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题型一找规律1.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1次,点依次落在点、、,的位置,由图可知,,,,则的坐标为A. B. C. D.2.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轴负半轴上有一点,点第1次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接着又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然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照此规律平移下去,点平移至点时,点的坐标是A. B. C. D.3.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轴、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它从原点运动到点,第二分钟,它从点运动到点,而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在与轴,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第2022分钟时,这个粒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是A. B. C. D.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只瓢虫从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循环爬行,向第2022秒瓢虫在处.A. B. C. D.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将长方形沿轴翻转1次,点落在处,翻转2次,点落在处,翻转3次,点落在处(点与点重合),翻转4次,点落在处,以此类推,若翻转2021次,点落在处,则的坐标为.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都在轴上,点,,,都在直线上,,且△,,,,△,分别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的面积是.7.如图,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第2次运动到点,第3次运动到点,,按照这样的运动规律,点第17次运动到的点的坐标为.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沿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0次,点依次落在点,,,,的位置,则点的横坐标为.9.某班共有50名同学,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方队,先把每位同学都进行编号1至50号,然后把各自的位置固定下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自然数都对应着一个坐标.例如1的对应点是原点,3的对应点是,16的对应点是.那么编号是50号的同学的位置对应的坐标是,全校学生如果排成这样一个大方阵,编号是2022的学生的对应点的坐标是.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点是轴正半轴上的点,且点的横坐标为为正整数)记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当点的横坐标为12时,的值为,点的横坐标为2022时,的值为.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分别落在点、处,点在轴上,再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在轴上,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在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则点的横坐标为.12.如图所示,把多块大小不同的角三角板,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轴重合且点的坐标为,,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与第一块三角板的斜边垂直且交轴于点,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与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垂直且交轴于点,第四块三角板斜边与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垂直且交轴于点.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线段的长为.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第22个点的坐标为.题型二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4.点的坐标是,若点在轴上,且是等腰三角形,则点的坐标不可能是A. B., C., D.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点是轴上的一个动点,当△是等腰三角形时,值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在坐标轴上,点,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是个.17.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是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2)当取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18.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1)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的面积及的长;(3)在轴上找一点,如果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19.如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在轴上确定一点,使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则点的坐标可以是.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点是的中点,点在上运动,当是以10为腰长的等腰三角形时,点的坐标为.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线段轴,线段轴于点,且.(1)求,两点的坐标.