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_第1页
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_第2页
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_第3页
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_第4页
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于2016年2月2日发布,

实施已有6年,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该标准进行了复审,认为随着新

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和更新,该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目前混合动

力城市客车的现状,计划2022年启动对该标准的修订工作。《混合动力城市客

车技术条件》,该标准为推荐性的交通行业标准,首次修订,计划编号为JT2022

—45,源于交通运输部交科技函〔2022〕313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2年

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

(二)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标准升级变化,起草单

位研究提出了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草稿),并提交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征求意见。

1.2021年7月,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前期工作技术上向全

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提出了对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

客车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修订的建议,并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

分委会提出立项申请。

2.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内

部标准修订工作组并开展预研工作,《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发布,

2016年至2022年,随着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发展,混合动力客车相关标准也

随之完善,为了满足标准的先进性,我们对JT/T1025标准进行升级。

3.2023年1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面向全部客标委委

员单位发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征集标准制修订起草

单位。

4.2023年2月—2023年4月,《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工

作组成立。工作组在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前期起草的标准草案基础

上进行沟通研讨并修订完成标准讨论稿。

1

5.2023年4月12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在襄阳组织

召开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研讨会,会上对标准讨论稿逐项进

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修订意见。

6.2023年5月12日—2023年5月30日,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在

工作组内部进行征求意见,该过程共征集到24条意见,起草组根据征集到的意

见对稿件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修订单位和起草人

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

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

序号单位名称起草人主要工作

制定标准框架、第3-7章节主要

1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继红

技术内容确定

2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恩飞第2-7章节标准内容编写

3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梁兆文第3-7章节技术内容确认和编写

4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于雅丽标准2-7章节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术语定义和性能

5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灿

要求的编写

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6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赵俊杰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术语定义及试验

7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陈燕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8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薛守飞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9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德兴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0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郭凯华

部分内容的编写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1孙越

限公司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2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刘小伟

部分内容的编写

13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赵振越第5-6章节标准内容的编写

2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行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制定的原则

1.符合性原则: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编制。内容以适应国内混

合动力城市客车产业发展现状、保持相关标准的协调性为原则。

2.科学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行业内相关领域的实际

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客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对本标准的

意见和建议。标准的技术指标充分调研了国内、国际标准法规的要求,标准的

关键指标均有参考来源或经过试验验证及专家论证。

3.适用性原则:标准技术指标的制定过程考虑了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协调一

致,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技术条款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相协调,具体试验方法便于操作实施。

4.广泛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写过程广泛考虑了行业内各客车生产企业和检

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可以兼顾不同车辆类型和不

同的试验设备。

(二)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具体变化参见表2:

3

表2修订版标准和旧版标准内容对比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同时也删除

12第2章节第2章节规范性引用文件

了部分不适用标准。

第3章节3.3、术语与定义更改了相关标准,删除了第3章节的引用最新的相关标准;取消了原标准I类设备、II类设备,

2

3.43.3I类设备、3.4II类设备的术语与定义相关绝缘性能要求已在GB18384中体现。

新能源客车,不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车型,整车高压

系统都趋于集成化,做成高压集成控制器的形式,这样可

3第3.5章节修改为:第3.3章节高压控制系统以提高整车的空间利用,减少高低压线束及插件,提高整

体的防护等级等。因此,根据当前整车系统集成的现状和

3

技术水平,更改为高压控制系统。

将电底盘修改为电平台,重新定义电平台,与GB/T19596

4第3.6章节修改为:第3.4章节电平台

的术语保持一致。

储能装置安全对于混合动力客车至关重要,本次修订增加

5无第3.5章节增加了储能装置了储能装置的安全要求,补充了混合动力客车的安全性能。

因此增加了储能装置的定义。

第4.1.1章节将客车更改为:混合动力城市客

6第4.1.1章节进一步明确车辆类型,与标准对应、统一。

车(以下简称客车)

第4.1.2章节更改了客车应符合的标准,增加客车安全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涉及混合动力客车的安全

