可知,万民法的推行A.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B.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矛盾C.形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D.废除了罗马的奴隶制度10.关于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伊斯兰教的产生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密切②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③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④伊斯兰教属于多神信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在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00年把中国的平均关税率降低到15%左右。1997年,中国的关税水平降到17%,1998年为16.4%,到2001年1月1日,中国的平均关税率已经降到15.3%。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以负责任的实际行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B.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的宣言对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C.中国为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而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D.中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经常镇道署呈报江苏抚院获准立案.拔荷花塘官地作为建厂地基,并暂借规银l万两。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A.国民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B.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C.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种因素 D.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围资本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赵充国(公元前137年一公元前52年),西汉陇西上邦人,善骑射,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羌族叛乱,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为掌握敌情,亲临边境。到边境后,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但大臣多有反对,赵充国反复陈述用兵利害,并建议“先诛先零(羌)”,宣帝采纳了赵充国之策。赵充国领兵打败先零羌,又到罕、开羌地区,赵充国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罕、开羌竞不烦兵而平定。为彻底解决羌患,赵充国上奏:一、羌患“易以计破,难以兵碎”,我以为“击之不便”;二、罢骑兵,招募民众,“缮乡亭,浚沟渠”,进行屯田,只以少数骑兵卫护屯田者,“益积蓄,省大费”。由于皇帝大臣反对,赵充国反复报告说:先零羌所剩精兵不多,汉军屯田,“内有无费之劳,外有守御之备”,敌胜利在望。宣帝诏令辛武贤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诏令罢兵,留赵充国负责屯田。神爵二年秋,羌族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汉朝予以安抚,“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析赵充国平定羌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充国治理羌患的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材料二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材料三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等内容可知,这次会议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从政协职权变化不能说明这次会议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项错误;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项错误。2、D【解析】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照顾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贫雇农少征,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同时又规定了累进最高率,第十二等后不管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折合的富力有多高,也不再追加增收税,对富者有利,保障了他们的财产所有权,目的是调动地主、富农一致抗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说法错误;国民革命是1924年---1927年,C与材料不符。3、D【解析】

依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可知,伴随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火车应运而生,因此会产生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的场景。D正确;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此时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看好莱坞大片,A错误;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此时还未产生,B错误;飞机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还未出现,C错误。故选D。4、C【解析】

根据材料“诸子百家的独尊意识为百家争鸣最后走上独尊的楼阁构筑了最初的阶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独尊意识,即所隐含的“师心自用”的专制主义意识为汉代独尊儒术提供了前提条件,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独尊儒术的联系,与社会阶层的分化无关,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没有使儒家伦理被社会大众认可,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百家争鸣隐含着的专制主义趋势对汉代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强调使法家学说成为当时显学的内容,D项错误。5、B【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在企业利润分配中股息和利息的比重较大,这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因此B选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官商合办,A选项错误;在资金构成中官股所占比例远超商股,官股是最大受益者,C选项错误;企业利润中积累过少,股息和利息发放过多,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发展,D选项错误。故选B。6、B【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可知,横线要求填写类似‘大跃进’的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故选B。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排除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排除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7、D【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成都慢生活并非成都人民不思进取;B项错误,说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明显错误;C项错误,夜市在宋代出现,并非在汉代;D项正确。故选D。考点:成都的商品经济等点评: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土地肥腴,再加上都江堰的灌溉作用,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成都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休闲时可以领略成都的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尽情享受都市慢生活。8、A【解析】

由“南湖”、“画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了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信息,因此该诗当是为纪念中共的成立,选A;该诗为纪念中共成立,与长征、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无关,排除BCD项。9、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万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权,而且改善和提高了奴隶的地位,说明万民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缓和贵族和平民矛盾,排除B;《查士丁尼法典》形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C错误;D不符合史实,排除。10、D【解析】在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个宗教当中,伊斯兰教产生最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起源都与古老的犹太教密不可分,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故①正确;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故②正确;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故③正确;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D。11、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承担大国责任,主动降低关税以便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A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宣言不具有法律效力,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无关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C排除;中国降低关税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贸易的发展,不属于地区事务,D排除。故选A。12、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一方面受清政府的监督管束,另一方面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进展缓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故C项符合题意;1903年处于晚清时期,并非国民政府时期,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甲午战败为破产标志,排除B项;完全依赖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精通兵法,有良好的军事素养;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情况;注重实地调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军事策略;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富有政治智慧。(2)维护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羌、汉两族的交融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后世治理边地、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解析】

原因:根据材料“善骑射,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可知,赵充国精通兵法,有良好的军事素养,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情况;根据材料“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为掌握敌情,亲临边境……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可知,赵充国注重实地调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军事策略;根据材料“赵充国反复陈述用兵利害,并建议‘先诛先零(羌)’”可知,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根据材料“宣帝诏令辛武贤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诏令罢兵”可知,富有政治智慧。(2)意义:赵充国平定羌族叛乱,维护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发展;根据材料“罢骑兵,招募民众,‘缮乡亭,浚沟渠’,进行屯田”可知,赵充国在边疆地区屯田,有利于促进羌、汉两族的交融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充国解决羌族问题的措施多为后世借鉴,为后世治理边地、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可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