(2)若点是的中点,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记点的横坐标为,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点运动到的中点处时,请在轴上确定一点,使得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点坐标,不用说明理由).题型三其他综合问题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坐标,点坐标,的平分线交轴于点,点、分别为线段、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A.2 B. C. D.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在第一象限作,,过点作直线轴于,直线与直线交于点,且,则直线解析式为.24.如图,在以点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分别为,,点在轴上,且轴,,满足.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的路线运动(回到为止).(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2)当点运动3秒时,连接,,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3)点运动秒后,是否存在点到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长方形中,,,点是边上的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最终到达点.设点运动的时间为秒.(1)请以点为原点,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表示出点处在、、线段时的坐标.当时,在上,,;当时,在上,,;当时,在上,,;(2)在(1)相同条件得到的结论下,是否存在点使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过点分别作轴、轴的平行线,交轴于点,交轴于点,点是从点出发,沿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运动的一个动点,运动时间为(秒.(1)直接写出点和点的坐标,、,;(2)当点运动时,用含的式子表示线段的长,并写出的取值范围;(3)点,连接、,在(2)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值,使,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点、在轴上,,,,点的坐标是,(1)求三个顶点、、的坐标;(2)连接、,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的面积;(3)在(2)问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使的面积等于的面积?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点在轴上,且.(1)求点的坐标;(2)求的面积;(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已知点、,且.(1)求、的值.(2)在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使得三角形的面积是15,求出点的坐标.(3)过(2)中的点作直线轴,在直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正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轴,与轴交于点,,且,的长满足.(1)求点的坐标;(2)若,求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正方形的边上是否存在点,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四行程问题31.甲、乙两车从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地,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地.甲乙两车距地的路程与乙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①;②甲的速度是;③乙刚开始的速度是;④乙出发第一次追上甲用时.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2.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米与甲出发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6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3.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米与乙出发的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②;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仅有①② C.仅有①③ D.仅有②③34.甲乙两人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步行从地去往地.已知甲、乙两人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步行,且甲先出发,甲乙两人的距离(千米)与甲步行的时间(小时)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乙的速度为7千米时;②乙到终点时甲、乙相距8千米;③当乙追上甲时,两人距地21千米;④、两地距离为27千米.其中错误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35.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分别按原速同时驶往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与慢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②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③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甲地;④相遇时,快车距甲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36.甲、乙两车分别从地、地同时向地匀速行驶在、两地之间).甲追上乙之后,乙立即以原来速度的2倍向地继续行驶,且此刻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到达地后立即以提高后的速度返回地,甲车到达地后立即以原来速度返回地,两车距地的距离之和(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小时)之间的部分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行驶的时间是小时.37.