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_第1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_第2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_第3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_第4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1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教育培训课件前言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的员工也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安全工作当中去,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到对企业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坚决同“三违”做斗争。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现代企业而共同奋斗!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教育培训课件目录

危险源基本概念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控制措施及教育培训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教育培训课件危险源基本概念PARTONE危险源基本概念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源基本概念

现代安全工程理论认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危险源,存在着危害因素。危险源是一切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状态。要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就必须控制危险源,针对危险源中的危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及控制事故的后果。引言危险源基本概念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28001-2001)危险源基本概念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危险源基本概念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1)海因里希最早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的概念,以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来描述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认识。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事件的相继发生的结果。2)海因里希认为事故因果连锁共包括事故的基本原因(遗传、环境)、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缺陷)、事故的直接原因(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事故)、事故后果(伤亡)5个互为因果的事件。危险源基本概念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3)事故模型危险源基本概念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4)海因里希从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角度解释事故,指出事故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首先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并提出了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概念。指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而防止事故发生的观点。危险源基本概念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1)博得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他认为: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必须认真追究,但不过是其背后原因的一种征兆,其根本原因是管理失误。管理失误的主要表现为对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控制不足。危险源基本概念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着眼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基本原因—管理失误。并进一步把物的问题划分为起因物和加害物(前者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物;后者为事故发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遭受伤害的物)。

在人的问题方面,区分行为人和受害人(前者为引起事故发生的人肇事者,后者为事故发生时受到伤害的人受害人)。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

危险源基本概念事故模型

管理失误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事故加害物行为人物危险源基本概念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发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失控)。

如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亡;如作用于设备、构筑物、物体等且超过其承受能力,则造成损坏。能量意外释放论

危险源基本概念2)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机理:

接触了超过肌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危险物质的干扰。能量意外释放论

危险源基本概念、

能量意外释放论3)失控的能量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控制(约束),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危险源基本概念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事故就是控制、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或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情况下,防止人体与之接触,或一旦接触时,作用于人体或财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尽可能地小,使其不超过人或物的承受能力。因此,在事故预防上的技术措施一般有两大类:防止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首先应该考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然后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后果能量意外释放论

危险源基本概念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危险物质的生产、储存装置。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体,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是客观存在的,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即设备、设施、工作场所和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危险源基本概念

任何一个危险源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它们是性质完不同的两类危险源,其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危险源构成

危险源基本概念第一类危险源: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和危险物质及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高或危险物质的量越大或毒害性越剧烈,则该危险源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危险源构成

危险源基本概念第二类危险源:导致或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失误。为了利用能量或危险物质,让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传递、转换和做功,必须对能量或危险物质采取措施予以约束或限制,既控制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源构成

危险源基本概念所谓约束或限制,就是指能将能源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志在特定的场合、管路或容器内运行、转换或做功的技术、组织措施。如:能限制电流的绝缘体、储存煤气的水(油)封、煤气柜就是约束或限制。绝缘体破损,电流就会意外释放→漏电;煤气柜水(油)封失效或柜体破裂,煤气就会跑逸,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煤气中毒。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都会造成事故。危险源构成