74.1第4.1.2章节

了GB7258、GB38032、JT/T888标准。标准这次修订将进一步明确和补充。

第4.1.3章节更改客车环境适应性的最低温度

8第4.1.3章节整车技术水平提升,整车最低温度环境适应性要求有所提

到-30℃。高。同时客车运营环境温度范围覆盖更大,客车运营地域

4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也越来越广。

主要是考察B级电压的防水能力,整车防水要求,相关要

9第4.1.4章节删除了客车涉水试验的要求

求已在GB38032中体现,避免重复。

混合动力客车主要是新能源车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车辆

第4.1.4章节,增加了车载终端、远程监控、危

10无的安全管控,增加对混合动力客车的相关要求,需要安装

险警告标志灯及高压电缆要求

车载终端。

混合动力客车主要是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型整车应用高

11无第4.1.5章节,增加对整车高压线束的颜色要求压线束,进一步加强对高压线束的要求,增加高压电缆外

表面及保护波纹管应为橙色的要求。

主要是由于车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驱动系统系统形式多

第4.2.1章节,动力性能从0至50km/h的加速

样,驱动系统性能提升,以及整车厂的0-50km/h加速试验

12第4.2.1章节时间调整为小于等于30s;最大爬坡度由12%调

数据都在30秒左右,整车的最大爬坡度在15%及以上,因

整成15%。

此调整整车的加速性能、最大爬坡度指标。

4.2

第4.2.2章节,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纯电动

模式时的续驶里程不低于30km调整为:插电式混

13第4.2.2章节修订该数据与补贴的最低续航里程限值保持一致。

合动力城市客车纯电动模式时的续驶里程不低

于50km。

GB38032《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已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

第4.3.1.1章节,增加了整车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4无电动客车整车安全要求,此次修订,增加了相关要求,提

38032的规定。

高整车安全性能。

4.3

考虑整车安全性能,增加整车控制系统当制动信号和加速

第4.3.1.2章节,增加了同时踩下加速踏板和制

15无信号同时发生时,应只响应制动信号的要求,与GB38032

定踏板的要求。

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5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根据GB38032标准,增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需要整

第4.3.1.3章节,增加了整车断开B级电压情况下车断B级高压电的车辆异常情况时,在车速大于5km/h时应

16无

转向助力的相关要求。保持转向系统维持助力状态或至少保持转向助力状态30s

要求。

按照最新的GB18384中绝缘相关要求执行。同时将原标准

17第4.3.1.4章节第4.3.1.4章节,更改了绝缘的相关要求

的4.3.1.2合并到此章条内容。

第4.3.1.5章节,增加充电接口不带电及温度监考虑整车安全,增加:整车具备多个充电接口时,不执行

18无

控的相关要求充电工作的充电接口应不带电。

第4.3.1.6章节,增加整车充电插座温度监控安考虑整车安全,根据GB38032标准增加对充电插座的要

20无

全要求求。

4.3.2更改了储能装置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储能根据最新标准规范GB38031、GB/T31484、GB/T31486

21第4.3.2章节装置的爬电距离、防护等级、泄压和压力平衡以或QC/T741的要求,考虑标准一致性对储能装置(含电池

及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重新要求和规范。

第4.3.3.2章节,更改了燃烧性能等级应达到

GB8410升级标准为GB8624,GB38032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23第4.3.3.2章节GB8624—2012中规定的A1级及阻燃材料燃烧特

中4.3.2要求,本文进行重新修订。

性的要求。

第4.3.3.3章节,删除了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的城市客车的各项标准中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匹配电池箱专

24第4.3.3.3章节

要求用灭火装置,保持标准一致性,删除这个要求。

目前整车除了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是高压外,还有其他的高

第4.3.4章节,更改驱动电机和控制器为高压控压部件,还有高度集成的技术路线,因此将驱动电机和控

制系统,增加了高压控制系统的保护要求、防护

25第4.3.4章节制器修订为高压控制系统,同时提出高压控制系统的相关

等级要求、绝缘性能要求、故障诊断及电磁兼容

性要求等。要求;主要是基于整车安全及数据监控与诊断需求、现有

系统集成技术的提升等,根据现有驱动电机和控制器为高

6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压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第4.3.5.2章节,更改充电插座离地高度要求为根据人机工程、针对不同身高司机或充电工的特点,优化