“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小军和爸爸同时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爸爸先以150米分的速度骑行一段时间,休息了5分钟,再以米分的速度到达图书馆.小军始终以同一速度骑行,两人行驶的路程(米与时间(分钟)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2)若小军的速度是120米分,求小军在途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爸爸自第二次出发至到达图书馆前何时与小军相距100米?(4)若小军的行驶速度是米分,且在途中与爸爸恰好相遇两次(不包括家、图书馆两地),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专题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综合问题题型一找规律1.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1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2021的位置,由图可知P1(1,1),P2(2,0),P3(2,0),P4(3,1),则P2021的坐标为()A.(2023,0) B.(2023,1) C.(2023,0) D.(2023,1)【解答】解:根据图形可得,正方形旋转4次为一个周期,即P→P4为一周期,且相差3﹣(﹣1)=4,∴一个周期P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2021÷4=505…1,∴到P2021有505个周期再旋转一次,505×4﹣1=2019,∴P2020(2023,1),由P2020→P2021与P→P1类似,∴P2021(2023,1).故选:D.2.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负半轴上有一点A(﹣1,0),点A第1次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A1(﹣1,1),接着又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A2(0,1),然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A3(0,2),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A4(1,2),…,照此规律平移下去,点A平移至点A2021时,点A2021的坐标是()A.(1008,1010) B.(1009,1010) C.(1009,1011) D.(1008,1011)【解答】解:由题意,A1(﹣1,1),A3(0,2),A5(1,3),A7(2,4),•••,A2n﹣1(﹣2+n,n),∴A2021(1009,1011),故选:C.3.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它从原点运动到点(1,0),第二分钟,它从点(1,0)运动到点(1,1),而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在与x轴,y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第2022分钟时,这个粒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是()A.(44,4) B.(44,3) C.(44,2) D.(44,1)【解答】解:由题知(0,0)表示粒子运动了0分钟,(1,1)表示粒子运动了2=1×2(分钟),将向左运动,(2,2)表示粒子运动了6=2×3(分钟),将向下运动,(3,3)表示粒子运动了12=3×4(分钟),将向左运动,…,于是会出现:(44,44)点粒子运动了44×45=1980(分钟),此时粒子将会向下运动,∴在第2022分钟时,粒子又向下移动了2022﹣1980=42个单位长度,∴粒子的位置为(44,2),故选:C.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2),C(3,﹣2),D(3,1),一只瓢虫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A→B→C→D→A循环爬行,向第2022秒瓢虫在()处.A.(1,1) B.(﹣1,1) C.(3,﹣2) D.(3,1)【解答】解:∵A(﹣1,1),B(﹣1,﹣2),C(3,﹣2),D(3,1),∴AB=CD=3,AD=BC=4,∴C矩形ABCD=2(AB+AD)=14,∵14÷2=7(秒),∴瓢虫爬行一周需要7秒,∴2022÷7=288……6,∴6×2=12,∴12﹣3﹣4﹣3=2,∴第2022秒瓢虫在(1,1)处.故选:A.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长为2,宽为1,将长方形OABC沿x轴翻转1次,点A落在A1处,翻转2次,点A落在A2处,翻转3次,点A落在A3处(点A3与点A2重合),翻转4次,点A落在A4处,以此类推…,若翻转2021次,点A落在A2021处,则A2021的坐标为(3033,2).【解答】解:由题意A1(3,2),A2(A3)(5,0),A4(6,1),•••,发现4次一个循环,∵2021÷4=505.....1,∴A2021的纵坐标与A1相同,横坐标=505×6+3=3033,∴A2021(3033,2),故答案为:(3033,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都在x轴上,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OA1=1,且△B1A1A2,B2A2A3,B3A3A4,…,△BnAnAn+1,…分别是以A1,A2,A3,…,An,…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10A10A11的面积是217.【解答】解:∵OA1=1,∴点A1的坐标为(1,0),∵△OA1B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1B1=1,∴B1(1,1),∵△B1A1A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1A2=1,B1A2=,∵△B2B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2A3=2,∴B2(2,2),同理可得,B3(22,22),B4(23,23),…Bn(2n﹣1,2n﹣1),∴点B10的坐标是(29,29).∴△B10A10A11的面积是:×29×29=217.故答案为217.7.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运动到点(2,0),第3次运动到点(3,﹣1),…,按照这样的运动规律,点P第17次运动到的点的坐标为(17,1).【解答】解:令P点第n次运动到的点为Pn点(n为自然数).观察,发现规律:P0(0,0),P1(1,1),P2(2,0),P3(3,﹣1),P4(4,0),P5(5,1),…,∴P4n(4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1).∵17=4×4+1,∴P第17次运动到点(17,1).