危险源基本概念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就不会意外释放。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两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危险源基本概念两类危险源在事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所以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两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危险源基本概念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人的行为特征等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基本概念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关系:危险源是已知的,固定的,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护和避免的。隐患是未知的,不固定的,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只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而加以预防。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无法消除,只能加以控制,而隐患可以通过有效整改措施,完全消除。危险源辨识的原则PARTTWO危险源辨识的原则科学性——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的危险,并且非研究防止事故或者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的揭示系统安全状态、危险及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的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清楚解释。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害性。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全面性——辨识危险及其有害因素不要发生泄漏,以免留下隐患,厂址、自然条件、储运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故。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PARTTHREE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为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一般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辨识: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1.确定危险源辨识范围:1)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3)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4)作业岗位5)不经常发生的任务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6)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7)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8)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9)三种事态:现在、过去和将来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制定工作活动分类表工作活动分类表应包括下列内容:1)正在执行的工作,工作期限和频次,以及执行工作的场所;2)谁通常(偶然)执行此工作,以及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访问者、合同方人员、协力人员等);3)已接受此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相关方);4)为此项工作所建立的书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持证上岗程序;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制定工作活动分类表工作活动分类表应包括下列内容:1)正在执行的工作,工作期限和频次,以及执行工作的场所;2)谁通常(偶然)执行此工作,以及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访问者、合同方人员、协力人员等);3)已接受此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相关方);4)为此项工作所建立的书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持证上岗程序;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5)可能使用的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6)制造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的操作和维护指令;7)可能要搬运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质量;8)材料需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9)工作期间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所使用的动力和能介;10)遇到或用到的物质的物理形态(气、液、固、粉尘等);11)被认为已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12)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有关的危险源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13)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的或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14)被动性的监视资料;从组织内(外)以往发生的的,与当前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历而获得的资料,上级部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15)与此项工作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3.确定辨识单元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就必须不遗漏任何一个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如辨识单元选择不当,会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无法开展。选择范围过大,除没法描述外,还极可能遗漏危险源中的危害因素;如选择单元过小,则连贯性就差,效率就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将以下三个对象作为辨识单元: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1)岗位选定岗位作为辨识单元是因为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危险源,差别只在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大小。要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必须知道本岗位的危害因素有哪些和风险在哪里,才能制订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设备(设施,包括作业环境)如果一些设备(设施)不包括在岗位范围内,那这些设备(设施)就必须单独进行危险源识别。即使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度再高,但也存在危害因素。如对这些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不辨识清楚,同样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3)作业活动日常点检、巡检、检修等作业活动,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且流动性较大,有别于岗位和设备(设施),虽然其危险源辨识与岗位和设备(设施)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但该类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较高,所以也必须作为危险源进行辨识。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4.选择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安全检查表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如:对照国标、法规查找岗位(环境)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超标现象;对照国标查找设备(设施)的安全缺陷;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对照设备维护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查找不安全行为

对照历史发生的事故原因查找设备安全和行为规范的缺陷;

对照国标、法规和管理制度查找管理漏洞;

对照安全检查表,查找安全隐患等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辨识单元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单元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简单说就是通过对单元的动力系统、使用的能源介质和原料投入、产出、使用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察系统是否存在危险源?及主要危害因素表现是什么?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是哪些等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法,找出其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并制订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通常在辨识危险源时,两者综合使用,提高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5.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为方便辨识危险源,使危险源能按照按图索骥的方式寻找、发现和识别,不锈钢事业部制定了危险源辨识标准作为查找危险源和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依据。(参照程序文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1)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各类能源介质、钢水、铁水、红渣、煤气(柜)、乙炔(霞普气)库(汇流排)、油库、易燃易爆液体、易燃易爆气体、压缩气体、汽包、锅炉、蒸汽、储气罐、压力管道等。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有坠落、坍塌、倾覆、压埋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或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起重机械、提升机械、高处作业、土方作业、设备内部作业、建筑施工、拆房作业、下水道(井坑)清淤作业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3)有腐蚀、辐射、中毒、窒息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X射线装置、同位素装置、煤气(柜)、氮(氩)气(储罐)、水厂大水池、高炉炉腹、转炉煤气回收区域、中(高)频电炉(高温、电磁辐射)、下水道(井、坑)H2S(缺氧)、酸、碱、剧毒品等。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4)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电、高压电(电磁辐射、电场)、带电的导体、变压器、电气柜、电缆隧道、潜水泵、水枪、马达、电炉、电焊机、配电箱、移动电具、其他电气设备(设施)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5)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铸铁机、焊割作业、钢水、铁水、红渣、红钢、蒸汽、鱼雷罐车、高炉、转炉、钢(铁)水包、加热炉、电炉、锅炉、汽包、马弗炉、水浴锅、烘箱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6)有机械或物体撞、碰、碾、绞、压危险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具有锐利的毛刺(棱角)的工件、刀具、齿轮或皮带轮啮合部位、皮带机、机床、砂轮机、钻床、剪刀机、冲床、锯床、拉伸试验机、锤子、联接轴、机动车、台(平)车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7)噪声强度、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噪声、粉尘、煤尘、不锈钢渣、高温辐射、红外线、电磁辐射、X射线、放射源、煤气、电弧光、电焊(烧割)废气(烟尘)、油漆、甲醛、苯或二甲苯、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等。8)其它致人伤害或造成职业伤害的工作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该场所和设备(设施)肯定是危险源,因为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人员就有可能受到伤害,财产会受到损失。而对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来说,为什么会发生爆炸或火灾,因为其中有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固体、粉尘等)、蒸汽、可燃物或高压气体,而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固体、粉尘等)、蒸汽、可燃物或高压气体等就是第一类危险源。

