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老舍先生赴内蒙古草原访问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刻画了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明朗、小丘的线条、羊群的移动、蒙古包内外的情景等,同时也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团结、民族之间的友谊。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会认“sacai”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友谊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会认“sacai”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难点: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草原风光图片等。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a.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草原吗?谁来说说看。b.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c.学生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对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b.检查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c.理解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的含义。3.精讲细读,深入体会a.讲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2)教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3)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b.讲读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4)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4.品读欣赏,体会感情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b.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5.巩固练习,内化提高a.学生自选一幅草原风光图片,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出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b.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六、板书设计草原风光美人情更美七、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2.写一篇关于草原风光的短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在品读欣赏环节,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并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友谊的赞美之情。但在生字认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草原的文章,如《敕勒歌》、《草原之夜》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民族的风情。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草原,亲身感受草原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理解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二、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一、理解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1.理解草原风光的美课文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明朗、小丘的线条、羊群的移动等景象。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到了草原的自然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一碧千里的草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小丘像一条蜿蜒的龙,静静地卧在草原上。”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草原风光的美。2.理解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课文不仅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团结、民族之间的友谊。这种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民族风情的句子,如“蒙古包前的火堆旁,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歌声笑语,欢乐洋溢。”、“蒙古族和汉族的友谊,像草原上的阳光,温暖而璀璨。”等,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体会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二、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1.多种阅读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如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都是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的探究、讨论在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文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是如何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等,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3.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例如,教师可以指出:“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如‘一碧千里的草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样的写法使得草原风光栩栩如生,令人陶醉。”通过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美丽和谐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的学习。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1.生字词的教学生字词是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例如,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卡片上找出生字词的对应汉字,或者开展“生字词接龙”活动,增强学生记忆生字词的能力。2.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场景。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蒙古包前的火堆旁,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歌声笑语,欢乐洋溢。”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蒙古包前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观察方法的培养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描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描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4.情感态度的培养课文《草原》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和对民族友谊的赞美之情。5.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课后练习题和写一篇关于草原风光的短文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民间故事、歌曲、舞蹈等,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或者让学生尝试绘画出自己心中的草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婴儿日用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分切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二氧化氯发生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自动差胎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木材陶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院考试场地租用合同
- 环保型石灰销售销售合同
- 个人短期借款延期合同
- 旧钢材购销合同样本
- 个性化高效安全档案管理服务合同
- 临战转换措施
- 2020年滴滴出行行程报销单
- GB/T 8888-2014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 GB/T 5269-1999传动及输送用双节距精密滚子链和链轮
- GB/T 25217.4-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4部分:微震监测方法
- GB/T 23887-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 远离赌博赌博危害教育讲座PPT模板(推荐)
- GB/T 1355-2021小麦粉
- DB51T 2968-2022 经济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 社会网络分析课件
- 小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