故答案为:(17,1).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0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2020的位置,则点P2020的横坐标为2020.【解答】解:观察图形结合翻转的方法可以得出P1、P2的横坐标是1,P3的横坐标是2.5,P4、P5的横坐标是4,P6的横坐标是5.5…依此类推下去,因为2019÷3=673,(673﹣1)×3+2.5=2018.5,所以P2019的横坐标为2018.5.P2020、P2021的横坐标是2020.故答案为:2020.9.某班共有50名同学,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方队,先把每位同学都进行编号1至50号,然后把各自的位置固定下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自然数都对应着一个坐标.例如1的对应点是原点(0,0),3的对应点是(1,1),16的对应点是(﹣1,2).那么编号是50号的同学的位置对应的坐标是(4,﹣3),全校学生如果排成这样一个大方阵,编号是2022的学生的对应点的坐标是(19,﹣22).【解答】解:观察图的结构,发现所有奇数的平方数都在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因为49=72,7=2×3+1,所以49的坐标是(3,﹣3),所以50的坐标是(4,﹣3),因为452=2025,由2n+1=45得n=22,所以2022的坐标为(19,﹣22).故答案为:(4,﹣3),(19,﹣22).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A(0,4),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点,且点B的横坐标为2n(n为正整数)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当点B的横坐标为12时,m的值为15,点B的横坐标为2022时,m的值为3031.【解答】解:当点B的横坐标为2n时,在4×2n的网格图内(不包括边界),一共有3(2n﹣1)个网格点,而当n为奇数时,4×2n的网格图的对角线AB与网格线有1个交点,当n为偶数时,4×2n的网格图的对角线AB与网格线有3个交点,∴在△OA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网格点个数m,当n为奇数时,m=[3(2n﹣1)﹣1],整理,得:m=3n﹣2,当n为偶数时,m=[3(2n﹣1)﹣3],整理,得:m=3n﹣3,∴当2n=12,即n=6时,m=3×6﹣3=15;当2n=2022,即n=1011时,m=3×1011﹣2=3031,故答案为:15;3031.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0)、B(0,4),则点B2022的横坐标为10110.【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点B2022在第一象限,∵OA=,OB=4,∠AOB=90°,∴AB===,∴B2(10,4),B4(20,4),B6(30,4),…∴B2022(10110,4).∴点B2022横坐标为10110.故答案为10110.12.如图所示,把多块大小不同的30°角三角板,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块三角板AOB的一条直角边与x轴重合且点A的坐标为(2,0),∠ABO=30°,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BB1与第一块三角板的斜边AB垂直且交x轴于点B1,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B1B2与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BB1垂直且交y轴于点B2,第四块三角板斜边B2B3与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B1B2垂直且交x轴于点B3.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线段OB2020的长为2×()2021.【解答】解:由题意可得,∵OB=OA•tan60°=2×=2,∴B(0,2),∵OB1=OB•tan60°=2×=2×()2,∴B1(﹣2×()2,0),∵OB2=OB1•tan60°=2×()3,∴B2(0,﹣2×()3),∵OB3=OB2•tan60°=2×()4,∴B3(2×()4,0),……∴线段OB2020的长为2×()2021.故答案为:2×()2021.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第22个点的坐标为(7,6).【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每列的个数成等差数列.∵1+2+3+4+5+6=21,∴第22个点为第7列从上往下的第1个.∴第22个点的坐标为(7,6).故答案为:(7,6).题型二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4.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A.(4,0) B.(,0) C.(﹣2,0) D.(2,0)【解答】解:点A的坐标是(2,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2,①若AP=PO,可得:P(2,0),②若AO=AP,可得:P(4,0),③若AO=OP,可得:P(2,0)或(﹣2,0),∴P(2,0),(4,0),(﹣2,0),故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0).故选:B.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4,3)关于y轴的对称点P′,点Q(t,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QO是等腰三角形时,t值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答】解:由题可知,点P'的坐标是(4,3),则,(1)当OP'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点Q就是OP'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则t的值是;(2)当OP'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若点P'是顶角顶点,则点Q就是以点P'为圆心,以OP'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其坐标分别是(8,0),则t的值是8;若点O是顶角顶点,则点Q就是以点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的圆与x轴有2个交点,其坐标分别为(﹣5,0)、(5,0),则t的值是5或﹣5.由(1)(2)可知t的值是或8或5或﹣5.综上所述,t值个数是4个.故选:D.