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岗位、设备(设施)或作业活动,其第一类危险源肯定是电或电的载体。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6.辨识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能量或危险源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的原因,可以看出第二类危险源涉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所以第二类危险源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查找和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作业环境)和管理缺陷。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直接或间接破坏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约束)措施,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界定的不安全行为有: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上述13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部分在各类操作规程中能找到,都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2)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概括为物的故障、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如:管路(储存器)破裂造成能源介质泄漏;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泄压阀(压力表、水位仪)失效;电气设备(设施)绝缘破损;电气设施无保护或保护失效;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变配电所无“五防一通”设施或失效;高压电气用具破损、未检测或过检测有效期;防爆区域电气设施不防爆或防爆泄漏;无安全装置(设施)或装置(设施)失效;“四有四必”缺损;危险作业场所(设备)无安全警示标志;无安全(疏散)通道;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无避雷装置或装置失效;

煤气(天然气)区域无报警装置或失效

易燃易爆区域无消防设施(器材)

能介管道无安全色或色标错误

无防暑降温设施或设施失效;

作业场所照明不足;

作业场地不平整;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尘毒岗位无除尘、通风设施或设施失效;

噪声、高温、尘毒等岗位无安全设施或未配发个体防护用品;

噪声、高温、尘毒等岗位无安全警示标志等。

上述21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不锈钢事业部《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和《安全生产隐患识别》中基本能找到,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3)管理缺陷主要体现在无制度、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执行。如: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或职责未规定;特种设备无证运行或过有效期;特种作业人员未定期培、复训;无许可证生产危险化学品;“新、改、扩”建设项目无安全预评价;项目投产后无安全验收评价;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险源辨识

重点关注危险源无应急预案;

未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危险源应急预案;

劳防(个人防护)用品未正确配置

作业人员上岗前未培训;

有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未作岗前、岗中和岗后体检;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等。

上述12种管理缺陷,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能找到相应的要求,也是典型的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易燃易爆物质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火炸药;*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气相爆炸物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汽);*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清楚哪些是危险物质、哪些是危险环境?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明火防护缺陷粉尘与气溶胶电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噪声危害振动危害信号缺陷电磁辐射标志缺陷运动物危害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其他物理性危害和危害因素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识别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PARTFOUR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注意事项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害分类和事故类型(或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举例:2月16日,第三建筑施工队在承担的东城根街18#微园旅馆2号工地拆除钢管脚手架。当时的环境条件是钢管紧靠建筑物,而临街面架设有1OKV的高压线,离建筑物只有1米多。该日上午10时左右,队部的安全员杜康讲述过操作方式:要求立杆不要往上拉,应该向下放,并再三强调注意安全,但现场操作工未按安全员的要求操作,自下往上拉架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识别:1、不安全状态:脚手架距离高压线1米多远(安全间距不够)而未采取隔离措施;2、不安全行动:现场操作工自下往上拉架管;3、管理缺陷:没有危险状态下的操作程序;培训教育不到位。风险评价:上述两种危害造成触电死亡的可能性很大。风险控制措施计划:1、制定作业程序,先采取隔离措施,然后规定操作规程,在进行施工;2、禁止不胜任的人员从事这种作业,抽调懂安全操作技术的正式工替换他们;3、工段长现场指挥,安全员现场监督,按要求进行安全培训/交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工作安全分析(JSA)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安全检查表——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 系统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PHA)——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预评价,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的开始阶段或方案开发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内容:

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

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贮运;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

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识别危险性系统功能分析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确定危险等级制定措施措施实施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提示表(一种补充方法)业务活动期间是否存在下列危险源?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头上空间不足;

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险源;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折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险源;火灾与爆炸;对员工的暴力行为;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照明度;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承包人的活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PARTFIVE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方法分类定性评价:一般将危险性分成几个定性等级,并规定达到哪个等级及以上认为系统是安全的,通常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等。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可能性、频繁程度和事故严重度来评价LEC。一般规定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个空间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发生的次数)、事故损失(危险程度)低于确定的指标值时认为系统是安全的。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的流程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方法类别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照明度;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承包人的活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

格雷厄姆一金尼评价法(LEC法)美国的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K.J.Graham)和G.F.金尼(G.F.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易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他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像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的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即LEC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作业人员创造了许多预防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施工中的“事故预防”,检查中的“安全记录”,管理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等,都可以归纳为“危险点分析”的范畴。危险点可分成二大类:

静态危险点

动态危险点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方法

静态危险点:一般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如施工现场照明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完善、施工安全距离不够或超出等。

动态危险点:一般作业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这类危险点一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作业人员短时间失去防护;在操作中改变顺序,导致无法按原顺序继续操作;在作业中发现有得作业人员轻视自身安全防护、身体不适或由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预防性检查或定期、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对人身或设备设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方法

小结: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比较简便,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容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合理应用该评价法对装置中的一些部位或某项作业进行评价,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应用得好,对安全工作会起到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风险评价工作中,LEC风险分析法也是最为常见、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人的因素(10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物的因素(30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物的因素(30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环境因素(43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环境因素(43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环境因素(43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

·管理因素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分类危险源辨识是基础,评价是关键,控制是目的。由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危险源都提高其本质安全度,而只能分轻重缓急逐步对危险源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危险源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或控制危险源风险的目的,避免事故发生。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危险源管理的关键,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降低或控制危险源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二.风险评价1.原则:风险最大原则2.第一类危险源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导致事故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危害性质越严重,造成后果越大。人体(结构)受到伤害(损坏)以及伤害(损坏)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1)作用于人体(结构)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大小;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2)能量的集中程度或危险物质危害性质;3)人体(结构)接触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部位;4)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时间和频率等等。作用于人体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越大、越集中(危害性质越严重)、时间越长,对人体或建构筑物造成的伤害越大、造成的后果越严重。5)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风险,主要考察以下情况:a)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害性质。b)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作用部位。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c)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多少,是风险评价最重要的指标。d)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释放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作用越强烈,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也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3.第二类危险源风险评价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风险评价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失误);2)物(环境)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三.评价方法现采用的评价方法称《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数评价法》(简称:格雷厄姆和金尼法或LEC法)。该方法主要认为影响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和事故后果严重度,因此以这三个因素为评价项目,并以它们的分数的乘积来计算生产作业条件危险分数,从而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1.事故发生可能性(L)事故发生可能性是表明对危险源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被充分控制而不发生事故的情况是最理想但不可能,只能是发生事故的概率非常小,因此该方法规定实际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其分数值为0.1,规定完全出乎意料而不可预测但是有极小可能性的情况取分数值1,最后规定可以被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情况分数值为10。见下表: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L106310.5

0.20.1完全会被预料到相当可能不经常,但可能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上不可能2.人员暴露情况(E)人员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越多,发生事故时受到意外伤害的机会就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大。根据生产作业要求人员在危险环境中出现的情况,规定人员连续暴露(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人)在危险环境的分数值为10,每年出现几次的情况其分数值为1,最小分数值为0.5。见下表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E1063210.5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每月暴露一次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非常罕见地暴露3.后果严重度(C)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从轻微伤害到多人死亡。把需要治疗的轻微伤害的后果严重度分数值定为1,把同时多人死亡的后果严重度分数值定为100。具体打分情况见下表: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分数值可能结果C1004015731

多人死亡数十人死亡一人死亡严重伤害致残需要治疗4)危险性评价标准根据经验,规定危险作业分数20分以下为低危险性,分数在70~160表明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整改,分数在160~320的生产作业条件是必须立即整改的高度危险,危险分数大于320的,表明作业条件异常危险,必须停产整改。见下表:

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分数值危险程度D>320160~32070~16020~70<20

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或后果严重显著危险或后果较严重比较危险稍有危险以上L、E、C三数值均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插入法取值。但LEC法是一个半定量分析法,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再者辨识、评价人员也存在一定技术水平的差异,所以评价出的风险等级离科学性和正确性有一段距离。为缩小这段差距,各单位成立一个有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危险源评价小组,根据本单位的危险源风险承受和控制能力,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LEC法作了修正:D值≥160,为一级危险源;D值≥70,为二级危险源;D值≥20,为三级危险源;当D值<20,为四级危险源。其中一、二级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并规定:1)凡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岗位、场所、设施(设备)均为三级或以上危险源;2)凡C值大于≥15或符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的,均为一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等级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类风险评价表风险控制措施及教育培训PARTSIX风险控制措施及教育培训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所有辨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都要按照《危险点(源)辩识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重大风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评价出的不可承受的风险,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相关监管责任部门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降低其风险等级。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制定相应应急救援方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潜在的、事故发生后后果极为严重的重大风险,要制定目标或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救援管理程序以及相应的作业文件。风险控制措施及教育培训风险控制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