26第4.3.5.3章节

800mm~1500mm。充电插座高度。

第4.3.6章节,增加电动空气压缩机和电动液压当前混合动力客车部分匹配了电动空气压缩机和电动液

28无

转向助力泵技术要求。压转向助力泵,增加了各部件的性能要求。

第4.4.1章节,更改了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

1、国标更新,GB14762失效;2、增加GB18285对燃气发

29第4.4.1章节增加了GB18285对燃气发动机的检测及限值要

动机的检测及限值要求。

4.4求。

第4.4.3章节,更改了无线电骚扰为整车电磁兼整车电磁兼容的要求包含了无线电骚扰的内容,涉及的内

32第4.4.3章节

容性的要求。容更广。

2016版的标准涉及线束及插件应满足的是QC/T417.1,

QC/T417.1主要是针对插接器,不包含线束,本次标准修

第4.5.4章节,更改了整车线束要求,增加了低订增加了线束方面的要求及满足的标准:更改了低压线

33第4.3.6.4章节

压线束、高压大电流及连接器的要求。束、高压大电流线束以及连接器应满足的标准,电压线束

应满足QC/T29106,大电流线束及接插件应满足QC/T

4.51067.1的相关要求,提高整车线束的安全性。

关于地板铺垫材料的相关要求,2016版的标准要求应满足

GB8624的相关规定,GB8624是针对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

第4.5.5章节,更改地板铺垫材料应具有阻燃性,

34第4.3.6.5章节性能提出的相应要求,由于国标升级调整,针对客车内饰

应符合GB38262的相关要求。

的材料燃烧特性编制了GB38262,并对客车内饰材料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本次标准同步进行调整。

第5.1.2章节,更改了续航里程试验方法的要求,根据标准内容中续航里程的要求,补充轻型车动力性的试

365.1第5.1.2章节

增加了轻型车的动力性试验标准。验要求,增加标准的适应性。

7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关于绝缘电阻的测试,2016版标准引用的GB/T

第5.2.1.1章节,更改了绝缘电阻的测试技术要18384.3-2017的标准执行,现GB/T18384的系列标准被

37第5.2.1.1章节

求,应符合GB18384规定的要求。GB18384替代,因此本标准需要根据标标准的升级进行

同步修订。

第5.2.1.2章节,更改了漏电流检测的具体测试检测的对象不应在检测方法里描述,因此删除。具体内容

38第5.2.1.2章节

要求,删除了具体检测的对象。已经在3.3高压控制系统里注明。

第5.2.1.4章节,增加了绝缘监测功能的测试方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安全十分关键,整车绝缘监测模块的功

39无

法。能要求十分必要,因此增加相应的测试要求。

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在2016版标准中要求应符合

40第5.2.2章节,更改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QC/T741、QC/T743、QC/T744。现针对动力蓄电池安全