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在坐标轴上,点B(3,3),若三角形MB0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M点的个数是8个.【解答】解:①若等腰三角形以线段OB为腰,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有四个交点,以点B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有二个交点;②若等腰三角形以线段OB为底边,作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有二个交点;故满足条件的M点有8个.17.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点T(t,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2)当t取何值时,△P′T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2,1);(2),(a)动点T在原点左侧,当时,△P'TO是等腰三角形,∴点,(b)动点T在原点右侧,①当T2O=T2P'时,△P'TO是等腰三角形,得:,②当T3O=P'O时,△P'TO是等腰三角形,得:点,③当T4P'=P'O时,△P'TO是等腰三角形,得:点T4(4,0).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为.18.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A(0,2)、B(﹣2,0)、C(2,0).(1)△ABC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ABC的面积及AB的长;(3)在y轴上找一点P,如果△PAB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A(0,2)、B(﹣2,0)、C(2,0).∴OB=OC=OA,∴△ABC是等腰三角形,∵AO⊥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A(0,2)、B(﹣2,0)、C(2,0).∴BC=4,OA=2,∴S△ABC=BC×AO=×4×2=4,∵A(0,2)、B(﹣2,0),∴AB==2,(3)设点P(0,m),∵A(0,2)、B(﹣2,0),∴AB=2,BP=,AP=|m﹣2|,∵△PAB是等腰三角形,∴①当AB=BP时,∴2=,∴m=2(舍)或m=﹣2,∴P(0,﹣2),②当AB=AP时,∴2=|m﹣2|,∴m=2+2或m=2﹣2,∴P(0,2﹣2)或P(0,2+2)③当AP=BP时,∴|m﹣2|=,∴m=0,∴P(0,0),∴P(0,﹣2)或P(0,2﹣2)或P(0,2+2)或P(0,0).19.如图,点A的坐标为(0,8),点B的坐标为(6,0),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PAB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则P点的坐标可以是(﹣,0)或(﹣6,0)或(16,0)或(﹣4,0).【解答】解:①以AB为底边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P1,则P1A=P1B设点P的坐标为(a,0)则a2+82=(6﹣a)2解得:a=﹣∴P1(﹣,0)②当以AB为腰A为顶点时,如图2,以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P2,此时OB=OP2,故p2的坐标为(﹣6,0)③以AB为腰B为顶点时,如图3,以B为圆心以BA的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点P3和P4,此时BP3=BP4=AB=10,∴点P3的坐标为(16,0),点P4的坐标为(﹣4,0)故答案为:(﹣,0)或(﹣6,0)或(16,0)或(﹣4,0)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20,0),(0,8),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以10为腰长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6,8)或(4,8)或(16,8).【解答】解:由题意,当△ODP是腰长为10的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1)如答图①所示,PD=OD=10,点P在点D的左侧.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8.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6,∴OE=OD﹣DE=10﹣6=4,∴此时点P坐标为(4,8);(2)如答图②所示,OP=OD=10.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4.在Rt△POE中,由勾股定理得:OE===6,∴此时点P坐标为(6,8);(3)如答图③所示,PD=OD=10,点P在点D的右侧.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8.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6,∴OE=OD+DE=10+6=16,∴此时点P坐标为(16,8).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4,8)或(6,8)或(16,8).故答案为:(6,8)或(4,8)或(16,8).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a,b),线段BA⊥y轴,线段BC⊥x轴于C点,且(a+2)2+=0.(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线段OD上一动点,记点E的横坐标为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E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点E运动到OD的中点处时,请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得△AEP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P点坐标,不用说明理由).【解答】解:(1)∵(a+2)2+=0,∴a+2=0,且2a+b=0,∴a=﹣2,b=4,即点B的坐标为(﹣2,4),∴OC=2,OA=4,∴A(0,4),C(﹣2,0).(2)∵B(﹣2,4),C(﹣2,0),D是BC的中点,∴D(﹣2,2),∴直线O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y=﹣x.∵E的横坐标是m,∴E的纵坐标为﹣m,即E(m,﹣m).∴S△AEC=S△AOC﹣S△AOE﹣S△COE=×2×4﹣×4×(﹣m)﹣×m×2=m+4.(3)设P的坐标为(x,0).∵E是OD的中点,D(﹣2,2),∴E(﹣1,1).∵P(x,0),E(﹣1,1),A(0,4),∴AP=,AE==,PE=.①AP=AE时,=,无解;②AP=PE时,=,则x=7;③AE=PE时,=,则x=2或x=﹣4.综上,点P的坐标为(7,0),(2,0)或(﹣4,0).题型三其他综合问题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0,3),点B坐标(4,0),∠OAB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点P、Q分别为线段AC、线段AO上的动点,则OP+PQ的最小值为()A.2 B. C. D.【解答】解:在AB上取一点G,使AG=AQ,连接PG,过点O作OH⊥AB与H,∵∠CAO=∠BAC,AP=AP,∴△APQ≌△APG(SAS),∴PQ=PG,∴OP+PQ=OP+PG,∵点O到直线AB上垂线段最短,∴OP+PG最小值为OH的长度,∵S△ABC=AB•OH=AO•BO,∴OH===,∴OP+PQ的最小值为,故选:D.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AB,在第一象限作AC=AB,∠BAC=90°,过点C作直线CD⊥x轴于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E,且ED=5EC,则直线BC解析式为y=﹣x+10.【解答】解:过A作AM⊥y轴,交y轴于M,交CD于N,则∠BMA=∠ANC=90°,∵∠BAC=90°,∴∠BAM+∠CAN=90°,∠BAM+∠ABM=90°,∴∠ABM=∠CAN,∵A(4,4),∴OM=DN=4,AM=4,在△ABM和△CAN中,,∴△ABM≌△CAN(AAS),∴AN=BM,CN=AM=4,∵ED=5EC,∴设EC=a,ED=5a,∵A(4,4),∴点A在直线y=x上,∵CN=4a﹣4,则4a﹣4=4,∴a=2,即CD=8,ED=10.∵点E在直线y=x上,∴E(10,10),∴MN=10,C(10,8),∴AN=BM=10﹣4=6,∴B(0,10),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10,把C(10,8)代入得:k=﹣,即直线BC的解析式是y=﹣x+10,故答案为:y=﹣x+10.24.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a,b),点C在y轴上,且BC∥x轴,a,b满足|a﹣3|+=0.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运动(回到O为止).(1)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当点P运动3秒时,连接PC,PO,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CPO,∠BCP,∠AOP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3)点P运动t秒后(t≠0),是否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3|+=0且|a﹣3|≥0,≥0,∴|a﹣3|=0,=0,∴a=3,b=4,∴A(3,0),B(3,4),C(0,4);(2)如图,当P运动3秒时,点P运动了6个单位长度,∵AO=3,∴点P运动3秒时,点P在线段AB上,且AP=3,∴点P的坐标是(3,3);如图,作PE∥AO.∵CB∥AO,PE∥AO,∴CB∥PE,∴∠BCP=∠EPC,∠AOP=∠EPO,∴∠CPO=∠BCP+∠AOP;(3)存在.∵t≠0,∴点P可能运动到AB或BC或OC上.①当点P运动到AB上时,2t≤7,∵0<t≤,PA=2t﹣OA=2t﹣3,∴2t﹣3=t,解得:t=2,∴PA=2×2﹣3=1,∴点P的坐标为(3,1);②当点P运动到BC上时,7≤2t≤10,即≤t≤5,∵点P到x轴的距离为4,∴t=4,解得t=8,∵≤t≤5,∴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③当点P运动到OC上时,10≤2t≤14,即5≤t≤7,∵PO=OA+AB+BC+OC﹣2t=14﹣2t,∴14﹣2t=t,解得:t=,∴PO=﹣2×+14=,∴点P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P运动t秒后,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点P的坐标为(3,1)或(0,).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E是CD边上的一点,且DE=2cm,动点P从A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请以A点为原点,A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t表示出点P处在AB、BC、CD线段时的坐标.当0<t≤5时,P在AB上,P1(2t,0);当5<t≤9时,P在BC上,P2(10,2t﹣10);当9<t≤13时,P在CD上,P3(26﹣2t,8);(2)在(1)相同条件得到的结论下,是否存在P点使△APE的面积等于20cm2,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如下:当0<t≤5时P1(2t,0);当5<t≤9时P2(10,2t﹣10);当9<t≤13时P3(26﹣2t,8);故答案为:2t,0;10,2t﹣10;26﹣2t,8;(2)存在,理由如下:①如图1,当0<t≤5时,S△APE=×2t•8=20,解得t=,∴P(,0);②如图2,当5<t≤9时,S△APE=80﹣S△ADE﹣S△ABP﹣S△PCE,20=80﹣×8×2﹣×10•(2t﹣10)﹣×8×(18﹣2t),解得:t=15>9(不合题意,舍去);③如图3,当9<t≤13时,S△APE=×8×(26﹣2t)=20,解得t=,∴P(5,8);综上所述:当P(,0)或(5,8)时,△APE的面积等于20cm2.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过点A(8,6)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交x轴于点C,点P是从点B出发,沿B→A→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的一个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点B和点C的坐标B(0,6)、C(8,0);(2)当点P运动时,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P的长,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点D(2,0),连接PD、AD,在(2)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S△APD=S四边形ABOC,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B(0,6),C(8,0),故答案为:0、6,8、0;(2)当点P在线段BA上时,由A(8,6),B(0,6),C(8,0)可得:AB=8,AC=6∵AP=AB﹣BP,BP=2t,∴AP=8﹣2t(0≤t<4);当点P在线段AC上时,∴AP=点P走过的路程﹣AB=2t﹣8(4≤t≤7).(3)存在两个符合条件的t值,当点P在线段BA上时∵S△APD=AP•ACS四边形ABOC=AB•AC∴(8﹣2t)×6=×8×6,解得:t=3<4,当点P在线段AC上时,∵S△APD=AP•CDCD=8﹣2=6∴(2t﹣8)×6=×8×6,解得:t=5<7,综上所述:当t为3秒和5秒时S△APD=S四边形ABOC,27.