标准要求,增加了储能装置爬电距离检测要求,要求,提出了应满足GB38031的标准要求,因此本标准

第5.2.2章节

5.2更改了电池管理系统性能检测的标准要求,增加在修订时进行调整。基于储能系统安全的考虑,增加储能

41了储能装置的防护检测要求。装置的爬电距离的检测要求。基于储能系统安全的考虑,

增加储能装置的防护检测要求。

目前储能装置的防护等级至少是IP67,无须再对储能装

42第5.2.3章节删除了此章节的内容置舱的防水能力进一步要求;储能舱的隔断材料的阻燃性

能已在前文中体现。

本标准的修订版增加了高压控制系统的相关安全要求,如

增加了输出电源的保护要求、防护等级要求、绝缘电阻要

43无第5.2.3章节,增加了高压控制系统的试验方法求以及具备CAN通讯的要求,针对以上要求需要增加高压

控制系统的试验方法。因此本标准修订时增加了高压控制

系统试验方法。

44第5.2.5章节第5.2.4章节,更改了充电系统的试验方法及要针对充电系统的性能,更改相应试验方法。

8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现阶段对于混合动力车型不仅有油耗限值的要求,同时也

有整车排放物的相关要求,排放物不能超标,基于以上等

要求混合动力客车就需要控制发动机的起停频次,这样混

第5.2.5章节,增加了电动空气压缩机和电动液合动力城市客车为了保证排放达标、不超油耗限值等,就

45无

压转向助力泵的试验方法需要采用电动液压转向助力泵、电动空气压缩机等配置,

大部分的混合动力车型也是这样配置的,因此增加了电动

空气压缩机和电动液压转向助力泵的要求,相应的增加了

试验方法。

通过标准升级,取消污染物排放试验应按GB14762标准

要求。在整车电磁兼容性方面,国家的法规层面上制定了

第5.3章节,更改了安全试验中环保试验的相关相关的标准,整车需要满足相关要求;乘客和驾驶员的安

465.3第5.3章节

试验规定全环保意识不断增加增强,为了充分保证整车的电磁兼容

性不会对乘客和驾驶员产生危害,增加了电磁场相对于人

体曝露测量方法及限值要求。

475.4第5.2.6章节第5.4章节,更改了其他试验方法根据最新试验方法进行修订。

在整车公告申报环节,整车的备案参数中没有要求填报电

48第7.1章节第7.1章节,更改了整车标志标识的要求。动动力最大输出功率,而是分别填写电机的峰值功率、发

7动机的功率,因此对车辆铭牌信息进行了调整。

第7.3章节、删除了驱动电机壳体上标识要求和动力电池防

49此要求已在第4.1.4章节中体现,避免重复。

7.4章节护罩的高压危险警告标识

9

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或预期的经济效果

通过对本标准相关要求的修订,将大幅度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整体性能指标,

进而提升客车整体舒适性及安全性。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修订单与现行的GB7258、GB13094、JT/T888、GB38032等相关

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内容协调一致,无抵触。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过渡期的建议,即对标准发布后至开始实施的时间给出建议

考虑整车配套零部件开发转型和标准法规的解读与宣贯工作,建议标准发

布6个月后开始实施。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建议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

废止。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9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3年6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于2016年2月2日发布,

实施已有6年,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该标准进行了复审,认为随着新

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和更新,该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目前混合动

力城市客车的现状,计划2022年启动对该标准的修订工作。《混合动力城市客

车技术条件》,该标准为推荐性的交通行业标准,首次修订,计划编号为JT2022

—45,源于交通运输部交科技函〔2022〕313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2年

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

(二)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标准升级变化,起草单

位研究提出了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草稿),并提交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征求意见。

1.2021年7月,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前期工作技术上向全

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提出了对JT/T1025—2016《混合动力城市

客车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修订的建议,并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

分委会提出立项申请。

2.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内

部标准修订工作组并开展预研工作,《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发布,

2016年至2022年,随着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发展,混合动力客车相关标准也

随之完善,为了满足标准的先进性,我们对JT/T1025标准进行升级。

3.2023年1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面向全部客标委委

员单位发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征集标准制修订起草

单位。

4.2023年2月—2023年4月,《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工

作组成立。工作组在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前期起草的标准草案基础

上进行沟通研讨并修订完成标准讨论稿。

1

5.2023年4月12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委会在襄阳组织

召开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条件》标准研讨会,会上对标准讨论稿逐项进

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修订意见。

6.2023年5月12日—2023年5月30日,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在

工作组内部进行征求意见,该过程共征集到24条意见,起草组根据征集到的意

见对稿件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修订单位和起草人

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

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

序号单位名称起草人主要工作

制定标准框架、第3-7章节主要

1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继红

技术内容确定

2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恩飞第2-7章节标准内容编写

3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梁兆文第3-7章节技术内容确认和编写

4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于雅丽标准2-7章节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术语定义和性能

5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灿

要求的编写

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6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赵俊杰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术语定义及试验

7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陈燕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8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薛守飞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9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德兴

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0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郭凯华

部分内容的编写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第4-5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1孙越

限公司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3-4章节标准性能要求及试验

12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刘小伟

部分内容的编写

13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赵振越第5-6章节标准内容的编写

2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行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制定的原则

1.符合性原则: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编制。内容以适应国内混

合动力城市客车产业发展现状、保持相关标准的协调性为原则。

2.科学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行业内相关领域的实际

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客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对本标准的

意见和建议。标准的技术指标充分调研了国内、国际标准法规的要求,标准的

关键指标均有参考来源或经过试验验证及专家论证。

3.适用性原则:标准技术指标的制定过程考虑了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协调一

致,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技术条款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相协调,具体试验方法便于操作实施。

4.广泛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写过程广泛考虑了行业内各客车生产企业和检

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可以兼顾不同车辆类型和不

同的试验设备。

(二)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具体变化参见表2:

3

表2修订版标准和旧版标准内容对比

序号章节编号旧版新版理由及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同时也删除

12第2章节第2章节规范性引用文件

了部分不适用标准。

第3章节3.3、术语与定义更改了相关标准,删除了第3章节的引用最新的相关标准;取消了原标准I类设备、II类设备,

2

3.43.3I类设备、3.4II类设备的术语与定义相关绝缘性能要求已在GB18384中体现。

新能源客车,不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车型,整车高压

系统都趋于集成化,做成高压集成控制器的形式,这样可

3第3.5章节修改为:第3.3章节高压控制系统以提高整车的空间利用,减少高低压线束及插件,提高整

体的防护等级等。因此,根据当前整车系统集成的现状和

3

技术水平,更改为高压控制系统。

将电底盘修改为电平台,重新定义电平台,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