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点B、C在x轴上,S△ABO=8,OA=OB,BC=10,点P的坐标是(﹣6,a),(1)求△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2)连接PA、PB,并用含字母a的式子表示△PAB的面积(a≠2);(3)在(2)问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S△ABO=OA•OB,∵OA=OB,∴OA2=8,解得OA=4,∴OB=OA=4,∴OC=BC﹣OB=10﹣4=6,∴A(0,﹣4),B(﹣4,0),C(6,0);(2)当点P在第二象限,直线AB的上方,即a>2,作PH⊥y轴于H,如图,S△PAB=S△AOB+S梯形BOHP﹣S△PBH=8+(4+6)•a﹣•6•(a+4)=2a﹣4;当点P在直线AB下方,即a<2,作PH⊥x轴于H,如图,S△PAB=S梯形OHPA﹣S△PBH﹣S△OAB=(﹣a+4)•6﹣•(6﹣4)•(﹣a)﹣8=4﹣2a;(3)S△ABC=×10×4=20,当2a﹣4=20,解得a=12.此时P点坐标为(﹣6,12);当4﹣2a=20,解得a=﹣8.此时P点坐标为(﹣6,﹣8).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6,12)或(﹣6,﹣8).28.如图,A(﹣1,0),C(1,4),点B在x轴上,且AB=3.(1)求点B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B在点A的右边时,﹣1+3=2,点B在点A的左边时,﹣1﹣3=﹣4,所以,B的坐标为(2,0)或(﹣4,0);(2)△ABC的面积=×3×4=6;(3)设点P到x轴的距离为h,则×3h=10,解得h=,点P在y轴正半轴时,P(0,),点P在y轴负半轴时,P(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或(0,﹣).29.已知点A(a,0)、B(b,0),且(a+4)2+|b﹣2|=0.(1)求a、b的值.(2)在y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使得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5,求出点C的坐标.(3)过(2)中的点C作直线MN∥x轴,在直线MN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三角形ACD的面积是三角形ABC面积的?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4)2+|b﹣2|=0,∴a+4=0,b﹣2=0,∴a=﹣4,b=2;(2)如图1,∵A(﹣4,0)、B(2,0),∴AB=6,∵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5,∴AB•OC=15,∴OC=5,∴C(0,5);(3)存在,如图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5,∴S△ACD=CD•OC=15,∴CD×5=15,∴CD=3,∴D(3.5)或(﹣3,5).30.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D∥BC∥x轴,AD与y轴交于点E,OE=1,且AE,DE的长满足|=0.(1)求点A的坐标;(2)若P(﹣4,﹣1),求△EP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正方形ABCD的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S△EPC=2S△CEM?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0.∴AE=3,DE=1,∵OE=1,∴点A(﹣3,1);(2)如图,过点P作PH⊥AD,交DA的延长线于H,∵P(﹣4,﹣1),点A(﹣3,1),∴PH=2,HE=4,∵AE=3,DE=1,∴DH=5,AD=CD=4,点C(1,﹣3),∴S△EPC=S梯形PCDH﹣S△PHE﹣S△DEC=﹣×2×4﹣×1×4=9;(3)∵S△EPC=2S△CEM,∴S△CEM=4.5,∵S△AEC=×3×4>4.5,S△DEC=×1×4=2<4.5,∴点M不在AB和CD上,当点M在AE上时,∵S△CEM=×EM×4=4.5,∴EM=,∴点M的坐标为(﹣,1),当点M在BC上时,∵S△CEM=×CM×4=4.5,∴CM=,∵点C(1,﹣3),∴点M的坐标为(﹣,﹣3),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1)或(﹣,﹣3).题型四行程问题31.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①a=4.5;②甲的速度是60km/h;③乙刚开始的速度是80km/h;④乙出发第一次追上甲用时80min.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答】解:由图象可得,a=4+0.5=4.5,故①正确;甲的速度是460÷(7+)=60(km/h),故②正确;设乙刚开始的速度是vkm/h,则后来的速度为(v﹣50)km/h,4v+(7﹣4.5)×(v﹣50)=460,解得v=90,故③错误;设乙出发第一次追上甲用时th,90t=60(t+),解得t=,h=80min,故④正确;故选:B.32.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6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甲步行速度==60(米/分);故①结论正确;设乙的速度为:x米/分,由题意可得:16×60=(16﹣4)x,解得x=80,∴乙的速度为80米/分;∴乙走完全程的时间==30(分),故②结论错误;由图可得,乙追上甲的时间为:16﹣4=12(分);故③结论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结论错误;故正确的结论有①共1个.故选:A.33.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仅有①② C.仅有①③ D.仅有②③【解答】解:甲的速度为:8÷2=4(米/秒);乙的速度为:500÷100=5(米/秒);b=5×100﹣4×(100+2)=92(米);5a﹣4×(a+2)=0,解得a=8,c=100+92÷4=123(秒),∴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A.34.甲乙两人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步行从A地去往B地.已知甲、乙两人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步行,且甲先出发,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步行的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乙的速度为7千米/时;②乙到终点时甲、乙相距8千米;③当乙追上甲时,两人距A地21千米;④A、B两地距离为27千米.其中错误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